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0余门,从缴获也可看出,苏中国军以轻武器为主,炮兵火力还不如山东伪军。例如在胶济路反击战的埠村文祖战斗后,鲁中军区用缴获的山炮把原来的炮兵营扩建为炮兵团。
1、宣泰战斗
华中野战军主力第1、6师、第7纵队,国军为整编第83师第19旅两个团,分别驻守宣家堡、佴家庄、泰兴城,双方兵力对比为6:1,本来华野就是搞突然袭击,不料碰到了“难啃”(当然这只是相对于华中其他国军而言)的骨头,虽然1师用3个团解决了宣家堡守军,但6师用4个团却没有解决泰兴守军,而7纵攻击佴家庄也碰了钉子,后来国军援军整65师来援,华中野战军于是撤出战斗,转兵于如皋。“此战歼敌3000人”,压根儿没提自己的伤亡和缴获武器数量。国军人少、轻武器稍好,又处于防守一方,华中野战军的损失更大,而且没有最终解决战斗达到战斗目的。整83师战前曾赌咒:如果共军能吃掉100军,我们就倒扛着枪去南京!此言果然不虚。我军把这样的战斗吹嘘为大捷无非是宣传的需要罢了,因为这是华中初战。如果这也算是大捷,那么三战四平至少也算不上败仗。粟裕把消耗仗称为大捷,把败仗称为消耗仗,脸不红,心不跳,看来是由来已久了。
2、如南战斗
华中野战军主力第1、6师、第7纵队,国军为整编第49师。此战歼敌26旅全部和79旅大部共10000余人,缴获长短枪4000余支,轻重机枪500余挺,竟然没有一门炮,也没有提我军损失。此战可以称为胜仗,毕竟49师不比83师,但仍然没有完全解决战斗,在“继续围歼宋家桥、杨花桥之敌时”,整65师来援,华中野战军撤出战斗。”国军整编第49师105旅占领如皋。
3、海安战斗
7纵2个团,国军为整65师2个旅,整49师105旅,整25师148旅,整83师63旅,整21师新7旅。华中主力打了两仗,此时正在海安东北休整,用7纵2个团在海安以南、以西实施运动防御,“经4昼夜激战,在歼敌一部后,第7纵队于8月3日撤出海安。”此战歼敌3000余人,我军损失200人。这个战果不知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因为最后战场是由国军打扫,国军占领海安。这也充作一捷,无话可说。看来7纵比粟裕的主力1师、6师能干得多。
4、李堡战斗
华中野战军主力第1、6师、第7纵队,此战歼敌整21师新7旅和整49师105旅1个团,毙伤3000余人,俘敌5000余人,缴获长短枪2800支,轻重机枪280余挺,各种炮30余门,解放军伤亡975人。这还象个胜仗的样子,但对手的成色太差,一个半旅只有各种炮30余门,还抵不上骨干部队一个团。
5、丁、林战斗
华中野战军主力第1、6师、第5旅,“国军”为交警第7、11总队共7个交警大队。粟裕奉了老毛8月13日的圣旨:“即如交通总队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用主力去打这样的对手,结果自然不用说,毙伤敌1500余人,俘敌2000余人,缴获长短枪1000余支,轻重机枪130余挺,炮自然是没有了。
6、邵伯战斗
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皮定均旅和第2军分区部队,国军为整编第25师。这是一次阻击战,因为国军没有达到战斗目的,最后侧翼受到威胁而“被迫退回扬州、仙女庙一线。”勉强可以算作一次胜仗,但要说大捷,还远远谈不上。此战歼敌2000余人,我军伤亡1000余人,没有缴获。一看也是说起来底气不足的一次“胜利”,不过在粟裕眼中已经不错了,对手毕竟是25师。
7、如黄路战斗
华中野战军主力第1、6师、第5旅,国军参战部队为整65师第160、187旅,整69师第99旅,整49师79旅的一个团。奇怪的是经过如南、海安的“沉重打击”后,整49师79旅和整65师不久又参战了!而且“整69师第99旅与整65师第187旅、整49师79旅的一个团分别被包围在分界、加力两地,经一夜激战,未能解决战斗”,打到第3天,还是第一次参战的69师99旅先顶不住了,被全歼。而历经打击的整65师第187旅和整49师79旅的一个团却最终也没有被全部消灭。华野于是“乘胜攻占黄桥,歼灭整65师160旅5个连”去了。呵呵,由此也可以看出以前这些所谓的大捷有多少水分。不过这次战斗可以算作胜仗,共毙伤5000余人,俘敌12000人,缴获长短枪3400枝,轻重机枪500余挺,各种炮40余门,我军伤亡3500余人。
看看这些战斗的缴获可以看出一些差异来,最明显的就是炮的数量,不知战史中概要介绍苏中战役时所谓缴获“160余门”炮和歼敌“5万1千余人”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这就是所谓的七战七捷,实际上除了如南、李堡、丁林、如黄路之外,其它战斗称捷都十分勉强,而且这其中包括一次打交通警察。所谓歼灭6个旅也是水分多多,实际上只有49师26旅、21师新7旅和69师99旅被全歼,其余3个旅皆为重创。粟裕之福就是我军当时为了宣传需要,给大家打气,必须突出这一仗的意义,说什么七战七捷,其实真实情况是七战四捷最多五捷。这个问题早在50年代就在战史研究时争论过,陈毅自知理亏,59年在北京召开会议审查当年的战役图表和资料,确定将“七战七捷”改称“苏中战役”,粟裕对此也表赞同。刘化清、张震主军后,三野当红,“七战七捷”之说复又叫嚣尘世。
而整个苏中又岂止七战,也许是十五战五捷,十八战五捷……如果每战皆捷,苏中为什么会丢掉?丢掉了,就说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作为安慰下属的领导艺术,毛泽东是非常高明的,实际上心里的难受只有自己知道。早在6月11日开战前,毛泽东在致张鼎丞、粟裕、邓子恢的电报中就要求华中野战军:“我必须用一切办法歼灭敌人于南线,保卫900万人口的南线各区。”根据地对我军意味着什么,毛老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衣食父母,是兵源粮草,就是天!没有了根据地,我军就成了流寇,成了名副其实的“匪”,离失败也就不远了。否则粟裕丢掉华中后为什么要往山东跑?48年为什么不敢下江南?都是这个原因。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苏中开战前的一些背景情况。
当时的的情况的确有些乱,有的地方打,有的地方谈,有的部队遵守协议,有的部队视协议为废纸。中共对外宣称的一直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决不先打第一枪。”,7月1日,在中原开打之后,毛泽东、朱德还公开发布致全体战地司令员命令:“在任何地点,如国民党军队不攻击我军,我军即不应主动地攻击国民党军。但如被攻击,我军则坚决采取自卫手段,……”而实际上,我军背地里也早已经“磨刀霍霍”了,公开发表这样的声明无非是把挑起内战的责任完全推给国民党方面。年初还在为争取到二十个师的编制而乐不可支的老毛,在5月份已经认识到“全面内战不可避免”(6月1日给郑位三、李先念的电报),5月31给华东局并告刘伯承、***、薄一波、邓子恢、张鼎丞、粟裕、谭震林的电报中又明确了“国民党在东北扩大战争……在关内占我城乡数百处,……因此你们可以事先用不着提出照会即可攻取泰安、德州……。”而6月11日在专门致邓子恢、张鼎丞、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电中,进一步明确“我向国民党某区取主动攻势在政治上是没有问题的。”7月1日中共华东局发布动员令。7月10日华中野战军政委谭震林发布战前动员令:“我们已经等不及了!……蒋介石就象一支蜡烛,不点不亮!……预祝苏中战役胜利万岁!”而这一切,李默庵怎能知晓?所以李后来见到粟裕不太服气,粟的一句“谁让你们在中原先动手打了李先念”噎得李默庵说不出话来。
虽然粟裕先动手不能说是错,其实也不能说十分高明,因为有山野的先例在前做榜样(攻占德州、泰安、枣庄等)。李默庵的错误是把***想得太单纯,只能说是一介武夫,吃了政治上的哑巴亏。而粟裕在抗战中就以搞磨擦见长,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付这种局面自然是比他要有心得。
最后不得不佩服我军的情报工作者,粟裕在苏中战役开始之前就知道了国军的兵力部署和计划,加之提前动手,打了国军一个措手不及。7月10日,我“四中队”(华中军区司令部情报处的代号)从“可靠渠道”获得了国民党第一绥区所属部队的作战计划:以南通、白蒲地区之整编第四十九师北犯如皋;以靖江地区之整编第六十九师第九十九旅、泰兴地区之整编第八十三师分两路先占领黄桥,再协同整编第四十九师会攻如皋;以泰州地区整编第二十五师第一四八旅东犯姜堰,再会同侵犯如皋之第四十九师合击海安。预定于7月15日开始同时发起进攻。同日,周恩来从南京也向中央通报了国军行动计划。而国军深入苏中根据地后,“就象盲人骑瞎马,派出去的人不是被抓就是投降,而共军对我军行动了如指掌,岂能不败?”就象下军棋,既知道对方子力怎么摆,又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而且先动手,加之对手本来就不强,所以苏中的胜利实际上并非什么指挥艺术高明,因为这套打法在井冈山时期就已经基本成型了,除了兵力稍处于劣势,武器双方差不多之外,其它一切有利因素,粟裕都占齐了。毕竟是老根据地,参战民工达到14万人,在后方支前服务的达到50万人,仅海安一县就动员30万人次,而国军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毛泽东在46年8月12日给陈毅、宋时轮的电报中指出:“粟部在苏中民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敌军装备也比第5军差,较易取胜。马上调淮南,因敌人硬,地势险,不一定能完成切断蚌浦路任务。不如令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个时期,再打一、二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入守势,保全苏中解放区,对全局有极大利益,这样配合淮北作战,更为有利。”可谓对苏中战役从侧面作了一个总结。
但是蒋介石并没有责怪李默庵,因为不久之后,人口达900余万、粮食收成占整个华中的2/5、税收占1/2的苏中解放区就被国军收复了,苏北、淮南包括两淮也都先后丢掉了,国军得到的又何止是5万兵源?
在粟迷眼中,苏中战役是粟的独立指挥得意之作,只看到10月16日毛的“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的电报了。实际上粟也只是主谋之一,毛在6月26日给华中军区的电报中就已经明确要求“你们一切听陈(毅)、舒(同)指挥。”在6月至8月间,华中军区与陈、舒和军委的电报十分频繁,关于华中野战军在苏中的作战及以后的行动方针都作了讨论和决定。粟裕注定是陈毅的副手。本文开头所引用的陈士榘的一段话,十分适用于粟裕。粟裕在回忆录中谈到双方的兵力对比,只说自己有19个团,其实这只是主力部队,大量军区部队也参加了战斗,就连军科战史还要加上一个注释——(后增至23个团),但实际上是28个团。他这么做是什么用意无需多说。
四、朝阳集战役
1946年7月18日至29日,山东野战军2纵,第7、8师,华中野战军9纵。当面国军为北路整编第28师、57师,中路为整编第58师、69师第92、第60旅,南路为桂系第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