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咱们等的就是这个。既然理由充分,也可以准备宣布解除婚约了。
真是想睡觉天上就掉枕头,好事来了挡也挡不住,负责接收聘礼的官员们分三路出发,前往约定的交接地。结果到了约定日,见到的牲口只有礼单上的一半。原来薛延陀汗国虽号称国家,实际上只是一个较大的游牧部落,没有仓库和马厩之类的设施,礼单上的马牛羊都是临时从各部落那里征收来的。那些牲畜哪经得起这一路的旅途劳累,病累而死的比比皆是,自然无法按约定数目抵达。礼部就此事也狠狠地参了一本,认为倘若白纸黑字的文书上列明的聘礼都没有备齐就让公主下嫁,不合礼节,还会使得大唐在四方蛮夷中失去面子和威信。
这一参正中了李世民的下怀,他立刻宣布:婚事取消。负责接收牲畜的三路使节立即返回。钦此!
旨意一下,饱读诗书的官员们又一次骚动起来:大唐乃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怎能出尔反尔,欺骗蛮夷?如果激怒他们,再发生战争,可是因小失大啊!
对此,李世民的回答可谓言简意赅:“汉朝与匈奴和亲,是因为国力衰弱。而今大唐国力强盛,也正因如此,乙失夷男才会低眉顺气地请求赐婚。现在是他们毁约在先,我们不得已才解除婚约。而我相信,薛延陀必不长久,列位且拭目以待!”
然而领导的高瞻远瞩并不总能为下面的官员们所了解,因此仍有不少人继续以“信义”二字据理力争。
而实际上,自从上次与唐军交战后,薛延陀实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内部的同罗、仆骨和回纥等部落眼见薛延陀已不再受到唐朝的重视,连许下的联姻都取消了,开始纷纷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盘。既然你不再有天可汗的任命,那么对不起,谁实力强谁就是大漠之主!
总之,薛延陀已经有点自顾不暇了。北方边境的局面,已经暂时淡出了东征途中的李世民的视线。
相较之下,丢了国家的阿史那思摩可汗则显得比较狼狈。事实上,他的经历一点都不曲折。
长期被薛延陀欺负,无奈之下,这位可汗只得率领部下退入长城以南,寻求唐朝国防军的庇护。虽然损失并不惨重,但是几乎所有的部众都对他失去了信心。
于是,仅仅六年之后,重建的东突厥汗国便自动瓦解:除了自己的随从之外,所有的人都离开了阿史那思摩,自行渡河南下,请求中央政府允许他们定居在河套一带。
这一请求很快便得到了李世民的允许。
几乎成了光杆司令的阿史那思摩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拎着几件乱七八糟的行李,带着几个侍从,耷拉着脑袋回到了长安。见到当年的决策居然落到如此收场,李世民也只能作罢,幸好此时的重点已是嚣张的高句丽,而阿史那思摩也算是战场上的一员猛将,正好可以随军出征辽东。于是,倒霉的阿史那思摩被拜为右武卫将军。
可叹,有人带兵打仗虽是好手,可就是当不了一国之君,真可谓人各有命!
第四十五章 辽东大战
在出兵的同时,为提防隔壁的薛延陀,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等人随即奉命率军驻屯北方边境。
经过充分的准备,唐朝大军在皇帝李世民的亲自统领下,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农历四月向高句丽发起了全面进攻。
此后,高句丽的实际统治者——泉盖苏文的噩梦也随之开始了,使他坐立不安的情报如雪片般飞来:
唐陆军在李世眅和李道宗的指挥下,连续攻克高句丽数座城池。辽东(辽宁省辽阳市)城西部的沼泽地原本无法通行,可唐军居然运来干土,硬是在茫茫沼泽中铺出一条大路。很快,无数人马已经兵临辽东城下。
卑沙城(辽宁省大连市)遭唐海军夜袭,陷落!为首的唐将叫程名振!
唐朝一支舰队已抵达鸭绿江口!
……
泉盖苏文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惹上了个大麻烦,前方遍地战火,交战失败的全是自己一方,还有那些从海上过来的敌军随时可能向平壤发动攻击,该怎么办?
泉盖苏文虽然暴虐,但也确实颇有些才能。经过分析,他得出结论:唐军的主力还是陆军,海军只是辅助,实力应该有限。否则,他们大可不必等待陆军,而是直接杀向平壤。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应是援救辽东城,击退唐陆军的正面进攻。至于已经在鸭绿江口耀武扬威的唐军舰队,基本目的是炫耀武力,在国内造成恐慌,以心理战为主,不会有实质性举动。对于这支部队,只要牢牢看住滩头,严防他们上岸即可。
很快,高句丽方面就组织了一支四万人的军队,火速北上来援救辽东。此时,唐军负责阻截的是前锋江夏王李道宗。他的兵力比较可观:四千骑兵。
面临着一比十的“大好局面”,大多数人认为不可正面冲突,应该深挖壕沟,高筑碉楼,借助工事进行防御,等待皇上率领的主力抵达。
对此,李道宗只说了两句话。
一句是:贼军以众敌寡,轻视我军,而且他们远道而来,身心俱疲,正是我们迎头痛击的大好时机。
另一句是:我们前锋军队的职责便是扫清道路,等候皇上驾到;怎么能只会捏软柿子,把硬骨头留给皇上?
这两句话的总结便是:打!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
日夜兼程前来救急的高句丽军也得到情报,知道即将交锋的唐军数量只有自己的十分之一,不由大为放松,准备轻轻松松地把这一小部分吃掉,先来个开胃菜。
然而当他们真的看见对手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一小撮”军队居然主动向自己杀了过来!为首的军官嘴里还大声叫嚷着“没有强大的敌人,怎能体现壮士的英勇!”
好啊,还真有不怕死的!爷爷们也不是吃干饭的,看到底谁厉害!
几乎是一瞬间,双方就杀得难解难分。
唐军训练有素,骁勇善战,所到之处高句丽军纷纷倒下。然而毕竟是众寡悬殊,高句丽军死的虽多,紧接着围上来的更多。面对着不利局面,行军总管张君硋开始胆怯,率领部下向后方退去。
这下可苦了李道宗王爷,原本就不多的人马被冲得七零八落,眼看这一仗便要输了。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快要焦头烂额的李道宗抬头间,突然发现交战区域中有一块高地。他立即指挥剩下的士兵竭尽全力冲了上去,居高临下地进行防守。一时间,高句丽军也没辙,双方就这么耗了起来。
本来高句丽方面形势是一片大好,可是他们没有趁着如此良好的局面继续扩大战果,反而自大起来,认为所谓“天朝”也就不过如此。自大症传染极快,典型症状就是队形开始松散,人也一个个东倒西歪,成了一盘散沙。
这一变化没有能够逃脱李道宗的眼睛,站得高看得远这句话确是真谛。多年的征战生涯使他迅速意识到:翻本的机会来了!
高句丽士兵们只听见高地上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呐喊声。随着呐喊声的临近,李道宗已一马当先冲了下来,后面紧跟着的是唐军的骑兵,他们对着已经松懈下来的高句丽军大砍大杀,如虎入羊群一般。
可巧的是,李世眅军队也在这时闻讯赶到。他指挥援军从外围发动进攻,两头着火的高句丽军首尾不能相应,居然在以众敌寡的情形下溃败,扔下一千多具尸体,向东退却。
事实再一次告诫我们,数量固然重要,质量更加重要!
战斗结束两天后,李世民驾到,驻扎在辽东城西的马首山上。
在此地,他一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拆除刚渡过的辽河上的所有桥梁——大军已无退路,务必奋勇向前,不胜不归!
第二件事是对战斗中有突出英勇表现的将士(包括那位首先喊出“没有强大的敌人,怎能体现壮士的英勇!”的果毅都尉马文举)论功行赏,一一提拔奖励。对于统帅李道宗,则予以了口头和物质的双重鼓励。
有功要赏,有过也必罚!李世民做的第三件事便是把临阵脱逃的张君硋斩首。
这三件事做完,不需要李世民再多说一个字,全军上下都已经确定以及肯定地明白了他的想法,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地让高句丽人喝上一壶。
做完了领导该做的事,太宗皇帝又亲临前线视察。辽东城是高句丽西北重镇,墙高壕深,隋炀帝两次东征都没能攻下,唐军自然也不敢大意。不急于求成,而是步步为营,一点一点地破坏外围防御工事,为大军扫清道路。
当前首先要对付的就是护城河。
对付护城河的方法很直接也很简单:你不有水么,好办,我拿土把你填平了便是。于是唐军将士在后方的掩护下开始像蚂蚁一样来回运土填河。
和以往一样,陪同李世民的官员们站在他身后,对着前方指指点点,还不时地就如何攻城进行一番交流,唯有李世民一言不发。
没多久,忽见李世民骑着马径直往城下跑去,其他人等一时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跟了下去。
只见皇帝陛下叫住了一位背负泥土特别多的士兵,命令他把一部分泥土交给自己,然后他就亲自捧着泥土策马运往城下。
看到这一幕,大部分士兵惊呆了(或许更多的是感动坏了),而官员们的反应却大不一样——吓坏了(群臣震惧)。
不过到底是做官的经验比较丰富,他们很快便回过神来,争先恐后地接过士兵们背负的泥土,和他们一起去填护城河了。
这么一来,整个军队士气更高了,还突然凭空多了不少人手,很快护城河就被填平。
接着,大军把辽东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全部攻城器械轮番上阵,抛石机和撞车日夜不停地冲击着越来越薄的城墙。
七天之后,曾经在杨广面前无比坚固的辽东城陷入一片漫天大火之中——趁着南风大作之时唐军实施了火攻,从外城的防守工事到内城的府衙全部被大火所吞噬,堪称:风伯怒临辽东郡,祝融飞下焰摩天。
正在城中一片慌乱,救火不迭的时候,唐军适时发动了总攻。士兵们呐喊着冲向这座已经红透半边天的大城,遍体鳞伤的城墙上,布满了徒手攀登的唐兵们。虽然城中的高句丽军还在负隅顽抗,但无奈大势已去,这座连续两次成功阻挡了隋军前进步伐的名城终于被攻克。
此一战,高句丽军死亡人数在一万以上,另外还有一万多士兵及四万平民被俘。
北方门户的辽东城失陷,使得附近的高句丽军大为恐惧。这不,李世民刚刚在辽东城中安坐,附近的白岩城(辽宁省灯塔市)就派人送来书信,请求投降。
这么识时务,那朕也就不客气了,先派人去接管城内防务吧。
可是被派去的官员很快就狼狈地回来了。
原来白岩城守将孙伐音反悔了,不肯投降。
不肯投降的人不少,本无大碍,然而先说投降后又反悔却是耍人玩了。何况这被耍的人本来是兴高采烈地去接受投降的,更何况这被耍之人还是大唐的皇帝,堂堂的天可汗。
李世民的怒火可想而知,伴随而来的是一道充满了杀气的命令:攻破白岩城之日,全城男女老幼的身家性命,全部归得胜将士们所有!
唐军士气本就高涨,现在听说可以为所欲为,更是充满了无比的期待。将士们个个争先恐后,准备冲进城去好好地洗劫一把。
大军抵达城下,随即开始攻城。
攻城的第二天,战斗异常激烈。阿史那思摩将军在作战中光荣中箭,当场挂彩。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