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龙记-第5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增要走了!对他纷说众云的楚军将士也都默然无声,心中涌出一股难言的痛来。
  他们虽不敢来为范增送行——怕项羽怀疑他们也通敌!可目中都已涌出泪来……
  “亚父,路上保重了!”一声浑沉凝重的声音在形影相吊的范增身后响起,范增转身一看,却是一脸愧伤的项少龙。范增嘴角抖了几下,他想笑,笑不出;他想哭,哭不出。“项少龙,此次楚军中的谣言定是他搞的鬼!大楚的灭亡将来或许也将是葬送在他的手上……他可是刘邦的亲生父亲……”
  范增又恨又敬,望着这唯一来为自己送行的人,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叫他说些什么呢?痛骂项思龙一顿吗?那也无济于事了,他现在已经是成了个落魄的孤寡老人……
  再说,他范增之所以能来楚军军中助项羽打天下,一施生平抱负,却也还是项少龙远涉西域请他出马的呢,这知遇之恩……范增只觉心中是酸甜苦辣诸味皆有……
  二人对望着沉默了良才,范增才长叹了一口气道:“项将军,老朽终于败给你了!今后将军可也多多珍重!”
  项少龙脸上肌肉抖了几下,语音伤感的道:“是我对不起亚父!不过项羽……你也看见了,他现在是魔性越来越重,易暴易躁,冷酷凶残,目空一切,无情无义,……让这样一个人做天下之主……却是怎么教人安心呢?”
  范增脸上现出一抹悲壮的笑容道:“项将军不必多言了。老巧已经老了,没有用了,从今以后只是一介布衣之身,也就不必再过问其他任何事了,将军日后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是无愧于天地良心就是!”
  说着范增笑脸上又不禁老泪横流了。
  项少龙也只觉心中一酸,沉默一阵,突地沉声道:“我告知亚父一个天大秘密,不知亚父会不会相信?”
  范增摇头道:“不用了,什么秘密都已对我无关紧要了!”
  项少龙却是自顾自地道:“我说自己是来自我们现处的这时代二千多年以后的人类,通晓这时代的历史,亚父可相信吗?”项少龙这话刚落,本是如古井不波的范增脸色却也不由变了数变,几乎是不相信自耳耳朵的颤声道:“将军说你是……来自……二千多年以后的人类,通悉我们这时代的历史?”
  项少龙点了点头道:“是的!所以我也知道……
  羽儿将来的命运是必定败亡,而刘邦却是必定成为天下之主!“范增心下的惊骇已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出了。
  他相信项少龙对自己说的是真话,却怎么也不相信这事实。
  瞪大着眼睛望了项少龙好一阵,范增才突地恢复平静,心中对项少龙的气大概是没有了,他现在也只深深地体会到项少龙心中的那股无奈和悲伤,及对自己的一份真诚。“这秘密可以说是破天荒之语,若是传入私利小人耳中……却是只怕……天下将要大乱了!项少龙不顾后果的对自己说了出来,可见他对自己除负疚感外又有一份真挚的感情。项羽必定败亡,刘邦必定胜利!”
  范增心中现刻可体会到项少龙抉择的痛苦了,他现在何尝不是心中如针刺般痛!
  茫茫不可测的命运啊,却原来早为天意所定!
  范增的老泪又不由自主地来了,有对感谢项少尤信任自己的泪,有对项羽命运伤心的泪……
  又是一阵沉默,范增突地伸出手去紧紧握住了项少龙的手,真诚地道:“将军也不必对我多说什么了,老朽现在只觉心情很快活!希望……将军多多保重!”
  言罢,突地松开紧握项少龙的手,转身大踏步而去——“项少龙望着范增那瘦弱单薄的身影,眼泪也上来了,只觉模糊中范增的身影在眼前越来越雄伟巨大”再见了,可敬且又可亲的范老……“
  范增离开楚营,踏上了遥远的回乡路。
  一路上,他情绪低落,饿不思食,乏不入眠。
  他想着自己一生为项羽尽心尽力,鞠躬尽粹,所为心血都只是为大楚江山着想,可到头来落了个通敌的罪名,不由越想越气,越想越悲凉。
  唯一能安慰他的就是陷害了他的项少龙在他临走一刻向他的坦诚,这让他落漠的心感到了一丝慰藉。
  人啊,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的言语表述就可以沟通的!
  范增一天天消瘦下来,使之原本虚弱的身体不知不觉给染上了疾病。
  身上热得象火烫一般,起初是胸口气闷,全身发抖,四肢无力,后来感到背象蛇咬一样疼痛,有时又象针刺心头。
  范增越发的闷郁,背处的青疮越来越大,疼痛越来越钻心,他知道自己活期不多了,便撕下自己袍襟,用抖动的手为项羽写下了他生平最后一次为项羽效命的遗书,他这样做倒并不是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只是他确实不放心项羽,不忍心看着有自己一份心血的大楚基业毁在项羽手中。
  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范增用颤抖的手写完遗书后,终因背上青疮溃烂不能含恨而亡。
  后来,有人把范增死在归途的消息报告了项羽,项羽虽气恨范增,但想起二人曾经建立的深厚感情,范增为他打天下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不由伤心落泪。
  于是,命手下人厚葬范增,举行隆重葬礼。
  在清理范增遗物时,有人发现了他临死前写给项羽的遗书,于是立即呈给了项羽。
  遗书中这样写道:“老臣常恨年迈,不能掣托征途,自励忠心耿耿,为复楚大业尽力尽责,纵然老死他乡,也丝毫不会有半句怨言。谁曾想,小儿刘邦心贪气狂,欲与大王一试高低。楚汉相争,谁胜谁负老臣不敢定夺,只是遗憾再不能回到大王身边,为大王分忧解难。
  军中大事小事,西楚千里疆土,教之于民,都在大王肩上,真是大苦了。望大王多听听将士忠言,思前谋后,尽善尽美。西楚营里贤者可谓云集,望大王剔除疑心杂虑,亲之,信之,用之,这是老臣临终前向大王的最后一句言,老臣在九泉之下保佑大王战胜刘邦,再振西楚雄威。“
  项羽看完范增遗书,悲痛欲绝,立刻觉察到是自己中了刘邦计谋。他对自己贸然怀疑范增,不听虞姬之劝,不去查明真实情况而断然否决范增,以至于他惨死归途,心下深感后悔。
  但是现在一切都已是悔之晚矣,范增已经死了,项羽失去这唯一智襄,犹若孤舟航海,失去舵手,对他与刘邦争霸天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可以这样说,项羽的事业至此就开始走向衰败了!
  想到自己中了刘邦的离间计,以致迫走范增,项羽就悔恨交加,对刘邦只恼怒得咬牙切齿,发誓一定要亲自拿下刘邦人头,以补偿自己过失,用攻破荥阳的胜利告慰范增的灵魂。
  他已经是完全忘却自己与刘邦许下五年不杀刘邦的承诺了。
  他现在是怒火中烧,只巴不得把刘邦碎尸万段。
  汉营中的刘邦听说项羽中计逼死范增的喜讯后,不由欣喜若狂,对项思龙道:“项大哥神机妙算,离间计果也成功!现在项羽只怕是有若气疯了的狗般哓哓大吆吧!”
  项思龙却是肃然无意道:“邦弟不要得意过早,项羽也因自己之失致使范增病死,定会对邦弟恨之入骨,必然也会采取更加凶猛的攻势进攻荥阳,咱们不可得意忘形。而应更加提高警惕,严阵以待,以防楚军攻城!”
  刘邦听了,顿敛笑容,不安道:“那咱们该怎么办?”
  项思龙道:“自是坚持守城,待看局势而变了!”
  刘邦心畏项羽,只好应从项思龙之言。
  楚军又开始向荥阳发动进攻了。
  漫山遍野都是盔军鲜明,兵戈闪亮,士气高昂的楚军。
  他们都知范增被汉军施离间计害死,心中悲愤愧疚把满腔怒火都发泄在了汉军身上。
  对他们主公项羽过失他们又能怎么样呢?
  项羽也猜出离间计定是项思龙为刘邦出的主意,对项思龙也产生了强烈的仇视心理。
  “这一次我就要一举攻下荥阳城不可,看看是你项思龙厉害,还是我项羽厉害!武功上我不如你项思龙,难道战场上我也不如你!我项羽就偏不信这个邪了!”
  项羽亲率他的精兵主力,气势自是不同凡响,他自信道:“这一次,一定要一举攻破荥阳,生擒刘邦,让世人看看我项羽的雄风!”
  但是由于刘邦早下令要严阵守城,汉军早作了防备,楚军一轮又一轮的猛攻还是被击溃了。
  攻城不比守城,守方居高临下自己利于攻击,何况荥阳城城墙既高且厚又甚坚固,楚军自也一时难以有所突破了,光有士气激昂,可汉军抵死顽抗,却也于事无补。
  想想,汉军害死范增激怒了项羽,如城被攻陷,只怕项羽会把心中气怒发泄到汉军将士头上,即便他们投降,却也或许难逃被杀之劫,汉军将士为了自己性命而战,能不拼死守城么?
  攻了两日两夜,仍未有丝毫收获,倒是兵将都吃不消了,项羽只得心怀懊恼的下令撤兵休整调养,以后再战。同时也暗暗思索,如此强硬攻城,只怕十天半月也还是难以攻下,汉军有仓库存粮,足可维持一段时日,没有后顾之虑,倒是已方,后援受这斯捣乱,难以补给。
  自己既然硬攻不成,何不采取侧攻,截断汉军运粮的通道呢?如汉军粮草补给不足,军心必定动摇,再来攻城也就容易了!
  主意一定,在以后的战略布置上,项羽把主力都侧重改为堵截汉军地下通道。通道是汉军运粮的动脉,却也是防御弱点,虽由汉将灌婴把守的汉军将士誓死守抗,可因楚军攻势太猛,却也渐渐不支,通道被楚军分割成若干段。
  尽管汉军抵住了楚军对荥阳的进攻,但已经有些强弩之末的感觉,刘邦在长久激战以后,不但疲累、焦急也更加动摇了坚守的信心,他常常喟叹着道:“看情形,荥阳很难坚守下去了!我还能有机会击灭项羽吗?也许荥阳就是我的最后的葬身之地了。”
  双方就在攻守之间反复争夺,但无论哪一方都无法取得绝对优势处于一种胶着状态,但从双方的精神状态来看,从中可明看出有些细微的不同。
  防御的一方,因为有高城坚垒掩护,作战远比攻击的楚军有利,官兵死伤也不多。此外,汉军的后方,黄河上游以西的地方都是汉军所有。函谷关以西的关中之地获得大丰收。萧何全力在后方部署,尽管前方战况激烈,后方仍然秩序井然。
  反过来看楚军方面,由于长久坚攻却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楚军已经师劳兵疲。
  人困马乏。战地的粮草已经消耗殆尽,而不得不从遥远的鼓城追补。而且漫长的补给途中,各地的反楚力量是虽都不够强大,但时常袭击阻滞楚军的后勤补给,使得楚军大为头痛,庞大的作战部队,需要有大量的后备补充。
  而因为沿途出匪的滋扰,常常发生补给不继的情况,大大影响了士气。
  另外,楚军面临着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兵源的补充,由于楚军是攻城方,作战时相对处于不利地位,因而攻防双方死伤人数几乎是三比一。也就是说,汉军死一人,楚军就得死伤三人。汉军方面,由于萧何在后方随时征兵,稍加训练后,立即可以送至前方补充。楚军要想从千里之外挖他兵源,谈何容易!因此自然形成了兵力愈战愈少的状况。随着局势的不断继续,形势对楚军反越显不利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