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点评三野的战役兼评粟裕的战功-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将近5个月过去了,尽管期间粟裕取得了豫东和济南的大捷,但他和毛泽东都清楚,这些战役的含金量其实并不高。

    粟裕在电报中又跟上了领袖的思路,而且非常积极主动。不过显然他的淮海战役计划远不能满足毛泽东的需要,因为两淮、海、连并无国民党的精锐兵团。这一作战计划的战斗规模有限,比后来真正的淮海大战要小得多,选择的是国民党军的薄弱环节,以扩张占领地盘为主要目的。粟裕无非是想再克隆一个济南式的“掠地打援”战役,至于能打到多少援军那是后话了。

    以华野此时的战力,可以不必休整,轻而易举地完成此“淮海战役”的任务。粟裕向中央军委“建议”了四个可供选择方案,而这个“淮海战役计划”是四个建议中作战规模最大的方案了。

    毛泽东接到电报后,于9月25日复电粟裕等人:“敬七时电悉,望你们召集许、谭、王及其它可能到会的干部,开一次讨论行动的会议,以最后斟酌的意见电告我们审查。”他想听一听华野众将的意见。同日19时,又致电饶漱石、粟裕并告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刘伯承、陈毅、李达:“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目前不需要进行大休整,待淮海战役后再进行一次休整。淮海战役可于10月10日左右开始行动,你们利用目前半月时间,使攻济部队获得短时休息,然后留一个纵队位于鲁西南起牵制作用,吴化文亦应移至鲁西南,其余全部南下进行几个作战:(一)估计不久邱兵团将退回商、砀地区,黄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二)歼灭两淮、高、宝之敌为第二个作战。(三)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为第三个作战,进行这三个作战是一个大战役。”

    显然,对于粟裕的建议,毛泽东作了本质上的修改。尽管此时他也没有日后淮海大战的构想,但歼灭黄兵团却是他的首选目标,而且以后的事实证明,这是引发淮海大战的关键。毛泽东作为统帅,更关心全局。尽管粟裕的“掠地计划”不可谓不重要,因为战争终究拼的是实力和潜力,但是时日迁延得太久,目前部队的战斗力并未充分发挥,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防止部队有松懈的情绪,歼灭国军主力兵团,而且要求粟裕于10月10日左右开始行动,无疑提出了更高更严厉的要求。

    黄兵团下辖四个军,在国军中虽不是一个精锐的兵团,但黄敢于死战,也颇有战斗力,以往历次作战华野都没有占到他的便宜,粟裕出击外线后,一度将歼灭整25师、83师的任务“分配”给了山东兵团。黄兵团是徐州剿总所属的四个兵团之一,而徐州又是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的屏障,攻击黄兵团,必然要遭到徐州其它兵团的反击,非常可能发展为南线的战略决战。所以,粟裕提出的只是一个一般性的、为以后的大战作准备的战斗任务,而毛泽东给他的却是一个战略性的硬任务,把粟裕的攻城掠地的“战斗”改变成歼灭敌主要兵团的真正战役,把粟裕的“港海战役”在事实上改变成了“歼黄”引发的淮海战役。因此,9月25日中央军委的指示和9月24日粟裕的建议,在性质上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而且毛泽东很快意识到这一任务的严重性,继而在三天之后的9月28日给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并告刘伯承、陈毅、华东局的电报指出:“黄兵团调回新安镇业已证实。你们淮海战役的第一个作战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战,是牵制邱、李两兵团,歼灭黄兵团。这一战役必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的规模也要大。……战役的时间包括打黄兵团、打东海、打两淮在内,须有一个月至一个半月,为顾到攻济兵团的休补,淮海战役的出动时间,似须推迟到酉哿(即10月20日)左右。”对于毛泽东提出的任务,华野如不进行充分的准备,显然是很难完成的。为此,毛泽东推迟了出动的时间,改变了原先短期休整的计划。并指示华野“召集全军师以上干部在曲阜开一次会,为了使你们的会开得更好一些,时间可以有7天至10天,将执行淮海战役的任务推迟到10月15日以后。”

    9月29日,毛泽东才发出了攻克济南的祝捷电报,尽管在次日,又为新华社写了一篇社论,指出“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但那只是宣传而已。济南战役如此迅速地结束,以致于由他的“攻济打援”变成了粟裕的“以攻克济南为唯一目的”,他心里怎样想又有谁能知晓呢?

    这次毛泽东没有规定粟裕歼灭5军、18军这样的精锐,而是歼灭黄兵团,但显然必须转到外线去作战,也要无可避免地与5军打交道,而这正是粟裕所不擅长的。别看有豫东“大捷”和济南的胜利,但要真正定下决心并说服部队接受毛泽东提出的战役任务,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一周之后,中共华野前线委员会于10月5日起在曲阜举行了为期20天的扩大会议,时间之长,也属罕见,大大超出了毛泽东的要求。在会上对中央军委提出的艰巨任务,进行了多次的研究,但始终不能定下决心。

    10月11日,毛泽东致电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并告华东局、中原局,发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央突破;”第二阶段“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第三阶段“在两淮方面作战”。为达到歼灭黄兵团的目的,应以一半以上的兵力牵制、阻击可能由徐州东援的邱清泉、李弥两兵团。

    10月14日起,华野司令部再次召开作战会议进行反复研究,直至10月28日(辽西战役已经结束),最终确定了作战部署并上报军委:以第1、2、6、9、12纵队、鲁中南纵队、中野11纵共7个纵队围歼新安镇地区的黄兵团;以第4、8纵队和位于苏北的第11纵队、江淮军区两个旅南北对进,突击运河车站,阻断黄兵团与李兵团的联系;由山东兵团指挥第7、10、13纵队攻占台儿庄、贾汪、韩庄,歼灭冯治安部;以第3、两广纵队及冀鲁豫军区两个旅,由中野指挥自鲁西南向商丘、砀山段出击,协助中野4个纵队进逼徐州。同时要求敌后的先遣纵队、豫皖苏、江淮军区武装配合主力行动。并决定于11月7日开始攻击。这一时间距离原来毛泽东要求的出动时间,又整整推迟了半个月,辽沈战役已经结束。

    10月30日,毛泽东复电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并告刘、邓、陈:“计划与部署甚好,唯战斗应于7日晚或8日晚各处一齐动作,使各处之敌同时受敌,同时认为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互相不能照顾……尤其使黄兵团各部丧失收缩集结的时间,极为重要。”这真是一个“大损着”!从日后的进程和国军将领的回忆看,刘峙这个草包的确对我军的主攻方向判断不清,认为解放军要攻击徐州,甚至命令徐州以东曹八集地区的李弥兵团撤回徐州防守,从而使黄兵团陷于孤立。直到杜聿明11月11日回到徐州,才判明情况,重新调邱、李两兵团东援黄百韬,此时解放军阻援部队早已在大纵深做好准备。

    10月31日,粟裕致电中央军委和陈毅、***:“淮海战役当遵令于8日晚同时发起。”同时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第二天,军委复电陈、邓、粟并告华东局、中原局:“此次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在我军加紧部署的时候,国军中除了刘峙也没闲着,但主要工作是由整编师又改回了军师建制,对于全盘战略却没有工夫顾及。

    9月下旬,杜聿明制定了一个“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佯攻济宁,以邱、孙两兵团收复济南),企图“重打锣鼓另开张”,10月3日,蒋介石批准了这个计划。不料,东北野战军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打乱了蒋介石的和杜聿明的计划。蒋介石在半个月内,三飞沈阳,两临锦葫,精力为辽沈战役所牵制,无法集中于南线的作战,杜聿明也被调到东北救火,其原定的计划被搁置。即便如此,国军的这一计划也毫无例外地被我军获悉。毛泽东在10月15日致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并告刘伯承、陈毅、***的电报中称:“据所获情报,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向鲁西南进攻计划业已证实,其出动时间估计在10月20日左右,月底可能占领金乡、鱼台、城武、单县、曹县……甚至郓城、巨野一带,……在此种情况下,你们举行淮海战役的计划不但不应变更,而且给你们以极大的便利。望将9、广两纵开至兖、济地区,以主力控制运河担任防守,以一部协同鲁西南地方兵团在金、鱼、城地区应付该敌。其余全部速作准备,按我们所提意见集结于临沂、邹县之线,待邱、孙两兵团进至相当位置之际,即齐头南进举行淮海战役。刘陈邓攻击郑州时机,应待邱、孙向北深入再行决定,不可过早。”就在10月15日,杜聿明被蒋介石叫到机场飞往东北,进攻山东的计划搁浅,也正是这一天,锦州被攻克。大军未动,首先泄漏了情报,即使这个计划得以实施,也不会捞到什么便宜,不过至少邱、孙两兵团不会在淮海一起被歼灭了。也许战争还有延长一段时间。从这个电报也可以看出,尽管毛泽东的胃口比粟裕大,但也从来没有想到日后的淮海战役会打出那样的结果。此时的他还在想着乘虚而入,先吃掉黄兵团再说。从10月13日起,毛泽东多次电示中野,要求他们以主力夺取郑州、开封,吸引徐州剿总兵力西援,并牵制白崇禧,为华野打黄兵团创造条件,可以说也是同一思路。

    要命的是杜聿明走后,刘峙这员“福将”立刻麻了爪,不知如何是好,整整20天,国军在徐州一线始终没有动作,杜聿明走的时候是什么样,回来时还是什么样,既不收缩防御,也不主动进攻,而是分散在两条铁路线上,摆出一副挨打的架势。直到辽沈战役结束,蒋介石为了避免徐州刘峙集团重蹈覆辙,于11月4日,派顾祝同到徐州与刘峙会商作战方案。11月5日才决定黄百韬兵团向徐州撤退,但要求黄百韬接应海州的44军一起撤向徐州,这样就使黄兵团耽误了两天时间,结果要了黄百韬的命。等到指挥葫芦岛撤退完毕杜聿明11月11日,回到徐州时,黄兵团已经被围住了。

    实际上蒋介石也知道刘峙是个庸才,所以他在10月20日的会议上征求了白崇禧的意见后,提议由白统一指挥徐州和武汉部队,以对付刘伯承和粟裕的联合攻势,在当日的会上白满口答应,并主动提出让桂系主力张轸第3兵团开赴徐州作战。不料到了10月30日白又突然变卦,坚决不肯负责统一指挥。实际上是因为桂系想趁蒋介石焦头烂额之时逼其下野。国军临战前迟迟不能够确定主帅是其徐蚌会战惨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白崇禧的临时拆台对淮海战役的影响也是很致命的,甚至超过了刘峙在指挥上的无能。当黄维、杜聿明都被围困后,蒋介石手中已无兵可调,于是下令将华中剿总序列的第2军、20军、28军等调至淮海战场,实际上当时华野、中野也用尽了全力,如果国军援兵能够及时到达,最后结果如何还真难说。但白崇禧百般阻挠,似乎一心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