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流探花帅承瀛-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容的巨大的弥勒佛。
 
徜徉、攀登、穿行于地藏王大殿、天香阁,但见这两处建筑的风格跟宝相寺一模一样。寺之殿堂楼阁亭台廊榭,无论巍峨、小巧,均开凿于峭壁上,镂建在岩体中。目睹这些,我不由叹为观止,赞佩建设者的巧夺天工。
 
宝相寺不仅人文景观壮美卓绝,自然景观也瑰丽多姿。这里山高林密,溪清水澈,环境清幽。在宝相寺主峰旁的峡谷中,我们看到一道白练自上而下垂落,形成跌宕飞泻的三折瀑布,汇成潺潺流淌的长谷溪流,十分秀美,十分壮观。
 
而北山主峰古角峰更令人叫绝。从侧面看,险峻挺拔的古角峰酷似一尊天然石佛,五官惟妙惟肖。导游告诉我,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天然立佛。
 
在黄梅古角湖畔就能欣赏到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杰作,能领略到巧夺天工的宝相寺,真是不虚此行。 

 
   寻访帅承瀛足迹之六 '本章字数:910 最新更新时间:2008…02…11 21:19:06。0'
 
 黄梅戏祖邢秀娘故里行
 
                                  文/詹玮
                                 QQ空间:329362217
 
从江城武汉沿长江东下,经鄂城,过黄石,驱车前行约150公里,即到达我国16世纪伟大的黄梅戏艺术家邢秀娘'1744?1811'的故乡…黄梅县孔垅镇。
 
人文荟萃的黄梅,享有“黄梅戏故乡”、“天下祖庭”、〃废名故乡〃;〃岳家拳故乡〃;〃挑花故乡〃;“诗词之乡”、“楹联之乡”等美誉。文学大师废名、公安派诗人喻文鳌、佛学哲学大师汤用彤、电影艺术家石联星;矿业之父王季良等520余名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诞生于这块钟灵毓秀的地方。而从这块土地上走出的一代戏祖邢秀娘,更使黄梅人民数百年来引以为自豪与骄傲。
 
而今,在邢秀娘故里…孔垅镇,邢秀娘故居整修一新。邢秀娘故居坐落在孔垅古镇东北邢圩村邢大墩,故居是两间土砖屋,里面陈列着邢秀娘青少年时的木床外,还有演戏用的戏装以及手抄剧本。与她故居隔塘相望的是邢秀娘墓,虽经数百年之久,古墓保存完好,墓碑文字迹清晰。墓地周围,松柏长青,一棵梅树清香四溢,生机盎然。
 
墓地西侧,拟建明清建筑风格的邢秀娘纪念馆。拟陈列邢秀娘使用过的木床、连厢、道情筒、戏装和剧本以及建国后黄梅戏有关史料。
 
漫步孔垅古镇,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大戏台…万年台,每逢节会,这里好戏连台,海内外游客慕名前观光和商贸洽谈,为当地的两个文明建设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一代戏宗邢秀娘为黄梅戏唱响京城作出了重大贡献,乾隆皇帝御赐“采茶名伶”金匾,已广为世人所知。在戏宗故里,人们可随时听到有关邢秀娘的生平故事。
 
清康熙年间'1744年',邢秀娘出生于孔垅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跟兄嫂学唱采茶戏,出嫁后,因夫亡以回到娘家与兄嫂生活,农闲时搭班唱戏,工小旦。她戏路很广。道光初年,因孔垅又遭水灾,流浪到江西、安徽一些地方传艺、唱采茶戏。历经磨难,后辗转到京城,乾隆皇帝看了邢秀娘的戏后,被其婉转动听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艺术所感动,御赐“采茶名伶”金匾。

 
   寻访帅承瀛足迹之七 '本章字数:2004 最新更新时间:2008…02…11 21:20:59。0'
 
 黄梅山随笔
 
                       文/詹玮
                       QQ空间:329362217
 
久闻黄梅山,乃鄂东名山之一,与友人乘车至山脚,驻足观之,黄梅山呈东南至西北走向,绵延数里,横跨黄梅、武穴两县市,如一巨龙横亘天际,云遮雾罩,青黝黝,朦朦胧,恍如神仙境界,雄奇、壮丽、神秘,仿佛喷出一股震慑心魄的超自然力量,心中升起一种对大自然的神秘之美的惊羡。
 
稍停之后,车子顺着新修的简易公路,向山顶爬去,约半小时便到达山门,下车徒步入内。
 
行约里余,便到达殿宇区,山坡上散落着许多高低大小不一的殿宇,其间有小径和石阶相连,香烟缭绕,木鱼声声,钟馨相闻,游客络绎,看上去颇有生气。
 
不觉行至一殿前,猛一抬头,门楣上竟将“佛母殿”写成“佛姆殿”,不知出自何典。从佛母殿侧后沿石阶而上便是大满塔院,但见内外几处对联,均用毛笔在墙上书写,潦草难认,词义费猜,佛界之地,如此信笔涂鸦,的确令人费解。
 
一会儿到达禅定寺,一副对联吸引了我的注意,上联为“花落客鞋香,云深僧笠重,风神犹似六朝人”;下联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烟景常如三月暮”。令我静心玩味再三。
 
穿万佛阁,过观音殿,我们又走进了旁边的一座“毗庐殿”。这是一座简陋而破旧的小庙,里面有一戴眼镜的老者在抄写经文,头也不抬,仿佛无人进来一样。我打听此庙建于何时,他答是唐代,并
指墙根石碑为证,我弯腰凑近细看,碑上字迹模糊,依稀有明崇祯字样,我便说这可能是明代所建,崇祯是明朝末代皇帝,满人入关时吊死在煤山上。那老者闻之笑着问道:“皇帝也会上吊么?”我不禁愕然,当即悄然离去。
 
出殿后登上黄梅峰顶,向南望去,峙立江南的庐山遥遥相对,寥阔江天呈现出一江担双峰的奇观妙景。南坡脚下有考田、龙坪两大水库,镶嵌在碧野之中,烟波浩渺,如蛟海龙渊,梅岗莽莽,碧波荡漾,山水相映,妙趣天成,那一龙戏二池的壮景彷佛是神灵绘就的巨幅国画,令人陶醉。
 
饱览这美好的风光之余,总觉得有点缺憾,那就是缺少文化品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实这里的“仙”,并非是真的神仙,而是文化。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尽”,其实这些山在“僧占”之前,或雄、或奇、或幽、或秀、或险,但并不一定有名,往往是“僧占”之后,因有许多的文人雅士、迁客骚人的钟情、留连,或诗、或文、或联、或字,用文人的心血浸润,才使山有了灵气,寺有了名气:或因文学修养、宗教理论均有高深造诣的得道高僧的影响,以及众多的香客游人的口头传奇,系使其声名遐迩,名垂千古。山西五台、四川峨嵋、浙江普陀、安徽九华莫不如此。就近言之,黄州赤壁不过一江边小山,因经赤壁之战的洗礼,苏东坡“两赋一词”的浸润,而成为名重全国、影响世界的一座名山,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名珠,中国文化地理上的一方圣土。
 
相传黄梅县因黄梅山而得名。《太平寰宇纪》载:黄梅水出焉,南流入感湖。清弘治《黄州府志》载:黄梅水源出黄梅山,南流入感湖。黄梅自古有“天下祖庭”、“佛国小天竺”之称。黄梅山早在隋代就是四祖道信的道场。明代就有“佛母殿”、“真武殿”、“玉皇殿”组成的殿宇群。黄梅山脚还有南朝鲍照的“俊逸亭”。虽历经战乱,岁月沧桑,迭经毁损,但文化底蕴尚在,惜乎今日重建,不该粗制滥造。
 
黄梅山地跨黄梅、武穴两地,应统一规划,精心设计,把她建成一高标准的文化旅游景观。
 
应抓住道信、鲍照这两个历史文化名人,恢复和新建一批文化含量高的人文景观,增强黄梅山的历史厚重感,提升黄梅山的文化形象。发现、命名一批新的自然景观,附以想象和传说,或用精美石刻以点睛,形成景观的规模效应。要注重建筑艺术,殿宇的设计务求风格各异,每座殿宇都应成为一独立景观。一阶、一桥、一亭、一泉、一洞、一石均应当作一件小品精心造型,使人工和天然相谐调,融艺术美和自然美于一体。产生令游人景随步移,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要讲求对联、牌匾、碑刻、雕塑艺术。诗、联、碑刻的创作要与黄梅山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相贴切,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高超的审美意境。制作要精致,做到材料优质,书法精美,造型奇特。要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品位,鲜明的艺术特色。要把文化景观区与商业服务区分隔开来,保证文化旅游有一个洁净、优美、高雅的环境和氛围。
 
黄梅县因黄梅山而名,历史上梅花曾是黄梅、广济人民友好的象征。梅川河原名大河,明万历年间县令刘允昌在清水港侧筑四高楼,成为文人聚会、吟诗作赋、切磋交流之所,荆王赏其文风之盛,特以红黄二梅相赠,始在河两侧植梅千株,与黄梅山连成一遍,后名梅川。今两县人民仍田舍相望,姻亲相连。如在景区广植梅树,既使游客有一高洁美艳的观赏之景,又再现了黄、广两县人民的历史文化交流和友谊的结晶,以其协力在新世纪共建一个美好的黄梅山。

 
   寻访帅承瀛足迹之八 '本章字数:981 最新更新时间:2008…02…11 21:23:04。0'
 
 独行东港
  詹玮
东港遗风
走在孔垅古镇;我看到不少养花养鸟、游手好闲、晒太阳的男人,这给人以孔垅人满足现状的印象。而另一面我却看到孔垅妇女忙里忙外,操持家务,赚钱养家。在古镇菜市场,操刀卖肉的大多是妇女,而男人则在一旁收钱、观看。据说,孔垅男人有“放下碗筷三个时辰不管闲事”的习俗。
来之前听朋友说起,孔垅古采茶戏藏在小街深处。在东港河边的筷子街上的一座四合院里我领略了这样的音乐会。采茶戏每晚8点准时开始演出,演员几乎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最大的年近90岁。每次都由东港采茶戏迷会创办人来一段开场白,演出时间持续70分钟,院楼有客房,住在这里的客人可以免费欣赏。孔垅采茶戏旋律非常美,古老的传说,古老的音乐,可爱的老采茶,为着这一切,真诚的掌声一次次响起。古采茶戏结束后,我匆匆地离开了,一个人去体味古城的韵韵味。
古镇韵味
有时候人需要热闹,而有时候有些事只有一个人才能感受。
走进万年台大戏台旁一间小而旧的邢家茶馆,要了一杯香浓的挪园青峰茶。坐到滩湖桥流水边,竹藤椅,铺着孔垅妇女手绣的黄梅挑花台布的小桌,眼前是青色的垂柳,细风中慢慢地摇摆,长长的柳条一直垂到东港河里;鲜艳的小花在柳叶的晃动间不时闪现;流水在脚边轻淌,清清浅浅的,水的两边是连绵不断的暗红色的民居,有三三两两的游人不停地过。此刻,我仿佛是上世纪的孔垅人。
一个人,一壶茶,没有忧愁,没有烦恼,全部的愿望只简单到能够沉默,心智变得非常单纯,淡淡地看着眼前的事。一对青年男女,在东港里放河灯,据说放河灯的时候许个愿便会实现,放的时候他们满脸的郑重,想必是祈求天长地久之类的;几个当地妇女来港边洗衣服,手臂抖动着,划出漂亮的线条;不时有游客走到滩湖桥上古梅树边留影,还有专业模样的人在认真地选角度摄影;一个衣着前卫的姑娘,来问我要不要手绘的东港古镇图。在那里坐到打烊;已是夜晚。
美丽清晨
清晨;东港的美同样让人惊叹。我坐在那里;细细地品味着青峰茶的清香;又一遍一遍地深深呼吸东港清晨安详的空手气。此时;茶馆里放着悠悠的黄梅戏;那从容舒缓的节奏和着青峰茶的香一起升腾;渐渐地融化在古镇中;使古镇的清晨有种别样的情调。黄梅戏旋律中;打了一个电话给一个非常想念的朋友;告诉他此刻在这宁静气氛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