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神文明偏向于道德,物质文明崇尚科学。

两者的融合能够让我们在追求科技的同时谨守道德的底线,有了道德的约束才能更好的发展科技,这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他批评了新文化的过激论调,指出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弊端。

那就是失去本民族文明的根基,一味的推崇西方科技,最终就是被西方文明所同化。

他还批评了保守势力思想的狭隘,对于西方文化,不能一味的排斥,要敢于接受新的文明,不能固步自封。

林子轩第一次提出了新文化的第三条路的观点。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他提出了要有选择的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比如封建礼教中对于女子的迫害应该批判,而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要继承。

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难道也要批判?

儒家文化中也有真儒和腐儒,不能一概而论,孔子的儒学和程朱理学差异很大,所以我们要研究传统文化,从而加以区分。

西方文化同样驳杂,只是一个统称,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不尽相同,欧洲各国的文化也不相同,西方各国的文化之间也在争论不休。

不要看到是从西方传来的就是好东西。盲目的崇尚西方文化,只有适合中国的才合用,否则脚上穿着小码的鞋子,不仅走不快。还要活受罪。

林子轩的文章可以说把目前中国思想界的学者差不多都批判了,自然引起了强烈的反弹。

有人说林子轩是在唱老调,在清朝末年洋务派就提出过“中体西用”的论调。

这是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西方科学为实用。

这是在歪曲林子轩的观点。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可没有批判儒家学说的意思,反而是为了维护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也就是封建体制,是为清政府继续统治服务的。

林子轩赞同批判传统文化,和洋务派的观点截然不同。

保守势力认为林子轩是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提倡西方文明,中国文化具有独特性,不能和西方文化融合,那是对传统文化的玷污。

他们极端排斥西方文化,不允许西方文化进入中国。

以陈独绣为首的激进派则认为林子轩是对保守势力的妥协,新文化以打倒旧文化为目标。不需要妥协,他们反而觉得还不够激进。

于是,在保守派眼中林子轩是激进派,在激进派眼中林子轩是保守派。

不过,也有少数人觉得林子轩的这种观点很新颖,把中国和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进行融合,这是一项很有开创性的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这种争论甚至超过了泰戈尔的新闻。

对于林子轩所谓的“第三条路”,各方把林子轩定义为了“妥协派”,就是既不赞同保守派。也不赞同激进派。

对此林子轩颇为无语,他并不是妥协,而是提出了一种可行性的方案。

但保守派和激进派在论战中只看立场,不去管林子轩的观点有没有可行性。就算他们觉得林子轩的说法有点意思,也不会理会。

这就是这个时代思想界的混乱状况,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坚持的是对的。

同时,对他歪曲的攻击也不少。

甚至有人认为林子轩的那首《沁园春》是用来吹捧泰戈尔的,把泰戈尔当作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为此不惜贬低历朝中国的皇帝。

这种不了解事实而随意歪曲的情况也是民国文坛的一种风气。

他们还拿林子轩写通俗小说的事情说事。认为林子轩就是藏身在新文化中的蛀虫。

同样有人用林子轩写外国小说的事情证明林子轩是西方文化的代表。

总之,因为一篇文章,林子轩成了众矢之的。

这里面还有几个原因,以往林子轩虽然名气大,却很少参与论战,就算是论战,也是点到即止,不会有什么倾向性。

这一次,林子轩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还是一种两面不讨好的观点。

很多人终于找到了机会,攻击名人可是成名的捷径,这一点创造社已经证明过了。

以后他们也可以吹嘘,林子轩算什么,还不是被我骂的无话可说。

还有一点就是这里是北平,而林子轩来自上海,地域差异非常重要。

不少北平文坛的文人认为一个上海人跑到北平还敢如此嚣张,不骂你骂谁。

林子轩虽然又写了几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但在一片骂声中根本没有人关注他到底要讲什么,大家陷入了一种批判名人的狂欢之中。

他们前一年因为胡拾去了趟故宫,逮到机会痛骂了胡拾。

如今找到了机会痛骂林子轩,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愈发的珍惜,也骂的更为起劲。

林子轩最后也不理会了,还劝阻了新月社的人继续参与论战。

等哥们回到上海,咱们再算账!

没有自己的媒体和使唤的小弟,终究是不如意。

他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准备回到上海后,专门办一份报纸,天天刊登文章骂这些家伙,然后把报纸寄给这些骂人的家伙,不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恶心这些人,出口恶气。

当然,也是为了宣传自己的观点,他既然提出了这种主张,就要贯彻下去。

作为文坛的土豪,他不差这点钱。

在这种纷纷扰扰中,时间来到了泰戈尔的生日。

5月8日晚,协和学校大礼堂,名流云集,谈笑皆鸿儒,北平文艺界的中外人士都有出席,可说是一桩文坛盛事。

第二百二十五章合影

泰戈尔的生日会由新月社操办,这是新月社成立一年来第一次搞这种大型活动。

新月社一直都是较为松散的组织,包容性比较强,可以容纳各家的观点,比如闻易多就是一位泰戈尔的批判者。

这是徐至摩借鉴英国文坛的模式形成的一个文学交流圈子。

在英国,以弗吉尼亚伍尔芙为首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同样如此,并非所有成员的观点都一样,那样也没有交流的必要了。

正因为思想观点不同,才能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来。

坦诚的交流,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他们的宗旨之一。

新月社聚集了一批从欧美留学的精英,有诗人,有文学评论家,还有社会活动家等等,他们以文学为纽带,谈论各种话题,各人的思想大相径庭。

有提倡自由主义的自由派,有像闻易多那种爱国热情高涨的革命派,还有倡导资产阶级政治的改良派,甚至有不少对政治毫无兴趣的公子哥。

林子轩在北平的这些天,都是新月社的成员陪同,对他们有所了解。

他觉得这样挺好,没必要弄出一个文学主张来让大家都遵从,不遵从的就开除,他也不想把新月社变成自己的私人地盘。

他不认为自己有权利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

就像是这次他提出“第三条路”的主张,不少新月社的成员就不认同,但没有关系,大家可以坦诚的交流,也可以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

**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这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应该坚持。

徐至摩对这次泰戈尔的生日会尤为重视,或者说他对泰戈尔尤为尊重,这也让他受到了不少的攻击。他也写文章做了反击。

但正如后世网络上的骂战一样,不会有什么结果。

这次生日会的规格很高,由胡拾作为大会的主持人,梁启朝会给泰戈尔祝寿。北平的名流都接到了邀请,大多数都会到场贺寿。

北平的各家报纸媒体自然不甘落后,不少记者守候在大礼堂的门口,看看来了哪些名人。

如果铺上红毯,很像是后世的颁奖典礼。

在邀请帖子上。预备是晚上八点开始。

徐至摩和不少新月社的成员在招待来宾,大礼堂内张灯结彩,早到的名流在各自闲聊。

林子轩也邀请了沈丛文,让这位湘西青年尽快的融入北平的文化圈子,他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会介绍一下沈丛文,为他引荐。

这几天的时间,不少人都知道林子轩在北大慧眼识人,找到了一位写作天才,据说还是北大的旁听生。

有人觉得林子轩愿意提携新人,是好事。

也有人嘲笑一个旁听生都当宝贝。可见林子轩的眼光不怎么样,浪得虚名。

林子轩并不介意,他也不怕抬高了沈丛文,从而导致沈丛文心生骄纵。

他发现沈丛文或许是因为早早的踏入社会,心性沉稳,恪守本分,有一种乡下人的朴实和内敛,这种品格尤为可贵。

此时林子轩正和胡拾交谈。

胡拾亲眼看到沈丛文递稿子给林子轩,虽然当时林子轩不以为然,但想必这人的稿子真的写得好。否则不会得到林子轩的青睐。

在北大,林子轩找一位旁听生的事情已经传开。

据说为了这个旁听生,林子轩在教室外边站了半个小时,可见是真的看好沈丛文。

其实是林子轩不想打搅讲堂里正在进行的课程。不过传言就是如此,会有各种解读,他也没有必要去解释。

胡拾勉励了沈丛文几句,又和林子轩说起这几日的论战,让他不要放在心上。

北平文坛的论战向来如此,大家一窝蜂的涌上去。各人发表各人的观点,混乱的很,只有等到事情平息后,众人才会回过头整理论战中的内容。

这时候,鲁讯走了进来,作为北平文坛的领军人物,他自然也接到了邀请。

有眼尖的记者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好机会,新文学的三位领军人物难得同时出现在一个场合,这会是一条不错的新闻。

有这种想法的记者还不少,他们簇拥着鲁讯朝着胡拾和林子轩这边走来。

胡拾和鲁讯相识将近七年的时间,在一所学校共事,两人虽然观点不同,但还没有到形同陌路的地步,相反会经常联系。

1924年4月,北大学生李秉仲写了一部章回体小说《边雪鸿泥记》,托鲁讯联系出版,鲁讯就托胡拾帮忙联系商务印书馆。

林子轩前些日子才去拜访过鲁讯,两人的关系尚可。

看到鲁讯走过来,胡拾和林子轩便迎了上去。

三人就在大礼堂的东侧会面了,互相寒暄了几句,鲁讯还笑言林子轩这几日在北平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在这次论战中,胡拾和鲁讯都有发文,他们两人的文章还算公允。

胡拾仍旧是崇尚西方的制度和科学,但觉得青年人学习国学并无坏处,还开出了一个长长的国学书目,分为工具书、思想史和文学史。

林子轩被他的书目给吓到了,共计数百本国学书籍,光是看完就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鲁讯不同意林子轩提出的新文化过激的说法,认为对于旧文化的打击还不够,民众还没有被唤醒,新文学的使命还没有达到。

不过他对林子轩提出的融合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观点有点兴趣,这并不容易,需要真正学贯中西的人才能完成。

鲁讯不认为现在的中国有人能做到,但这种方向值得尝试。

在这场论战中,鲁讯是较为清醒的一个人,虽然也批判了林子轩,却看到了问题的所在。

林子轩不是想反对新文化,相反他支持新文化,他只是在支持新文化的同时,兼顾传统文化不要就此没落。

有记者提议给三人照一张合影,留作纪念。

胡拾和林子轩没有异议,鲁讯想了想,也同意下来,按照年龄,鲁讯站在了中间。

鲁讯比胡拾年长了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