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子轩给鲁讯带了一点上海特产,不值什么钱,主要是个心意。

他本来想把自己写的书送给鲁讯的,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一来有显摆的嫌疑,二来这些书是他抄的,没必要拿到真正的文学家面前,在西方社会刷刷存在感就足够了。

鲁讯是浙江绍兴人,说起来大家都是南方人,在生活习惯上差别不大。

说实话,或许是因为后世的影响,在林子轩心目中鲁讯就是那种逮谁骂谁的斗士形象,前来拜访的时候他心里颇为忐忑。

在民国时期的文坛,没被鲁讯骂过的文人屈指可数。

郭沫偌说过一句话:“当然,鲁讯除了自己,什么人不骂。”

鲁讯和胡拾不同,胡拾给人的感觉是较为谦和的人,就算对你有意见,也会放在心里,只有极为气愤的时候才会出言指责,而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此时鲁讯已经四十三岁了,和后世照片上的形象基本吻合。

林子轩是以学生的身份前来拜访,在后世他学过鲁讯的文章,说是学生并不为过。这也是基本的礼仪。

鲁讯在书房和林子轩聊了将近一个小时,大多数话题都是围绕新文学展开。

他对上海文坛的现状较为感兴趣,批评了一下鸳鸯蝴蝶派的旧文学。希望林子轩能多写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文学作品。

他对胡拾提倡的“整理国故”持有保留意见。

最后才谈论起这次新文学丛书的事情,鲁讯显得有些顾虑。

他觉得新文学才刚刚发展。不很成熟,现在就拿到国外给人看,恐怕是不能起到很好的介绍中国的作用。

“你懂得西方文学,都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新文学才几年的时间,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在摸索,稚嫩的很,贸然拿出去。反而给人看轻。”鲁讯如此说道。

林子轩则认为文化交流是相互的。

在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同时,也要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学无疑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可以让西方社会知道中国正在发生什么。

两人没有谈论泰戈尔的事情,回避了这个在北平被人议论的热点话题。

因为在这一天,泰戈尔在傅义的英文老师英国人庄时敦的引荐下去了故宫,和清王朝废帝傅义见面,并游览了御花园。

这无疑给陈独绣找到了攻击的新理由。

他在一篇《泰戈尔是一个什么东西?》的文章中说泰戈尔到北京“未曾说过一句正经话”,只是和清帝溥义、法源寺的和尚、佛界女青年及梅兰方这类人周旋了一阵……

“他是一个什么东西!”

还说“泰戈尔在北京乱吠了一阵,其实他那伟大的东方精神。比起北京社会还是小巫见大巫……”

其实,林子轩也想进故宫看一看,抱着好奇的心态了解一下皇帝是怎么生活的。

在后世。故宫是北京游客最多的地方,和八达岭长城有得一拼,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于皇宫生活的好奇心。

但林子轩没有去。

前一年,胡拾进宫和傅义谈了半个小时,出来后被那些进步人士骂了半年的时间,成为了胡拾的一个污点,他可不想步胡拾的后尘。

下午的时候,鲁讯找来了为小说集《呐喊》翻译的人,这位翻译者叫做林羽堂。

林羽堂是福建人。1919年秋到美国哈佛大学读文学系。

读了一年,助学金被停发了。他只好前往法国打工,后来到了德国。先在耶拿大学攻读。

1922年通过转学分的方式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又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鲁讯同样在女师大兼职教书,和林羽堂是学校的同事,他知道林羽堂精通英文,便向林子轩介绍了林羽堂。

有意思的是林羽堂也是攻击泰戈尔的人之一。

他曾说过:“我觉得泰戈尔于我的精神生活毫无关系,不曾觉得他有什么意味,他带给我何等的冲动。”

他还认定,泰戈尔大谈不痛不痒的精神生活,“是一种对于亡国环境的反应”。

林子轩对林羽堂没有成见,反正是鲁讯的介绍,谁翻译都可以,便和林羽堂说起翻译费用的问题。

在这个时代,版权方面的法律并不完善,大家都是进行协商,然后按照合同办事。

对于翻译者的费用,一般来说分为两种。

一种是翻译者拿稿酬,一次性付清,或者说出版社买断了翻译者的版税。

另一种是翻译者拿版税,按照书籍的销量算钱,这个付款的时间比较长,如果书籍卖不出去,那翻译者就没有收入可言。

林子轩觉得这一次书籍在国外的销量不会好,才给了赛珍珠一笔高额的翻译稿酬。

在这次推介新文学丛书的过程中,林子轩只能算是中间商,他还要和外国的出版社谈判,来确定最终的版税分配。

林羽堂在西方生活过几年,读的是文学,对西方的《版权法》有所了解。

他不接受一次性付清的稿酬,而是选择版税。

并且觉得应该由他自己和国外的出版社来谈版税,意思是不相信林子轩,以为林子轩和国外的出版社有勾结。

林子轩对此颇为无语,他宁愿付一笔高额的翻译稿酬,也不愿意搞出这么多的事情。

虽然两人都姓林,但他对林羽堂的感觉不怎么好。

这一次会面谈的不太顺利。

他不能指责林羽堂的要求,这毕竟是正当要求,问题是国外的出版社愿不愿意和你谈。

林子轩不想让林羽堂和国外的出版社接触,越发被林羽堂认定其中有猫腻,并暗示鲁讯这人不靠谱。

加上鲁讯对于出版的顾虑,这件事暂时就搁置了。

林子轩记得最终鲁讯和林羽堂同样决裂了,并且到了在公共场合互相对骂的程度。

在鲁讯去世前,曾留下一段话,很能说明鲁讯的性格。

“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第二百一十六章在北平的是是非非

对于不能向国外介绍鲁讯的小说,林子轩颇为遗憾。≯≤∈

鲁讯的小说毕竟是新文学的代表,在对“国民性”的批判上独具一格,但世上的事情总不能事事如意,林子轩不是上帝。

何况,鲁讯的小说以后总会有人翻译,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而且,林子轩觉得鲁讯对他的态度非常微妙,将来或许他也是鲁讯骂人黑名单上的常客。

就算没有林羽堂从中阻挠,这次的合作也不会顺利,是他太过一厢情愿了,低估了这个时代文人之间的立场问题。

在鲁讯的心目中,想必早已把他划分到了胡拾和徐至摩那一拨人的阵营之中。

以鲁讯的性格,没有当面指责他算是给他留面子了。

想明白了这些,林子轩自嘲的笑了笑,在这个时代,立场和站队很重要。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虽然没有了小说集《呐喊》,林子轩还是要争取把这套新文学丛书出版行。

郁达浮对林子轩愿意为他向西方推介自己的小说很是惊讶,毕竟创造社和林子轩有着不小的矛盾,他也曾在文章中指桑骂槐的讽刺过林子轩。

他说林子轩依仗着被西方人吹捧出来的名气,到国内就混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这么说其实是为了郭沫偌出气,也是为创造社鸣不平。

当初,郭沫偌的《女神》出版,这是创造社打响名头的第一炮,效果也很好,但因为新诗奠基人之争,导致创造社被各方打压,从而成就了林子轩。

创造社的成员认为若是没有林子轩,创造社一定会异军突起,成为新文学的领军人物,而不是落到如此落魄的地步。

所以。他们总是在文章中对林子轩冷嘲热讽。

林子轩没什么回应,但林子轩手下的平禁亚等人对创造社可不怎么客气,狠狠的反击过去,这只是创造社起的无数论战中的一场而已。

他们一贯是以攻击名人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林子轩以为《沉沦》这部小说集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白话小说集。反映了这个时代中国青年痛苦和迷惘的思想,很具有代表性。

他是从文学角度来选择作品,并不包括个人恩怨。

郁达浮为人很痛快,对于版税的要求不高,双方很快签订了合同。

两人在北京大学里闲聊了一阵。觉竟然有着不少的共同话题,他们进行了坦诚的交流。

郁达浮是一个较为率性的人,说难听点是自以为是,说好听点是没什么心机,有什么说什么,憎恶分明,带着书生意气。

林子轩的个性也不虚伪,是那种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恩怨分明的人。

过去因为双方没什么来往交流。不怎么了解,此刻闲聊起来才觉得颇为投机。

郁达浮解释了过去的误会,其实也不算是误会,就是一场文坛上的论战而已,他倒是想化解林子轩和郭沫偌之间的矛盾。

林子轩笑了笑,恐怕郭沫偌对他的成见很深,不容易化解。

果不其然,两人分开后,郁达浮当夜便给远在日本的郭沫偌写了封信,讲述了和林子轩的见面。并说林子轩为人不错,早年的恩怨就让它过去吧。

郭沫偌回信说,他们和林子轩是两个世界的人,他绝不接受资本家的怜悯和施舍。

他这话就有讽刺的意味了。以为林子轩为郁达浮在国外出版小说,所以郁达浮才为林子轩说好话,是接受了林子轩的好处。

回到日本后,为了生计,郭沫偌开始翻译日本作家河尚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并系统的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建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林子轩还去见了在北平的张痕水。这可是万象书局重点培养的作家,他一直催促张痕水写作长篇小说,为此两人不时有书信往来。

在三月份,张痕水终于决定写长篇小说了,叫做《春明外史》。

不过这篇小说会同时在上海的《通俗小说日报》和北平的《世界晚报》的副刊上连载,因为张痕水就在《世界晚报》做编辑。

《世界晚报》是成社我在1924年创办的一家小报,张痕水和他关系不错。

当初,张痕水刚来北平,结识了《益世报》的编辑成社我,经由成社舍的推荐,张痕水成为了《益世报》的助理编辑。

在北平的这几年他一直和成社我一起工作,可以说是知交。

成社我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人,他创办的《世界晚报》立场公正不阿、言论公正,加上消息灵通正确,不畏强权暴力,完全做到民众喉舌的功能,深受欢迎。

当然,他的吝啬也是极为出名。

以张痕水的《春明外史》为例,林子轩开出的价格是千字六元,而在《世界晚报》上连载只有千字三元。

林子轩想要劝说张痕水专职写作,薪酬不用担心,却被张痕水婉拒了。

《世界晚报》刚刚打开销路,他是一个讲究的人,在他困难的时候成社我帮助过他,他不能就此离去,这就是做人。

林子轩也希望和这样的人合作,知恩图报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在北平,林子轩虽然不如泰戈尔那样忙碌,但也有很多的安排。

他和新月社的成员会面,谈论了一番诗歌,在徐至摩的引荐下,和梁启朝见了一面。

林子轩的旧学功底一般,和梁启朝没什么好谈的,就是听了一番教训。

在胡拾的引荐下,他和蔡元赔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