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内政部长哈洛德·伊克斯和他那位红头发的年轻太太在马里兰州经营的,三人一起吃了午餐。参议员奈伊在去匹兹堡途中,准备参加孤立派的大会。迈伦·泰勒【1939年任罗斯福驻梵蒂冈的私人代表。——译者】在纽约圣母俱乐部参加“领圣体”后的早餐【munion一词,天主教称为“领圣体”,意即分享耶稣的肉和血;新教则称为“守圣餐”。领圣体后的早餐,是天主教的一种例行集会。——译者】;他在发言中赞扬了罗马教皇和罗斯福总统如何努力争取和平。但是三天之前《芝加哥论坛报》却说罗斯福是个战争贩子,而且为证实自己的话,还刊登了一个所谓绝密计划,说罗斯福打算在1943年派500万美军进攻德国(其实为了预防事变,各国参谋部都有这一类的假想作战计划),所以在周末晚会上,司法部的律师们就认真研究应否控诉《论坛报》老板麦考密克上校犯了叛国罪。诺曼·梅勒【美国小说家(1923~?)。——译者】在哈佛大学参加候补队足球赛。爱德华·默罗因为晚上要到总统家里做客,刮胡子刮得特别小心。年已七旬的科德尔·赫尔国务卿正在前往白宫旁边那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三家共用的旧大楼,只因有两位日本外交官不知道为什么要求紧急会见,时间已经安排好了。
周末的两本畅销书是玛格丽特·利奇的《华盛顿醒醒吧》和玛格丽特·斯蒂恩的《太阳是我的祸根》。
星期天各报登了马特森公司开往夏威夷旅游客船的广告。
※※※
这天清早,珍珠港上空出现了机翼带日本旭日徽的敌机。飞机投弹准极了,把美国舰队炸得落花流水,摧毁了珍珠港基地,炸死了2403名美国人。
这场袭击永远也无法解释清楚,因为它是考虑不周的刺激(准确地说是一系列的刺激)引起的丧失理性的报复。造成了这星期天的一场浩劫的长期摩擦,起因大概远在两年前:由于参议员范登堡的敦促,美国国会废止了1911年的日美贸易协定。国务卿赫尔通知东京:以后美日贸易,只能做一天算一天。当时沃尔特·李普曼强烈反对,认为这是走向战争的一步。他写道:“美国这样做,无异向一个强国挑战。”其实还不止此。因为此端一开,后边还有一系列教日本人忐忑不安的外交步骤,弄得他们一方面大丢其脸,一方面又从此得不到那些不可或缺的进口物资,最后,连他们军队的命根子——石油——也断绝进口了。
今天来回顾,这一切是一清二楚的,但当时却不那么明显。美国政府天天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大西洋形势的发展,对太平洋最多不过是偶尔瞟一眼。在总统看来,亚洲问题是个道义问题。日本人是侵略者,当然应该撤兵回国;不过他认为希特勒才是国际和平的主要破坏者,但美国不愿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对于日本,他始终是想谈判解决的,直到12月6日,他还致电日本裕仁天皇要求日军撤出印度支那。如果电文及时到达,几乎可以肯定,历史的进程就会有所不同了。驻日大使格鲁本来希望华盛顿采取较温和的路线,但是赫尔和国务院的高级顾问们都是强硬派,而且由于国会议员,包括大多数的孤立派,甚至参议员惠勒也在内,都强烈反日,所以赫尔他们的态度是很强硬的。
但是,法国、荷兰和比利时一陷落,亚洲的战略形势就完全改观了。这三个国家的亚洲殖民地几乎毫无自卫能力,华盛顿觉得有义务代管起来。1940年9月4日,赫尔警告东京不要插手越南。同月下旬,总统宣布,除西半球国家外,美国对一切国家都禁运废铁废钢,只有英国例外。日本受到这个他们称之为“不友好的行动”的刺激,第二天便跟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三国条约》。
1941年夏天,局势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7月24日,日军正式占领包括越南在内的法属印度支那。两天后,罗斯福总统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这就是说,日本再也不能从美国买石油了。英国采取了同样的行动。对日本来说,局势是够严重的,但还不是山穷水尽,因为日本的主要石油来源是荷属东印度群岛,每年进口180万吨。可是真正的致命打击不久就来临了:荷兰派驻雅加达的殖民地总督冻结了日本的所有资金,并立即取消当时仍然有效的石油合同。日本首相近卫文磨觉得这是个真正的危机,因为日本陆军的坦克、飞机所用的每桶汽油都是靠进口的。更糟糕的是,日本海军虽则直到目前为止还主张忍让,这时也联同陆军一起要求开战了。民用石油马上实行配给。日本大使野村9月抵达华盛顿,对新闻界垂头丧气地说:“东京全市连一辆出租汽车都没有了。”
日本只能支持几个星期,不能再多。圣诞节前,他们还能从私人方面找点门路,因为英美石油公司设在中立国的油库还有一些油。可是耽误一天都不行了。近卫首相把日本政府的要求提交格鲁:如果美国不再武装蒋介石,在太平洋方面也不再建筑新的防御工事,并且帮助天皇解决原料和市场问题,那么日本可以答应不利用印度支那为军事基地,在中国事件“解决”之后就从中国撤兵,并“保证”菲律宾中立。格鲁请华盛顿注意,日本天皇身边有一批亲信,他们比近卫还坏;要是美国让近卫下不了台,有人便会取而代之。赫尔没有理会这个意见,却送来了一份最后通牒作为答复:日本必须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出全部军队,宣布废除三国条约,同各邻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赫尔似乎认为美国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日本。单看国内政局,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向柏林也发出同样的通牒,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那时全国各地就会纷纷召开“美国第一”派的群众大会,国会也就会弹劾国务卿。但是毕竟是格鲁估计正确:近卫10月16日下台,东方最凶猛的鹰派东条英机继任首相。
受到禁运限制的日本人,现在感到再没有讨论的余地,只有诉诸战争了,否则就要从中国撤退,这是不可想像的事。于是他们把手里的武士刀磨了又磨,准备动手。美国情报机关掌握了日本的密电码,对事态的发展无不了如指掌。11月22日,东京致电留在华盛顿商谈的野村和来栖,要他们注意:一周之内,“事情会自然发生”。11月27日,近在华盛顿的来栖和远在东京的山本通话,美国通讯部队把他们的话破译了。他们用的是代号:“君子小姐”指赫尔,“梅子小姐”指罗斯福总统,“婚姻问题”指在华盛顿进行的谈判。山本问道:“今天婚姻问题谈得怎么样?”来栖回来说:“今天谈的跟昨天梅子小姐谈的没有什么不同。”接着来栖问道:“娃娃就要出世了,对吧?”山本非常肯定地说:“是的,娃娃看来马上要出世了。看来好像会是个健壮的男孩呢。”最后,11月29日,又监听了一次谈话。这回有个日本大使馆官员问道:“告诉我,什么时候是零点【即发动战争的时刻。——译者】,不然我就没法办外交了。”东京那边柔声答道:“好吧,那么我就告诉你。零点是珍珠港时间12月8日。”——这就是说,美国时间12月7日。
华盛顿这时已经明白,谈判是虚与委蛇,毫无意义,只不过拖延时间罢了。眼见日本就要进攻了,什么时候进攻美国也知道,只是不晓得进攻哪里,所以就给夏威夷、菲律宾各地的司令官分别发出了这样一份电报:
『此电的目的是促使你们注意战争即将来临。旨在求得太平洋局势稳定的美日两国谈判业已停止。预料几天之内日本将有侵略行为。你们应作适当的防御部署,为执行WPL-46所规定的任务作好准备。』
WPL-46是作战计划。12月6日,夏威夷陆军司令沃尔特·肖特将军又收到陆军情报处的一份电报:
『美日谈判实际已陷僵局。战争可能即起,预料将有颠覆活动。』
肖特断定颠覆活动是指的瓦胡岛上日本侨民的捣乱行为,于是下令把所有飞机都摆在机场中央,一架接一架。这样一来,敌机一到,这些飞机就立时全部被炸毁了。肖特将军和夏威夷海军司令赫斯本德·E·金梅尔少将一致决定不执行WPL-46号作战计划;他们认为,实行长期警戒会把士兵们弄得精疲力竭的。星期六那天官兵们还照例放周末假。太平洋舰队共有94艘军舰,包括八艘战列舰和九艘巡洋舰(这是美国目前能制止日本进一步侵略的惟一力量),可是并没有布置特别警戒。
※※※
这一切是很费解的。肖特和金梅尔后来作证说,他们两人都没有想到珍珠港可能遭到袭击。然而历史上很少军事行动是像这次那样早就预料到的。美日两国隔着太平洋遥遥相对,双方长期以来都已考虑到袭击珍珠港的问题。1932年美国海军在珍珠港附近举行过几次演习,日本就注意了。日本对这些演习是关心的,因为从1931年起,日本海军学院历届毕业学员照例要回答一个问题:“你认为袭击珍珠港应该怎么进行?”1941年1月,格鲁大使报请华盛顿注意,日本有偷袭珍珠港的可能(他在日记中写道:“东京纷传,谈判一旦决裂,日本就要倾巢出动,袭击珍珠港。但是我认为我们驻夏威夷的弟兄们是不会睡大觉的吧。”)。秘鲁驻日大使也听到了同样的传说,好心好意通过格鲁转告华盛顿。可是美国的军事机关置若罔闻。哼,穿条子裤的官儿们!秘鲁佬!打仗的事他们懂个啥!
但是有些美国人却早看清了未来的局势。1941年7月,海军作战计划科科长里奇蒙·凯利·特纳就指出过,如果日本发动进攻,夏威夷“很可能”是进攻目标,还预言日本将进行空袭。海军部长诺克斯也写过信给陆军部长史汀生说:“战争将从突袭珍珠港开始。”战事即将爆发,迹象极多。事件发生前四天(即12月3日),美军截获了一份东京密电,打听“珍珠港上空是否有观察气球”。12月5日,驻火奴鲁鲁的联邦调查局特工向珍珠港美军司令部报告,说当地的日本领事馆已经在烧机密文件。连金梅尔少将本人也警告过所属参谋人员(后来他自己却记不得了):“日本可能不待宣战就偷袭珍珠港。”
当时的实情究竟怎样·四年后,美国胜利了,国会也调查过金梅尔和肖特所造成的惨重损失,可是依然找不着答案。指挥官失职,这是很明显的,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部分原因可能是美国人由于种种因素,包括民族沙文主义,从没把日本人放在眼里。那些委琐可笑的矮子,戴着厚眼镜,一嘴龅牙,两条罗圈腿!谁都知道美国可能跟日本打仗,却没有人真的信它;一方面认为不可避免,一方面又觉得未免荒唐。8月11日,《时代》周刊还报道说:“美国海军的防御力量……是相当不错的。”11月24日又说,华盛顿官方认为,“美日两方极有可能交战。”到了12月8日,瓦胡岛一片火海之日,正是《时代》周刊赶印出版之时,这个周刊竟还反映美国人如何信心十足,说:“从仰光到檀香山,每个美国士兵都已站到战斗岗位上了。”
其实真正站到战斗岗位上的是每个日本士兵,他们的部队已经作好准备,要向马尼拉、香港和马来西亚进攻了。为了各方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