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的大明东林君子们,却是心态各异。这些年江南的士绅集团与远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商业往来,一个个赚的钵满盆满。
这些年他们还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的与远东建立了关系。做为大明士绅阶层,他们才不管天下谁来坐,甚至很多人就等着远东入主中原,希望远东来了以后录用他们呢。
毕竟中原皇朝更迭不断,但是帝皇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却一直延续着。在士绅集团的眼里,若是没有他们,远东根本无法治理天下。
有官员在朝堂上提出了“南迁”,这下可不得了了,言官们意气风发,大道理说了一堆。他们在朝上还不够尽兴,回去后纷纷向皇帝发上了一系列关于皇帝绝不可以南迁的折子。其中有个御史李邦华的折子是这样写的,“在皇上惟有坚持效死勿去之义”。
与京师混乱的局面相比,大明九边军镇更是接近崩溃。这几个月大明九边军镇发生了无数次哗变,大批边军和当地的军户纷纷逃亡,很多明军都是有组织的逃离了大明边墙。
远东还没有南下,大明九边边军的军心就已经散了。
远东情报部驻中原情报站,也趁此机会在大明各地大肆行动,派出了大批的情报员,通过各种手段与各地的驻军、边镇的军头和京城的官员见面交流,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通过中原情报站的努力,至少大明北方的边墙,对于远东军来说已经形同虚设。大明历代耗费巨资建立的九边军镇,已经变得四处漏风,远东军发起进攻后,其实就是一次武装游行。
大明北方各地的很多府城、县城的官员和驻军也纷纷被远东情报员以各种手段买通了,届时只等远东军兵临城下之时,他们就会伺机打开城门,引远东军进城。
中原战役的大战还为开启,远东情报部驻中原情报站就已经在大明各地大肆的行动了起来。甚至大明京师的京营和锦衣卫,也有很多军将和千户被远东情报员收买。反正远东军杀到大明京师城下的时候,可能比历史上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北京还要顺利。
现在还在为大明操心的重臣良将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当然,正在大明宣府坐镇的卢象升绝对是其中之一。可是他也知道如今的局势,面对远东大军的进攻,他也是螳臂拦车,根本挡不住远东军的进攻。
虽然他总督大明四镇军马,可是目前他能调动的人,也只有手下天雄军的老底子了。但是兵力也仅有数千而已,剩下的大明各路军头都是听调不听宣,根本支持不动。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即将崩塌的王朝(二)
卢象升每天都在边墙巡视,督促各镇边军严加戒备。可是各地军头却都是老油条,阴奉阳违的事情没少干。
他们心里都清楚,大明就要完了,现在谁还甘心为朱家王朝卖命啊。通过远东军情报部的不断努力,每天都有各个军镇的军头派出的使者秘密出关,与远东军进行接触。都这时候了,他们哪还有打仗的心思,都在想着为自己找一条后路。
其实卢象升心里也清楚,可他还能怎么样。现在就算是他,也知道大明的江山恐怕要走到尽头。
他现在已经了无牵挂,女儿已经安排好了,而且远东那边虽然没有明说,但已经暗示过,以后会善待卢家。
所以卢象升只等着远东军进攻,自己会率领手下的数千天雄军精锐与远东军死战到底,即便是螳臂拦车、以卵击石,也要成就自己一世的英名。至于是非公论,还是留待后人评说吧。
结束了各个军镇的巡视,卢象升满身疲惫的回到了宣府。这一路让他非常的失望,各军镇的边军心已经散了。
钟大海跟着卢象升回到了宣府,他看卢象升心里烦闷不已,就凑上前说道:“大人,咱们是不是……”
卢象升转过头,满脸愤怒的看着钟大海。然后叹了口气道:“老钟,你跟我几年了?”
钟大海听了顿时一愣,但还是想了下道:“大人,八年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王胜在辽东过得还好吧……”
“大人,王胜那小子现在抖起来了,据说被姑爷安排进了远东军。”钟大海满脸羡慕的说道。
卢象升点了点头,欣慰的说道:“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除了上阵拼命,都没捞着什么好。别人的亲兵家丁哪个不是身家丰厚,可是你们几个……唉……明天你就带着他们去北京,接上夫人去辽东吧,我知道你能找到远东的人……”
“大人……”
钟大海一听连忙跪在了地上,咣咣的往地上磕头,嚎啕大哭了起来。他知道卢象升这是在安排后事,自家大人怕是打定主意要杀身成仁了。
卢象升没管钟大海,满脸疲惫的进了院子,只是他的背影显得极为落寞。
钟大海抬起头,抹了把眼睛,脸上的表情变得越发坚定了起来。他一咬牙从地上站了起来,然后匆匆离开了院子。
他出了院子径直来到了城内的一件铺子,门口的伙计看到他眼睛顿时一亮,连忙笑呵呵的招呼他进了屋。
钟大海被伙计引领着来到了后院,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正等在这里,看到了钟大海笑着迎上来一抱拳道:“老钟,你可有日子没来了……”
他说完一摆手把钟大海迎进了屋,双方坐定之后,中年男子笑着道:“老钟,这次你带来的是好消息……”
钟大海苦笑着摇了摇头,中年男子遗憾的说道:“既然如此,那……”
他还没说完,就见钟大海猛的抬起头,瞪着通红的双眼道:“就按之前你说的法子办吧,千万不要出什么差错,若是伤到我家大人,我就拼了一条性命不要,也要宰了你……”
中年男子笑了下道:“老钟,你就放心吧,我们做事一向谨慎,必不会伤卢大人分毫。但接下来的事情,你要好好的配合我们,若是你没把事情办好,出了什么事情那就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了。”
钟大海瓮声瓮气的说道:“你们放心吧,我那出不了岔子。”
他说完就站起来,转身离开了屋子,中年男子连忙起身相送,一直把钟大海送出了铺子。
直到钟大海走远,他才转过头对旁边的伙计说道:“马上去发报吧,就说鱼咬钩了……”
虽然数十万远东军兵临城下,但是对于大明的普通百姓来说,根本不了解其中的玄机,依然过着自己的日子。就算是大明很多地方官员,也并不知道这个延续了三百余年的王朝即将崩塌。
随着崇祯大旱的逐渐结束,大明北方各地的流民,也变得少了起来。大部分熬不过去都死了,剩下的要么从贼,要么被远东收拢起来运出了大明。
但是今年大明各地的官员非常奇怪,往年此时正是远东大肆收拢流民的时候,可是今年力度却小了许多,甚至有的地区干脆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也让众多大明地方官府感觉费解。
好在这两年各地的流民也在逐渐减少,即便没有远东商团收拢流民,各地的局势也算安稳。所以他们也都索性不去在意,毕竟远东商团明目张胆的忙活,他们这些地方官老爷一直不闻不问,怎么也说不过去。
但是世上有心人多得是,很多大明的官吏倒是琢磨出了一些东西。所以这段时间正在河南洛阳周卫凡,每天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很多人是从很远的省份特意赶来的,其中不乏某些封疆大吏的师爷智囊级人物。这也让周卫凡天天忙得焦头烂额,但是这个时候他都得见,不但要见还得与对方谈,而且要尽量把远东的想法让对方领会。
远东公司初入中原,当然不想制造太多的杀戮,都是同文同种,公司员工普遍不认为屠杀迫害自己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所以公司要团结中原各地各个阶层,尽量做到远东军占据长江以北地区,要基本保证各地局势的稳定,但若是有人试图挑战远东的底线,那也要做好承受远东公司怒火的准备。
公司之所以在中原战役发动之前,在大明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可能避免战争和伤亡,能和平解放最好,稳定的大明北方地区,最符合远东公司目前的需要。
现在大明九边军镇的军头,基本上都与远东军有了接触。但是令他们比较烦恼的是,远东人根本不玩那些弯弯绕,直接抛出了他们的底线。那就是任何人不得保留兵权,必须无条件放下武器,并交出手下的部队。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即将崩塌的王朝(三)
这些大明的军头哪能受得了这个啊,手中没了兵权,等远东入主中原,哪还有他们的好日子过啊。
可是他们还真不敢有别的心思,即便再不情愿,也只能答应远东的要求。至少远东公司没有和他们虚与委蛇,而是把丑话说到了前头。其实越这样他们反而越放心,只是不甘心而已。
毕竟现在不是乱世,他们手中的兵马就是本钱,不管谁坐这个江山,他们凭借手中的兵马刻意与对方讨价还价。
远东军可不一样,实力强大不说,而且眼里绝对揉不得一点沙子。他们若是敢起刺,分分钟就能让他们灰飞烟灭。
而且远东公司也比较够意思,他们交出的兵权有多大的份量,远东就给与他们多大的财富。这些军头倒是不怕远东赖账,因为他们太有钱了,简直肥的流油。
所以大部分九边军镇的军头都无奈答应了远东军的苛刻条件,只等着远东军大举进攻的那一天,他们直接打开边墙的大门,再交出军权,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当然,也有和卢象升一样向忠君报国的将领,都是抱着必死的信念,想杀身成仁留下一世英名。这些忠臣武将想与远东军决一死战,可他们手下的军将却没那个心思。
你死就死呗,为什么要拉我们垫背啊,我们才不管谁坐这个江山呢。远东情报部无法争取所有的大明的官员和军头,就把突破口放在了这些忠臣武将的下属身上。
像卢象升这样的更是重点照顾,毕竟他是次帅的老丈人,情报部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卢象升挥舞着大刀片冲向远东军,然后死在密集的弹雨下,再被无数骑兵踩成肉泥吧。
还有就是辽镇的吴襄父子了,自从远东军开始集结以来,大凌河对岸的关宁军不但没有派人过河接洽,反而加强了军备城防。
虽然这也是东部兵团司令部故意冷落他们所致,但是至少说明吴氏父子的心里还是有些想法的,而且想法还不小。
这也给了东部兵团司令员强权胜一个收拾他们的机会,准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狠狠的杀一杀关宁铁骑的嚣张气焰。
军委会内部对那个大汉奸吴三桂普遍存在厌恶、愤恨的情绪,都想趁着这次战役灭了吴氏父子。
随着关宁军紧张的战备,远东军东部兵团也知道该派人去和吴氏父子见面了。本来远东派去的人是民委会的员工,可强权胜却以关宁军加强军备,前线不安全为由换了几名远东军的军官,前往锦州,与吴氏父子见面。
强权胜派去谈判的军官都是基层的低级军官,这帮家伙一个个多骄狂,多傲气啊,他们去了锦州直接面见了吴襄,然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吴氏父子宣读了远东提出的苛刻条件,说话的口气也实在无法让人恭维。
吴襄听完远东的条件,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年轻气盛的吴三桂哪能忍得了这个,刚要破口大骂,就被吴襄一把拉住。
“这位将军,请回去转告你家大帅,就说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