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驸马爷-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杜荷开创了诗和词之后,大唐时期的读书人开始从南北朝时期的那种写诗作赋的风格中,走了出来,许多许多的人开始模仿着杜荷这种五言诗和七言律诗,当然包括杜荷那种词的写法,也在模仿,当然众人都不会忘记这些东西都是杜荷自己创造出来的。

虽说杜荷创造的这种诗和词不过几年的时间,但是从朝廷开始,人们纷纷开始学习杜荷这种作诗和作词的手法,当然毕竟从来没有尝试过这种新型的写作手法, 一切还是要慢慢的来,毕竟他们不是如杜荷这般太过妖孽。

这时候雪雁也忍不住打开了自己手中的画卷,之间徐徐展现出来的竟然是和长乐那副画法一样的,一副菊花,另外在这幅画上面依旧是赋诗一首,只听雪雁缓缓地读着:“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众人纷纷在感慨杜荷写诗的本事,当真是天下无双,这时候最激动人心的一副画终于被奉珠打开了,只见奉珠这幅画是一池荷花,杜荷特意写了许多的话,只听褚遂良着急的读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盛唐来,世人独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孔颖达闻听这番话之后,连连拍手说道:“秒啊,秒,当真是秒,没想到驸马爷自从来了太原之后,这诗词手法越来越娴熟了,不管是刚才的诗还是这首词,可以说是巅峰之作,连老朽我也佩服之际。”

杜荷尴尬的笑了笑说道:“孔大人谬赞了,这不过是空闲所作,等不得大雅之堂,倒叫众位见笑了。”

杜荷话一说完,褚遂良立马脱口而出说道:“要是驸马爷都说自己所作的诗词登不得高雅之堂,那么我等所作的诗词估计连房子都不敢出了。”

众人听完褚遂良这番调侃,纷纷哈哈大笑起来,时间也不早了,张柬之提醒杜荷今早进城,总是呆在这里也不像回事,于是杜荷便请众人移步太原府。

杜荷领着众人缓缓地来到了刺史府,当然今晚作陪的乃是狄仁杰,张柬之,王玄策三人,像其他人是没有资格来到这里的,当然因为这是杜荷的私宴因此不必喊其他人过来,如若是官府公事的话,那必须将其余那些人都唤来的。

这时候刚一落座,孔颖达就迫不及待的说道:“贤侄,你那个小吏说你给老夫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不知道这会儿是不是可以拿出来了。”

杜荷轻轻一笑,看了看身边的张柬之,张柬之会心一笑,便匆匆去了前院,不一会儿便将一个木盒子交到了孔颖达的手里,这孔颖达垫了垫分量说:“贤侄如果老夫没猜错的话,你送给老夫的不是一幅画,就是一副字。”

清河王李道宗最见不得孔颖达这般做事絮絮叨叨,当即不悦地说道:“孔大人,你还是拆开来看看吧,这般说下去,你难道想等待明日才拆开吗?”

孔颖达气的吹胡子瞪眼睛的说道:“我说王爷,你是不是见你女婿给我送了一份大礼,你心有不满啊,你要是不满意的话,大可以让你女婿给你也来一副画,不用这般挤兑老夫吧。”

清河王李道宗被孔颖达呛得是哑口无言,这时候孔颖达已经将盒子拆了开来,张柬之和杜荷两人微微笑着等待着孔颖达打开这份书画,其实这并不是一副书画,而是一副书法,杜荷来到大唐十来年的时间,终于将瘦金体练习的有模有样,今日孔颖达来,才花费一番力气写了篇《师说》送给孔颖达,希望孔颖达能够喜欢。

当然这瘦金体也花费了杜荷很长的时间,以前的话带兵出征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后来回到长安,时间渐渐的多了起来,因此,这才有时间研究瘦金体,经过一番努力,这瘦金体是越发娴熟,虽说有些地方可能不尽人意,但是,呈现给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字体的孔颖达和书法大家褚遂良他们,应该可以让他们眼前一亮的。

褚遂良坐在孔颖达身边,亲眼看着孔颖达将这幅书法打了开来,等打开之后,谁知两人目瞪口呆的,竟然一句话也不说,就直愣愣的盯着这幅书法,只看见两人的眼睛溜溜的看着这书法上的字,竟然连这里面到底说些什么都没有仔细的看。

清河王李道宗一看两人这般模样,当即有些怒气的说道:“我说你们两个人也就够了,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竟然让你们两人这般痴迷。”

第二百六十七章:锦绣文章

话说李道宗看着孔颖达和褚遂良二人打开画卷之后,竟然目瞪口呆的一句话也不说,李道宗那是非常生气,便挤兑了两人一举,李治躲在旁边闻言后,便来到二人身后,瞧着这副书法,他当即缓缓地念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等李治不厌其烦的,将这师说的第一段读完之后,孔颖达和褚遂良这才将目光放在了这篇文章上,没想到他们细读之下才发现,才发现这篇文章竟然写的这般犀利,重点就是他说了作为老师的重要性,而这种文章他们之前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见过,此时此刻他们当真是对杜荷的书法和文章佩服的五体投地。

众所周知,《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议论文,有着卓越的见解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本篇议论文中,作者运用流利畅达的笔触,通过反复论辩,申明了为师的性质与作用,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原则,批评了如今普遍存在的不重师道的不良习俗。

此文当初实际上是借此抨击那些自恃门第高贵、不肯从师学习甚至讥笑别人从师的士大夫阶层,有着鲜明的针砭时弊的作用。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文章体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推动了乐于从师善于学习的社会风气。

褚遂良待李治读完之后,继续读道:“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两人一前一后的将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孔颖达舒了一口气缓缓说道:“这篇师说估计就是驸马爷本次央求陛下让我两人来此的原因吧。”

杜荷笑了笑说道:“大人明鉴,你也知道,我自从来到太原担任这个刺史,便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在各个州府,县建立一个普通家族的孩子能上的起的私塾,二位大人也知道,国家的希望在于孩子,我们大唐以后靠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后辈,所以我们必须要将教育的问题,作为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去做,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就是这个道理。只是没有想到这件事实施下去竟然遇到百般阻拦,不是没有人愿意任教,就是世家大族的阻拦。”

杜荷又说道:“二位大人也知道我大唐如今门阀林立,豪门大族出来的才子们,不屑于做先生去私塾教导孩子,所以导致了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即使我们办好了私塾,那也没有老师,不只是如此,我发现如今大多数的学生也不尊重先生,因此,这次将二位青请来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褚遂良想了想说道:“不知道贤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杜荷摸了摸鼻子说道:“现在太原府的情况就是总共有十三个县,加上太原府我需要办理十四个私塾,办理一个私塾花费五千两白银,所需七万两白银,当然师资的话,一年总计需要三万两,这样还不算各种书本及其他费用。”

孔颖达想了想说道:“贤侄,老夫明白你是想建立一所普通家庭孩子可以上的起的私塾,针对的就是如今氏族家族控制私塾这个问题,可是问题就是如今在一个太原府建立私塾就要花费这样多的钱,那么推广到我大唐各个府县需要的就更加多了。”

褚遂良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杜荷闻听后继续说道:“两位大人也知道,氏族控制的教育资本,这对于许多的贫寒才子们是不公平的,所以,这次我来到太原府做这些事情,其实陛下也是答应的,我们要想解决这种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私塾,当然我已经给陛下说了,私塾所花费的银两,我已经有办法了,唯一不能解决的便是师资的问题,因此这次将二位大人请来太原府,就是希望借助二位的力量,聘请一些先生而已。”

孔颖达想了想说道:“这个估计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二人可以号召下辈之人,以及一些书生才子希望他们肯为了我们子孙后代做些努力。”

几人都对孔颖达的看法表示支持,这时候杜荷忽然对几人行了一礼说道:“在这里我要向王爷及两位大人道个歉。”

清河王李道宗及孔颖达等有些不知所措,他们还不明白杜荷好好的为什么要向他们道歉,于是杜荷便将自己与林肖进行诗词比赛的事情,说了出来,另外就是重点说了他们的出场需要出场费的事情,谁之两人听完以后,震惊不已。

孔颖达简直不敢相信,杜荷竟然用自己赚取了两万两白银,他咋舌的说道:“贤侄,没想到老夫的出场费竟然高达两万两,可怜老夫一直贫酸,就是贪嘴想喝些百里飘香也需要攒钱啊。”

褚遂良接茬就说道:“大人说的在理,这子明免费的将我等唤来,自己收取了出场费,竟然还要我们自己花钱买酒,也太不地道了。”

杜荷哈哈大笑说道:“两位大人喝酒这种事情在我这里不算什么事,二位大人请放心,日后你们这酒在下就承担了,保管你们,每日都能喝点的。”

听完杜荷答应承包了两人以后的百里飘香,清河王李道宗嬉笑着说道:“我说你们两个老家伙,也太不要脸了吧,这拿了我女婿无法估算的书法,这又免费喝酒,这不地道吧。”

谁知孔颖达不怒反哈哈笑道:“瞧瞧这岳父现在就心疼女婿了。”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当然一顿丰盛的接风宴自然是少不了的,杜荷虽说与几人喝酒,自然也不忘记长乐等人, 接风宴一直持续到了夜半时分,众人才纷纷下去休息了,而杜荷则领着众位夫人躲在房子里嬉笑着说些思念的话,一夜风流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