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抵达城下,随即开始攻城。

攻城的第二天,战斗异常激烈。阿史那思摩将军在作战中光荣中箭,当场挂彩。将士们奋力把他从第一线救了回来。

虽然经过随军医护人员的紧急处理,阿史那思摩暂无大碍,可是毕竟伤势不轻,只能先躺在营帐里休息,难过了便哼哼两声。

一天,他哼哼累了打算小睡一会儿。突然营帐的门帘被挑开了,一个人影走了进来。

阿史那思摩以为是勤务兵,便没有出声。可是一想,好像不对啊!

不对的地方,便是来人衣服的颜色。

黄的!

想到这个,阿史那思摩睡意全无,他努力睁大了眼睛定神一看,果然是皇上!

他挣扎着准备下床行礼,可是刚一动,还没愈合的伤口便牵扯住了全身的疼痛神经,疼得他是龇牙咧嘴,整个表情都开始扭曲起来。

接下来的事儿,大家都可以想象的出来:李大BOSS急忙上前,扶住病床上的阿史那思摩,好言宽慰,感情真挚动人;阿史那思摩也是一脸的感激涕零,肝脑涂地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后面的事却是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李世民轻轻掀开阿史那思摩伤口处盖着的纱布,看到那血肉模糊的伤口处还在向外渗着血液和名称不明的液体,接着,他低下头去,把嘴放在了伤口上。

李世民在为阿史那思摩吮吸着伤处的淤血!

若是换作任何一个其他人做这件事情,阿史那思摩估计早就要痛的叫起来了,可是,现在却是九五之尊的皇上在为自己吸出淤血。难以置信的感觉顿时控制了他的整个身体,大脑对疼痛失去了本能的反应能力。

吸完淤血之后,阿史那思摩的表现,我就不写了,大家可以尽情地去想象。总之,没有发生任何意料之外的事情。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高句丽的一万多援军也已抵达白岩城下。右骁卫大将军契絆何力奉命迎击,他当时面临的情况,比前面写的李道宗以一当十还要险恶,因为他只有八百骑兵。

李世民此次东征,总是发生唐军以寡敌众的局面。莫非皇帝亲征还调不到兵?

当然不是,因为唐军总能以少胜多。

双方对阵,契絆何力第一个直冲敌军,八百骑兵紧跟着杀入,很快被淹没在潮水般的高句丽军中。

其实,就算是八百对一万,直接交战的人也就一千多人,因为八百人实在太少,绝大部分的高句丽军人实际上除了呐喊外无事可做,前面的人不倒下,后面的人也只能干瞪眼。而一旦前方作战不利,后面因恐惧或无心作战倒是随时会一哄而散。当年前秦苻坚进攻东晋,淝水之战的形势是前秦军八十七万对东晋八万,可是真正上阵交战的又有几个人 ?'…'前秦军崩溃引出的草木皆兵和风声鹤唳两个成语众人皆知,不过大家只知道前秦大败,却没有人了解他们的死伤情况。说到底,前秦之败乃是溃散,不是战败。前方一向后移动,后面不知情的士兵们就以为真是本方已败。人数众多,反而成了一大败笔。

这回契絆何力与高句丽军交战也是如此。契絆何力在敌阵中和阿史那思摩一样受了伤,而且伤势更重——腰部被敌军长矛直接命中,当即落下马来。

眼看契絆何力就要被砍或者被马踩成肉泥,猛将兄薛万彻的弟弟薛万备大显神威,像赵子龙一样单枪匹马杀入垓心,救下了契絆何力。

这要放在一般人,摊上这种事儿,也就是赶快离场处理伤口去了,来日再来雪耻。可是契絆何力绝非一般人,他只有一个念头:被人从马上刺下来,纯粹是奇耻大辱。只见他随便从衣服上扯下一块布,简单把伤口一包扎,换了匹战马立刻又重新投入了战斗。

有这样一名指挥官以身作则,骑兵们无不奋勇作战。在唐军越战越勇的攻势下,高句丽军开始支持不住,只好向后退却。后面的大部队不明就里,也跟着开始乱哄哄地向后运动,结果是如兵败山倒,自己人冲散了自己人的队列。契絆何力率军追击几十里地,斩首一千余人。这支援兵就这样从白岩城守军的视野中消失了。

当然,契絆何力虽然作战勇敢,不以伤处为念。但是精神力量只能暂时起到支持的作用,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处理的伤口不断恶化,对此,史籍上只用了四个字来形容,“疮重疾甚”。虽然我也不清楚具体状况,但是后果显然是不轻的,因为在唐太宗东征高句丽的整个战事中,除了下面这件事,再也见不到何力兄的踪迹了——想必是回国治伤去了吧。

白岩城的战事结束后,李世民下令在俘虏中寻找刺伤契絆何力的凶手高突勃。很快,五花大绑的高突勃被带到了契絆何力的面前,任其处置。

高突勃自知此一去必死无疑,也不再抱什么求生的希望。岂料正当他准备闭眼受死之际,耳朵听到的居然是契絆何力下令释放他的命令。

对于这一明显以德报怨的行为,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大吃一惊。对此,契絆何力是这样解释的:他为他的国家效忠,冒着被刀刃所伤的风险来攻击我,并刺伤了我,这乃是忠义之士所为。人们豢养的狗和马尚且知道报恩,更何况是人呢?再说我俩彼此互不相识,只是因为国家交战才会碰面,你死我活,都不是出于个人恩怨。虽然他现在暂时落在我们的手里,但又何必再来伤害这样一位义士呢?(彼为其主,冒白刃以刺臣,此义士也!犬马犹报其养,况于人乎?本不相识,岂是冤仇?)

】贤哉,何力!壮哉,何力!光明磊落,气度恢弘,真英雄也!

【kanshuba。org:看书吧】如此激战四天后,城中守将孙伐音渐渐支持不住了。于是,他派人偷偷来到唐军大营,表达了投诚的愿望。

【书】投降就投降吧,干什么还要偷偷的呢?

【TXT小说:】对于这个疑虑,使者的回答倒是非常干脆:孙将军愿意归顺,然而城中仍有一批死硬分子,坚持要顽抗到底。

听了这话,一旁有人立马跳了起来:什么?还有人胆敢抗拒天兵?统统剁了得了!孙伐音连这点事儿都搞不定,要他何用?

老大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那位激动的将军先控制一下情绪。他略微沉思了一下,命令手下把唐军的旗帜取来交给使者,平静地告诉他说:“如果孙伐音真心投降,就把这面旗帜插到城墙上去!”

没过多久,白岩城的城头就高高地飘起了一面绣有“唐”字的大旗。

很快的,城内便有人惊慌失措地冲进了孙伐音的官衙:“大事不好!城头惊现唐朝旗帜,莫非唐军已经入城?”

孙伐音自然心中有数,不过他还是故作慌张地召集部下们讨论对策。

对所谓“已攻入城内唐军如何应对”的讨论很快就演变成了是否要投降的讨论。最终,面露一脸未能尽忠而万分遗憾之色的孙伐音带领万分沮丧的手下们开城投降。

城外的唐军将士早就已经迫不及待了——皇上说了,打下城来,一切都是俺们的。那还有啥好说的,大家伙儿准备冲啊!

正在大家伙儿磨刀的磨刀,找袋子的找袋子时,前线又传来了最新旨意:白岩城主动投降,需保护全城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全军要严守军纪,不得擅自行动,违令者军法处置!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啦!几乎所有人都突然有了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军纪固然是要守的,刀啊袋子啊什么的还是要收起来的,可是嘴巴却是管不住的,虽然不敢辱骂皇上,骂骂娘跳跳脚还是可以的。

作为东征部队陆军的总指挥官,李世眅也坐不住了,他觉得必须要把基层的意见如实反馈给大老板李世民。

于是,他带领着几十名将领联合向皇上发出了请求,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前矛盾的集中点:“将士们不惧死亡、争先恐后地奋勇冲杀,为的便是皇上您先前的承诺——可以抢夺城中的男女和金银。现在眼瞅着城池将被攻破,您却决定接受他们的投降,并且还不准将士们按照先前的承诺行事,只怕会令众将士们失望啊!”言下之意,人心散了只怕军队不好带啊!

看着将领们脸上的不满与不解,李世民郑重地向大家道歉:“将军之言是也!”

听到这里,将领们纷纷面露喜色:好,等得就是您这句了,那咱们还是回去准备进城?

别急,老大还没说完呢:“然放任士兵杀人放火,掳掠城中人的妻子儿女,朕还是于心不忍。”

唉,空欢喜一场,合着还是白干了。散了吧。

此时老大李世民又一次展现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以理服人,同时也要充分兼顾到小弟们的物质诉求。他接着说道:“作战有功的将士,朕已下令用国库中的钱财进行赏赐。还希望将军们能宽容地接纳全城的百姓,饶过这一城的生灵(庶因将军赎此一城)吧!”

结果是,除了城中的老百姓外,所有俘获的高句丽军队也都得到了优待:愿意留下的,留下;不愿意留下的,发给粮食和路费,爱去哪去哪吧。

于是,继辽东城之后,白岩城也被并入了唐朝的版图。自此,白岩城改名为岩州,由孙伐音出任岩州刺史。

白岩城这块硬骨头算是啃下来的,接下来要对付的便是驻扎在安市城(今辽宁省海城市)内的高句丽军了。

进攻安市城前,首先要解决的便是高句丽倾国而来的十五万援军。统帅者是高句丽北方总督高延寿。

接下来的故事简直就像是三国演义情节的翻版,不信请看:

李世民饰演曹操(以及手下的谋士郭嘉等,他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如下:“摆在高延寿面前的有三个选择:一是直抵城下,和安市城互为犄角,扼守高山,依靠城中供应的粮草与我军对峙,同时派出人马骚扰我军后勤补给。这样一来,我们不能迅速攻下城池,后方又有沼泽地阻隔,势必被困在这里。此乃他们的上策。”

“或者是趁着人多势众,一面派军队阻挡住我军前进的步伐,一面派军队救出城中之人,共同撤退,此为中策。”

“还有就是不顾一切,和我军硬碰硬地来一场较量,一决高低,此乃下策。”

“据朕看来,彼等必行下策。如此则为朕所擒矣。”

虽然大家对这一说法将信将疑,但是没有人反驳。

高延寿的表现则颇有袁绍或吕布的味道。同样,他的身边还得有人扮演田丰或是陈宫的角色:高句丽的一员老将。

只见,高句丽版田丰说道:“我听说中原大乱,群雄并立时,有位秦王无比神勇。他所率领的军队向来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四方信服,这样方才南面称孤,成为皇帝。现在他们大军压境,估计凭我军力量是无法抵御的。所以,依我之见,最好的办法便是坚守阵地,拖延时日,同时派出部队切断其运输线路。到时他们战无可战,后退亦不好走,那时出兵,必将不战而胜!”

可惜,高延寿版袁绍却很不以为然:“岂不见我十五万大军声威惊天动地!汝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遂不从,引军直进。

这当儿,李世民见高句丽军直向自己杀来,不由抚掌大笑:“吾计谐矣!”

为进一步证明高延寿的观点是“正确”的,李世民再派阿史那社尔率一千骑兵前往应战,规定只许败不许胜,而且逃跑的样子要越狼狈越好。

果不其然,高句丽军见唐军如此不堪一击,大喜,放松了警惕,争先恐后地追赶,很快便追到了唐军阵地旁,并安营扎寨。

曹操有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