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色残阳--南明人物评传-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败遇难,留守湖南永兴根据地的侄子堵正明也在清军优势兵力围攻中力战阵亡。湖南各地纷纷陷落。二月,南昌也告失守,金声桓等人败亡。噩耗接二连三传来,堵胤锡见湖南局势已不可收拾,被迫率领千余亲兵由龙虎关退入广西以图后举。镇守关口的明将曹志建在奸人挑拨下,认定堵胤锡前来是为了收编自己的军队,竟然悍然派兵将堵胤锡的随从士卒包围杀死,堵胤锡好不容易才逃出一命,经九死一生来到设于广东肇庆的永历行在,这时,传来粤、桂两省军阀武力阻挠忠贞营退入两广安营的消息。堵胤锡向朝廷建议在广东划定区域暂时安置忠贞营。当时把持永历小朝廷政局的“东勋”李元胤听说后大为不满,认为忠贞营进入广东将严重影响自己的独霸地位。当时堵胤锡托朝官程峋把自己和忠贞营将领的部分家眷护送到梧州。不料,李元胤为了阻止忠贞营进入广东,暗中指使部将张祥发炮,把程峋和他护送的家属座船击毁于江中。事情闹到朝廷,永历帝害怕得罪东勋,最终不了了之。面对当政权臣不顾大局,一意倒施逆行的胡作非为,忠贞营与堵部将士深为寒心,尽管堵胤锡本人仍强压悲痛,以忠孝大义相号召,然而所辖各部对局势灰心失望,逐渐趋于瓦解。堵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困难了。
  先前,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的带领下进入云南,经一段时间的休整生息后实力大增。至永历三年(1649年),孙可望派遣使者来到永历行在请封秦王,主动提出与南明联合抗清的意愿。南明朝廷对此事争论不休,反对意见异常强烈。最终仅同意封可望为公爵。堵胤锡眼见事情要糟,一面在七星岩盛情款待孙部使者,一面反复上疏陈说与大西军合作抗清的得失利弊。在堵胤锡坚持下,永历帝终于同意决定封孙可望为平辽王。为以后的合作打下了基础。后来永历朝廷在大西军的联合下,又维持了十余年。
  堵胤锡为人心宽才大,做事只求赤心为公,从来不拘泥于陈腐旧套,不畏流言蜚语。是当时南明少有的杰出政治家之一,他能摒弃门户之见和一己偏私。根据当时局势的变化对比先后提出联合大顺,大西军共同抗清的战略大计。有效的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改善了抗清局势。其政治眼光远高出许多尸居高位的南明重臣。然而,堵胤锡的拳拳苦心却无法得到那些目光短浅,一心只知门户私计,“正邪之防”的同僚们的谅解。因为热诚主张与大顺军合作,许多人对堵又忌又怕,甚至怀疑他另有野心。就连何腾蛟,瞿式耜也对堵胤锡猜疑有加,处处加以限制掣肘。当堵胤锡到达肇庆行在后,永历帝召他入朝辅政,而当朝实权人物瞿式耜,李元胤又害怕堵入朝之后长才得以施展,而致使大权旁落,于是指使谏臣编造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来打击排挤胤锡。堵胤锡虽身处危局之中,仍然志不稍减,坚持要求联合大西军抗清,并积极联络旧部准备重上前线。秉性软弱的永历帝虽对胤锡信任有加,但也知道让堵胤锡留在朝中于事无补。于是,加升他为少傅兼太子太师、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总督直省军务”,节制忠开,忠贞,忠武诸营,出师北伐。可笑的是当朝诸臣用尽心机将堵挤出朝去,却又害怕他重掌兵权,打开局面以提高声望,于是在军饷上处处刁难,。据记载,堵胤锡五次上疏请领军饷,才批给三千两,银子刚领到手又被李元胤派人抢去。当堵胤锡出师告辞永历帝时,永历帝问道:“卿将何往?”胤锡沉痛的说:“陆行无马,水行无舟,有视师之名,无犒军之费。臣决不敢逍遥河上,贻外人指摘,惟有廓清四海,以申此意。万不得已,当捐此身,以报皇上耳。”朱由榔无可奈何,自己也变不出银子来犒赏三军,“乃撤御前龙旗二,以壮行色”来一点精神鼓励而已。胤锡叩谢,“含泪而出”。此情此景悲凉慷慨之处,恐怕还要远过于诸葛武侯的临表涕零。 堵胤锡此时心中,也唯有如他所言,拼将一死报国捐身而已了。
  堵胤锡奔走连年,早已弄得心力交瘁,当他调动忠贞营出师时,又正巧遇上忠贞营主将李锦病逝,李锦死后,忠贞营各部离心离德,逐渐不听从调遣。在堵胤锡极力主张下,只有刘国昌部愿意随从堵出师。军队走到浔州后堵胤锡旧疾复发,就此一病不起。临终前堵在遗书中仍孜孜以国事为念,叹恨不能死于疆场而命终于枕席乃是平生之大憾,死后仍愿化为厉鬼以杀敌。当晚,堵胤锡连声叹道:“复楚包胥何向哭?复楚包胥何向哭!”,随即在长生寺驻地溘然而逝,年仅四十九岁。
  在南明短暂的历史上,堵胤锡与张煌言一样,都是卓而不群,眼光独到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两人终其一生皆奔走于湖广,东南抗清前线,为自己的抱负耗尽平生心力,不死不止。堵胤锡为人自负其才气,行事以“苟利国家,我则专之”为信条,丝毫不肯假人以辞色。他的英锐之气咄咄逼人,在因循守旧的南明官场上自然受尽误解与妒恨。“购我头颅十万金,真能忌我亦知音”。堵胤锡正是这样一个磊落不羁,心怀坦荡的真英雄,真豪杰。然而堵一生的悲剧是,他的“知音”们,竟是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的“战友”和“同僚”,空有满腔抱负而无法施展,终于赍志以殁。徒然留下绵绵遗恨由后世之人凭吊而已。
  第十章:白刃临头唯一笑——瞿式耜
  曾经在某年秋天的时候去常熟旅游,登上剑门山顶的“牛窝潭”,无意中映入眼帘的是林中一座古墓石坊,在江南恐怕最盛的就要数这一类名人墓葬,看得多了倒也不认为如何稀奇,只是一时觉得有些突兀罢了。例行公事般匆匆扫视一番石碑上的铭文与联语,站在瑟瑟秋风之中,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思古之幽情,于是与友人联翩下山,刚到山脚,我突然抬头问朋友: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谁的墓?”
  友人也是一脸的茫然:“忘了,没注意看,当时。”
  站了半响,却无论如何也回想不起来。也罢,于是就此将它付诸脑后,心安理得而去。
  直到今天,在翻阅南明史料的时候,偶然看见瞿式耜的名字,多年前的那一幕竟然离奇的从脑海中涌出,本已模糊的场景,突然变得历历在目,那石坊上刻的联语:“三更白月黄埃地,一寸丹心紫极天”十四个大字,笔势曲张,清晰得如在面前一般。
  那座墓的主人,应该就是瞿式耜。
  瞿式耜,江苏常熟人,字起田,号伯略,又号稼轩。古人别号往往寓以微意,或是潇洒自况,或是无奈自嘲,又或是慷慨自诩。瞿式耜自号稼轩,当然暗扣名字中一个“耜”字。一为农具,一为农田家舍,相得益彰。然而,一生弓刀游侠的辛弃疾当年也以稼轩居士为号,式耜信手拈来,恐怕也是追慕这位前辈豪杰,自信平生气概与先贤相比,也当不遑多让吧。
  二十七岁时瞿式耜得中进士,算是少年得志,从此踏上仕途。然而当时魏忠贤掌控朝政,官场黑暗腐败之风日盛一日。瞿式耜自感这个官做的窝窝囊囊,干脆离职回家,专门周济援助为魏忠贤所打击陷害之人。在当时环境下敢于这么做的人,无疑真需要像辛稼轩那样的满身任侠之气不可。直到崇祯元年,魏忠贤倒台,瞿式耜才重新出任户科给事中,担当对政府部门的监察工作,自感满腔抱负从此可以尽情发挥的瞿式耜连章上疏,对于内政外争无所不议,指摘时弊丝毫不留情面。当时党争纷错,政局复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瞿式耜自然引起一些当权者的嫉视,于是罗织罪名,把他赶出朝廷。重新回家赋闲,这一呆,就直到清军入关,弘光政权在南京建立,才再次起用瞿式耜为广西巡抚。岁月蹉跎,冯唐易老,这时的瞿式耜已经五十四岁了。
  南明初建,许多人认为至少可以偏安江左,享乐一时。远赴广西的瞿式耜对局势并不乐观,他认为广西虽看似远离前线,却是地形险要,进攻退守,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于是瞿式耜在梧州上任后立刻发展生产,稳定人心,同时招兵买马,广修坞堡以备不测。在很短的时间内广西的局面就基本稳定下来,日后又一度成为南明永历政权抗清的后方基地,瞿式耜的经营可谓功不可没。
  南明继弘光以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继续抗清。由于唐王血统比较疏远,很多人对他并不是那么心服口服的认可,瞿式耜即是其中之一,他内心颇倾向于拥立桂王朱常瀛。无奈当时政治重心尚处于东南一带,广西鞭长莫及,只好承认此一既成事实。然而广西高级官员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游离态度,无疑给一些追逐权位之徒开了方便之门。开藩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自听说弘光被俘的消息之后,就已经跃跃欲试,要准备黄袍加身,过一过天子的瘾头。然而认真说起来靖江王的血统只怕更远,他的先祖即是明太祖侄儿朱文正,与“帝室正统”隔了十万八千里之遥。当年祖上就藩地处偏远的广西时,马皇后为了安慰这位郁闷的皇侄,特地送他一副东宫仪仗以资鼓励,如今全套老古董也被朱亨嘉喜滋滋的翻将出来,当作自己合该正位东宫,继承大统的明证。有时候空头大帽子最能唬人,穷愁潦倒的刘玄德口口声声“臣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便能哄得多少人为之神魂颠倒,何况还是这样一个声势赫奕的朱王爷呢,当即广西总兵,布政使等高官纷纷来附,都要争先恐后的做一做从龙元勋。朱亨嘉尤觉得美中不足,填写委状封瞿式耜做“刑部尚书”,前来为自己吹鼓抬轿。瞿式耜虽对拥立唐王颇有微词,但只是政见不同而已,并非私心自用,攀龙附凤之徒,当然对此不屑一顾,严词指责朱亨嘉目光短浅,败坏大局,并立即檄令思恩参将陈邦傅保持戒备,又以巡抚印文通知土司“狼兵”不得听从靖江王调令。正自我感觉良好的朱王爷碰了这样一个大钉子,不由得无名火起三丈高,干脆亲自带兵如狼似虎般闯到巡抚衙门,一声令下,将瞿式耜生拉硬拽的拖回桂林软禁起来。
  瞿式耜在广西颇有人望,朱亨嘉一时还指望他能回心转意,故而还算以礼相待,不料式耜并不买账。乘机秘密派遣家人携带奏疏祝贺唐王即位,并且详细报告朱亨嘉僭位及内中虚实,请求朝廷派遣军队平定叛乱。很快隆武政权的军队四面云集,朱亨嘉志大才疏之辈,简直被打得走投无路,坐困桂林,只得又低声下气劝说瞿式耜帮他守城。式耜借机联络好亨嘉的部将焦琏,和城外军队取得联系,里应外合把亨嘉擒获。
  平定朱亨嘉之乱,瞿式耜本有大功,然而隆武帝却疑忌他曾有意拥戴桂王,干脆解除其广西巡抚一职,调赴福州任兵部左侍郎,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将瞿排挤出实权地位。瞿式耜自己也赌气说:“我不服朱亨嘉难道是为了唐王吗?我不过是替桂王打抱不平罢了。”式耜性如老姜,老而弥辣,知道自己受人猜忌必将无所作为,干脆也不去福州上任,就在两广一带流连赋闲。
  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清兵破汀州,隆武帝被杀。消息传来,瞿式耜和大臣们拥立桂王朱由榔做皇帝,年号“永历”。总算了结了瞿式耜几年以来的一大心愿,一生历尽宦海波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