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日军在东北站住脚,那么,河北将是下一步的目标,这一点诸位可以在几年后便会见到。
国民政府的懦弱会纵容日军的嚣张气焰,罪恶的种子已经种下了,数年之后,战争将会在中原甚至南方的商海、南景爆发,不得已之下,国民政府只能被动抗战。
而我们北方抗日军政府则要争取时间,军队大练兵、政府组织工厂企业大力发展生产,积蓄能量,迎接全面抗战的那一天。”
封天这番话把近期以及远期战争趋势都概括到了,让在场的人脑子一下子不够用了,难道以后的形势真像封天所说的那样吗?
谁也没有那个本事像封天那般看到明天的事,众人心中很佩服封天,当然也有许多疑问。
副指挥常经武问道:“封主席,日军真会进犯锦州吗?”
“呵呵,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至今没有一点变化,义勇军浴血奋战之时,即使取得了重大战果,他那里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张学良的软弱,日本军部难道看不到吗?
日本人会放过这样一个软柿子吗?
换做你,你会怎样?”
是啊,张学良如此示弱,日本人不会看不到的,已经攻占了奉天,锦州又近在咫尺,日本军队必然会出兵把东北军赶进关内的。
新加入阵营的张作舟旅长心中也有疑问,说:“封指挥,日本是个小国,资源又少,他们真有胆量进军中原腹地,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吗?”
“呵呵,日本国小野心大,悬据海外孤岛资源匮乏这是事实。
但是,日本做大陆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甲午之战就有吞并中华的野心,日本军部几代人都在为之努力。
可以告诉你们,日军手中的中国地图要比我们的都精确,可以想象他们花费多少年才完成。
所以说,日本国内一直都在策划、准备。
他们就像是饿狼一样在寻找机会、等待机会。
本来这段时期日本国内的日子不好过,日本政府内部一些人认为侵华时机不成熟,还不具备发动战争的条件。
但是,日本关东军下级军官创造了机会,张学良给他们制造了绝好的条件,本来不应该发生的侵略战争,如今却在不恰当的时机发生了。
关东军不断地试探,东北军一再示弱,助长了关东军的胆量。
可以说,是我方送给日本人发动侵略战争的机会。
东北军内部下达命令不准军队滋事,难道日本人不知道吗?
既然东北军如此懦弱,害怕战争,也就暴露出东北军没有战胜日本军队的信心,这就助长了日本关东军的野心。所以我说是东北军送给日本人侵略的机会,甚至鼓励他们侵略。
这是历史的偶然性还是必然性,走到今天我也说不清,但是,事实就在眼前,我们必须接受现实。”
不错,怪就怪张学良,这个花花公子竟然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日本军队自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的。
还有那个国民政府,战争都发生了还找国联调解,这般懦弱人家日本不傻,难道看不见吗?
何立中旅长只关心下一步战略,问道:“封主席,一旦日军北进,我军将采取什么战术对敌?”
封天笑道:“小日本报复心极强,北进是必然的。 #46;。com当然,我倒是希望他们北进。
呵呵,来了就别想走了,都给我留下来吧。
诸位,日军第二十师团已经灭亡了,这说明只要战法得当,日本甲等师团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军照样会彻底消灭他们。
日军想要了解第二十师团灭亡的原因,大概还需要一段时间,至少刚上来的军队等不及调查人员的到来,自然也不会知道结果。
看到没有,往南全是荒无人烟之地,这其中的机会多得是。
所以,我准备在这里好好准备,寻找最佳时机,即便再来一个第二十师团那样的甲等师团,我军照样将之消灭掉。
当然,这是日本人送给我军的机会,日军根本没有料到他们的甲等师团接二连三的灭亡,那些登陆东北的军队会匆忙被派往前线支援。
所以,我估计,日军有可能是一个师团孤军深入。
呵呵,以后这种的机会可不多。
如果日本军队有所准备的话,一下子上来三四个师团的兵力,恐怕我们只好跑路了。”
不错,对付一个师团的兵力,封天搞点阴谋诡计还可以,在绝对实力面前,阴谋诡计恐怕难以奏效的。
像王铁汉旅留在后面等待日军第二十师团,并用炸药端掉日军第二十师团,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一个师团的兵力不费吹灰之力就给消灭了。
如果日军大兵团作战,这种小伎俩根本不起作用。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85章锦上添花
正像封天所说的一样,日军结束了国内争论,匆忙上阵,军队开始集结,一部分通过海路抵达大连港,而有一些军队是从朝鲜半岛登陆,通过陆路进入东北。
这就造成了日本军队不可能齐头并进,只能分批次的进入东北境内。
而此时,从日本本土进入东北的第十四师团受命北进,支援第二十师团作战。
日军的行动无疑为封天创造了条件,可以利用主场作战的优势,集中兵力消灭一股日军。
封天只能采取灵巧的战术与日军周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北方抗日军硬抗日军恐怕得不偿失,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等买卖封天不想干,好不容易归拢这点军队可不想拼光了。
而且,与日军硬拼,一旦被日军缠住,等到日军的后续军队上来,悲剧的肯定是北方抗日军。
目前封天手中的主力军只有一个第七旅分解扩编而成的四个旅,再加上张树森和常经武两个旅的军队,人数上不占优不说,军队训练、实战可就差多了。
若是按照常规战法,第七旅走到现在怕是剩不下多少了。
所以,从九一八之夜,封天一直采取奇兵战法,零打碎敲,最后完整地消灭日本关东军主力所部。
这一次大踏步后撤,地盘是丢失了,东北的经济损失也很难估量,可这些地盘早晚都是要被日军占据的,也就无所谓损失。
表面上北方抗日军畏战退缩,可在战略层面上非常有利于北方抗日军,也有利于军队大整编以及大练兵。
北方抗日军队大整编任务交给了赵镇藩,封天亲自编写了军队训练大纲以及作战条例。
封天编写的这两份文件彻底颠覆了这些军人原有的观念,军事训练原来可以这样进行。
作战条例也是耳目一新,至此,封天再一次展现出特有的军事才能,威信再一次提高。
整编军队,骑兵计划扩编到六个团,每个骑兵团编制两千人左右,骑兵总规模控制在一万两千人以下。
步兵的编制扩张的很快,步兵第一旅旅长何立中,第二旅旅长王铁汉,第三旅旅长徐利强,第四旅旅长宋未照,第五旅旅长常经武兼,第六旅旅长张作舟。
封天估计冯占海坚持不了多久,为其留下一个旅编制,等到冯占海回来后组建第七旅。
不仅军队大扩军整编,北方抗日军还组建了铁道兵、工程兵以及农垦建设兵等准军事部队。
准军事部队要一边生产一边练兵,为作战部队提供兵员储备。
安排完这些事情,封天要起身西行,因为山西的阎锡山想要见一见这位新贵。
国民政府既然已经说了,安排北方抗日军屯住长城外,山西掌握长城外一部分区域,需要交接。
一路西行,封天顺便视察了东北流亡民众的临时安置。
这可是冬天啊,要人命的天气,北方天寒地冻,封天可不想造成大量的民众死亡。
从东北流亡过来的民众当中,轻壮年大都组织起来了,不是参加铁道兵、工程兵、就是加入各工厂,还有许多农场需要大批的人劳作。
东北流亡的百姓实在太多了,大体估算,最少也有六七百万人。现在还有一些东北老百姓向这边汇集,要不了多久,肯定会超过一千万人口。
人很多却没有房子安置,这也是北方抗日军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
冯庸按照封天的建议,寻找背风向阳的位置建造临时房屋,
其实就是半地下的土窖子。
居民安置点只留下一些老弱妇幼,一排排的土窖子,一半暴露在地面之上,一半是地下,这样便于保暖。
屋子里几乎都是大通炕,很长,端部是伙房,即可做饭又可以烧煤为大通炕提供热量。
屋顶使用泥土加干草覆盖,有足够的厚度保暖。
朝南方向开敞,奉天被服厂制造了许多棉被,将这些棉被挂在南面。
白天卷起一部分透光,晚上放下来保温。
虽说很简陋,却足以让东北数百万流亡百姓安全度过一个艰难的冬天。
即便那些妇幼也被组织起来了,烧火做饭洗衣服总可以吧?
把孩子们按照年龄组成几个等级,由东北大学的学生们组成的识字班,教授孩子们读书。
妇女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被服厂安排一些人,还有一些要照顾孩子,那就在驻地做一些加工活,烧火做饭她们是主力军。
总之,这里没有闲人,都在为抗战尽一份努力。
封天深深地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连孩子们都会唱义勇军之歌,他们都知道家乡被日本略者霸占了。
后世封天那个时代,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人们只关心物质基础,从一个有信仰的年代变成了只有物欲横流的社会。
甚至有些学者们天天宣传以和为贵,麻痹人民,哪怕外国的军舰已经到了家门口,他们还在为敌国唱赞歌。
媒体不是宣传国粹,甚至认为国粹们都是垃圾,一切以外国为标准,教导人们崇洋媚外。
西方势力的渗透,甚至你只要在网络上发表一点不利于外国的言论,只要你是歌颂自己的祖国,便会招致一大批的人群殴。
凡是政府说的话都是假的,专门有一批人唱对台戏,一些人生怕国家不乱。
这里面不排除有些人为了一点利益,拿着外国人的施舍替帝国卖力,人真的很无耻。
如果你反驳他们,这些人甚至底气十足。
任何年代都不缺汉奸,哪怕是和平年代。
烂透了,一代人失去了信仰,一起往钱看。
往钱看不要紧,你要有底线啊。
如此这般的年代,国人当中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拿着西方势力的津贴为其服务,什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全都被抛到脑后。
中国近代史一直都是弯着腰,直到一个伟人出现才改变。(我用一个伟人的名称代替,其实大家心中都明白指的是谁,是怎样的原因造成的。我不想争论,与愚昧的人争论本身就不是明智之举。)
那时代虽然穷一点,人还是蛮有志气的。
其实,也没有多穷。
一个工人挣钱可以养四五口人,甚至七八口人。
当然,那时候生产力低下,物资短缺,花样少而已。
但有一样,看病不花钱,上学不花钱,大家都差不多,贫富差距很小。
有人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去过日本,两国比较,在日本吃一碗面需要五十元钱,在国内也就几毛钱,都是粮食做的,为什么一碗面竟然相差如此悬殊。
所以,国内人看外国简直就是天堂,收入差距巨大。
这个差距有,但是,实际并不很大。
差在哪里呢?
差就差在国外的土地价值算在其中,而当时的中国,土地价值等于零。
如果我们这代人把房地产财富去掉,看看我们手中还剩下多少财富?
别忘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