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M B 伏尔泰把这种从世界的一端跑到另一端去残杀异族的行径怒斥为与人类天性为敌。 那种为卡拉们蒙冤而爆发的怒火也在异族人民的遭遇上爆发了。 他写了小册子《反对人民的阴谋》。
这本小册子不仅历数西方的国王、教皇和宗教狂进行的大屠杀,把这种大屠杀斥为由暴君们策划的反对人民的阴谋,而且小册子中还收有著名的《新大陆的屠杀》一文。这篇文章把“文明的”欧洲人消灭美洲土著居民作为最可怕的罪行记载下来。 他在文章中引用的杀死印第安人的数字达1200万人之多,相当于十几个世纪中西欧各国因宗教战争和宗教迫害而杀死的人的总和。他愤怒地写道:“我们不幸的地球从未遭到过比这更为可怕的普遍的毁灭,从来没有犯过比这更加严重的罪行,”因为“和平的、软弱的、平白无辜的、不能成为任何祸因的民族却被消灭了,他们之中大多数人甚至还不知道穿衣和使用武器“。
M C 这样的罪行其灭绝人性,有如大规模屠杀儿童。《新大陆的罪行》大概要算最早由欧洲人中发出的对欧洲人罪行的大声抗议。 这是当自己的民族处于非正义地位时,以人类成员身份对别的民族表现的正义感。伏尔泰这种世界公民的正义感,我们可以从雨果对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怒斥中看到它的延伸;伏尔泰的大声抗议,我们可以罗曼。 罗兰一反自己民族的狂热情绪和世界性的民族主义情绪,向自己的民族也向全世界发出的尖锐问题:“公正还是祖国!”
“良心、即永恒真理还是祖国!”
中听到响亮的回音。但是无论是伏尔泰,还是他的先驱培尔,或是后来的雨果、罗曼。 罗兰,所有这些杰出的世界主义者,也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但他们的爱国热忱不是表现在对凡属祖国的一切、哪怕是病症和罪恶也拼命恭维,而是不计个人得失地去谋求改善。 他们的爱国也不是表现为不分青红皂白地仇视一切外国东西的狭隘立场,而是如海涅所说的,“法国人的爱国主义使人心里感到温暖,由于这种温暖,于是心胸开阔。他的爱不仅只及于近亲家人,还遍及全法兰西和整个文明国家”。海涅也把这种爱国主义称作一切有识之士始终遵奉的“世界主义”。
M D 比起不断发出廉价颂词的做作的“爱国主义”,伏尔泰们这种与世界主义并行不悖的爱国主义除了需要极大的道义力量来支撑,还需要智慧;而前一种“爱国主义”只要有愚蠢或者无耻就够了。
六、和平与反战
杀人是被禁止的,因此杀人犯要受惩罚,除非他们在号角声中大规模地进行屠杀。——伏尔泰
战争,是人类自己发明出来的最大灾难之一,是武装到牙齿的野蛮。对于人民来说,战争意味着动荡、恐怖和死亡阴影。 但是战争却总在发生,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人民防不胜防,或者说根本就无法阻止它的发生。 因为,对于有能力挑起战争的人来说,战争可能带给他们的东西与带给人民的不一样,那是财富、土地和统治权的扩大。 伏尔泰抨击一切罪恶,当然不会放过抨击战争这种大的罪恶,而呼吁和平也就成为他一生中从不松懈的任务。伏尔泰的几部重要的哲理小说,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战祸的惨烈。《老实人》首先讽刺了欧洲的战争。 保加利亚人和匈牙利人“先是大炮把每一边的军队轰倒六千左右;排枪又替最美好的世界扫除了九千到一万名玷污地面的坏蛋。 刺刀又充分说明了几千人的死因。总数大概有三万上下”。
在这里,伏尔泰用寥寥数笔揭示出当双方军队在前线对峙时,人类好像失去理智,走向集体自杀。 而在非洲,“摩洛哥正是血海一片”,因为皇帝的50个儿子就有50个党派,所以也就有了50场内战,再加上种族冲突,“黑人打黑人,黑人打半黑人,半黑人打半黑人,黑白混血人打黑白混血人。 整个帝国变成了一个日夜开工的屠宰场“。在《米克罗梅加》中又影射了1736—1739年间土耳其与俄奥联军的战争,小说中一位哲学家对外星人说:”你可知道就在我跟你说话的这时候,与我们同类的一百万戴帽子的疯子,正在杀害另外一百万缠头巾的疯子,或者被他们杀害;而且从古以来,差不多全地球的人都干着这样的事。“
问题还不止是手持武器的人自相残杀,承受战争最悲惨后果的是无辜的平民。 伴随着战争进行而来的是,被焚烧的村庄和变成废墟的城市,是生灵涂炭、对平民的屠杀和奸淫,就像《老实人》中所描写的:“这儿是戳满窟窿的老人,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杀的妻子,怀中还有婴儿衔着血污的奶头;那儿是满足了英雄们的需要,被开肠破肚的姑娘正在咽最后一口气;又有些烧得半死不活的,嚷着求人结果他们的性命。……”
战争为什么要不断兴起?伏尔泰揭示出是统治者为着权欲、为着征服、为着党派之争而把人民推入战祸。 在战场上互相残杀的几百万人,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要上战场,而且这些“互相残杀的动物,差不多没有一个见过他们为之拼命的那个动物”。
普通士兵并不关心为什么打仗,他们凭国王一时喜怒或某种私欲而被驱上战场厮杀。 一上战场,士兵的命运就是“不是杀人,就是被杀”(《如此世界》)。而那些驱赶人上战场的人,他们自己却“待在办公室,吃饱了饭,命令一百万人去屠杀,然后再叫他们举行庄严的仪式感谢上帝”(《米克罗梅加》)。没有比这段文字更谑更虐、更荒诞更能代表伏尔泰“含着泪笑”的风格了,也没有比这更辛辣地揭露挑起战争的元凶对人的蔑视了。表现于这些哲理小说中的战争场面和战因都荒诞到了极点。不幸的是,这种残酷的荒诞剧的确一直在现实中上演着。伏尔泰以荒诞的手法把战争这种人类愚行和罪恶特别刺眼地放在了人们面前,催迫人们对战争和自身状况进行反省。 他自己多次借用过公谊会信徒的一句话表达了他的这种反省:“人类都是一些胶泥块,彼此一碰就碎,我们为什么要帮助人照办。 要尽快减轻百姓负担,完成我不幸尚未完成的事业。”
路易十四的懊悔与反省简直像伏尔泰如释重负般地写下:“路易十四临终时表现出的勇敢精神丝毫不带有他毕生都显露出来的那种自我炫耀。 他勇敢得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M E而最能反映伏尔泰对战争和征服者态度的,还要算他在腓特烈大帝获得柯土日茨胜利后写给腓特烈的几句诗:
我不喜欢英雄,他们太喧闹了;我憎恨征服者,他妄自尊大,自己害了自己。他们的最大幸福就是制造战争恐怖。他到处自寻灭亡,并使成千成万的同类遭受死亡他们的光荣越是辉煌灿烂,他们就越是可憎。
如果说伏尔泰对战争的抨击可以令人们对这横贯人类史数千年、几乎成为人类常规的活动进行反省的话,那么,他撕开人们顶礼膜拜的那些“英雄”的面具则可以有助于人们把自己误置的英雄崇拜热情转向真正崇高的人和事,转向和平与建设。贯通在伏尔泰一切著作中并以他的行动来确立的上述所有原则,也同样由当时的其他启蒙思想家在致力于阐述和确立。 这些原则都从理性出发伸张了人的基本权利。18世纪之后,对这些原则和人的相应权利的进一步论述和完善在思想界占据着主流地位。 这些原则表明:社会应建构得符合人的天性,至少应建构得使人在其中不至因为表现了自己作为理性动物的基本特性而招灾致祸;人类自身则应克制自己的破坏性欲望,创造一个没有杀戮的和平的生存环境。这些在当时尚属新思想的原则,在以后的两个多世纪中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们的真理性不仅从这两百多年人类取得的进展中得到验证,更从人类经历的巨大灾难、尤其是刚过去半个世纪的法西斯主义带给人类的空前劫难中得到反证。
注释:①⑤⑥⑨ 伏尔泰:《哲学通信》,上海人民出版社A J1961年版,第34页,第30页,第192页、191页;第159页,第229页、第214页。② 阿尔塔莫诺夫:《伏尔泰传》,商务印书馆1987年M C版,第10页,第177页。③ 转引自安德烈。 莫洛亚《伏尔泰传》,见《傅雷译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第12卷第491页。④ 《拉法格文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05页。⑦ 洛克:《论宗教宽容》,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页。⑧ 乔。 霍。 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13页。伏尔泰:《无知的哲学家》,引自周辅成编《西方伦A B理学名著选辑》,商务印书馆,下卷,第25页。伏尔泰:《哲学辞典》“自然法”,引自《18世纪A C A D A F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98—99页,同上,第100页。转引自E。 卡西尔《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A E A G A H A I版社1988年版,第244页,第239页,第213页,第203页。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商务印书馆1982A K M B M E M F年版,第49—500页,第212页,第493页,第501页,第402页。《海涅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5页。 M D
他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他能使事物改观,他决定变革的形式,他左右全世界并起着塑造世界的作用。——巴尔扎克
无论生前死后,伏尔泰总是激起一阵阵喧闹,引起一场场争议。梅林在伏尔泰诞辰二百周年时撰文说,伏尔泰的悲剧今天已不堪卒读;他的历史、哲学、科学著作只属于初级阶段,现今已毫无意义,至于个别小说,倒有一些人出于个人爱好会读一读,总之,“除了他本人外,他身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
拉吉舍夫却把伏尔泰与维吉尔,密尔顿,莎士比亚并列,断言人们将永远阅读他们的作品,“一直读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为止”。
如此对立的评价,几乎在所有涉及伏尔泰的问题上都存在。 种种对立见解,有些跟评价者的趣味有关,有些源自伏尔泰自身的复杂性格。 这一切,不妨放在一旁,或许时间可以弥合分歧,但是伏尔泰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有些问题在这本叙述伏尔泰和启蒙思想的小册子里是不能回避的。 其中,首要的一个问题是,该怎样看待伏尔泰和启蒙思想家们干得最起劲的一件事:他们对宗教的打击。
一、他损伤了基督教的身体
我们切不可被这一时代对宗教的所有表面反抗蒙住了眼睛,看不出当时所有的理智问题都与宗教问题融合在一起,并且前者始终如一地从后者汲取最深刻的灵感。——E。 卡西尔
许多学者都认为,伏尔泰对宗教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无神论者的梅林把这看成伏尔泰的功绩;由于伏尔泰们对宗教的攻击而感到心灵受创伤的卡莱尔则因此把整个启蒙思想视为不断扩展以至于覆盖了欧洲大陆的可怕“沙漠”;教会人士干脆把启蒙学者的批判视为阴谋和犯罪,1792年出版的《反天主教和反君主的阴谋》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