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傻子瓜子”的,收入上百万元;许多人反应 强烈,主张动他。我说动不得。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涉及到一个面,牵一 发而动全身。所以,改革开放政策要稳定,不能变。84年以来的几年经济上 得快,是一个跳跃。农民收入多了,电器也进了农户,农村盖了许多新房。 要看到这个作用,没有这个跳跃,治理整顿不会这么顺利。 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强调指出,稳定发展我赞成。但是,只要能快一点还 是要争取快一点。胆子要更大一点,放得更开一点。不能胆子没有了,雄心 壮志也没有了。有机遇能跳还是要跳。 这时邓楠插话说: “这个观点,老人家鼓吹了一路。”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快一点将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邓小平对江西和 对全国的期望,也是时刻萦绕在邓小平心头的一件大事。邓小平接过邓楠的
话,问毛致用、吴官正,我讲得对不对? 毛致用说:“您讲的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搞快一点。”邓楠又插话说: “老人家对江西很有感情,在车上不停他讲到江西。” 邓楠的话引起邓小平对峥嵘岁月的回忆。他深情地说,我对江西是有感 情。邓小平指着毛致用、吴官正说,我在江西呆的时间比你们长。当初,我 在瑞金当过县委书记,那是几个人推举的,后来中央认可了。那时苏区的工 作,兴国是第一,瑞金是第二。 可不是么?在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在中央苏区工作、 生活了四个年头。关于这段经历,毛毛在 《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已经作 了详细的叙述。邓小平也曾在一个文件中讲到这段历史,他写道:一九三一 年八月间,我们到了瑞金,这时正值红军主力反对敌人三次“围剿”的时期。 瑞金是中央苏区的后方,但当时被反革命分子篡夺了县的党政领导,杀了不 少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弄得全县群众不满,干部情绪低落,全县面貌是死 气沉沉的。这时在红军工作的谢唯俊同志在瑞金,由上海来的余泽洪等同志 也到了瑞金,大家商议推我担任瑞金县委书记 (其时与上级没有联系),谢、 余等都帮助我作了一段工作。我们迅速地惩办了反革命分子,为被冤屈的干 部平了反,开了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干部 (几乎全是本地农民干部)群众积 极起来了,全县局面大力改观 (关键在于有了大批与群众有联系的本地干 部)。三次 “围剿”粉碎后,开了几万人祝捷大会,热情是很高的。 关于在瑞金工作以后的情况,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说,1932 年5月,父亲奉江西省委之命,调往会昌担任县委书记。会昌,和它南面的 寻乌、安远两县,是我中央苏区的边沿地带,三县毗邻,地势险要,是江西 的重要南边门户,也是我中央苏区的重要边区。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 加强中央苏区的边区工作,更有效地粉碎敌人的南面进攻,中央和江西省委 决定,将会昌、寻乌、安远三县联成一个整体,在会昌的筠门岭建立了会昌 中心县委,领导会昌、寻乌、安远三县的革命斗争。1932年7月,在会、寻、 安三县党的活动分子大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共会昌中心县委,邓小平任中心 县委书记。毛毛说: “父亲是一个实干的人,也是一个有魄力的人。凡是在 他主持工作的地方,他都能迅速地打开局面,创造局面。在广西左、右江, 在江西的瑞金和会昌,他都是这样,果断、坚定、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工 作。” “从1932年到1933年,父亲在会昌这一区域的工作,不但彻底改变 了会昌这一红区边沿地带的面貌,而且在他的战友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由于“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会昌中心县委,认真贯彻了毛泽东所主张的, 也完全适应当时边缘地区特点的正确路线,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坚决抵制 了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力图减轻这一错误给党造成的损失,这就成为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者在中央苏区全面推行‘左’倾政策的严重障碍。”毛毛 正确叙说了党的这段历史,叙说了“左”倾冒险主义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以及对抵制 “左”的错误政策的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等同志的种种打击。 在前面提到的那个文件中,邓小平接着写道: “在博古临时中央进入中 央苏区不久,大约在一九三三年三四月间,我被调离了这个工作 (指会昌中 心县委书记),到江西省委当了一两个月的宣传部长,随即由临时中央开展 了反对以邓 (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为代表的‘江西罗明路 线’。斗争后,撤销了我的省委宣传部长职务,给了我以最后严重警告的处
分,派到乐安县属的南村区委当巡视员。我到乐安后不足十天,又令我回到 省委 (据说乐安是边区,怕出问题),不久,即调到总政治部当秘书长。当 时总政治部主任是王稼祥,副主任是贺昌。我当了两三个月秘书长后,要求 另调工作,于是分配我为总政治部宣传部的干事,除一般宣传工作,还主编 总政机关报 ‘红星’(小报)。这个工作我一直担任到长征途中遵义会议的 前夕。” 沧桑几十载,弹指一挥间。 1992年,距邓小平离开中央苏区已经有了 半个多世纪,然而在邓小平的记忆中,当年苏区的斗争风云依然历历在目, 苏区的干部、群众和一草一木都牵动着他的心。 是的,邓小平对江西是有感情的,他时刻关注着江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进程,关注着这片红土地上正在发生着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1991年 9月,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60周 年,他应江西省委、省政府之请,欣然命笔,书写了 “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 创建60周年”的题词,缅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对江西人民寄予厚望。 江西人民也深情地爱戴邓小平。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因 “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谪居江西。这一呆又是近五个年头。在他蒙冤遭受 打击的时候,江西人民时刻惦记着他,以各种方法保护着他,祝福他平安、 健康,盼他早日出来工作。毛毛在 《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讲到,邓小平 谪居江西时,曾于1972年秋天获准在江西境内“调查研究”。他从南昌南下, 先到井冈山,后向东南,到瑞金、会昌、寻乌等地。虽然他当时还是全国第 二号最大的 “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还未复出工作,但江西老革命根 据地的干部和群众给予了他热情的接待。瑞金县的同志对他说: “你是我们 瑞金县的老县委书记!”这句话曾使邓小平感动不已。 973年春,邓小平即将结束谪居的生活,奉命回京复出工作。2月7日 至10日,他去到景德镇参观,受到工人们的热烈欢迎。光明瓷厂的工人们听 说邓小平来了,倾厂出动,聚集在厂区通道的两旁,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邓小 平。这时,邓小平走下汽车,面对他深深爱着的人民,兴奋地挥手向大家致 意。临行前,景德镇工人们向他赠送了几件精美的小瓷品,特别意味深长的 是,其中有一件珍贵的颜色釉瓷瓶,名叫 “三阳开泰”。景德镇的工人后来 忆及这件事,谈了他们当时久藏心底的对邓小平的良好祝愿。原来, “三阳 开泰”象征旭日东升,吉祥如意,古诗有云:“三阳开泰运,五湖转新机”。 此时赠送 “三阳开泰”这个吉祥物,充分表示了人民在党和国家危难时刻对 邓小平即将复出工作的无限信赖和欢欣鼓舞之情,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人民就是以这种炽烈的情怀、热切的企盼,把希望寄托予他们所敬爱的邓小 平。据说,邓小平十分珍爱这个礼物,把它称作 “国宝”,一直摆在办公室 里。 1973年2月19日,邓小平赴京复出,从南昌乘车来到鹰潭,次日转乘 福州至北京的特快列车,离开了江西。他是以老一辈革命家的高瞻远瞩,以 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以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对广大人民 利益和意愿的深刻了解,以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以对真理的无畏追 求,以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完整、准确地运用,从江西出发,去复出 工作的。他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以坦荡博大的胸怀,在江西度过了 1200 多天艰难的日日夜夜,又是以一个健康的身体、健旺的精神离开江西的。 1985年2月14日,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邓小平偕同王震乘火车去广
州视察,途中又一次在鹰潭车站停留。 连同这次结束南巡途经鹰潭,邓小平已是三次来到江西东部这个新兴的 城市了。如今的鹰潭市,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 路线指引下,已建成为全国重要的铜业生产基地和铁路交通枢纽,赣东大市 场开始形成。新建的火车站宽敞明亮,面貌大为改观。站外的街道拓宽了, 两旁盖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以鹰潭特有的红石砌成的各式新楼房隐映在一 片绿树丛中,使城市充满美感。沿着城旁蜿蜒而过的信江,春水荡漾,粲如 玉带。鹰潭的山山水水,都饱含着赣东北丰厚的革命历史传统和浓郁的文化 意蕴,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它不愧为浙赣线和鹰厦线文汇点上一颗 璀璨的明珠。 望着站内站外的巨大变化,邓楠对邓小平说: “您记得吧,我们以前也 到过鹰潭,是从南昌用小车送来的,从鹰潭乘火车回北京。”她指的这个日 子,就是1973年2月19日和20日。 邓小平风趣地说,我有“三个专”:从北京到江西是用“专机”送来的; 从鹰潭到北京是挂了一节车厢, “专车”送去的;在301医院住院,一个人 住一层楼,也是一个 “专”。邓小平谈笑风生,气氛轻松活跃,引得在场的 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时间过得真快,邓小平在鹰潭火车站,一晃半个多钟头就过去了。他老 人家没喝一口水,也没有坐下休息,在月台上时而信步,时而驻足,与毛致 用、吴官正侃侃而谈。 快分别时,毛致用、吴官正依依不舍,对邓小平说: “我们大家都希望 您老人家在江西住段时间。”是啊,他们表达了深受其惠的江西人民对倡导 改革开放政策的邓小平的爱戴和崇敬,表达了老表们的热切心愿和对邓小平 的想念之情。 邓小平非常高兴,挥手打着招呼,满面笑容地说,等你们更发展了,再 来麻烦你们。随后,他和毛致用、吴官正握手告别。列车一声长笛,驶出了 鹰潭站,向上海方向疾驰而去。 “等你们更发展了再来!”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邓小平对江西人民的嘱托,他期望并相信江西 这块红色的故土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快些、更快些! 邓小平在鹰潭的重要谈话,是对江西人民最大的关怀、鼓舞和鞭策。送 走邓小平后,毛致用、吴官正从鹰潭迅速赶回南昌,于2月2日召开省委常 委会,传达、学习邓小平路过鹰潭时所作的重要指示。常委们认真地领会邓 小平谈话的精神,一致认为,邓小平的指示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对我们继 续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