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斯传奇-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就是指名要得到韩非。韩王不得已,便命韩非入秦。秦王非常高兴,立即把韩非安置下来。 

    韩王为什么答应派韩非到秦国呢?两个原因,第一,从军事实力上看,韩国不是秦的对手,硬打,韩国肯定吃亏,不如答应秦国的要求,同意韩非入秦,避免吃亏。 
    第二,秦国对韩非有兴趣,而韩国却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韩非在韩国时,与韩王的政见不同,韩非见到韩国日益衰弱,痛惜韩王不能用法制治理国家,不能凭借权势来驾驭臣子,也不能任用贤能之士,反而任用那些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之士,这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他“数以书谏韩王,”屡次上书,建议韩王实行改革,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致使韩非内心十分郁闷。韩非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秦国。 

    李斯和韩非是同学,同受业于荀子,从关系上说应该是没问题的,不过李斯认为自己的学识比不上韩非。尽管如此,如果李斯真的敬重韩非,看重同学的情谊,即使才识不如韩非也没关系,实际上二人各有所长,李斯善于实践,韩非长于理论,二人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共同辅佐秦王,这对秦国的强盛无疑会有帮助。然而,李斯心胸狭窄,嫉妒韩非,担心韩非会威胁自己的权势。于是他在秦王面前说韩非坏话,李斯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现在大王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而不是要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呀。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国呆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呀。不如给他加个罪名,依法处死他。” 

    秦王认为李斯说的对,就下令给韩非定罪,将韩非关进监狱。韩非入狱,李斯见陷害韩非的时机已到,就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让韩非吃下,韩非身陷牢笼,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非常想见见秦王,当面陈说是非缘由,但没有人替他转达,他很悲哀,无奈之下,终于绝望了,痛苦地吞食下了李斯送来的毒药,战国最杰出的法家思想家韩非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韩非死去的消息秦王并不知道,不久,秦王突然想起了韩非,后悔当初不该将他下狱,于是派人到狱中赦免他,但发现韩非已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秦王对此事没什么表示,不了了之,对李斯暗害韩非一事也未加追究。 

    三 
    韩非不是秦王动用军队,攻打韩国,好不容易才从韩国得到韩非的吗?秦王又这么佩服韩非,甚至表示能与韩非交往,死亦无憾,为什么在韩非到秦国后又没有重用他?为什么得知韩非死的消息他并不气愤,也不追究李斯的责任呢?难道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吗? 

    我认为,是有原因的。首先,韩非到秦国为什么没有被重用?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到秦国后写了一篇文章《存韩》,上书秦王,主张先伐赵而缓伐韩,遭到李斯的反对,也引起了秦王的不快,他心里想,你韩非来到秦国应该替我出力,帮助我统一天下,你怎么还想着韩国呀?因而失去了对韩非的信任,也没有使用他。 

    第二,韩非攻击姚贾,再度引起秦王不高兴。姚贾原来是魏国看守城门人的儿子,曾在赵国做过小官,后到秦国,成为谋士,他出身不高但办事的能力很强。据《战国策•;秦策五》记载,前233年,燕、赵、吴、楚(先生杨宽在《战国史》一书中认为是赵、魏、燕、楚。)联合攻打秦国,秦王政召集群臣,询问对策,姚贾毛遂自荐,愿意出使四国,解除四国联合,消除兵灾。于是,姚贾带着礼物,到四国游说,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四国没有联合打秦国。秦王政很高兴,封姚贾食邑千户,拜为上卿。 

    没想到,韩非却在秦王面前说姚贾坏话,说他利用秦王的金银财宝与各国搞搞私下交结,还说姚贾是魏国的大盗,赵国的逐臣。秦王把姚贾找来要问个究竟,姚贾一一回答,很圆满,秦王也满意了,而韩非说话不利索,肯定越解释越说不清,这就越发引起秦王的不满。 

    韩非为什么说姚贾坏话呢?其实他不反对离间四国联盟,他主要认为姚贾人品不好,是魏国的大盗,赵国的逐臣,不应该派这样的人出使四国。韩非这样做,不能不说是个失误,他太求全责备了。他得罪了姚贾,姚贾也在秦王面前说韩非坏话。 

    此外,还有材料说明韩非入秦并非那么简单。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韩非在离开韩国之前,曾受到韩王秘密召见,“与韩非谋弱秦”,即商量削弱秦国的计策。我们推测,会不会韩非到秦国另有秘密使命?韩非虽然没被韩王重用,但是他在内心深处还是爱韩国的,他又是韩国公子,不希望韩国灭亡。从他到秦国后献上文章《存韩》,说明他对韩国还是有感情的。 

    结合以上韩非的所作所为,处事精明的嬴政会不会发现韩非的某些蛛丝马迹?也许韩非的行为并没有危及秦国的安全——只是说说而已。但嬴政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把他放在了一边,即没有重用也没有驱逐。但是,李斯和姚贾却乘机说韩非的坏话,李斯更是推波助澜,添油加醋,终于使韩非入狱。 

    韩非之死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韩非子文章中,有许多篇目讲的都是帝王治天下的道理。比如他写的“六反”是论严刑峻法对于治理国家是如何重要的; 
    “主道”、“扬权”是告诉君王如何牢牢掌握大权的秘诀,“三守”是告诉君王怎样才能坐稳第一把交椅而不被人颠覆的,“亡征”是告诫君王,国家要亡就会有四十七种先兆。 
    韩非还讲“八经”,告诫皇帝如何防范大臣作乱,如何管理、监视大臣。韩非还讲“八奸”,讲的是导致君王大权旁落的八种奸邪手段。 
    由于韩非分析君主掌权、用权太透彻,太深刻了,把君主集权的秘诀都抖落出来了,致使嬴政对韩非产生了嫉怕。这样的人留在自己身边太危险了。既然他知道君主的各种集权、用权方式,那么也就可以用其他方式对付君主。本来,从君主防范臣民的心态角度看,“邦之利器,不可示于人,”你把君王玩弄于股掌之间而又不愿意对人说出的权术秘诀都说透了,君主便感到没有神秘感和威慑感了,他们会害怕因此危及自己统治稳定性和合法性。这对说者就有生命危险了。 

    聪明的韩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意思是:行事能保密就成功,言谈之中泄露了机密就会失败。这不一定是游说者本人有意去泄露机密,而往往是在言谈中无意说出君主内心隐藏的秘密,像这样,游说的人就会身遭灾祸。 

    在专制时代,如果表现得比君主还高明,还有本事,甚至还想教育教育君主,当君主的老师,客观上也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韩非就犯了君臣关系的大忌,从他死后秦王表现得并不气愤,也不追究李斯的责任可以看到这一点。再从韩非自己吞下毒药,也可知他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如此看来,对韩非之死的原因,虽然不能全部推到李斯身上,但李斯的责任也是不能推卸的。他利用秦王嬴政在任用、留弃韩非问题上的犹豫,乘机和姚贾诋毁韩非,推波助澜,落井下石,达到了他排斥异己,惟我独尊的目的。正是受这种人生观的驱动,使李斯既为秦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立下了显赫功劳,又暴露了他狭隘的心胸和自私的心理,使他的人生并不光彩。 




第三章  助秦统一
      
    公元前237年,李斯针对秦的逐客令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劝阻了秦王的逐客行为,保证了秦国人才没有流失,对于秦国的强盛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开始,秦开始了灭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打了十年,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统一的专制集权的秦王朝,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时期。李斯策划参与了灭六国的战争,并在统一之后帮助秦始皇规划政权建设,制定巩固统治的各项制度。这一时期,李斯的年龄从50岁到60出头,正值年富力强,政治经验丰富,他的政治才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秦统一前后,李斯参与的重要活动是灭六国的战争。
    李斯曾这样说他参与灭六国的战争:
    “我刚到秦国时,秦国的领土还很狭小,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几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暗中准备武装,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所以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拥立秦王为天子。”(《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在这里说了灭六国的两个过程:第一,设计削弱六国,具体办法在他第一次见秦王的时候就说过,后来就付诸实践了。讲就是分三步走,第一步,秘密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游说诸侯国的权贵们,施反间之计,对掌权的人物能收买的,就多送礼物尽量加以收买;第二步,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使其君臣关系分崩离析,第三步,发兵进攻,里外应合,消灭敌人。李斯是秦行反间计、挖心术的主要谋划者。战争的发展证明这一计谋很有成效。
    前229年秦国攻打赵国,赵派大将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为避免恶战,派人对赵宠臣郭开行贿,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和司马尚,并杀死李牧,转年秦军大破赵军,灭掉赵国。
    前221年,秦国攻打齐国时,虽然齐国军事力量已不是秦国的对手,但是如果齐王将齐国军民组织起来拼死抵抗秦国,一场恶战很难避免,无数生命会死于战火。秦国又使用挖心术,派使者对齐王游说,答应只要齐王投降,秦将给他五百里的封地。齐王见大势已去,答应投降。秦国没费力气就灭掉了齐国。
    在灭六国的战争中,秦第一战向谁开刀?打韩国。——这也是李斯的主张,他提出:“先取韩以恐他国”,(《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时围绕打不打韩国他和韩非有不同意见,韩非认为先伐赵,缓发韩。李斯则认为打韩国可以震慑其他国家,而且打韩国取胜把握性比较大。事实证明这一战略方针也是正确的。
    韩国之所以成为秦第一个征伐对象,原因在于他在东方六国中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军事力量最弱。韩国软弱的原因还因为它从来没有没有进行过较为彻底的变法或改革,当年在韩昭侯时,有一个法家人物叫申不害,曾帮助韩国变法,但它讲究法家的术,就是让君主掌握驾驭臣下的权术和方法,君臣勾心斗角,不抓治理国家的根本问题,结果弄得君臣不团结,离心离德,限制了韩国的发展。此外,从地理位置上看,灭韩可以打开通向东方的大门,在战略上处于有利地位。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灭六国的战争,自春秋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