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9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没有形成严密逻辑性的知识。特别是牵扯到科学,传播这样的知识,唯一下场是会带歪一个民族未来的科技树。科学也绝对不是跳跃性的发展,那是一整套循环渐进的发展模式,任何的科技都是牵扯到不止一门的知识,可以想象需要多少知识基础才能在科学上取得成就。

“是朕太心急了啊!”吕哲感叹了一句:“现在的人不知道充实边郡意味着什么,他们不会有那样的觉悟。”

会稽郡的张耳在做事,并且不能说他是在胡搞瞎搞,因为是出于国策的需要在做事。他最聪明的地方还有一点。那就是一切不超过帝国的律法基础,一条条的行政命令都是在帝国的律法基础之上。

吕哲知道了会稽郡在发生局部的民乱,他能够在心里痛骂张耳,但是任何一条行政的公文都无法处置以法办事的张耳。甚至是会稽郡发生这样的时候之后只能想着擦屁股妥善解决。

国家的改革肯定是会迎来持续不断的阵痛,他们会在日后生活改善时转过头来赞美,过程中有人会骂有人会哭,不外如是。

“陛下……”李斯斟酌一下用词。说道:“正因为他们不知道,我们才应该强力的执行。”

吕哲最近也在思考相关的问题,如继续使用温和的手段进行移民。昂或是使用相对强硬的手段进行移民。

张耳办事不漂亮,但是他给出了答卷很光彩,三个月之内集中了十六万的民众,只等待中枢派人过去既能安排着向想要移民的边郡进行迁徙。

恰恰是张耳仅在三个月就能集中十六万等待被迁徙的人,吕哲才会怀疑自己之前的温和到底对不对。

这么个年代里,帝王对治下民众温和其实并不能是完全对的态度,按照很多的人想法,使民众爱戴用处不大,使民众畏惧才能更好治国。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张耳的行为不能鼓励,但是……”吕哲顿了顿,正了正脸色才继续说道:“有功必赏是国家平稳的基石。”

治军赏罚分明可以使得士卒愿意效死,治理官员其实也是这样的一套。吕哲不能因为内心里不喜欢张耳的一系列而就不进行奖赏,那等于是破坏了酬勤的基本规则,哪怕张耳的功劳并不值得鼓励,但成绩在那里。

吕哲踟躇是什么?是明知道山民没有杀官,而后再杀无辜之人,那么会稽郡的一系列事情分明就是张耳在律法框架内的官逼民反。他不能也无法超越律法的框架,因为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处置张耳,不但不能处置还要奖赏,瞬间内心里就有些迷惘了。

不但是李斯认为不能放纵民众,帝国百分之九十点九的官员都会认为对待民众应当强力统治,他们的想法是民众无知,身为统治者就该来规划和制定民众的生活规律。

吕哲很无奈,他无比清楚华夏历史就是这么走下去的,以前是官员决定民众的命运,以后还会是官员决定民众的命运,直至天~朝时代依然是官员决定民众的命运。

其实换个说法吧,世界上又有哪个国家不是官员在决定民众的命运呢?但是总要有一条渠道让民众的声音能够“上达天听”,有效地将自己的回馈到统治者那边。

“我们的律法有漏洞。”吕哲摸了一下自己的额头,他目光炯炯地看着李斯,说道:“不但是律法,甚至是行政体系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李斯听得脑袋“嗡嗡嗡”作响,他很想欢呼,一切只因为皇帝对他说的那些话。

任何一套律法都会存在漏洞,甚至是律法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条文。这种事情哪怕是到了现代依然没有避免。

说到行政体系,吕哲以前是直接用秦国的三公九卿制度,后面因为地盘一再扩大,三公九卿制度有那么点难以支撑越来越大的政治体系,特别是一些前所未有的部门被设立起来,每一个部门总是需要至少一名主官和相应的官员、文员,但是三公九卿制度里的官衔也就是那么多,怎么办呢?

吕哲的应对手段是新命名一些官职,然后再弄出一套似是而非的九品中正制度出来,导致的现象是三公九卿制度与九品中正制度同时存在。

帝国不但是三公九卿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同时存在。甚至是两套制度有一些部门其实有些重合。战争状态下一切以征战为优先,隐藏起来的忧患被不断的征战给掩盖了下去,吕哲已经事先向大臣述说过一点,一旦草原的威胁解除帝国就将会迎来一段时期的和平,尽管不是绝对的和平,可是十万众以上规模的战争将会停止,帝国即将要展开文治,一众地方官就开始按捺不住了。

吕哲所说的“文治”绝不是压制军方助长文臣上仰,是对帝国腹地的一连串变革。即所谓的农业与工业重新规划,一众地方官对国内大治早就望眼欲穿。他们之前也是在治理和建设地方,可是皇帝的注意力不在这里,中枢的注意力也是被牵扯到对外征战。治理地方的大小功劳因为舆论都是在征战上面无法造成舆论上的影响,虽然是依然有酬勤的功劳,但是能够得到更大的影响才是文臣所期盼的。

历史上李斯力主执行中央集权制度,那是将所有的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等于是将民间执行的“家主政治”套在“国家制度”上面。这样的主张等于什么?等于是成了“家国天下”,也就是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变异版。

在春秋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解读是:天底下的土地都归于统治者治理,治理地方的大小领主亦是统治者的臣工。

春秋时代是一个封建的时代,讲的是“你的就是你的,我的才是我的;你的臣子是你的臣子,你是我的臣子”,因为是封地领主制会牵扯到“财产自主权”的意识,但是经由中央集权制度那么一搞就变成了“你的不是你的,我的还是我的;你是我的臣子,你的臣子也是我的臣子”,等于是天下第一人(皇帝)拥有了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封建时代的财产自主权也消失了。

中央集权制度带来的是什么?就是所有人都盯在“天下第一人”的宝座,因为只要坐上了那个宝座就能对天下苍生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结果就是人人都期盼着能够天下动乱,来个“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可怕循环。

吕哲希望掌握绝对权力吗?是个人都有权力**,只是懂不懂得控制罢了。他一直都在极力控制自己的**,很多时候是将暴虐抒发到对外上面,心情顺畅了才能好一些地对待治理下的民众。

在国策需要的前提下,发现强硬比温和更好用的时候,特别是关乎到帝国能不能长久具有那些新占领区的时候,更考虑到未来一再开拓出去的一系列移民充实,吕哲其实已经动摇了。

不是说吕哲对外开拓的理念动摇,是凡事对内温和上的犹豫。无论他对内是不是真的温和,或是一直假装温和,发现强制执行比劝导更有用的时候,原本因为民众不配合边郡国策内心里未尝没有失望和不耐烦,一个两个说应当对民众强硬一些,再有张耳等一些人钻了律法的空子干出一些成效,心立刻就乱了啊!

“国家的行政体系需要改一改。”吕哲说着却发现李斯的眼睛贼亮贼亮,旁边的叔孙通一脸的若有所思,另外几个人或是震惊或是茫然。他收回目光,说道:“三省六部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行政体系。”

李斯很急切想要开口,却是被叔孙通抢了个先。

叔孙通亦是一脸的急切,问道:“陛下,什么是三省六部?”

帝国之前的行政体系是吕哲委托叔孙通进行改革,从三公九卿和九品中正两者上进行删减和增加,很明显是搞出了一个四不象。对行政体系的制定为叔孙通赚足了名声和名望,他虽然一直是介于博士和卿之间的行政地位,但因为声望的关系相对吃得开。

“三省是:中书省(亦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吕哲发现了叔孙通的急切,他并不点破,缓声道:“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工部,既是六部。”

三省六部出现的时间是杨隋时期,那是改良于九品中正制而来,这一套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丞相,丞相的权力被分配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的主要作用是起草政令;尚书省是管理政务;门下省是审核政令。三位一体的权力都是来自于丞相本来的职权,等于是分散了丞相的权力形成一种独特的制衡。

叔孙通听了眼睛一亮,李斯听得眼神放光,有人欢喜自然是有人惊愕和犯愁。

六部?兵部一听就知道是军方机构,而兵部被归在六部框架,等于是与其它“部”持平,文官听了怎么能不感到振奋!要知道帝**方可是凡事优先的级别,文官集团早就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振奋的说法还是清了,应该说是欣喜欲狂才对。

没等在场文官欣喜多久,也没有让五官犯愁多久,吕哲那边又补了一句:“也许并不合适……”

这一下全部的人都犯愁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吕哲为什么思绪会这么飘忽。

吕哲会这样的原因太多太多了,行政体系混乱是其一,另外也是与近期张良的一些作为有关……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封建?

张良在干什么?他很努力地在安置任务之内的移民,并且做得比较不错。不过,似乎是安置移民的事情对他来说相对轻松似得,他还有余力去干一些其它的事情,比如为以前的老主顾捞一些好处。

韩成,原来的韩王,现在的帝国四等侯爵,他就是张良的老主顾。

张良对韩国有着浓厚的情感,曾经的猛将是恢复战国初期韩国的荣光。可惜的是天下虽然大乱,他也努力地帮助韩成复立了韩国,但是无论面对什么对手韩国都是一败再败。

天下早不是战国初期的天下,年节也不是征战不绝人宗庙的战争,天下大乱之后韩国与魏国这对难兄难弟的王室一直被驱逐着逃窜,若他们不是王室身边的人早应该跑光了,正因为韩成和魏咎是王室成员身边才一直聚拢着一群人效力。

张良渴望能够恢复旧时韩国的荣光,但是很多时候不是有能力就能够办成事,有能力也要有与之平持的实力,可惜的是韩国并没有多少实力。

现在的天下已经再次一统,韩成虽然是韩国王室的成员,可他并没有多少雄心壮志,甚至是可以说因为当了王上之后一直过着惊心胆颤的颠沛流离逃亡生活,他想要过富家翁的愿望要比经营韩国更加强烈。

扶苏与魏咎还有点雄心壮志,两人选择作为帝国的封王,带着一帮愿意追随的人将要前往蛮荒建立自己的封国,张良曾经劝过韩成也这么干,但是被韩成非常坚决的拒绝了。

帝国才有多少侯爵?是七位侯爵。比侯爵爵位更高的公爵也不过才两名,比公爵爵位高的倒是比较多,但是这些封王在帝国本土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力。

帝国的贵族并不是空有贵族头衔的群体,他们会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会有自己的私兵,他们会有……,总之春秋时代的贵族该有什么他们就有什么,只不过那些身份带来的特权被吕哲优化和减少。

没错啊。吕哲执行的就是领主体制的分封制度,分封领主的时候参考了上古先秦时代结束之后的汉帝国对贵族的分封制,如封地最大为一个城,城为王爵的封地。侯爵为“县侯”、伯爵为“乡伯”,子爵为“里子”,男爵便是“亭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