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时凌云还有所怀疑,但是走了小半个时辰后,大家都知道这大汉肯定也是去襄城了,因为继续往前走,也就只有一个襄城。
一路上,凌云几人和大汉间的距离一直没有拉开,也就数百米,在宽阔的道路上,只要不拐弯,凌云就能看见大汉的身影。
襄城距离阳翟不是很远,早上出发的几人,到日落之时,刚好到达襄城城门外。
因为城门口太多的人过往,本来就与大汉有数百米的距离,等到凌云几人来到城门口,路上一直走在几人前头的九尺大汉的身影终于消失在凌云的视野中。
进了城,凌云几人先是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不过让凌云意外的是那名大汉此刻竟然也是在客栈的大厅中。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大家从一个城门进来,而这家客栈刚好就是距离城门最近的,自己会选择这家客栈,大汉自然也有很大的概率选择这家客栈。
大家都是初次来到襄城,也不知道襄城中哪家客栈比较好,自然多是就近原则。
客栈的环境差不多,价格上凌云现在也不缺这点钱,进了客栈直接要了四间上房。同时点了几道菜,几人直接在大厅上吃。
客栈的大厅有七八十平米,摆了十几张桌子。
当菜上齐之后,凌云见那名九尺大汉还站在大厅中,就走了过去,邀请他一同坐下吃饭。
不曾想这次大汉竟然没有在无视凌云,而是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不过还是没有出声。
本来凌云也就是意思一下,毕竟在阳翟中一起练了好几天的功夫,也没想过大汉会答应。
凌云只是怔了片刻,就急忙让客栈的伙计再添加一把椅子和碗筷。
大汉也不矫情,直接坐了下来。其他人对此也都没什么感觉,只有徐福心中有些不大爽。觉得这大汉真的非常无礼,坐下来也不说声谢谢,觉得凌云对这个大汉有些太客气了。
因此在大汉坐下的时时候,其他人都客气的打了声招呼,只有徐福扭过头不去看这大汉。
大汉坐下后也不和凌云等人客气,抓起碗筷就开始吃起来。
对此凌云和风舞都是不怎么在意的,但是张统几人眼中也是流出了一丝不满。
凌云和风舞是现代人,从小就在孤儿院中长大,感到过人间冷暖,也没那么多规矩,自然不会因为大汉这些举动而恼火。
而张统几人虽然是平民子弟,但是在这个游戏世界,就算是平民,那也是有诸多规矩的。
因为大汉的存在,徐福和张统几人一时间都没有了吃饭的兴致,草草吃了几口,就找了个借口回自己的房间。
凌云和风舞倒是一直陪着大汉,就算自己吃的差不多了,也还是慢悠悠的时不时夹一口菜放到嘴里。
在这期间,凌云见桌上的菜肴见底,而大汉似乎还没有吃够,也是又让客栈的伙计多上几道菜和米饭。
这一顿,徐福几人只吃了不到十分钟就走了,而大汉却是足足吃了半个小时,凌云悄悄计算过,在这半小时里,大汉足足吃了十大碗的米饭,桌上的几份肉菜和蔬菜,凌云无法细算了,反正当大汉放下碗筷的时候,桌上的十几碗菜肴全是空盘,没有浪费一点一滴。
当凌云问他还需不需要在叫点菜的时候,大汉终于摇手表示不用。
到现在为止,凌云还是没听到大汉说一句话,就连他的音色是沙哑还是粗重还是尖锐都不清楚。
一顿饭下来,凌云就听到大汉咀嚼的声音,就没发现大汉的喉咙出过声音。
见大汉吃饱,凌云也就站了起来,打算回房间在和徐福探讨谋士之道。
不过凌云刚刚站起来,大汉一只手就搭在凌云肩上,一压,站起来的凌云马上一屁股重新坐在椅子上。
速度奇快,让凌云脑袋都出现了一点晕眩感。
边上的风舞第一次对大汉怒目而视,如果不是凌云拉着的她的手,估计已经一拳朝大汉打去。
大汉没有去看风舞,在将凌云按回到椅子上后,却是用手沾了一下菜汁,在桌子上写了一行字。
先是感谢凌云的饭菜,而后又写到了他自己的名字。
这满脸胡子的九尺大汉却是复姓公孙,单名瑛。
这大汉虽然人高马大,看上去不像一个心细之人,但是这几个字写的却是极为漂亮,很是方正,如其人一样,看上去充满了力量。
到这个时候,凌云才反应过来,这公孙瑛原来并不是不愿意和自己说话,而是他的喉咙根本发不出声音。
风舞也是意识过来,对大汉怒视的双眼瞬间变得柔和。孤儿院中长大的两人看多了聋哑之人,对聋哑之人也很是同情。
因此见大汉是个哑巴,却是再也生不起气来。
第51章 辽西公孙瑛
随着大汉在桌子上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凌云终于明白大汉的身份和一些事情。
大汉叫公孙瑛,幽州辽西令支人士,因在辽西犯了事,是以一路逃难至此。
一个多月前,他从阳翟西边嵩山中路过时,恰好遇见一波黄巾军约有百多人。
他本来是想绕过这些黄巾军的,但是那些黄巾军却是看见公孙瑛后,马上围拢过来。
可惜这百多名黄巾军中并没有武力高强的人,被公孙瑛斩杀五十多人后,余者四散而逃。
又往前走了一会,公孙瑛就遇到了阳翟那家客栈的老板,那客栈老板在与公孙瑛攀谈后,得知公孙瑛是个哑巴后,就邀请公孙瑛到他客栈留宿。
而公孙瑛从辽西一路到这豫州地界,身上银钱也是已经耗尽,就同意了客栈老板的话,一直在阳翟客栈中住了一月有余,直到遇见凌云等人。
见凌云每日的以礼相待,是他从未有过的。因此在得知凌云要离开阳翟之后,他早一步出了客栈。
在这个乱世出现的年代,有点本事的人都想投个明主,公孙瑛也不例外。
当然,如果凌云只是对他有礼貌,是不值得公孙瑛追随的。
但是在阳翟客栈中,公孙瑛第一次看到有和他一样勤奋的人,人勤奋带人又诚,这才是公孙瑛看重的。
而且以公孙瑛的眼力,自然不难看出凌云一行人中以凌云为首,虽然都是年轻人,但是其他几人的实力也是非常不错。
在他看来凌云能够让这些人中有这么高的威望,肯定是有些本事的。
他自己也是从少年过来,知道但凡有点本事是少年是最难服人的。如果不是让他们真心佩服,是无法让他们低头的。
今早院子中听到凌云要来襄城之后,他也是收拾了一下行李,辞别客栈老板。他也没什么行李,就一套换洗的衣物和那把四米长刀。
公孙瑛虽然面容粗犷,但是因为自小不能说话,反是养成了一副心细。
在嵩山中遇见客栈老板,他就知道客栈老板肯定与黄巾军有联系,不过他一直都假装不知道。
在客栈老板面前也一直假装自己目不识丁。
客栈老板将公孙瑛请进自家客栈目的自然是担心公孙瑛走漏他和黄巾军有联系的事情。
不过在这一个多月里,客栈老板也是对公孙瑛放松了警惕,认为一个哑巴还不识字,就算知道什么也无法跟人说明,因此在今早公孙瑛辞别客栈老板的时候,客栈老板立即同意没有阻挠。
而之前则是他对凌云最后的一道考验。
吃饭的时候,凌云在悄悄观察公孙瑛,公孙瑛同样也在悄悄观察凌云。
从小不能说话的他,已经习惯从细节中看人待事。见凌云在自己如此“无礼”之下,还能对自己以礼相待,因此这才把自己的事情说出来,并且表明自己想要跟随凌云的心意。
在阳翟客栈的几日,公孙瑛也是看出了凌云几人是有目的的,是有理想的。
如果在阳翟客栈的时候,凌云不是每日见到公孙瑛的时候都会打声招呼,公孙瑛绝对不会跟来襄城。
如果在阳翟客栈中,凌云不是每日都到院子中练剑,公孙瑛也很有可能不会认同凌云。
如果在这襄城客栈中,凌云没有邀请公孙瑛一起用餐,公孙瑛很有可能就会转身离开。
如果凌云不是一直陪着公孙瑛吃完饭,而是像徐福几人那样早早离席,肯定也是要与公孙瑛错过。
因为有凌云这一系列的表现,才得意吸引住公孙瑛,让公孙瑛觉得凌云是一个“明主”。
能得到这样一个猛士相随,凌云心中自然大喜,更加惊喜的是他还从公孙瑛的“诉说”中知道阳翟那家客栈老板和黄巾军有联系,至少是黄巾军在阳翟城中的眼线。
凌云心中有一种感觉,那阳翟客栈的老板很有可能就是自己寻找资助黄巾军人的突破口。
以一家客栈老板的实力,当然无法给黄巾军提供那么多的粮草,但是这客栈老板很有可能也参与在其中。
与公孙瑛以这种特殊方式交流完后,凌云像这家客栈的老板多要了间房给公孙瑛住。
同时凌云也将自己的身份告知了公孙瑛。
“什么?他是哑巴?”房间里听到凌云说公孙瑛无法说话后,徐福叫道。
“你以后别对他有什么成见,他这人还是挺好的。想来是别人对他好,他就会对别人好的类型,刚刚他就在桌上给我写了谢字。”凌云道。
徐福道:“不会,既然他不是故意不和我们说话,我自然不会怨恨他,认为他没有礼貌。”
得知公孙瑛天声就无法发出声音后,徐福对公孙瑛确实没了那些恶感,现在反而有点想要和公孙瑛谈谈,好奇无法出声的他小时候是怎么生活的。
能为好友仗剑杀人的徐福自然不可能是心胸狭隘之辈,历史上不管是少年的徐福还是成年后的徐庶,都是心胸宽广之辈。
只不过现在徐福还是年轻气盛,时常都想争一口气。
第二天,凌云给公孙瑛和张统几人相互做了个介绍。
能和徐福成为好友的人,品格上自然不会差,得知公孙瑛自小不能出声,几人心中觉得就算公孙瑛有些无礼也不是太大的事情。
即使公孙瑛身长九尺,但徐福等人还是觉得从小不能说话的公孙瑛肯定受过很多苦难,幼年时肯定遭受同龄小孩的欺辱。
介绍完后,徐福几人和公孙瑛尽释前嫌,就算公孙瑛没有说话,他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能对他们的话摇摇头,打打手势他们就觉得很好了。
凌云虽然从公孙瑛口中得知阳翟那家客栈的老板和黄巾军在暗地里有联系,但是并没有马上回转阳翟,他们才刚刚离开阳翟马上又回去,还是和公孙瑛一起,很容易引起客栈老板的注意。
因此凌云还是按照计划,先在这附近的几个城池都转一遍在说,说不定还会有其他发现。
过十几天之后在悄悄杀回阳翟。
而且阳翟背靠嵩山,如果有人悄悄资助粮草给黄巾军,很有可能走的就是嵩山这条路,如同凌云当初走嵩山绕道长社后方劫粮一样,一路上行踪很难被人发现。
第52章 夜随
襄城相比颍川郡城和阳翟要差上不少,这里士族也比其他几城要来得少,甚至没有一个顶级的士族。
在历史三国中,襄城虽然也出了几个名人,但是名气上根本无法和徐庶郭嘉这类相比,绝大部分玩家都不知道有他们的存在。
因此在襄城中的玩家比起阳翟颍阴等地要少很多,几条主要街道看上去也就不如阳翟等地繁荣。
在襄城待了三天,凌云等人就去了颍阴。颍阴第一大家族无疑就是荀氏,这一门出的几乎都是人杰大才。
其他家族顶多就出一两个顶级人才,但是荀氏却是接二连三,一个比一个有才。
单单被后世人所熟知的就有十多人。
先是荀淑的八个儿子,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