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蒲为秦国征战三十年了,手里的这柄金戈却不知道换了多少,虽然每一柄都是一样的制式,每一柄都杀敌无数。
“陷阵!”子蒲已经将后军交给太子周指挥,他则亲自前驱激励士卒,大叫着,手里的戈指着魏军弓弩手的方向。
一名秦地野人嚎叫着飞跳了起来,双手高举,笨重的武器重重砸在魏军的橹盾上,震得魏卒脱了手,他则胸口挨了一矛,整个人软塌塌地压在盾上。后面的人接着也撞了过来,他们用自己身体的重量,硬生生将魏人的坚盾阵列压倒了一个缺口。盾一倒,后方的魏卒就乱了,长矛攒刺有了一丝停顿,弓弩手搭弦也慢了半拍,就是这瞬息之间,无数后续的秦兵就跟着战车从这里死命的往里冲,将魏军的边缘冲开一个大口子。阵列已经涣散,秦魏双方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各自为战。
一时间,魏军左右两翼同时遇敌,从未打过什么硬仗的他们,竟然被秦国车骑和野人部队杀得连连后退,毕竟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魏驹也急了,大量败兵从右翼退下来,挤压到中军的阵型,幸好他的武卒的确是训练精良,稍一整顿,就又结成了五阵扑杀上去,补着被秦人打破的口子。
现在魏驹也豁出去了,左翼还能扛住,右翼的混乱也不要紧,在中军正面,秦人如同秋收里被镰刀挥中的麦子般不断倒下,只要继续这样下去,胜利终究是属于他们的!
秦魏各有优势,短兵相接下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战斗从日中一直打到日暮,魏军的右翼差不多打崩了,左翼倒是扛住了秦人骑兵的骚扰,朝中间包了过来,将秦人前锋挤在里面屠杀。
激情化作疲惫,疲惫化作厌恶和恐惧,悍不畏死毕竟有极限,随着损失越来越大,死死拖着魏军中军的秦卒,也开始旋踵后退,一步一个血印。
夜幕将至,随着雨点一滴一滴地落下,也不知是谁先主动撤离的,当雨丝渐渐变大时,秦魏双方已经脱离了接触,残兵余部拖着疲惫的脚步,朝自己后方撤离。
秦军回归大荔,以他们不胜不休的性情,舔干净伤口后必然会从秦国征召一批生力军,再度扑来。魏军则留驻在辅氏,等待迟迟不到的援军。
这时候,这片原野已经被尸体铺满,在雨水的冲刷下,血液像一条条小溪,朝低洼处汇聚而去,最终汇入了雒水、渭河,滋润这八百里秦川……
伤敌五千,自损三千,这大概是魏秦双方的损失,已经算很大的战损比了,真可谓两败俱伤。
魏军这边,几乎所有人都带着伤,唯独赵氏的“观察团”身上干干净净,他们只是在战斗的尾声时象征性地朝一支秦人残兵发起冲锋,撂倒了几十人,割下他们的人头向魏驹交差,对此,魏驹也无从责备。
是夜,望着苍茫的天空,抹了一下脸上的雨水,邮成不由为秦人感到可惜。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秦人有这样坚韧的斗志,这样强烈的战意,可偏偏却是如此缺乏训练,装备如此之差,用游侠斗殴的姿态与职业军队交战,但就是这样的局面,秦人竟然能一直拼下来,并给魏人造成巨大损伤,这让他们很是想不通。
在赵军的军官培训中,赵无恤和一众将吏一直在强调,有阵破无阵,无组织无纪律是打不了胜仗的,赵军也一直在实行“好整以暇”的标准,但今天的情形应该如何解释呢?
……
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辅氏之战后的第三天,邮成便沿着大河,飞马跑回百里之外的少梁城下,将此战的细节汇报给正在迅速攻城器械建造情况的赵无恤,同时提出的,还有自己的那个疑问。
为什么各方面都更差劲的秦人,能将魏军逼成平手呢?
赵无恤微微一笑,却说起了一件看似与此无关的事来。
“你可知道冉求冉子有?”
邮成的父亲邮无正夸奖的人不多,冉求就是一个。他是赵氏在鲁国方面的军帅,也是赵氏最年轻有为的将领,连盗跖都被他击败过,汶水之战前也毅然出击齐军,立下了大功。他不单会打仗,还很会练兵,武卒里将近一半,都是冉求带出来的,邮成岂能不知?
“我曾经问子有,他的作战本领,是自己领悟的?还是跟谁学的?他说是学于孔子。”
邮成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满是卷须,宽袖儒服的老者形象,孔丘,如今尚在楚国叶县,做叶公的上宾,据说他已经开始在楚国设庭讲学,收了不少南方学生,他还是时常抨击赵无恤的政策,是赵氏最难缠的在野批评者,这老头算起来还是上卿的舅翁,抓又不是,杀也不是,年轻的羽林侍卫们也讨论过,要不要去将他刺杀了,但就算成功,上卿也不见得会高兴……不过这样一个人,怎么也没法和军旅联系到一块啊。
他这一愣神,却听赵无恤继续说道:“但我在鲁国时曾向孔子请教军旅,他却矢口否认,说什么‘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所以到现在,孔子到底会不会军旅,我也不得而知,不过从他说过的一句话里,应该是懂一些的,你知道是什么话么?”
邮成摇摇头,“不知。”
“我今日说的,汝等须得牢牢记住,这可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关键所在……”
赵无恤看了一眼围过来的将吏们,大声对他们说道:“正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两军相争,不仅在于天时地利,不仅在于纪律严明,甲兵精锐,还在于士气!即便面对各方面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也敢于亮剑的精神!”
第885章 此之谓战胜于制度
“夫战,勇气也,曹刿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
看着邮成若有所悟的样子,赵无恤拍了拍他的肩膀,细细解释道:“秦人团结,脑子简单,想的比较少,再加上他们世代对河西有执念,同仇敌忾之下,故而士气极其高昂,具体的表现就是作战时悍不畏死,轻易不溃。”
“魏军却不一样,魏氏过去几年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战场上公然背叛,其实对自家兵卒的士气也是有打击的,魏氏武卒效仿赵氏的军功授田制度,能得到良田美宅,还能立功提拔,所以作战尽力。一般的征召兵却没有这份期盼,看着如狼似虎的秦人扑过来,想的不是拼命,而是保全自己,魏军的右翼不崩溃才怪。如此想来,秦魏两败俱伤,便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邮成很是佩服:“主君所言,一如臣下见闻。”
诚如赵无恤说的,想要打造一支强军,在强调纪律的同时,士气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先秦兵家早早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齐国的《司马法》就说:战之道,既作其气,因发其政。将激发兵卒士气作为开战前必做的事。
南方吴国的孙武子,也总结了战时士气变化的规律,他说:“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踩在前人的肩膀上,赵军也有一套鼓舞军心士气的法子,其一是“礼”,要求将吏们必须善于约束自己,做到冬不服裘,夏不挥扇,雨不张盖,与士卒同寒暑;二是“力”,善于身体力行,与士卒同劳苦;三是“止欲”,克制私欲,与士卒同饥饱。只有将帅以身作则,三军之众才能勇于公战,这一点,曾经的伍井,还有鲁国的冉求做的最好,赵无恤也有意将他们塑造为楷模,号召众将学习。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已成体系的军功授田、授爵制度,在这一点上,赵氏是走在时代前沿的。
战争有时候是毁灭文明的灾难,有时候却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因。在残酷的晋国内战中,范、中行、邯郸这种盘踞地方的大宗族被摧毁灭亡,大量由世卿占有的土地被分割赐给战争中有功的赵军将士。经过五年培养,从行伍一步步升上来的基层军官已经遍布赵军上下,他们在军则是小吏,在郡县则是当地的军功小地主。
量变导致质变,这些人逐渐代替小宗与家臣,成为赵氏统治河北的根基,这也是赵氏军方河北系和晋阳系矛盾的来源。
赵氏提倡“食有劳而禄有功”,于是晋阳的家臣旧部,如邮成等人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光靠“亲、故”获得提拔赏赐了。在抱怨上卿“后来者居上”和怀念赵文子、景子时代君臣关系的含情脉脉之余,他们也不得不做出改变,放下矜持和高傲,捋起袖子,参与到对功勋的追逐中去。
普通兵卒可以满足砍几颗头颅,换点田宅和氓隶,但这些更高一级的人却有更大的追求。
赵氏的军法也对此做出了规定:一师军队在攻城围邑时如能杀伤敌人二百以上,野战时如能完成任务,并斩杀、俘虏敌人八百以上,就是全功。凡立全功的部队,就对全军进行赏赐,而赏格依下大夫为分界,划分为两类。对大夫以下的低爵,只加赐几十亩田,几百钱、一两个奴隶而已。但这已经足以促使贫穷的庶民们“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怨”,攻城时能争先恐后攀登,野战时能奋不顾身杀敌,自觉地为赵氏效命了。
对大夫以上的高爵赏赐则更重,在正常的官职升迁之外还有“赐食邑”、“赐市税”等。赵无恤也打算用代郡,乃至于上地广袤的土地零散分封出去,作为诱饵,激发大夫们的积极性。这可不是虚封,而是实封,赵无恤希望在不耗费行政支出的同时,把这些一片荒蛮的戎狄之土变为华夏熟地。于是经过攻代一战的教训,这次攻秦之役,晋阳地区的大夫、家臣们就显得积极主动多了。
不过如此一来,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这六级别爵位已经有些不够升了,如虞喜、穆夏等连续征战,功勋卓著者,很容易连续升爵,导致升无可升,赵无恤可不想早早做出杀功勋之臣的事情来。
“看来还是得学秦汉,早点弄出二十等爵来啊……”
想到这里,赵无恤不由为这时代的秦人感到遗憾。
秦人有同仇敌忾的士气,有好勇斗狠的勇气,但在赵无恤看来,这种士气并不可靠,随时会因为战场形势变化而荡然无存,而且不可能指望每个人都有这种忠勇的自觉性。
直到商鞅变法后,用酷烈的律法,以及赵氏现在使用的“上首功”,将秦人的这种本性最大化激发出来,秦军才能做到从始至终维持高昂的士气。那支“秦人捐甲徒以趋敌,左携人头,右挟生虏。”的可怕军队,他可一点不希望遇上。
万幸,他早来了两百年……没有商鞅的秦人,在赵无恤眼中,依然是一支停留在春秋时代的不成熟军队,他们可以将山寨赵氏的魏军打个两败俱伤,但若是碰上赵氏武卒的话……
“犹督戎之遇怯夫,以重力相压,犹古冶子之与婴儿!”赵无恤希望自己的军队可以做到这一点,让后人点评时,会这样说:
齐之勇爵技击,楚之申息荆尸,秦之捐甲锐士,魏之五阵之兵,均不能遇赵之武卒!
此之谓战胜于制度!
不过究竟效果如何,还得真枪真刀地战一场才行。只是赵无恤现在可不想亲自下场,在少梁城优哉游哉试验新武器,看着秦魏在斗兽场里角力,推这个一把,拉那个一下,让他们相互疲惫,赵氏则可以得渔翁之利,岂不妙哉?
不过算着日期,顿兵少梁的时间也足足半个多月了,再不拿下,只怕兵老师疲,让赵军丧失了锐气。
赵无恤笑了笑,又对邮成等人教训道:“更何况,有时候,个人的勇气,好不容易积累的士气,在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