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门,吩咐人悉心照顾,便无地自容似的起身走了。
这便算开始了祸害三国女性的历程了吗?李哲有些感叹,但是想起女孩儿在身下予取予求的娇媚样子,心中还是有些得意。
……
在李哲和一干手下的悉心治理下,汝南郡的大半地盘的秩序慢慢开始回复平定,有了大量的粮食投下去,众多的山匪变乱开始逐渐消失,原先准备好的一些东西就可以慢慢考虑施行了。
李哲有随身空间,但是这东西毕竟是个辅助,其运载量虽然在不断的提升,但比起李哲手下不断暴涨的人口规模还是有差距。
而李哲也不可能一直靠着时空走私来维持手下势力的运转,那样的话,李哲和搬运工兄弟有什么区别。
李哲的最终目的是要从这个时空得到利益的,一个原始时空,所有的手下都由自己养活,这叫做什么话。就像一个目光长远的资本家一样,初期的开发投入是不得不做,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终究还是要靠这个时空的大发展来反哺现代的。
三国时空的本土工业化是必然的选择。
说起工业化,就不得不提到工匠。
工匠一直是李哲很重视的职业,在流民中,每当有了一技之长的流民们前来投奔的时候,李哲就会吩咐分门别类的将工匠造册,将其分别安排到一起,每日里派工和供给都于普通流民不同。
靠这样的手段,如今,李哲手下已经积攒起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匠作营,也初步的拥有了组织大规模生产的经验,辎重营里如今那一千五百多辆大车可是实打实的工业产品。
在这些大车的生产过程中,李哲开始注意起流水生产的问题。一经询问,原来此时已经有些类似于流水线生产的制度,在大汉官方的匠作监里面,成千上万的工匠们大规模的打造军器都是靠这个来的。只不过由于水平的参差不齐,只能局限于一些简单零件的打造,而由于精度的不够精确,效果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好。
但即使如此,其发挥出来的生产力也是非同小可,和北面游牧民族作战时,堆积成山的弩箭和各种军械就是明证。
流水线工业和度量衡制度是紧密相连的。
两汉的度量衡比起秦朝的时候没有太大的进展,基本上是沿承秦朝时候的度量衡制度,而秦始皇千古一帝,那也不是白给的,建立起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度量衡制度,被汉朝全部继承了下来,而到了著名的疑似穿越者王莽手里,度量衡也有了一个精确度的极大进展。
王莽的改革涉及很多,其中度量衡的改革一直为后人称颂,他做了一个铜质圆柱体的容器作为度量标准,被称为新莽嘉量。新莽嘉量将容积和尺度的度量精确的集中到一个物体之上,设计巧夺天工,堪称绝妙,完全体现了当时的科技最高水平,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件著名的传世珍宝。
因此,在度量衡制度上官府做的还是不错的,以这个时代的工业化水平而言,已经算是基本完善了。
可能欠缺的就是执行了。中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的历史决定了古代的官府组织能力极其低下,很多地方政令不通是常有的事,就是有再好的制度也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执行下去,所以民间才会有天高皇帝远的说法。
因此,在度量衡制度的执行上,地方上的水平和匠作监这样的专业国营大厂相比就要差得远。朝廷的体制一崩溃,整个社会的工业生产力就会发生骤降。
再一个,中国古代大部分情况下是处于农业社会,属于自然经济,农民们被土地绑得死死的,一直都是看天吃饭,长期的在贫困线上挣扎,哪里有什么消费能力。而每个村子,每个城镇的生活,也一向都是自给自足。除了少量的农具和衣服之外,很少有对工业产品的需求。
这样的市场,也就不可能培育出上规模的工业来。
只有到了社会稳定,军力发达,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旺盛的时候,打通了西方的消费市场,才一点点的引起了养蚕、缴丝、织造等围绕着丝绸产业的工业群的大发展,以及庞大的瓷器工业的发展。整个唐宋元明时期的富庶阶段就是因此而来的。
而三国此时,这两条贸易路线都处于极度萎缩的状态,因为工业规模的萎缩也就是必然的了。
在这个时代,最能够拉动工业需求的只有军事工业,只有和军事工业相关的产业群才能够得到最多的资源的扶持,从而大规模发展起来,比如蜀国后期诸葛亮扶持出来的运输业和弩箭制造业,传说中的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就是这么来的。
没有需求,就没有工业,古今皆然。
所以,李哲初期能够选择发展的也只有几种有限的工业,而且生产力也不能超越时代的限制。
想想几十年后,江东和蜀国蓬勃发展的纺织业,李哲邪邪的笑了
既然吴国和蜀国的工业发展历史已经为自己证明了正确的选择,自己何必还要费心费力的去想呢?
既然历史已经证明了纺织业的必然兴旺,那么这肯定就是最正确的道路了。这时候趁周围还没有稳定,大家都在四处抽摸着抢夺别人的时候将纺织工业发展起来,成本降下去,今后,就很难说会不会有几十年后的江东和益州纺织工业的大发展了。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躲在旁边哭去吧!
ps:感谢迷之狐同学的打赏!近期不知道被谁忽悠的加更了那么多,这一周更新平均竟然六千多,吓老子一跳,再加更就把不住了,从现在起恢复正常更新,一天两更,老时间!
;
第五十章 试探性合作
回到现代,耳边传来熟悉的冰冷提示声音,李哲终于升到了六级。细心的体味着身体上的每一处肌肉,体会着那种更加强大的感觉,李哲越来越自信,甚至是变得有些强横。
香港,中环一个酒店。
李哲看着对面的这个年轻人,心中有些诧异。
这是一个非常英俊的年轻人,皮肤是健康的古铜色,古铜色皮肤之下,每一处肌肉都恰到好处的舒展,一看就是一个有着充沛精力的家伙。
“没想到,贵组织会派一个年轻人来和我接洽?”李哲貌似开玩笑的说道。
对面的年轻人扯了扯眉毛,似乎有些不满,但恰到好处的掩饰住了。
“嗯!应该这样说吧!我们的组织本就是一个年轻的组织,都是些热血沸腾、尚未冷却的年轻人,虽然组织中不乏一些中年人,但是也都没有组织活动的时间和精力,真正负责组织工作的也就是我这样的年轻人了。”
李哲点了点头,对年轻人的回答满意。
“那既然如此,我们两个都是年轻人,我想我们之间的合作会更加顺畅!”
“这是当然了,每一个华夏的年轻人都代表着属于未来的活力。”年轻人附和道,话中洋溢着属于年轻人特有的那种自信。
对于这种话题,李哲不想深入,他的心底始终是充满戒心,“对了,上次我让你们准备的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了。”
“没问题,全都弄好了。我们组织中的技术人员对这个都很感兴趣,两天的时间就搞定了。只是对您有些奇怪,为什么您这样的人会搞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这些在现代可都是没有价值的。”
“呵呵!”李哲笑了笑,站起来身来走到窗前。
“理由很简单,我和贵组织的爱好和抱负是相同的。只不过我这样的人不善于喊口号宣传,我喜欢做实事。
西方的国家也有很多象我们这样的爱好者组成的组织,他们能够自发的组织起来去研究和宣传他们的历史,还原泰坦尼克号,还原诺曼底登陆战,还原南北战争,甚至有数千人骑着马自备装备参与还原中古的骑士战争。作为一个华夏历史的爱好者,我为什么不能去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呢?
我喜欢的这些可都是我们华夏民族历史中最令人惊叹的片段,最迷人的那一部分!仅仅是想象,就能让人情不自禁。而我呢,是一个实干者,我喜欢将那些最令我迷醉的东西精心复制出来,哪怕只是供我自己欣赏,也是不错的。”
“呵呵!原来这样!”对面的年轻人——时空帝国开拓大本营战略规划部长资嘉伟站了起来,“我很理解,其实我们一直在做的也是这样的事,我们有很多像你这样的投资者,一起参与做了很多的事情,说出来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哦?”李哲歪着头看向资家伟,眼神中透出询问。
资嘉伟笑了笑,没有意思说下去,而是充满了狡黠的说道。
“如果你能够加入我们,那我们的很多内部资料就可以向你免费开放了,但是在此之前,请原谅我们还需要保密。”
李哲低头沉思了一下,抬头面对着资嘉伟。
“加入你们?请原谅!目前,我还没有这个想法,也许是我这个人天生谨慎的原因,请原谅我的保守,我认为我们现在需要的只是合作关系。”
资嘉伟点了点头,示意表示理解。
“当然,信任是需要长期建立起来的,我想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因为我们有着同样的梦想,不是吗?”
李哲唇角含笑,没有正面回答。
时空帝国,是一个庞大的历史爱好者组织,主要活动在网络上。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虚拟政治纲领,行动一致,互相协作,主要以研究华夏古代的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知识为活动内容。借助现代的研究,为古代的某一个时间片段的发展做出推演,说白了就是一个嘴炮组织。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组织,竟然在全球拥有着广泛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他们通过网络松散的联系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爱好互相讨论、打嘴炮,为历史上的某些事件作出判断。并以现代的科技工具对其做出研究,推演出更好的做法。所谓知古论今,从某种方面来讲,这些研究对现实世界也是有着进步的意义的。
他们一般凭着组织成员的捐赠来维持活动经费,有时候也组织成员参加一些有历史意义的活动,比如参与一些历史电影的编剧和拍摄,为这些电影拍摄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建议和服装道具啊什么的。这也是该组织的一大收入。在该组织名下,甚至拥有不少媒体方面的资源。
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的活动宗旨和穿越历史也有着很大的类似,所以李哲的中国穿越历史战略研究会一经成立,就受到了这个组织的注意,再后来就向网站经营人员发出了合作的邀请,李哲也因此和其有了接触。
这所谓的第一次合作,其实是李哲向该组织订制了一批东西,关于土豆、红薯、玉米和棉花等农作物种植技术的视频资料,关于古代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视频资料,古代纺织业科技知识讲解的一些视频,几个历史上著名的纺纱机械的复原模型和其他配属的参考资料等。零零总总的搞了一大堆,价值相当不菲。
其中包括出现于元朝黄道婆发明的脚踏式纺车,其操作简便效率高,一个人操作就可以同时运转三四个纱锭,是古代一个生产力突破的重要节点,而出现于宋朝的水力大纺车,则可以利用水力同时运转几十个纱锭,适应大规模工业生产,已经有些近代工业的迹象了;其他的还有发明与秦汉,兴起于隋唐之际的束综提花机,以及简便的脚踏式织布机和轧花机等等。
这些李哲都以研究古代工业发展的理由向对方定制了几件仿制的机器原型,并且请该组织组织专业研究人员对这些机械的原理和使用作出尽可能通俗的讲解视频。用处对李哲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