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会客厅中,果然有一异人!说是异人,还真的不是夸张!
一个中年人,葛巾布袍,皂涤乌履,换言之就是身上一身葛布制成的布袍,腰带和鞋都是黑色的,这套装束在三国时期确实不算主流,也就是传说中的隐士装,三国时期著名的神人管辂、于吉这样的人就是这样的装束,说起来还真的算是异人。关键是这货一看李哲前来,二话不说,站起来在厅中转悠,唱起歌来了:
“天地反复兮,火欲俎,大厦将倾兮,一人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得!这歌一出来,李哲算立刻知道这货到底是谁了!别的不说,单就这个可就把他给出卖了,这一套歌谣可就是这家伙成名的招牌啊!
想了想!李哲声色不动的问了句:
“堂下何人高歌?”
这人一愣,咦!还真的有凑趣的上来!那这戏还得演下去。
“在下颍川人也,姓单,单名一个福字。近闻公子将有大难加身,特来为公子解难!”
“哦?”李哲心中暗笑!“我将有何难临身啊?”
这人上前一步,话声突然放大道:
“公子难道不知么?公子趁刘玄德身死之际,窃取汝南,已是犯了曹孟德的大忌。前番公子打败了曹仁的孤军,更是让人恼怒,要不了几日,等曹操北部大军南返,公子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哈哈!李哲终于心底里忍不住了!突然站起来一声大喝!
“元直!尔故作大言欺我!莫非觉得这套把戏很好玩吗?你在多少人面前玩过这套把戏了!”
哎呦!徐庶正在演戏演得投入之时,想要李哲在自己的贤者之气下,翻身拜倒,痛求救民之策的时候,突然被来了这么一句。当即蹬蹬蹬倒退几步,撞在了角上的案几之上,小腿撞得生疼,却又不敢俯下身子去摸,一张脸惊骇的几种表情扭来扭去,煞是好看!
“怎么了?元直!你这个有家不归的游子,被我说中了跟脚就害怕成这个样子了吗?你那为友杀人的胆气呢?都到那里去了?”见徐庶这个样子,李哲毫不客气,一句接着一句,每一句都直击徐庶的要害!
哇呀呀!这究竟是人是鬼!怎么会知道我这么多事情,徐庶心中惊骇莫名!
但智者究竟还是智者,徐庶终究还是徐庶,刚开始的惊慌失措之后,终于慢慢沉下一口气,稳住了心神,片刻之后,回了一句。
“公子果然是仙人手段,就连徐庶这样的无名小卒也逃不过公子的法眼!徐庶——服了!”说罢长身一礼,拜见主公。
ps:有点晚了,不好意思啊!敬请大家欣赏!
;
第四十六章 徐庶献策
徐庶这家伙,可不是什么谦谦君子。这家伙少年时期就好勇斗狠,是乡里面一个响当当的游侠儿。曾为友杀人入狱,经家人朋友千方百计搭救才得脱狱,一番磨难之后,这才皤然悔悟,醒悟到拳头不如嘴巴的道理。遂弃武从文,下荆州求学,学的一身本领,也算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了。
这次徐庶前来,本来却不是打算来拜见主公的。这李哲现在的小小势力,又怎么可能让徐庶瞧得起。他这次来,只是自负武勇、单人独剑,前来汝南游历兼且探听一下情况的。刘备刘玄德才是他的考查目标。谁知刚刚到了汝南,一番眼花缭乱,刘备横死,曹仁败退,最后却是一个装神弄鬼之徒——李哲占据了这块地盘。
说起来李哲的名声,如今也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了,不管是神火的贩卖,还是仙家子弟的传说,甚至是收留大量流民的举动,都给李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这样的光环,对于刚刚经历了黄巾之乱的上层官员和文人士子来说自然是嗤之以鼻,只会博得个居心叵测之徒的评价。但却是底层的百姓们最喜闻乐见的,苦于生存的底层百姓们,已经期盼了太长时间的救世主了。因此李哲在上层人物之间尚属于不入流,但在底层百姓心中已经建立起了相当的知名度。
而徐庶也是,他本来只是打算来考察一番,却发现安城虽然新经战乱,却很快就恢复稳定,李哲手下的诸般措施别有一番气象。于是就有了和李哲接触一下的心思,不料一接触,却是一番心惊肉跳,李哲的神奇远远出乎徐庶想象,情报能力简直令人感到恐怖,连自己的身世情况都被其掌握的一清二楚。徐庶突然觉得,有这样的一个主公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徐庶就是这么一个一直在寻找自己机会的家伙,敢于投机。在历史上他死活不接受刘表的征辟,却在刘备最落魄困居新野的时候,自己上门毛遂自荐,成为刘备倚重的军师。其谋略之大胆,决心意志之坚定,堪称一时俊杰;其无论再怎么读书,本质上,这家伙还是一个胆气冲天的豪侠啊。
“元直!吾现在掌兵汝南,手下千头万绪,周边尚有各路诸侯虎视眈眈,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啊!元直可有什么妙策教我?”作为主公,照例李哲是要摆出一番谦虚好问的姿态的。
徐庶果然满意,点了点头,开始做声:
“主公!何必忧虑!在某看来,主公此时正是安心发展的最好时机,周围形势看似危若累卵,其实——稳若泰山!”拜了主公之后,徐庶也不故作玄虚了,但是这谋士的职责还是要尽的,一说出话总免不了要夸大几分。
“哦?”李哲来了兴趣,他其实对周围战略态势也是心中有数的,心知击破曹仁之后,已经不再危险,只是这心中还是有些模糊。
且听徐庶忽悠。
“说稳若泰山,绝不是虚言,看我为主公一一道来。”
“北面曹贼,看似庞大,其实不足为虑!官渡之战,曹贼虽然侥幸获胜,但也是元气大伤。别的不说,粮草消耗已经见底,不然也不会逼迫的使出偷袭乌巢这一步险棋,但凡稍微有些头脑,都不会犯那袁本初犯下的错误,粮草重地,岂可交予淳于琼这样喝酒误事的妄人!曹操得胜,只出于侥幸耳!
现在曹贼打败了袁本初,看似得利,其实也有了更大的一块包袱,光降军就有数万,许昌城中据说也是人心惶惶。不到夏收,没有足够的军粮,曹操如何能够动员大军讨伐我等?如果只是来个一万两万,那岂不是羊入虎口,正如我等所愿?
至于刘表刘景升,那更是守户之犬!此人少年时还有几分胆气手段,但如今年老,只图安乐,已经是彻底失了锐气了!不然,某何必好端端的不在荆州待着,却要来到汝南。主公,荆州形势如何,某在那里求学多年,最是熟悉不过了。
还有那孙权孙仲谋,其兄孙伯符何等英雄!不仅天赋英武,更兼有坐下一班良才,挥手间打下偌大的一片江山。但其膝下子嗣尚在,孙权就能那么安稳的坐得住他那个位置?他孙氏一门中的有心人可还多得很呢?他绝无北侵之力!
至于寿春、广陵等地,更是一盘散沙,哪有丝毫威胁?
此时主公在汝南此地,可谓稳若泰山!
我这番说法,主公,你怎么看?”
李哲听罢,心中大为惊喜,徐庶所说,正好把他心中说不清楚的话彻底的说了出来,让李哲心中如拨开一片云雾,对周边大势的了解变得无比清晰。这喜自然是多得很,但惊也确实是不少。
这些古人,果然都是不简单啊!
虽然李哲私下里为了占据汝南早已经在现代的网络上不知道做了多少功课,费了多少心血,才能够模模糊糊的对大势有一些了解,但是要说能够三言两语将天下大势剖析清楚,此时的李哲还没有这样的能耐,徐庶徐元直,果然不愧是三国时期的一流谋士,而由此可以猜想,那些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郭嘉!贾诩!诸葛亮!又能有何等的厉害!
只听徐庶继续说道:
“眼下主公一直困惑,不外乎汝南贫瘠不堪,乱民众多,到处都是山匪而已,其实在某看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一个字足以解决,那就是——粮!”徐庶越说越是兴奋,吐沫星子都喷到李哲的脸上了,惹得李哲不停的拿袖子擦。
“不论是乱民还是山匪,甚或那些据坞堡而居的当地豪族,主公只要有足够的粮食,那一切就迎刃而解,那些山匪乱民,不过是被饥饿驱民为匪,主公只要在各处要地开仓放粮,派人妥善招抚,就一定可以兵不血刃的将其化为良民,解决了流民山匪,各处的坞堡也就是无源之水,很好解决了。”
徐庶的眼睛看得很准,其实李哲最大的问题还是缺粮。粮食是生存的最大根基,这个时代不仅是李哲,天下间的诸侯,又有几个不缺粮的。可是这粮食终究需要种出来,眼下实在是没有时间啊!而李哲的压缩食品和那些缴获,毕竟是一时之计,拖不得许久的。
徐庶笑着,有些阴阴的味道。
“其实主公,若是真的困惑于粮草不足,不如下个狠手,向这里搏上一把!”徐庶伸出手来,指着地图上汝南的东边,恶狠狠的说道。
李哲一看,正是一马平川的徐州!ps:感谢
里迹奇乱钉的打赏,先说好,那个一万两千字的大章更新是不可能的。你说你投评价票多好,让人看着吃不着,过分了啊!
;
第四十七章 目标指向徐州
徐州!这个目标可真的有点天马行空。
徐州不缺粮食,这李哲知道,曾经的糜竺在徐州可就是著名的经营粮食食盐的豪商!那地方就是现代的江苏和山东一带,可是一马平川,无险可防,在三国算不得什么战略要地。除了江东,不管是谁来攻这里都容易得很。而且汝南这里离徐州可还差得远呢,中间隔着曹操的老家诺大一个谯郡。
李哲大为迷惑,“元直!攻占徐州有什么好处?你且为我讲解一二?”
徐庶看李哲态度不错,心中信心大增,一时间便有些兴奋:“主公,徐州有粮食,这就不用说了,主公肯定知道,而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食盐。盐业乃军国大事,百姓旬日不可或缺,放眼天下,除了青徐二州,也就益州还有些出产。主公雄踞徐州,单单这食盐之利,就足以支撑主公的军资耗费,解决主公最头疼的问题。”
嗯,按李哲的理解,这就是经济问题。食盐,在古代是最大宗的贸易商品之一,利润也是非常的高,确实是足以养军。李哲对徐庶点了点头,示意继续。
“还有就是,据庶个人所见,如今天下久经战乱,人丁凋零,北方战乱不止,百姓士子都向南方躲避,如今中原地带,到处都是颠沛流离的流民。这样的趋势继续下去,时移世易,人丁不足,争夺天下将变成彻底的人丁抢夺之争,这才是主公考虑战略大局的要点。
徐州当年乃是天下间人丁最为旺盛的几个州之一,虽然经历了曹操和吕刘之乱,但都局限于徐州北部,南部只发生过短暂的乍融之乱,人丁并没有太大减少,如今江东安定,徐州人口正在大部向江东迁移,主公打过去,正好遏制这个趋势!今后好顺势征伐江东。”
好家伙!听完这番话,李哲发现,徐庶完全是一个超级战略家!眼神太过犀利!
人口!
正是三国时代中后期,各国战略征伐的核心!
三国到了中期之后,前期的军阀混战、天灾人祸的后果终于显现出来,那就是经济受到破坏,人口大大减少,所有的国家都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几个军阀打来打去,到后来每一次到了一处地方都是赶紧的组织大迁移。抢夺人丁,才是三国后期发生几次大的战役的根本原因。
而最后魏国之所以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