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目击台海风云-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爵),飞机和货物再商量。我们坚持人、机、货同时交接的原则,同时明确指出王锡爵先生愿意留在大陆,我们尊重王锡爵先生本人的意愿,交接的人中不包括王锡爵先生。台方对此没有表态。这次会谈双方表明了各自的观点、立场和诚意,气氛很融洽。台方只要求与董、邱二人通一次电话,没有其他任何刁难性说词。我们建议,双方互相考虑对方的意见,下次再谈。 
  此次会谈持续了1小时零15分钟,双方约定次日上午继续会谈。 
  会谈结束后,我们立即向中央汇报首次会谈的情况,并请示首先力争在广州进行交接,若台方拒不接受,拟同意在香港交接。另外,我们还请示了在香港交接的步骤,并提出我们的建议。中央很快同意了我们的建议。于是,我们拟定了第二次会谈仍坚持在广州交接的方案。 
  5月18日上午10时,第二次会谈开始,我方代表张瑞普首先发言,重申了我方坚持在广州直接交接的立场。台方表示在广州交接有困难。台方认为,“双方观念不同,制度不同,这里面有个立场问题,不合适;而在香港双方都有公司,每天有十几架次的飞机起落,为什么不能在香港呢?”我方回答说:“香港安全恐怕有问题,目前又是英国管辖。在广州主要是为了交接安全、顺利、迅速,并无他意。”台方代表陈勋伟(华航香港分公司副经理、台湾情治人员)态度强硬地说:“在广州交接绝不可能,用不着再向公司请示,公司已充分授权给我们,再这样下去就没法谈了。”至此,会谈陷入僵局,双方建议暂时休会。回到新华社,我们向中央汇报了会谈情况。中央指示,拟定在第三次中仍坚持力争在广州交接,若实在不行时,可伺机转入第二方案,即同意在香港交接。 
  5月19日下午4时,第三次会谈在香港马会大楼9层举行。一开始,台方代表钟赞荣就提出了他们准备好的6个问题: 
  (1)、贵方在电报中表示纯属业务商谈,不涉及政治,可贵方一再说这是特殊事件,不比一般商业行为,这是否超出了业务洽谈范围了? 
  (2)、贵方一再强调人、机、货同时交接,可人是有感情、有思想、有尊严的,人与物怎能相提并论呢? 
  (3)、贵方扣留我机员十几天,直到现在没见露面,我们要求通个电话也不答应,原因何在?既然是来者欢迎去者欢送,为什么不能尽早释放? 
  (4)、贵方能将飞机从北京飞往广州,为什么不能飞往香港?香港启德机场每天有100多架次起落,可贵方却强调安全问题,请问是何原因? 
  (5)、贵方比喻说家人丢了小孩。我方机员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小孩定义是什么?放飞机还有些技术问题,可放人没有技术问题,很简单嘛。 
  (6)、请问国际上有哪家航空公司扣住人、机不放呢?贵方事先划定了圈圈,提议不能变动,不考虑我们的困难,这样拖下去谁负责呢?   
  “不让第三者插手”(3)   
  对于台方提出的这6条,我们明显地意识到,他们的目的是想先把人要回去。张瑞普同志回答说:“我们之所以说这是一个特殊事件,是指这架飞机没有按正常航线飞行。他的航线本来没有广州,但是在广州降落了,这就是特殊问题。人、机、货是一同到的,所以我们主张一起交还,这并不是把人和物相提并论。”随后,我们不与台方提出的6条纠缠,及时把会谈引入正题,催问对方是怎样考虑我方关于广州直接交接的意见的?他们继续坚持前两次的观点,并表示这是最后的态度和立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转入第二方案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张瑞普同志发言,重申了我们建议在广州交接的好处。但为了表达我们解决问题的最大诚意,我方同意在香港交接,并提出了有关香港交接的安全、程序、手续等问题。我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会谈纪要、交接书和交接程序以及有关事宜3份草案。台方毫无准备,答应带回去研究。我们提出今后业务往来问题,他们表示“慢慢来”。 
  在第三次会谈中,当张瑞普说明在广州交接的好处时,台方十分紧张,手都发抖。当我们同意在香港交接时,会谈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台方情绪明显好转,赶紧招呼给我们倒茶。会谈结束后,我们一方面及时将这一情况报告中央;一方面举行记者招待会,舆论上争取了主动。 
  第四次会谈仍在马会大楼,从下午4时一直谈到7时。整个会谈比较顺利,主要是商谈会议纪要及具体交接事宜。台方表示,交接书很好,可以一字不改。至于会谈纪要,他们提出了修改意见。首先要求去掉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中的“台湾”二字,认为两个航空公司之间不必讲是哪里的。第二,把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改为由泰国曼谷飞往香港途中,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第三,在这句话的后面再加上一句,“中华航空公司要求中国航空公司,应基于人道立场,并按民航惯例,尽速交回飞机、3名机组人员及货物。”第四,将“友好协商”改为“业务性商谈”。 
  经过协商,我们基本上接受了台方的一、二、四条建议。但第三条我们不同意增写,台方也没有坚持。最后台方又拿出关于保留向中国民航要回王锡爵权力的信函,并解释说:“你们可以不接受,也可以不听,也可以当作没这回事。我们这样做,回去好交待,请贵方理解。”台方单方面签了字,我们未加理睬。会谈纪要签字后,双方鼓掌通过。 
  随后,台方对我们周到地照顾机组人员表示感谢,并要将机组人员的食宿和其他方面的费用结清还我。我们说,都是同胞兄弟,一家人,这点钱就不用还了。 
  5月23日上午10时48分,华航货机从广州飞抵香港启德机场,我方和台方代表各4人先后登机,在机上办理了交接,我们将董光兴和邱明志两人的体检表、飞机检修记录以及货物清单,递交给对方,然后双方代表在交接书上签字。交接完毕后,张瑞普祝董、邱二人与家人尽早团聚,并赠送他们礼品。他们表示心意领了,但礼物不能接受。双方代表都对谈判的顺利感到满意,双方高兴地在机上握手告别。自此,历是20天的华航货机事件,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后记   
  后记   
  文/李立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 
  说起来,这本书是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尝试着写的,几经曲折,总算是完成了。按说该喘口气,放松一下。可我怎么也轻松不起来,心里忐忑不安,就像得了产后忧郁症。究其原因,恐怕是自己底气不足,丑媳妇怕见公婆面,生怕我的处女作对不起读者。 
  几年前,我在《两岸关系》杂志上陆续发表人物专访文章,主要是一些部长级领导回忆历史上两岸发生的重大事件,得到了台办系统同仁的肯定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囿于杂志的篇幅,好多内容难以展开。于是,一些朋友建议我写书,将所采访的内容都写出来,作为历史保存下来。有人对我开玩笑说,“你这是在抢救历史,功德无量。”虽是戏语,可也有几分真实。因为我采访的这些部级领导,大都在80岁以上,趁他们健在,记录下他们亲历的涉台大事,对后人研究台湾问题,无疑有所裨益。 
  我以纪实的手法来写这本书,尽量做到史料性和可读性相结合,以我那有限的文采再现真实的历史,让读者在愉悦中了解历史上的两岸风云。 
  对支持我的人们,我一直心存感激。我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国台办的领导和同事,尤其是宣传局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我特别要感谢国台办主任助理张铭清同志,他平易近人,学识渊博,十分关心年轻同志的成长,他拨冗撰写的序言,文字练达、微言大义,为本书增色不少。我要感谢程思远、杨斯德、罗青长、贾亦斌、何振梁、童小鹏、石一宸、刘小萍、熊向晖、赵炜、何振梁、耿文卿等老领导的支持,他们积极接受我的采访,还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我要感谢华艺出版社的鲍立衔社长和刘泰副社长,他们为本书的顺利出版,给予了指导和帮助。我还要感谢杂志社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大力支持。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研究台湾问题的专家学者的成果和“华夏经纬网”、《台湾研究》、《中国结》、《中美棋局中的台湾问题》、《蒋介石与台湾》、《炮击金门》、《党史博览》杂志等书刊媒体的有关资料,无法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致谢。 
  在本书付梓之际,我想起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古话,如果本书能为读者带来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能够引起读者关心台湾问题,关注祖国统一,那我就感到莫大的幸福了。 
  李立 
  2004年11月10日于北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