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来到洛阳的大半个月。看到了车骑将军麾下的大军气势和洛阳的秩序,并且对于人数最终超过一万的考生免费提供吃住情况后,戏志才就越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真正将自己心中的想法确定了。
“车骑将军起家不过数年,就坐拥数十万大军并且虎踞北方,吾不相信他看不出来科举之事的利弊,现在依然推行科举并且毫不遮掩,必是一个想要做大事的人!”
戏志才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心中的其他杂念摒除在外,然后落笔开始答题……
……
同一时间。幽州军本部驻守的洛阳最大校场。
“哈啊!!!”
“给我下去吧!”
“噗通——————!”
“哎呦!!!”
“第61号胜!”……
校场之中的二十个擂台上面,一名名至少是养出了内气并且达到中阶(相当于星辰帝国士兵中阶)的选手就相互一对一在擂台上用缠绕麻布的木棍、木盾进行战斗。
这些来自天下各州的武举选手们,想要通过终试起码就是要在擂台上面击败五名选手才算是通过终试,可以直接进入洛阳各军并且被授予伍长的职位。而哪怕是失败者,也可以直接进入军队并且直接成为战兵。
当然,擂台战仅仅是武举挑选的一个科目。五战胜利(失败次数不能超过三次)的人还会进行下一轮的选择,直到挑选出最强的胜利者。而除了不大的擂台战,骑术交锋、弓箭甚至是水战也是考核的项目,其中选手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选项来进行相关的挑战,并且可以参与多个选择的考核里面。
相比于仅仅几百号寒门士子的文科。武举这方面参与者足足有八千多人,其中通过初试考核最低的都是士兵中阶的水平,哪怕是终试的淘汰者,李源也没有想到放过去,而是选择了直接吸收加入到了自己麾下。
武举的数千参赛者中,几乎99%都是蕴养内气阶段的参赛者,内气离体的人数不足一百(主要是达到了内气离体级别,进入郡国兵中都能够当上一个军官或者直接加入正规军,前途绝对还是有的),其中甚至有一多半还是黄巾军、盗匪或者背着人命案子的强者们,为的就是科举旨意当中那通过终试即可用军功免罪的诱(蟹)惑了。
同样的,练气成罡的选手几乎更是没有,毕竟无论是在什么地方,练气成罡这个级别的强者都是被人恭候。而这一次武举之中,仅有的两位练气成罡成员甚至让人大跌眼镜,一位是洛阳城中游侠们的带头大哥王越,据说是因为求官并且不愿意投靠他人,而另一位则是一个面色异常凶恶的大汉,名为典韦,说是犯下了杀人之罪。
仅仅是两位练气成罡的参赛选手,就让那些冷眼旁观的世家和皇宫中的何太后心绪不宁。尤其是这场科举的盛况,还有天下各州对于开启科举的车骑将军李源赞誉风潮,更是让最初决定冷眼旁观的世家和何太后都觉得不怎么舒服了。
毕竟,这可是两位练气成罡级别的人物!
王越哪怕仅仅擅长步战,并且典韦据说也没有什么从军的经历,但是练气成罡就是练气成罡,汉室中能够有这种以一敌万强者的世家都算是稀少,更不要说尚有数十位内气离体和数千蕴养内气中阶以上的存在。
可以说,看到李源一次武举就收拢了这么多的人才。洛阳的世家们则是觉得有些愤怒和担忧,对于李源麾下实力的再次壮大而隐约不安了。而何太后更是觉得有些后悔,自己刻意将李源在旨意中凸显,试图将其当成世家怒火靶子的行为似乎变成了让李源名声暴增的情况——科举传遍天下后,旨意中的主使者李源,一下就成为了无数寒门士子和不得志人才眼中的大救星了!
当然。现在哪怕是何太后后悔也已经晚了。
毕竟,她不可能左右李源的决定,更不可能下旨将科举的旨意收回来,那样无疑是对现在勉强恢复了一些威望的皇室再度重击。
可是对于何太后而言,现在对于李源的感觉越发的担忧和畏惧,恐惧如果李源的实力继续膨胀下去的话,出现王莽那样篡位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而现在的话,何太后还能够勉强在皇宫中忍耐下去,期望世家能够主动跳出来和李源来个死活对掐了。
不过。对于现在校场上热闹非凡的武举,那些参与武举的考生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没有几个人去考虑科举给世家、皇室带来的冲击……
……
相比吸引世家、何太后和洛阳其他人士注意力的文举、武举,那被称为杂举的百工考试就显得不怎么受重视了。
大概一千五百人的百工考试考生,在世家、何太后等人眼中尚不如仅仅只有数百寒门士子的文科更重要。并且在洛阳城之中,那些不时讨论文举、武举相关情况的人们,也本能的将这些有着精湛手艺的工匠们给忽略了。
毕竟,对于《真三国无双》世界而言。东汉末年的这个时候虽然还没有达到主世界明清时期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被洗(蟹)脑(蟹)程度。但是强大的个人力量和社会主流观点。对于工匠的注视也就是关注与其能够生产出来多少东西和手艺,对于没有多少力量的百工行业态度也就是可想而知了。
李源当然明白工匠的重要性,因此特地在科举中开设了百工这个科目!
拜李源的这个重视程度,至少那些民间中百工行业的匠师、大匠基本上都参与到了这次科举,准备给自己和后辈搏一个出身了。
当然,现在百工的科举不算热闹。但是一千多最起码都是匠师(指手艺过硬的人)级别,甚至有十几位大匠(简单理解为主世界八级工的情况)参与了考试,什么木工、铁匠、织锦等科目的对决堪称特别,让不明就里的人看上去觉得异常精彩。
整个科举过程,文科进行了一天时间。百工科则是举行了三天时间,而人数最多的武举进行的时间则是最长,整整持续了七天时间才算是分出了相关的名次。
当武举结束并且公布结果的同一天,这一届科举中的文科、百工科结果也公布,并且李源也出席了三个不同科目的优胜者庆贺宴席,直接就将百工科、文科、武科三个科举中的优秀者收入囊中,甚至还见识到了几位三国中的名人投效自己麾下了。
例如,果断参与了文科科举的戏志才,因为是黄巾残部的管亥,因为义气杀人而获罪的典韦,洛阳城中的游侠老大剑客王越(三国之中,曹丕的剑术老师史阿就是王越的徒弟),现在刚刚突破内气离体的虎痴许诸……仅仅是这几位,李源就觉得不虚自己举行的这第一场科举,更不要说数十位内气离体的武将和数千位蕴养内气的精锐了。
………………
夜幕之下,洛阳城中的车骑将军府内宅。
“哈哈,这场科举确实不错,不仅仅是逼迫了那些世家,并且还让我收拢了一大批的精英,甚至连几名名将和谋士都到手了!”坐在内宅中的室外亭子中,刚刚结束了最后武举大宴的李源一边享受这身后貂蝉mm的按摩,一边很是得意的对自己女人说道。
嗯,李源的得意情绪也是可以理解!
仅仅是一场科举,李源获得的声望姑且不提,光是数百名寒门士子和数千名最低都是蕴养内气中段的精锐,就能够让一个超级世家都为之膛目结舌。更不要说,还有数十名内气离体级别的武将,和戏志才、管亥、王越、典韦、许诸等多位历史名人投效,可以说哪怕是放在诸侯争霸时期也是不容小视了。
事实上,按照李源自己的估计,如果不是第一届的科举没有例子,并且世家方面也是都没有让子弟考取的话,估计他都可以学习李世民老兄说上一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的装x话语了!
“是!是,确实收获很大……”
听着李源的话,坐在李源边上的毒岛冴子没好气的应了一声,然后指着自己面前的虚拟光屏,有些调侃的对远空陵问道:“不过,源,你打算下面怎么办?现在那些世家,现在不少都是打着接受科举,让自己的家族子弟占据科举的名额!”
嗯,毒岛冴子说的事情,就是《真三国无双》世界中,那些世家不少人的想法!
毕竟世家不是黑涩会,哪怕李源提出的这个科举冒犯了很多世家的利益,但是在数十万大军和大义的名分上,还是没有那个世家因为这点利益就直接选择揭竿而起。
而且世家们的主意也打的很好,哪怕科举的武科和百工科世家无法独占鳌头,但是文科的话可是世家们的拿手好戏,让家族的子弟占据科举的文科主流并且拉拢武科的优秀者,照样能够让世家们的地位稳如泰山!
这种可行性极高的想法成为世家们的主流,哪怕是最反对的袁家都是这个意思,哪怕是袁绍、袁术两个人有其他的想法,但是现在袁家还没轮到他们两个做主呢。
“不奇怪!世家能够到达现在这个程度,一言不合就拼上身家这种事情可不会出现,但是如果他们发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
对于毒岛冴子的调侃,李源轻轻的握住了毒岛冴子的小手,面色很是淡定的说着。
如果仅仅是科举这一项的话,李源自己都明白那些自认为底蕴雄厚的世家不会公然跳出来,但是李源对他们可是准备了好几道的大餐啊!(未完待续。)
第401章 逼到死角的世家
第一届科举结束后第五天,召开的朝堂大会。
“太后,科举第一次试行,已经为朝廷征召了一批人才,吾认为科举只有可以固定为两年一届,为朝廷选拔天下的英才!”在大殿之上,显得器宇轩昂的李源拱手对高坐在大殿上的太后行了一礼,然后看着周围的那些世家大臣,话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味道。
“准!拟旨,科举将会两年一届,将在洛阳中由陛下举行,为朝廷选拔天下英才!”
对于李源的这个提议,坐在座椅上的何太后点了点头,然后缓缓开口对周围的宦官吩咐道。
但是,何太后也显然没有对李源之前的提议去全盘接受,将本来由李源出面的科举改为了少帝刘辩出面,显然也是对之前的行为作出了改进。
结果,当看到世家在李源大军和正统名义的威胁下,对于“科举”仅仅是采取了不闻不问不参与的态度。而且刚刚结束的第一次科举,就让李源获得了海量的名声和大量的人才后,何太后如果还是排除在外那就是藐视她的价值观了。
因此,得到丁原提点的何太后毫不犹豫的在旨意当中,让自己那已经成为皇帝的儿子来出面主持科举,一方面积累儿子的声望,一边准备招揽科举中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才为心腹班底——天见可怜。现在何太后在皇宫中对于由幽州军转变而来的禁卫军压根不放心,少帝刘辩更是连心腹班底都没有建起来,可谓是异常的悲剧和无奈!
“臣附议!”
“臣也没有异议!”
“陛下也是堂堂天子,两年后正好出面主持科举!”……
听到何太后的旨意,新出炉的空头太尉丁原第一个蹦出来表示支持,然后其他站在何太后这皇室一边的几位大臣也纷纷出面支持。而且让不了解情况的人不解的是。袁隗等世家出身的大臣相互看了一下后,也纷纷出面表示赞同何太后的提议了。
不过,不要误会,这不是袁隗等世家重新投靠何太后那边,而是利益受损的世家大臣们感受到了何太后话语中的意思,直接出面支持何太后这个同李源口中夺食的提议!
在何太后和少帝联合下发旨意,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