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完本]作者:闪烁-第9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选举靠的是“选举人票”而不是“选票”。但是在已经公布的消息中,老百姓仍然发现了一些端倪,比如“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选举问题关系到国内团结。”按照很多人的猜测,王元庆肯定不会走“直选”的道路,也不会照搬西方国家的方

    。

    事实上,用什么方法选出国家最高领导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将在共和国的未来政治生活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也就是说,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共和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将决定其产生方

    。

    看清这个问题。就不难猜测王元庆的安排了。

    在某些“知情人士小。看来,王元庆很有可能是共和国最后一任“强势元首。”在他之后“元首”的概念将发生重大改变,至少在和平时期,共和国不会再次出现能够决宾整个国家命运的“超级领导人。”国家权力交给由选举产生的“议员”集体政治代替寡头政治,成为新的政治风向标。

    果真如此的话。国家元首肯定不会直选产生,而是间接产生。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即在王元庆描绘的“民主政治”蓝图下,作为精髓的党派竞争将如何产生?

    实际上,这也是外界猜测的主要话题之一。

    因为王元庆没有在“宪法修正案”中给出答案,共和国官方也没有公布相关信息。所以按照外界的猜测,王元庆很有可能选择性的忽视了这个问题,降低改革的难度,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提出鞘决方案。

    到此,“宪法修正案”的第三点与第四点,也就是权力分配问题、以及最高领导人与中央政府的产生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在普通民众看来。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实际上,在旧年政治改革期间,王元庆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传达出了调整中央集权制度的信号,或者说承认了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致命缺陷。用纪估国在其回忆录中提到的话来说,引世纪初,共和国暴露出来的众多问题,几乎都中央同地方的矛盾有关;作为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与上千万平方千米国土的大国,虽然中央集权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共和国的主权,以及中华民族的完整性,但是也将极大限度的限制共和国的发展,制造众多难以解决的国内矛盾。

    “放权”成为了“中央地方关系改革”的钱名词。

    如果看远一点就能发现”枰来,王元庆已经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别的不说,“精兵简政小。就为统治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随着中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裁减公务员数量,缩减烦琐的政府机构,很多权力已经下放给了地方政府,并且逐步取消了以往那种从中央到达地方的垂直管理方式。

    对王元庆来说。最后要做的,就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的定新制度的合法性。

    当然,在普通民众看来,新的统治制度肯定会成为推动共和国发展的新动力,因为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权力,等于解放了的方发展受到的束缚,让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与需要确定发展方向。

    不管怎么说。“宪法修正案”描绘的未来值得所有人期待。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放松了警惕。

    在举国的时候,仍然有不少人保持了冷静。飞日夜间,一批社会学家就联合致其元首府、全体代表大会与国务院,希望元首能够慎重考虑修宪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修宪的做法过于激进。很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更有一些学者直言不讳的提到,如果在修宪问题上出现错误,共和国将重蹈覆辙,王元庆将成为共和国的“锅巴。”将共和国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虽然将此时的共和国与半个,世纪前的苏联相比有点牛头不对马嘴,毕竟共和国的改革已经持续了近田年,“新世纪改革”也进行了力多年,不但民意基础非常牢固,统治集团也比较团结。不大可能在一夜之间变天,但是有所担忧并没错,要知道,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这场改革将产生什么结果,别说王元庆说不清楚,恐怕连纪佑国都说不清楚。

    虽然作为“知情者。”李存勋没有杞人忧天的担忧,但是在他看来,并不是所有担忧都是空穴来风。对于王元庆的举措,李存勋也非常震惊。当天晚上。见过王元庆之后,在返回军情局的路上,李存勋仍然有点洗惚,觉得白天发生的事情像是在做梦一样。

    只有一点很清楚,暴风骤雨即将到来。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二十二章 局外人

    小说巴士 更新时间:2010…8…28 3:32:44 本章字数:6995

    1餐和国的政治局势将何去何从全球新闻媒体都在寻找答案的时候,远在地球导外一边的裴承毅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虽然裴承毅不是政治家,也没有进入共和国的决策圈,但是作为军人。他比其他人更能明白王元庆的处境,因为在他看来,元首在这个时候抛出“修宪理论”想用修改宪法的方式完成离任前的最后一轮改革就是一场必须战胜众多强敌、只能胜不能败、没有第二条出路的“总决战”更重要的是,身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裴承毅算得上半个局外人。不但能够更加方便的了解境外媒体的新闻报道,还能以不同的视角观察共和国的局势,从而得出独到的结论。

    在裴承毅看来”年多前发生的事情就为现在的局势埋平了伏笔。

    追根溯源的话,印度战争中的东线决战后期,王元庆采纳裴承毅的建议,对总体战争计划1做出全面调整就是整个事件的根源。要知道,按照最初的战争计发,印度战争最快也只能在伤年下半年结束,最晚,则有可能拖到伤年底。因为王元庆不会将战争交给下一任国家元首,所以印度战争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拖到四只。如果按照最初的计划进行,王元庆将在2够户年初将政权移交给颜靖宇,由这个。“理想接班人”继续推进政治改革,再用旧年实现政治改革的宏伟目标。虽然裴承毅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但是以当时的局势,如果上台的是颜靖宇,出任总参谋长的肯定是裴承毅。

    原因很简单,颜靖宇深受王元庆影响,不但锐意改革,而且拥有推进改革的胆识与魄力。在所有必要因素中,颜靖宇只缺少来自军队的支持,因此需要一名在军队中拥有崇高威望,又具有一定政治头脑的总参谋长。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裴承毅都是最佳选择。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裴承毅在印度战争中的绝佳表现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但是裴承毅从来没有后悔过,原因很简单,幕承毅的理想并不是成为总参谋长,或者说,不是在这个时候成为总参谋长。

    在半年内打赢印度战争,既有好处,又有坏处。

    古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

    制订战争计划1的时候,把整场战争的持续时间订在1年左右,既不是王元庆心血来潮的决定,也不是裴承毅无中生有的臆测,而是经过周密演算与反复推演后得出的结果。也就是说,战争到底打多久,不仅仅由对手的实力决定,还得由共和国的实力决定。战争不仅是战场上的斗争,还是战场外的斗争。对共和国来说,击败印度军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护印度的战后局势。用1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大规模作战,是各种因素叠加的折中结果,也是各种因素相互妥协的最佳选择。当裴承毅把这个,时间缩短一半以上的时候,虽然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战争伤亡、减少战争开支,但是在其他方面却造成了许多难以预料、也无法控制的严重后果。别的不说,毖年,共和国的最大一笔开支就是对印援助。虽然无法准确统计出共和国在战后投入印度的援助资金,但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因为准备不充分,共和国在战后的对印援助规模肯定比最初计发的增加了糊以上,对共和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万亿元以上。

    除了经济上的影响,对政治改革造成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按照裴承毅的猜测,因为战后开支远远超过预算,所以王元庆不得不在刃弥年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以求获得更多拥护政治改革的利益集团、特别是民族资本家与民营企业集团的支持。改革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与政治又相互影响,王元庆不可能只在经济领域做文章。更重要的是,政治改革安到这一步,既愕利益者要求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加渴望获得政治利益。

    别说裴承毅是具有政治头脑的军人,就连普通军人都能感受到国内斗争有多么激烈。

    通过纪估国发起的“产业结构调整”共和国的民族资本家与民营企业飞速崛起,特别是蔺彦博、李成文、叶永畿等一大批华侨华商带在在海外积累的财富回到国内之后,民间经济利益集团迅速发展壮大。虽然在赵润东执政期间,共和国的改革一度限于停滞状态,但是赵润东很好的继承了纪估国的改革路线,并且以“休养生息”的方式巩固了纪伤国的改革成果,让一大批在控制了社会公共资源的国营企业面前还略显稚嫩的民营企业得到了发展壮大的宝贵机会,包括“中重集团”在内的数十家在王元庆执政期间进入全球坠0强行列的民营企业就是在这个时候打下基础的。到了王元庆开始推行“政治改革”的时候,共和国的民族资本家与民营企业家追求的不再是经济利益,而是政治权利。问题是,没有任何一个利益集团愿意心甘情愿的让出既愕利益。站在力刀年的角度来看,当时的既的利益集团绝对不是民族资本家与民营企业家,而是国营企业,特别是那些把控着国嫩业。利用掌握的公共资源与公其权力牟取利慈的高层管旺眉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政治改革的旧年,就是利益集团斗争的旧草。

    作为军人,裴承毅非常清楚这旧年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初在总参谋部担任作战处处长的时候,裴承毅参加过小旧与小口两种战斗机的基础研发工作。虽然这两种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与生产工作最终都交给了民营企业,但是就裴承毅所知,在竞表阶段,几家国营企业不但占尽了优势,还拿到了更加丰厚的预研合同。如果不是国营企业太不争气,笑到最后的肯定不是民营企业。

    当然,受集团斗争牵连的个人也不在少数。

    日本战争后。在裴承毅离开总参谋部去进修之前,光是被移交给司法机构依法量刑的总参谋部高官就超过了旧人,而这些人中至少有一半与利益斗争有关。

    就裴承毅所知,至少有2人是在军队常备物资采购的问题上,因为收受贿略而娘裆入狱。

    不管怎么说。如果国内斗争失去控制,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印度战争之前。国内斗争还在控制之中。不管闹的有多严重,最终总能用一种冠冕堂皇、或者利益攸关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得到解决。

    问题是。印度战争之后,国内斗争变得更加激烈。就没有这么容易解决了。

    实际上。裴承毅放弃竞争总参谋长的位置,就与过于激烈的国内斗争有很大关系。

    这也不难理解。以裴承毅的个性,肯定不会在没有任何把握的情况下冒险。印度战争结束后,裴承毅只能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王元庆绝对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