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联教父-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二百一十一章 列宁格勒经济特区

    按照历史的进程,还有三年时间苏联将成为一个历史的符号。但是这期间是否会发生什么蝴蝶效应谢廖沙是完全无法预计的,不过现在谢廖沙已经无法回头了,一旦他贪污苏联万亿资产的事情被曝光,就是枪毙他十次也不够平息苏联人民的怨恨的。不过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谢廖沙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再玩一把更大的。

    以谢廖沙为官多年的经验来看,想要把国家的钱顺理成章的放进自己的口袋里,必须要不断的经营和计划各种项目,以各种名目动用国家财政。只有国家的钱投放出去,进入流通领域,谢廖沙才有机会下手。贪污的最高境界不在于你拿了多少不属于自己的钱,而在你想尽办法的侵占全国人民的财富,这个国家的人民还在感谢你。

    当谢廖沙和自己的下属官员参观阿富汗撤兵的安置工作的时候,迎接他的并非抱怨和不满。反而是鲜花和掌声。板建房的出现确实做到了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让这些从战场归来的年轻人有瓦遮头,不至于在西伯利亚的寒冬中无家可归。同时谢廖沙提供的就业岗位也让这些年轻人感到万分的感激,现在苏联国内的失业率屡创新高,国家财政再也无法负担整个国家低效的生产经营模式了。虽然苏联的国家制度上没有失业这么一说,但是一座又一座的国有工厂开始停止运营,工人们只能无限期的在家中休假,这其实是事实上的失业,这些人很多都是祖孙三代一大家子人工作在同一个单位,工厂的停工让他们只能从厂里领取不到过去一半的收入,而现在苏联的物价水平已经不是过去的那副模样了。

    刚回国的这些军人们很快就明白了回家的生活可能还没有在阿富汗的时候省心。住房,工作等实际的问题一下子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在对比之下,板建房也就没有那么糟糕了。

    戈尔巴乔夫现在的改革彻底的没了章法,国内的经济简直乱了套。反倒是当初谢廖沙力主引进的合资企业在苏联发展的还算红火。所以现在戈尔巴乔夫开始重新倚重起了谢廖沙。为了鼓励谢廖沙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来帮助苏联发展经济,一方面戈尔巴乔夫努力的改善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放开对外资的限制,鼓励外国企业到苏联来。

    戈尔巴乔夫要求谢廖沙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苏联引进外资。而谢廖沙也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谢廖沙现在手握的资产粗略的估计已经快要逼近四万亿美元了,可是谢廖沙的融资能力却根本无法和高盛,摩根斯坦利这种老牌财团的相比。毕竟上百年的信用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够建立起来的。可是金融战争打的就是资金,美元就是子弹。而一旦开战,武器是不分借来的还是买来的。融资能力将决定一个财团的成败,金融领域向来是赢家通吃,高盛,摩根斯坦利等超级财团都是踩着同行的尸体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

    戈尔巴乔夫让谢廖沙把工作放在招商引资上,谢廖沙却觉得为什么不好好的利用这个机会,最后再好好的捞他一笔呢?谢廖沙这段时间一直都在算计着苏联中央银行还有多少家底。不过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谢廖沙还是放弃了动苏联中央银行的打算,因为谢廖沙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计划。可以绕过苏联中央银行赚取更多的外汇。

    谢廖沙的计划就是以苏联国家的信誉向外国的投资者借贷。让苏联的国家信誉帮助高尔基集团争取更多的资金,高盛的信誉再厉害,也没有苏维埃政权的信用厉害,毕竟苏联的主权信用向来很好,还没有出现过债务违约的情况。可是等到苏联最后解体的一刻这笔债务就会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间一笔扯不清楚的糊涂账,而最终这笔债务会落到谁的头上就不是谢廖沙所关心的了。反正这笔钱最后都会安全的成为谢廖沙的囊中之物。

    现在趁着苏联的负债情况还没有特别的糟糕,正是下手的好时机。在决定了这个计划之后,谢廖沙就向上级提交了出访的申请。毕竟世界的金融中心不在苏联,想要向国外的投资者推销苏联的国债,那就得到伦敦去。

    于是谢廖沙召集幕僚连夜制定了一份总投资金额高达五千亿美元的国家投资计划上交给了克里姆林宫。这个计划被戈尔巴乔夫拿到了政治局上进行讨论。经过苏联的最高决策机构反复地讨论之后,这个计划最终仅以一票的优势涉险通过。谢廖沙向戈尔巴乔夫解释这笔资金是为了在列宁格勒兴建苏联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因为列宁格勒地处波罗的海,距离北欧三国和德国非常的近,谢廖沙打算把这个经济特区作为苏联经济改革的一扇窗口,就像几年之前中国人做的那样。到时候,列宁格勒特区可以吸引来自西欧特别是德国的投资者,也可以为苏联的改革积累经验。让谢廖沙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一次利加乔夫居然也投了赞成票。

    于是就在这一次的政治局会议上,苏联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成为了苏联的国家战略,而根据这一战略配套而生的债券发行计划和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总体规划也提上了日程。谢廖沙自然义不容辞的要担任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党委书记的职务,而谢廖沙也不忘借助这个机会将自己多年的秘书纳斯佳推上了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最高行政长官的位置。

    就在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正是对外公布之后,谢廖沙就坐上了飞机前往伦敦去发行苏联的国债,而纳斯佳则负责从共青团系统和苏联外经贸部系统抽调人手赶赴列宁格勒进行经济特区的筹备工作。纳斯佳并没有跟谢廖沙客气,他直接了当的要走了在工人新城项目迅速成长起来,已经成为谢廖沙得力干将的高曼和普加乔夫。这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主政一方的好机会,在得到了谢廖沙的同意之后,高曼和普加乔夫同纳斯佳一起前往列宁格勒,为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这个还停留在计划上的新城市一同努力。


………………………………

第二百一十二章 苏联国债

    《苏联外经贸部长亲赴伦敦推介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计划》

    《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苏联改革的新举措》

    《苏联外经贸部长寄语——愿意和欧洲分享苏联的改革成就》

    ……

    谢廖沙带着一项庞大的计划来到了伦敦,而随着谢廖沙的到来,伦敦金融城里的那些资本家全都闻风而动争相向谢廖沙发来了各种邀请。为什么谢廖沙会这么受欢迎,那还要多亏了苏联的邻国中国之前的改革开放政策给经济特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先例。使得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显得格外的有魅力。

    现在全世界没有比苏联更广阔的国家,没有比苏联资源更丰富的国家,而且苏联的工业基础不知道要比中国好多少倍。当这样的一个红色巨人放下武器开始学着做生意,全世界大多数投资者都相信苏联一定会成功。于是就在乌里扬诺夫抵达伦敦之前,苏联外经贸部和苏联外贸银行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向媒体放出了风声。一时之间各种经济学者开始分析苏联的列宁格勒经济特区会给整个欧洲的经济带来多少变化,苏联有着将近三亿人口,这三亿人口的消费能力和购买能力即使是现在也比中国这样的国家要强得多,毕竟中国才刚刚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而苏联则是一个普及了冰箱,电视,录音机的发达国家,正在追求更为富裕的生活。两个国家的奋斗目标明显显示了两个国家底蕴的不同。

    按照谢廖沙的计划,当他抵达伦敦之后首先会出席了伦敦的银行家协会所举办的冷餐会,谢廖沙毕竟还有一个英国银行家协会外籍会员的身份。而且在大部分英国媒体的眼中,谢廖沙是苏联最懂市场经济的高级官员。在这次的冷餐会致辞当中,谢廖沙向英国金融界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融资计划,为了建设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苏联政府决定在英国公开市场上发行五千亿美元的十年期苏联国债,利息是百分之五左右,全部以美元计价,这项融资计划光是数额已经创下了欧洲近年来的记录。而且因为苏联的外债偿还记录非常优秀,从来没有有发生过债务违约和逾期的情况,所以英国的金融机构大部分都给这批苏联债券打出AAA级的评级,这也就意味着苏联的这批国债安全性是全世界最高的,在这么高的安全性之下又同时拥有这么高的利息,简直就是大型金融机构最理想的投资标的。毕竟美债的利息只有二点几个百分点甚至更低,所以很多金融机构都闻风而动,想要接着这次的东风,狠狠地赚他一笔。

    其实谢廖沙心里清楚的很,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现在连土地都没还没划定下来呢,而且这个特区的制度章程,人员编制,预算和近期,中期,远期规划什么也没有。几乎就是白纸一张,谢廖沙来到伦敦仅仅就带了一份类似后世PPT的计划书,整篇计划上大部分都是图片,就连文字都很少,可以说完全是来伦敦空手套白狼的。要不是他苏联部长的身份和背后的苏联政府来给他兜底,整个计划和诈骗其实没什么两样。说到底,这就是谢廖沙精心炮制出来的一个惊天大骗局,一旦败露,最终的受害者是欧洲的银行业,而苏联政府除了一笔又一笔怎么还也还不完的债务之外,什么也得不到。

    不过现在谢廖沙要为欧洲的银行业编织一个财富的美梦。于是谢廖沙开始频繁地出席伦敦各种各样的金融活动,现在欧洲的经济虽然有所恢复,但是依旧增长乏力,世界经济的发动机美国已经歇火好多年了,日本的经济虽然发展迅猛,但是日本的市场极度的排外,而他们的产品竞争力有如此巨大,带给欧洲各国的正面影响其实远远不及负面影响,而谢廖沙的改革计划似乎让整个欧洲看到了一个即将腾飞的经济增长火箭发动机。在谢廖沙一次又一次的演讲中,他向投资者描绘着苏联的经济改革将给欧洲带来更多的正面刺激。把钱借给苏联,然后用苏联的经济增长来拉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增长,同时用苏联丰富的自然资源来解决欧洲市场上能源和生产原料供应的问题,这简直就是完美的组合,最重要的是,一旦苏联和欧洲之间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铁幕也将被打破,欧洲一片和谐发展的日子简直是唾手可得。

    带着这样的美好愿景,欧洲的银行业对谢廖沙所描述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并且坚信不疑。而谢廖沙的计划也引起了英国政府极大的兴趣。这几年来英国正在努力重塑欧洲经济中心的地位,五千亿的融资规模绝对是这十年来全世界最大的融资计划,又是以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国家信誉作为保证,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把这项融资计划放在英国对于伦敦金融城在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上的提升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可惜想到了这一点的不仅仅是英国人,谢廖沙在和撒切尔首相进行会晤的过程中,并没有主动承诺什么,因为他希望英国政府能够多提供一些优惠条件。可是他前脚刚刚离开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法国大使立刻就把电话打到了他的行辕,请求第二天能够登门拜访。

    对于送上门来的机会谢廖沙自然是不会推脱。反正骗一个也是骗,骗两个也是骗。这种时候有鱼儿主动咬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