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格拉底-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格拉底关于口腹之欲还有以下的戏言,但寓意很深:“……魔女一定会使用各种方法,将那些受引诱的人变成猪。我们知道,奥德修斯(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引者)之所以没有被变成猪,就是他一直恪守赫耳墨斯(希腊神话中的神使——引者)的忠告,尽量节制自身,细心地控制自己的肚子。”

  虽然苏格拉底是以开玩笑的方式说上面那些话语的,但其中含有不少哲理,饕餮之徒是应该从中悟出某些道理来的。苏格拉底虽然在饮食上有所节制,但并不矫情。他平时是不饮酒的,但遇到需要饮酒的时候,却是海量。柏拉图在他的《会饮篇》中提到过苏格拉底与朋友共饮的事,他一边喝酒,一边大谈哲理,后来和苏格拉底共饮的人一个个都喝醉倒了,只剩下他还十分清醒,从容地离开杯盘狼藉的筵席。

  过俭朴生活的人,是不追求衣着华美光鲜的。穿着朴素是美德,为人称道。苏格拉底在这方面是不讲究的。不管是冬天或是夏天,他所穿的都是同样的一件衣服,而且这件衣服的质地也十分平常,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可言。赤脚是苏格拉底的习惯,甚至在寒冬腊月也不例外。关于苏格拉底的衣着及打赤脚的习惯,柏拉图在他的《会饮篇》中有记载:苏格拉底在参加波狄提亚战役(公元前431—公元前430年)时曾赤着脚在冰上行走,令其他的士兵对他刮目相看。另外,柏拉图在他的《斐德罗篇》中引述了苏格拉底与斐德罗的一段对话,其中涉及有关苏格拉底俭朴生活的事:

  “……

  苏格拉底说:‘斐德罗!你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又往何处去?’

  斐德罗说:‘哦,我是从希法勒斯的儿子利西亚斯那里来的。清早,我在他家坐了很久,现在我准备到城外去散步。我是根据你的朋友亚休美那斯的意见,想到郊外去散步。据他说,到回廊去溜达会感觉很舒服的。’

  苏格拉底说:‘他说得不错!利西亚斯是不是在街上呢?’

  斐德罗说:‘对,他在伊皮克里特家里,他家住在莫里修雅和莫里佩旺旁的房子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到底在他家里做什么事?是不是听利西亚斯讲话来打发时间呢?’

  斐德罗说:‘假如你有空与我一块儿去散步,我就告诉你利西亚斯所说的一些话。’

  ……

  斐德罗说:‘哦!你等一下,我想把你当成学习的对象,可是你把我的希望摧毁了。可是你想不想到外面去坐下来看书呢?’苏格拉底说:‘好啊!我们离开这里,沿着伊利索斯河走下去,然后找一个地方坐下来。’

  斐德罗说:‘幸好没有穿鞋子来,不过你(指苏格拉底——引者)平常没有穿鞋子的习惯,我们可以在河里蹚水行走,那一定很舒服,特别是在这个季节和如此晴朗的天气里。’苏格拉底说:‘你走在前面,要注意看看有没有能够坐下的地方哦!’

  斐德罗说:‘你看没看到那棵高高的筱悬树呢?’苏格拉底说:‘嗯!’

  斐德罗说:‘我们可以坐在那树荫下的草地上,迎着习习的凉风,如果你喜欢,也可以躺下来。’

  苏格拉底说:‘那么,我们就决定到那里去!’

  斐德罗说:‘苏格拉底,请你告诉我,欧蕾琉雅被克里亚斯抢来当他的妻子,这个故事是否发生在伊利索斯河的附近呢?’苏格拉底说:‘嗯,有这样的传说。’

  斐德罗说:‘想必是在这儿附近,因为这儿的河水令人觉得舒畅,既美丽又清澈,最适合年轻的女子在这儿玩了。’苏格拉底说:‘那是在这条河流下游的地方。那里可以通到亚特密斯神殿,附近也有克里亚斯的祭坛。’

  斐德罗说:‘过去我不太清楚这个故事,可是苏格拉底,你告诉我吧。你是否相信这是一件真实的事?’

  ……

  苏格拉底说:‘这真是个宜人的地方!繁茂的筱悬树和灌木丛,长得如此高大葱郁;树荫下透着令人舒畅的凉意。百花竞开,四周飘溢着阵阵的芳香。同时,把脚从筱悬树下伸出去,就会感到有令人舒畅的水流过。而且从附近的画像和雕像看来,这里可能是精灵或河神的圣地,凉风阵阵送来,好像在欢迎我们,蝉鸣鸟唱,一派夏天的景象。尤其使人愉快的是,还可躺下来,使头脑好好地休息一下。这片柔软的草地真令人觉得舒服畅快!总之,斐得罗,你能带一个外地人到这里,是很有远见的。’

  斐德罗说:‘你这个人确实很怪,看起来不像个本地人,倒好像是一个外地人被我带到这里来似的,你一定很少走出城门,到街市以外的地方去散步!’

  苏格拉底说:‘真不好意思,因为我是一个很想多学习的人,但是草地和树木并不能教我任何事情,而街上的人们却教会我许多事情。不过,你好像已找到能够带我出来的秘方,使我乐于出来,就好像在一只饥饿的野兽面前,使用树叶和谷类当诱饵,想让野兽走过来一样。你也在我的面前晃动着活饵,把我带到你所喜欢的地方来了。可是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方,我只想躺在这柔软的草地上,而你也可以找个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开始读书吧!’”

  狄俄革涅斯·拉厄耳提俄斯在他的《哲学名家生平纪实纪闻》中几次提到苏格拉底引用了以下的诗句:

  银器和绯衣,是演戏的好道具,却不适用于平常的家庭生活。

  通过以上的引述,完全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朴素生活的片段:赤脚,不穿华贵的衣着。从上述的引文中还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好学的精神及热爱大自然及田园风光的情操。


  11。 聪明绝顶与勤奋好学


  得尔菲是希腊福克斯的一座城市,位于帕耳那索斯山下,以那里的神托所和阿波罗神庙而出名。这里最古老的神庙兴建于公元前九世纪中叶。据神话传说,阿波罗杀死大蟒皮同之后,亲自在这里兴建了自己的神庙。其入口处是阿波罗的神像。神庙最幽静的地方是神托所,这里的祭司向求签的人传达神示,亦即神谕。在古代希腊,神托所不只一处,因此在不同神托所都可以向抽签人传达神示。古希腊的神示和我国从前迷信的谶语有其相似之处。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有一篇文章记述他的师长苏格拉底受审时在法庭上的申诉,题名为《申辩篇》。其中苏格拉底本人叙述了他之所以被认为是有智慧的人,享有声誉,是因为具有“人的智慧”,但他不认为自己具有超人的智慧,即“神的智慧”。事情是这样的:有兄弟俩,兄名开瑞丰,弟名开瑞克剌忒斯,他们两人都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开瑞丰曾经去得尔菲神托所求过神示,问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传达神示的女祭司回答道:“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了。”关于这则神示有两种说法,其一就是以上所说的——“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了”。其二是说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有智慧,即很聪明;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更有智慧,即更聪明;苏格拉底则智慧出类拔萃,即最聪明。事后,苏格拉底得知了此事,感到困惑不解,因他本人认为自己本身既无大智慧,又无小智慧,怎么能说他是最聪明的人呢?苏格拉底对这样的神示有所怀疑,也打算检验它的正确与否,于是他走访了那些以聪明才智著称的人。他首先走访的是一位很有声望的政治家,发现此人自认,公众也这样认为这位政治家聪明过人。但实际上,这位自认为有无上智慧的人,与苏格拉底并无二致,并不知道美和善到底是什么。当苏格拉底向这位自负的政治家指出其无知时,他不是闻过则喜,而是怨气冲天,在场别的人也对苏格拉底不满。于是苏格拉底对此进行反思与自省:他对自己所谈的内容是自知不懂的,无知的,而那位政治家则以不知为知。正是在这一点上,苏格拉底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当然较那位政治家要强,要比他聪明。随后,苏格拉底又去走访诗人,发现他们创作诗歌并非出自聪明、智慧等,而是天性使然,而是灵感激动。但是诗人却自认不止于这一点,他们自认为,在创作诗歌方面是行家里手,其他完全隔行的事,也自认为是饱学之士,很有知识。所以苏格拉底自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这一点上他是有自知之明的,这要比诗人高出一筹。末了,苏格拉底又去走访有高超手艺的工匠,从他们那里苏格拉底得悉,他们所知及熟悉的事物,苏格拉底并不知悉,他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这些知识。但这些手艺人也和上面的人具有相同之点,即认为自身除具有一技之长外,还知道并熟悉其他好些事情。这样,他们所具有的一技之长就相应减色了不少。如此,苏格拉底走访了多人,并指出了他们以不知为知,于是开罪了不少人,反过来,引起他们对苏格拉底本人的攻击和诽谤。经过了这番走访,并又从受走访人中得到反应,再加上这些人的恼羞成怒对苏格拉底进行攻击和诽谤,这样,苏格拉底则深切地悟出了神示的本意:“……真正的智慧是属于神的,神示只是告诉我们,人的智慧微不足道,没有价值。在我看来,神并非是说我最有智慧,而是以我的名字作例子,仿佛对我们说,人们中最有智慧的就像苏格拉底那样,在智慧方面是微不足道的。”这样,苏格拉底自己所感受到的是,他自己一生从不懈怠,四处奔走,忙碌异常,到处走访别人,既不从政,又不理家事,虽然一贫如洗,也要按照神的意志去考察人们的智慧,并指明人实际上还是处于无知状态中的。这正是“……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表达。

  在苏格拉底的那个时代,人们到神托所去求签,索取神示是一种常有的宗教行事。苏格拉底曾几次提到他的弟子开瑞丰到德尔菲去抽签求神示这件事,因此有关说苏格拉底最有智慧是神示所言,可信度极大。苏格拉底自身提到此事,并不是自诩或自夸,他是借关于神示来阐明自己的哲学意旨,即从自然万物转向考察人的智慧和德行,从而反思人自身的理智本性。苏格拉底所强调的是,首先本着人应自知无知,这才有可能挖掘出自己的理性能力。他确认,“人的智慧”若与“神的智慧”相比较,前者相形之下要低很多。他的这一论断并非旨在贬低人的知识能力,而是旨在批判当时雅典人缺乏理性这一状况。柏拉图在他的《斐德罗篇》中引述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话语:

  “我(指苏格拉底——引者)认为‘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于神,但‘爱智’这个词倒适合于人。”苏格拉底还认为,“爱智”是人的自然倾向。由此可以看出,他肯定了对智慧的追求无疑是人的本性。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对政治家、诗人及艺人等的批评,旨在揭示大众所称的各种各样的智慧并非真具价值的智慧,大众还没有理解到什么是知识和美德的本质;对人的智慧的本身还未曾反思,而狂妄至极,认为自身无所不知。实际上,认为自身无所不知者,则最无知。由于苏格拉底对人的理性智能作了反思与忖度,于是自知为无知,并由此去揭示大众的无知,正是“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