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光荣与梦想-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罱倘四淹氖拢歉ゼ嵫侵萜哟拿┧垢弁猓钏渲挥卸偎氖⒊撸蓖А蚌栌恪焙啪谷荒涿畹卦谀抢锍撩涣恕V谝樵号剂寺骄钏囊诰徘Ь虐侔耸逋蚱咔Ь虐偃渲杏形迩蛟糜诶┐舐骄娇斩樱逊苫晌迩灏偌茉鲋亮Ъ堋?墒遣├我樵北亲永锖吡艘簧担靶檎派疲窬簟!闭饣厮闶撬刀粤恕C拦笔钡姆苫挥幸患芸梢愿⒐摹芭缁稹笔剑ü摹芭Σㄌ亍笔交蛘叩鹿腗E-109式比一比的。甚至那些开始在美国基地出现的新P-40式,也只配备了一些在推进机转动时能同时发射的机抢(这是1918年的旧设计),而且还在试验阶段呢。

  5月里,总统又表现出知人善任的木领,选任乔抬·C。马歇尔准将为新的总参谋长(安排他宣誓就职的那一天恰巧正是德军入侵波兰之日)。参谋长手下兵员有二十二万七千,可是装备只够七万五千人之用,而且无非是些加仑式步枪,斯普林菲尔德式步枪,二十年前制造的机关枪,1918年停战后由欧洲运来的法国七十五厘米口径炮之类。8月里,休·德拉姆中将把第一集团军集结起来,进行演习。他一本正经地向总统报告说,比之应有的战斗力量,第一集团军还缺少二十四万六千兵员,三千零六十三挺机枪,三百四十八门榴弹炮,一百八十门野炮。《时代》周刊评论说,“按欧洲标准,美国陆军只能算是拿着气枪玩的几个小把戏。”迪安·艾奇逊谈到美国怎么缺乏军事准备,也引用了一句老话:“上帝专门保佑三种人:小该,醉鬼,美国人。”J。P。摩根坐船出国到苏格兰去打松鸡,只从他的一句话就看出美国人的目光如何短浅了:“要是欧洲打起仗来,我就只得暂停打鸟了。”

  9月1日波兰时间5点20分,欧洲果然打起仗来了。有一架德国军用机轰炸普克,那是但泽湾西北岸的渔村和波兰空军基地。上午5点45分,德国军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刚打出第一发炮弹,就命中了韦斯普拉特的波兰军火库。以后细雨纷纷,天色灰白,德国步兵就向波兰挺进。四个钟头以后,即华盛顿时间2点30分,总统床边的电话铃响了。来话的是驻法大使,他说:“总统先生,我是比尔·布利特。”

  “说吧,比尔。”

  “总统先生,托尼·比德尔刚从华沙来电话,他说德国已经有几师兵深入波兰境内,战斗激烈。他还说,据报华沙上空已有德国轰炸机。接着电话就断了……”

  “啊,比尔,战争终于来了。上帝保佑我们吧。”

  ※※※

  最初,德军的军事进展异常迅速。德国总参谋部原先估计征服波兰要一个月,可是十一天才过,战斗已经基本上结束,没有停止的只是希姆莱新建的那些集中营里的呼号痛哭的声音。9月25日的《时代》周刊对读者介绍了一个新词:“目前这种战争不是占领土地,而是长驱直入,把对方一举歼灭;这叫做‘闪电战’”。收听欧洲短波广播的美国人,早先每半分钟就听到一个令人振奋的乐句,其中有十一个音,那是萧邦的波罗奈舞曲的起句,表示波兰各地虽已沦陷,华沙电台仍然没被占领。但是9月17日凌晨四点,俄军突然从背后攻入波兰,华沙电台跟着就停止广播了。到了它再发出声音时,却是纳粹党播送的《德国至上》的威严曲调。

  在《民族》周刊里,肯尼思·克劳福德提出了一些无须答复的问题:“罗斯福政府是守中立的吗?肯定不是的。再来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能置身事外吗?实际不可能。”但白宫却不是这样说的。9月3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宣布说,“我们美国将仍然是个中立国,可是我不能要求美国人人在思想上都保持中立。”在欧战爆发后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纽约太阳报》记者菲尔普斯·亚当斯问总统说,“我们能避免参战吗?”过了一会儿,罗斯福才慢吞吞地回答说,“我非但真心诚意地想避免,而且相信能避免。我们政府将尽力这样做。”他支持拉丁美洲国家,建议美洲国家会议警告各国军舰不得在加拿大以南的西平球地区进行海战,这项建议果然被采纳,警告在巴拿马宣言中提出了。在第二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总统,美国的领海向欧洲方面延伸,到哪里为止。他不作正面答复,只说,“美国的利益要它延仲到哪里就到哪里。”记者又问:“会不会一直延伸到来因河呢,总统先生?”总统笑了笑,解答说:“我只指海洋而言。”

  他不止是谈海洋,也真的想到海洋。如果美国和德国对抗,那只能在公海上。轮船“雅典娜”号已被德国潜艇击沉,有些人幸而生还,到了英国,驻英大使肯尼迪的二十二岁的儿子杰克【这就是六十年代初期的肯尼迪总统。——译者】跟他们谈过话。他们对德国的行为表示愤慨,杰克对他们说,“我们仍然是中立国家,中立法依旧有效。”听了这话,没有几个人满意。罗斯福也不满意。现在战争打响了,罗斯福的政策就逐步改变了。根据他那颇为特殊的看法,“中立”的定义现在只是美军不开枪打德国兵罢了。至于帮助盟国利用制海权,这不能说是不中立。所以他禁止“交战国潜艇”(这所谓潜艇自然是德国的)进入美国水域,并且请国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准许外国购买军火“现购自运”的问题。罗斯福夫人在专栏文章里边也说:“尽管我们不喜欢这样做,必要时,可能要运用本半球的力量来保卫文明,直至精神力量在各处都大大增强,栽减军备为人们所接受为止。”罗斯福所谓“中立”,其真实意义也就是这样。

  可是林白不同意这种看法,参议员博拉、范登堡、惠勒也不同意,而且最初大多数报纸的编者也不同意。这样,现购自运在美国就成为战时第一个引起争论的向题了。在这场争论中,林白以新面目出现了。9月10日他发表广播演讲,说:“这不是白种人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的问题,而是上次大战犯下错误因而引起争执的问题,”他的妻子安妮刚写了一本书,叫做《未来的浪潮》,似乎要论证纳粹德国必热会征服全世界。可是林白的岳母却参加了报纸编者威廉·艾伦·怀特所主持的委员会,支持现购自运。时至今日,家庭分化了,信念不同了,言语激烈了。内政部长哈罗德·伊克斯公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残暴的独裁着一手抢劫和虐杀成千上万的人民,一手又向某些美国人发奖章。这样的奖章,试问有哪个美国人能接受吗?也许亨利·福特和林白上校愿意回答一下吧。”因为两人1938年都由希特勒授过奖。

  伊克斯的话引起了德国代办的抗议,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严词加以驳斥。忽然之间,论争的中心又不是“中立”的定义应该怎么修改,而是怎么才算是爱国了。罗斯福破例宣布“全国处于有限的紧急状态”。律师和学者们都面面相觑,问什么叫做有限的紧急状态。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只是罗斯福叫人提高警惕的一种手法。这个笼统含糊的宣告,只有电影院的经理们能想出法子表示遵守,这就是每晚戏院收场时奏一次国歌(以后差不多六年之久都这样做)。总统跟孤立派来了一阵舌剑唇枪,结果获得胜利,多数议员投票支持他。参众两院都通过了修正案,准许现购自运,由11月3日起,进口的英国商船便由港务局派人领港。

  这以后,立法部门暂告风平浪静,可是美国人却注意到了某些事情,或者说注意到某些事情本应发生但是没有发生。不是说欧洲有战事吗?是有战事,可是唯一的叫嚣打仗的声音却来自……伦敦的杂耍戏院,那里口带土音的泼辣婆娘在散场时高唱一支难听的歌曲,叫做《我们要把洗好的衣服晾在齐格菲防线上》。海上发生过战事,可是主动权在英国手里。至于西线方面,希特勒的策略是静待时机,坐等法国人的斗志自然而然地消沉下去。法军挶处马奇诺防线之内,天天坐候命令,越来越精神不振。有一位英国将军说,“世界上最强的陆军,面对着二十六个师的敌军,竟然坐着不动,龟缩在钢筋混凝土工事后面。”德国人说这是“静坐战”。范登堡参议员也说,“这所谓战争,不过大约只有二十五个人参加,此外就是宣传。”博拉参议员说这是“有名无实的战争”,这个形容词倒很确切。

  这样,三十年代在美国虽以饥饿呼号开始,却以闲散厌倦告终。这次欧战不同于上次,没有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在马恩河流域向法军两次猛攻,都给顶住了。】甚至大规模的边境前哨战也没有。在美国历史上,这个时期是国际问题将要压倒国内问题,需要尽力解决的时候,可是作为时代的标志的不过是一些小事:由于德苏订立了互不侵犯条约,格兰维尔·希克斯退出美共了,不过谁也没注意。影星泰隆·鲍威尔和妻子安娜贝拉原在里斯本,现在飞回美国了。留英公费生也奉召回国(拜伦·怀特【1962年起任美国最高法院法宫。】因此进了耶鲁大学法学院),可是后来大家都觉得这样做很愚蠢,因为欧洲虽双方对峙,却一枪不放,本来是无须逃避的。战事初起,食杂商店卖糖论百磅地卖,罐头一卖就是一箱,面粉一卖就是五十磅。但是没有多久,那些拚命囤积的人,也觉得无所谓,因为粮食并不缺。

  有好一阵子,喜欢纸上谈兵的人把带色的图钉抢购一空,兰德·麦克纳利公司的各种大型欧洲地图也脱销了。纽约交通局宣布,如有空袭,最好到地下铁道避弹,新泽西州贝荣市的美孚油公司的油船上原有德国水手,公司把他们解雇了,换上美国出生的。某毛毯厂的地毯原先叫“独裁”牌,很受欢迎,此时改为“自由”牌。可是到了厌倦情绪发生之后,大家便追悔先前不该大惊小怪了。圣诞节虽是百货畅销时节,欧洲地图却成了滞销货。据埃尔莫·罗珀的调查,美国有百分之六十七点四的人不愿参战。到了1940年元旦,全国对欧战更不关心,只想看看田纳西州那个锐气十足的小个子球队是否能在玫瑰体育场打败南加利福尼亚州的彪形大汉队。(他们失败了;南加州球队以十四比零获胜,)娱乐场所播放的流行歌曲是《安妮搬家走了》;邦妮·贝克尽管口齿不清,也高唱《啊,约翰尼》,历数她的情侣如何如何的好。伊利诺斯大学有个曾获金匙奖的学生用莴苣包起五只新生小自鼠,一口吞下去。为了看贝蒂·黛维丝主演的《阴暗的胜利》和詹姆士·斯蒂华的《史密斯先生晋京记》,人们在电影院门日遮檐底下排队买票。罗斯福总统给希特勒拍了最后一个电报,劝他罢兵言和,可是所得的答复是“元首”睡着了,不过,他是睡不了多久的。

  ※※※

  「美国人物画像:诺曼·托马斯」

  『他是美国的先知,
  民族的良心,
  哑子的喉舌,
  无产者的辩护士,
  贵族出身的造反派,
  人人箝口结舌时的大无畏的预言家。』

  此人六次竞选总统,可是半张选举人票也没有得过。然而他不肯放弃理想,承认绝望,也不肯抛弃美国的原有制度:而且到了末了,他所赢得的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