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点评三野的战役兼评粟裕的战功-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了间谍们的阵脚,刘斐和郭汝瑰只得打起了蒋介石的主意。当杜聿明部撤出徐州到达青龙集,瓦子口一带时,陈毅及粟裕根椐同郭汝瑰达成的秘密约定,命令淮河一线蚌埠方面的共军故意向北佯装退却,这时蒋介石误以为形势好转,求胜欲陡然上涨。刘斐也趁机“居心叵测”地从旁指责杜聿明有意避战,“只是逃跑”;郭汝瑰则添油加醋,“极力强调杜聿明需求战而不能避战”(《郭汝槐回忆录》)。于是,蒋介石一改初衷,于12月3日上午10时空投命令给杜聿明:“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实际上,蒋介石这个变撤为打的决定,等于是把已经跳出华野包围圈的杜聿明再次送进虎口,把部队推上了绝路。等杜聿明接到国防部令其马上向共军进攻的正式电令后,他感到蒋介石之所以变更决心,“完全是郭汝瑰这个小鬼的意见所左右的”(杜聿明:《淮海战役始末》)。他对郭汝瑰的推测也完全被证实了。杜聿明按照蒋介石的命令重新部署后,共军立即对重新转进中的国军发起追击拦截,至12月6日杜聿明部3个兵团被围困于陈官庄地区……内部如此之烂,掣肘拆台的,通风报信的,起义投诚的……国军还能有个好?

    国民党政府军统帅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指挥凌乱,产生了严重的军事后果。尽管如此,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战斗,仍然打得十分艰苦,前线部队因为伤亡太大,对继续战斗一度有所犹豫,直到接了中央军委准备伤亡十万人的指示后,才不惜一切牺牲,坚持战斗直到胜利。中野打黄维也是如此。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北野战军已经成为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即使将华野、中野拼光,只要能将国军主要兵团歼灭或重创,***一样能夺得天下。粟裕说“如果没有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我们也不敢下这个决心。”这个作用既在战役之前,也在战役进行之中。一方是放手一搏,另一方是患得患失,结果不言而喻。辽沈战役不仅鼓舞了我军的士气,直接导致到徐州国军进攻计划的搁浅,对国军士气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其造成的巨大冲击波使徐州地区的国军将领信心全无。杜聿明、孙元良、邱清泉、李弥、宋希濂、白崇禧等在讨论部队行动时,曾多次提到东野入关的问题。

    后来有人写了一篇名为《中共间谍刘斐及郭汝槐指挥的“淮海战役”》的文章,称:“中共的党文化宣传毛泽东的什么‘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则是在事后写的,只是为了后来党喉舌宣传上的需要而做“事后诸葛亮”式的伪造,并将写作时间有意推前到10月11日。10月11日的时候,能否攻下锦州尚且不得而知,杜聿明的《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能否被推迟或解除更不得而知,情绪尚在火急火燎之中,华野及中野避难都来不及,毛泽东怎么会在10月日写出什么“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事实上,是在10月28日之后,共军华野及中野见林彪部队歪打正着抢得东北,夺得首功已成定局之后,方被功利之心及争斗之心所逼而急于建功,才胆敢去仓促地发动所谓的“淮海战役”的,但对取胜心里根本就没底,只是打到哪算哪。多年以后,中共的部队首长们自己也承认:‘淮海战役是仓促发动的’”回过头来看看当年的电文,大家可以发现一个问题:11月3日前后是一段特殊的日子,南线众将在此其间突然都变得跃跃欲试,有远见的战略构思层出不穷……为什么?显然与辽沈战役的全胜密切相关。

    即使真实情况不如此,如果黄百韬兵团或提前一天撤退,或与李弥兵团会师,或者何、张不起义,或者干脆不撤退固守原地……那么,淮海战役将进行得更加艰苦。由此可见,作出淮海战役决策主要是毛泽东的胆略和魄力,而决非粟裕的“战略眼光”,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后盾是辽沈战役的胜利和广大解放区军民的大力支援。有利条件如此之多,想不胜都难!

 三十三、参考书目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集成》、《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简史》、《毛泽东年谱》、《苏中七战七捷》、《皮定钧日记》、《天翻地覆三年间》、《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等。




 … ………【gzbysh】整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