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元九转》不仅是一部神识攻击功法,还是一部神元修炼功法,修炼到第五转界成,就可以突破大罗金仙境界,第七转可以成圣,至于神元第八转与第九转,元始至今还只有一些简单的想法,想要完全创造出来,还需要大量时间以及修为。不过,就算如此,元始至少修炼到混元大罗金仙之前再不用担心元神功法了。
由于元始是一边创造功法,一边修炼,经过数万年时间,元始已经将境界修炼到玄仙圆满境界,精、气、神圆满凝聚,顶上三花齐现,只差一步,就可进入金仙。《神元九转》也修炼到了第二转碎海圆满,只差一步,就可进入第三转成域,到时,也意味着突破金仙了。
“是该突破金仙了。”元始感受到自身的实力已经到了玄仙圆满,也就考虑到将要突破金仙境界,跳出五行。
闭上双眼,元始运转功法,顿时,先天元气纷纷般向元始涌来,形成一个灵气旋涡,灌注到他身体之中。元始来之不拒,通通炼化,顿时,先天灵气化为身体中最为精纯的能量,滋养着全身,化为元神之精华。元始的头顶出现一朵完全闭合的花,这朵花,通体透红,妖艳异常,看上去有些虚幻。
随着更多的灵气的注入,本来的圆满之“精花”,已经隐隐有绽放的迹象了。
“咔擦!”随着众多先天灵气的灌入,原先完全闭合的“精花”,开始慢慢绽放。这绽放的速度很慢,但却可以感受到。
元始不予理会,继续运转功法,吸收更多的灵气,山谷之中刮起了一阵灵气风暴,三清身旁,灵气更是浓郁到极致,化为液体,滋养着三清,使得太清、玉清之气中,多了一种灵性。至于元始身边,更是灵气如潮。
“哗啦!”
第十九章 元始之道
随着“哗啦”一声,一朵鲜红若血,妖异艳丽,透着点点金光的虚幻红花在元始头顶完全绽放开来,花朵舒展着花瓣,变得灵动异常,花上,云雾缭绕,光华绚烂。
元始体内象征着人体三宝之中的“精”花,完全绽放了!
元始正式突破金仙!,同时,《神元九转》开始进入第三转成域。
金仙,跳出轮回外,不再五行之中,寿元无穷,大道之始。
此处的“跳出轮回外,不在五行中”并不是真正的跳出轮回,而是指寿元无穷,以后不再受寿元的影响,只要不作死,或者被人杀死,或者天人五衰,或者量劫杀伐,就可以长生不死。
金仙与玄仙,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之中。若把世界比作一幅画,那么,金仙之前,一直都生活在画中,只有突破金仙,才能跳出画外,做作画之人。
这,就是金仙!
元始睁开眼睛,感受了一下自己身上的澎湃的灵力气息,对自己的实力还是颇为满意的,要知道,要是别人吸收如从之多的灵气,早就突破好几个境界了,但是他却只是突破一个境界,而且还只是刚刚突破,可见他的根基有多雄厚,法力有多强横。
突破了金仙,元始还是没有感受到滴点要化形而出的感觉。他知道这是正常现象。自己作为盘古元神所化的三清之一,先天根脚深厚无比,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比的。
先天根脚越是深厚的人,需要化形的修为要求也就越高。一般神兽就是金仙化形,厉害一点的太乙金仙。像盘古三清、女娲、伏羲、接引等级别的大神,大约都需要到大罗金仙的时候,才能够化形而出。
化形的修为越高,积累的基础越是深厚,对于以后的发展也越是有利。同级无敌可不是说说而已。
“既然突破了金仙,那就需要为以后的道路考虑了。”元始心道。
金仙与先前的境界不同,金仙之前是以练气为主,悟道为辅,金仙之后是练气悟道并重。金仙练的就是心中的一股仙气,慢慢地变成道家的庆云。金仙与太乙金仙,练的就是顶上三花齐放,悟道修心,逆反先天,练就道果。
从大罗金仙开始,就是悟道为主了,练气易得,悟道难求。对于练气,只是积累法力,不是修士的真正目的,修士追求的是巅峰不朽,两个大罗金仙相遇,毫无疑问,绝对是道行高深的人胜利。
“悟道吗?吾以前走的是因果之道,但是,因果之道到了那个地步,大约已经是极限了,之后想要更进一步,除非有逆天造化或机缘,不然别想。那么,现在要走的就是,属于我自己的元始之道,天下大道万千,何止仅仅三千大道那么简单。
元始之道,元者,源也;始者,初也。元始,即一元复始。元始之道,众道之元,万象之始。想要走出元始之道,就需要聚众多大道为一道,化万象为一象,于有形变无形,有相变无相,太极返无极,化极九为初一。
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天地之始,道之根本。元始之道,为道之源头。
欲走元始之道,需先走无穷道,大道无始无终,需精通万道,在这无穷大道之中,踏万道之上,追溯大道之始,直指大道起点,走出自己的元始大道。”
“欲成就自己的元始大道,一条大道证道途,这条道就是一条横贯古今,纵横玄魔,包容万物万道的道道,这条大道,便是——元始大道!”
“所以,吾如今想成就元始大道,须先精通万道!而,道本无形,随势而变!宇宙生灭,自混沌中来,道混沌中去,一切演变,尽皆大道!
道,无极也!
可大致分为先天四九道:
先天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先天宇宙:宇、宙!
先天终结:杀戮、毁灭、冻结、寂灭!
先天虚实:五行、太虚!
先天五运:命运、灭运、末运、劫运、截运!
先天五德:圣德、道德、功德、阴德、福德!
先天超脱:生死、涅槃!
先天始终:混沌、混元、归一、虚无!
先天开辟:阴阳、造物!
先天规则:力、易、禅那、因果!”
“欲精通这些道,本人也是任重而道远呐?别人修一道就是一生,我这修万道化元始大道,得多少个一生啊!不过,也不是没有捷径,我拥有别人没有的机缘,鸿蒙元始印。
这,就是我的依仗!有了它,只要收集刻录到所有大道,我就可以借元始印的本源界感悟大道本源,大道实质化显现在我面前,要是还没有领悟,那才是废物。如此,就简单许多了。”
“开天大战之中,我已经收集了大半混沌魔神躯体,想必元始印就快要将他们魔神真身之中的本命大道法则记录完啦吧!虽然许多修为低下的魔神都在开天斧下化为飞灰,不过,留下的也不少,整整两千多。而且,能够留下的,都是三千大道中排名靠前的大道,至于其他,慢慢收集就是了。
不过,魔祖的魔道与时辰的时间之道、扬眉的空间之道、造化之道、轮回之道、毁灭之道、地水火风四象之道这几种排名前十的大道也因为他们的自爆而毁了,真是可惜了。
以后想要在收集就难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机会,以后洪荒之中,也不是没有修炼这些道的人。据我所知,魔祖罗睺与空间之主扬眉并没有死,造化道有女娲,轮回道、四象道有后土,只有毁灭之道有些麻烦。怎么办?真是头疼!”
“罢了!罢了!这些以后再想办法,如今元始印中的法则都没有领悟,更何谈其他?还是先领悟大道化形而出才是现实!不过,在这之前,还是需要先感悟开天之战中的领悟,盘古的开天七式,还是挺厉害的。”
话音一落,元始就不再纠结,而是闭目开始参悟道法起来,为早日化形做准备!
盘古开天八式,元始只是见到了七式,分别为:一斧破混沌、二斧开苍天、三斧分大地、四斧割阴阳、五斧定五行、六斧生万物、七斧起苍茫,其第八斧斩天道他并没有见识到。
不过,仅仅前面七斧,元始也能从其中参悟出众多神通。
……
第二十章 渡劫化形(上)
时间就在元始参悟道法,闭关修炼之中飞速流逝,转瞬已过三个元会,洪荒天地中,凶兽与众大神之间的战斗愈演愈烈,双方战得不可开交,天地间充满煞气。
同时,洪荒之中也崛起了一批神通广大之人,为对抗凶兽大劫增加实力。
在洪荒大战的同时,元始也修炼到了关键的时刻。
“要化形了吗?”元始从感悟中醒来,眼中闪过生死幻灭,宇宙重组、天雷地火等画面,只是一瞬间,就消失不见。经过三个元会的感悟修炼,元始的修为已经达到了身体承受的极致,能够看到,元始的元神清气从一开始只有几寸之高,到如今已有丈许之高,已经成长到了极限。他能感受得到,自己的化形劫就快要到了。
“终于要化形了,话说,没有一副好的身体,真是不习惯啊。我能感受得到,最多再有一百年,我就能化形了。好,很好!”元始激动道。
修为到了一定地步,不是靠积累就能进步的,想要达到质变,只有换一个更高级的身体,所以,只有经过化形,才能继续修炼。当然,也有一些妖兽,他们一直修炼本体,将本体当做是最强之道,并不屑于化形,他们只修本体神通,这也很强大,但这终究是有限制的。
相传,先天道体最适合修道。苍茫第一大神盘古就是先天道体,就连人族后来的创造也是依照盘古的先天道体而创造出来的。
先天道体也分级别,洪荒之中的先天魔神都是先天道体,这些道体可以追溯到混沌魔神之上,他们继承了混沌魔神的某些特征,修炼各种道,分别适合各种不同的道体。
如:元始的混沌魔神真身就适合修炼因果大道,魔祖的千手千眼圣魔真身适合修炼魔道,扬眉的空心杨柳适合修炼空间法则……但,在这些魔神之中,只有盘古的先天道体最适合修炼各种大道,所以,盘古才是三千魔神之中最强大的。
先天道体之中,威力最强的是盘古的混沌最高级别的混沌先天道体,盘古为混沌青莲孕育造化而生,是混沌最强,为混沌之子。之后才是各混沌魔神的魔神真身,他们的道体虽没有盘古的强大,但那也是最适合他们所修之道的道体。之后是洪荒天地现如今的先天道体。
元始既然要修炼众道合流的元始大道,那么,他化形之后的先天道体也早已注定,那就是参考盘古的混沌先天道体而出的先天道体。
人体阴阳二脉代表人的阴阳,道体负阴抱阳,阴阳合一。三大丹田,紫府、檀中,丹田是人体的天地人三才。双手双脚四肢代表着四象地水火风。五脏六腑代表五行六壬,头部七星,八脉对八卦,十二正经对应时辰年月,人体二十四节脊柱对二十四节气,三百六十五祖穴对应远古周天三百六十五大主星,人体一共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大小经脉与十二万九千六百大**窍,对应一元会。整个先天人体,对应一个小宇宙。
这样的先天道体,在洪荒之中,最为契合天地万物,这样的道体,不论任何环境都适合生存。
经过三个元会的修炼,元始的元神身体早已按照这样的先天道体成长了,现如今只要化形而出,他就会拥有一具真正的先天道体,而不是只有元神的先天道体。
现如今元始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化形后的道体,而是在准备应付化形时的天劫。修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