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锅饭":农村公共食堂始末-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家一户吃,一样的东西能吃几样的饭,汤汤水水,舒舒服服。”
  湖北省安陆县青龙公社孛畈大队第一生产队第四小队的食堂,有饭厅、加工房、伙房,喂了四头母猪,种了四亩菜,在当时是一个办得很不错的食堂。“农业六十条”草案公布后,安陆县委就食堂问题在此召开座谈会。
  座谈会一开始,小队长说:“我们的食堂吃菜不愁,又喂了四头母猪,1960年那样大的困难都克服了,现在没有什么困难,改进不改进,照这样办下去就可以。最大的困难是十三个湾子(按:该队38户社员分散居住在十三个湾子里)不能搬拢来。”
  分支部书记也说:“食堂已扎下了根,再不好改了。如果要改小,还有几个湾子,房子、用具也有问题。但是,照这样办下去,社员家里养猪、养鸡、照顾小孩又不好解决。”
  小队长又说:“食堂是万岁之一,不办又散了筐,哪还能办社会主义!”
  分支书也接着说:“社员在家里吃饭也有困难,出工不齐。”
  干部说完后,社员对食堂提了许多不同的意见。
  一个住在食堂附近的社员说:“办个农忙食堂好,忙时大家一起好抢季节,闲时各人在屋里,又能喂猪、打杂事,生产又好抓。”
  一个住得远的女社员连对办农忙食堂也不赞同,她说:“你们近,当然好,受罪的是我们。我们吃一顿饭,跑二里多路,小孩拿饭在路上泼了,我爱人气得不得了,说:‘办个###食堂,拿回去算了。’”
  另一个社员马上接着说:“我同意!”这个社员非常认真地说:“我看不在于食堂不食堂,一切在于工分不值钱。1957年没有办食堂,个个起五更做饭,生怕别人工分抢多了。队长说:办食堂人快活些,做活多些。我看1957年,人还扎实些,粮食吃的还多些。”
  在座谈会上,一个县委干部问社员:“是不是中农不想办食堂?”社员连忙解释说:“我们湾子小,一无地主,二无富农,只有一个五类分子,我们这几个人都是贫农。”
  

供给制出懒汉(1)
对于与公共食堂紧密相关的供给制,“农业六十条”草案仍坚持供给制和工资制三七开。各地在调查中却反映出不少问题,广大群众也纷纷要求取消。
  1961年4、5月,邓小平、彭真在京郊的顺义、怀柔等县进行调查。5月4日,邓小平、彭真听取了调查组和县(区)委书记的汇报。先期在这里调查的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汇报说,顺义县大红门大队1960年供给制支出是19万元,占总分配额的35%,按劳动工分应得与享受供给金额比较,占便宜的户共有142户。便宜户的情况可以分为七类:应该享受的6户(五保户、困难户);不够五保户、困难户的老弱孤寡12户;劳动力少、人口多的30户;劳动力弱的20户;不出勤或出勤少的懒汉55户;富农4户;地主15户。
  刘仁还汇报说:干部、社员分析出了供给制的四大毛病、三大好处。毛病是:(一)工分值降低,影响劳动积极性;(二)出懒汉。有的人懒得少出工、不出工;(三)出学生,等于集体供养学生,假期也不干活,学完都跑出去找事干了,农业用不上;(四)增加干部工作困难。三大好处是:(一)铁饭碗,人人有饭吃;(二)能培养第二代,不会因吃不上饭退学;(三)劳动力老了不怕没人管,可以进敬老院。
  听完汇报,邓小平当即表示:三七开供给制不搞了,补助五保户、困难户。基本制度是按劳分配,三包一奖,评工记分,彻底改掉死分死记。只要按劳分配,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5月13日,邓小平、彭真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现在实行的三七开的供给制,带有平均主义的性质,害处很多。看来废除这种供给制,只对五保户和生活困难户补助部分实行供给,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五保户和困难户的问题,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劳动分值,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更好地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两天后,北京市委就改变供给制分配办法给中共中央及华北局写了一个报告。报告中说:“根据北京市郊区和各县的情况,所谓三七开的供给办法,害处很多;只对五保户和困难户实行供给制的办法,则好处很多,两者利害比较,优劣极为明显。”北京郊区的许多公社,社员根本上拿不到工资;即使发工资的,工分也不值钱。近郊菜区的工资高一点,一个工分能拿到一毛钱,远郊区一个工分一般只能拿到五分钱,低的只值一二分钱。社员们说:“养个鸡,下个蛋,也比劳动挣工分强。”供给制使劳动力多、劳动好的户吃亏,吃亏户一般占总户数的40%~50%,多的达60%。群众对这种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很不满意,他们说:“供给制养懒人,养坏人。”“说什么吃饭不要钱,是不要死人的钱,可要活人的钱。”
  邓子恢在龙岩调查时了解到,群众普遍反映供给制有害无利。主要表现在:其一,把工分值降低了。一般比1957年降低了50%~60%,甚至更多,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其二,一般地区供给比例在30%以内,比高级社时的公益金要高得多。由于供给面广了,供给量并不多,实际上五保户、困难户依然困难,超支户还是超支。其三,出了一批懒汉。其中有些人是偷懒不劳动,有些人则是不满供给制而不出工。
  广州会议,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王观澜带领一个调查组,前往陕西临潼县华清公社和长安县韦曲公社进行调查。关于供给制问题,王观澜在调查报告中写道:“社员和干部认为实行按劳分配、包五保户、补贴困难户的办法好得很。他们反映,高级社时实行评工记分,按劳分配,‘干部愁活少,社员抢活干’,‘社员做活挡也挡不住’。如果干部分配给哪个社员的活少了,活轻了,还认为干部对他‘有冤’。‘工分是命根子’是当时大家公认的一句话。他们回忆起当时‘活不够干,粮吃不完’的情景时,个个兴致勃勃,说得津津有味。讲到现在的情形:‘干活要队长挨门叫,叫也叫不动。’‘锣打破了人都叫不齐。’来了也是‘马马虎虎向前干,工分多少都吃饭’。”“许多干部主张包五保户和定时定量补贴困难户,其余的社员都按劳动工分的多少进行分配。认为这样办,‘可以治有劳不劳的人’,‘去掉依赖根’。”
   

供给制出懒汉(2)
河南省长葛县和尚桥公社宗砦大队1958年8月至1959年3月,在分配问题上搞公社统一核算,公社对社员实行衣、食、住、生、教、婚、病、葬的八包供给制,食堂吃饭不过称,社员吃饭不要钱,社员的工资由公社按四级劳力统一发放,同级别的社员劳与不劳、劳多劳少都得同样的工资。1959年4月至1960年11月底,大队成为基本核算单位,分配上实行粮、煤、盐、油、菜不要钱的伙食供给制,这个大队在1960年的分配中,供给部分占87%,工资部分只占13%。由于供给部分过大,社员多劳而不能多得,少劳者有的甚至还多得。社员张文卿一家五口人,两个整劳动力,两个半劳动力,全年共挣得工分4800分,得工资59元,享受伙食供给185元,两者共计224元。如果按劳分配,应得289元,少得45元。女社员李爱香一家四口人,其丈夫外流,家里只有一个劳动力,一年挣得工分1790分,得工资23元,享受伙食供给126元,共计149元。如果按劳分配,只能得126元,多得了31元。由于供给与工资的比例不合理,导致社员生产情绪低落,出勤率低,劳动质量差,劳动力外流,超龄学生上学。东大路张生产队实行伙食供给制后,就有七个超龄学生重新上学。其中有一个人已经20岁了,早就不念书了,1960年却又背起了书包去读小学。
  调查组对东大路张生产队调查的结果是,全队47户中,有40户赞成只包五保户,照顾困难户,其余的全部按劳分配。他们的理由是实行这种办法能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能挖掘劳动潜力,鼓励外流劳力返乡,也便于生产管理。而主张实行粮食半供给制的有5户,其中劳力少人口多的4户,无劳力的1户。这些人的理由是劳力少、人口多,挣工分不够吃。另有两户两种分配办法都表示赞成,这两户一户人口虽多,但家中有劳力,外边还有工人挣钱,另一户是6口人3个劳力,觉得无论实行哪种分配办法都不算吃亏。可见,这个生产队绝大多数社员赞成取消供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据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对衡水县任家坑公社呼家村大队的调查,供给制带来了严重的平均主义。主要表现在:
  (一)人口多而又有外援的户,白吃饭不给钱。这个大队1960年全年的收入中,供给部分占了20%。社员刘某一家6口人,1个女劳力,她爱人每月寄回50元钱,生活本来比较富裕,参加劳动很少。如果全部按工分分配,只能分得64元,享受供给制后,连同工资共分了102元,多得了38元。这种不该享受供给制的户全大队就有16户。大队长说,这些户劳动时有“四不做”。即:天热了不做,天冷了不做,突击活不做,派的活不合心不做。
  (二)助长了投机取巧,不管老人。这个大队二小队队长姚某,夫妻两个都是整劳力,却把母亲分出来,吃了一年的“五保户”,享受“五保户”费用58元。这种儿子不养娘的人,全大队一年下来共出了13户。
  (三)真正困难的户,并不能保障最低的生活需要。社员刘玉仓全家6口人,半个劳动力,全年吃粮、吃菜、烧柴共要180元,1960年只分了130元,超支50元。这样的农户全村共有3户。
  (四)劳动力多、人口少的户,感到吃亏。社员呼良忠,一家两口人,两个整劳动力,实行供给制,比按劳分配要少33元,相当于减少了10%以上的收入。
  当时看好供给制,除了它的“共产主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认为它有利于照顾贫下中农。可事与愿违,受到照顾的不是贫下中农,却多是地主、富农等。邓小平、彭真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现在实行的三七开供给制办法,带有平均主义性质,害处很多。它不仅使劳动力多、劳动好的人吃亏,也不能适当解决五保户和困难户的问题。许多典型材料证明,这种供给制,不但不一定对贫雇农和下中农有利,甚至是对地富和上中农更有利。因为贫雇农和下中农一般结婚比较迟,子女少,劳动比较好,在他们中间占这种供给制便宜的人,比例较小;而地主、富农一般抚养人口比较多,劳动比较差,又有使子女上学的习惯,在他们中间占便宜的人,比例较大。因此,在这次辩论中,干部和群众普遍主张取消这种供给制,而主张只对五保户生活和困难户补助部分实行供给。”
  

供给制出懒汉(3)
邓子恢在龙岩的调查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他在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报告中说:供给制使“地、富、反、坏、二流子得到好处(据我工作组在龙溪地区了解,这类人人口多,劳力少,劳力弱,劳动又不积极,但对他们的供给却占到40%左右),贫雇农反而吃亏(特别是雇农,很多人土改后才成家,现在顶多三四口人,劳力强,他们所得供给只占25%左右)。由于供给制对地富反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