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原帝国(草原帝国史)-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拉失德史》第79—80页。
    〔10〕《拉失德史》第86页。
    〔11〕《拉失德史》第95页。
    〔12〕该事发生在1468年之前(《拉失德史》第91—92页)。
    〔13〕《拉失德史》第95页。
    〔14〕《拉失德史》第87—88页。
    〔15〕《拉失德史》第9907页。
    〔16〕《拉失德史》第133,325,327页。
    〔17〕《明史》中的阿力是阿黑麻汗的父亲和前任汗。但是,羽奴思是阿黑麻汗的父亲,阿黑麻继承了他在畏兀儿斯坦的统治。因此,《明史》和《拉失德史》似乎是把不同名字的人认定为同一个人了。
    〔18〕《拉失德史》第11213页,穆罕默德·海达尔二世在此引用了米尔空的记载。参看旺伯里书,II,19—20。
    〔19〕《拉失德史》第11214页。
    〔20〕《拉失德史》第95页。
    〔21〕《拉失德史》第11213页。
    〔22〕《拉失德史》第97页。
    〔23〕《拉失德史》第11213页,120页。
    〔24〕《拉失德史》第122页。
    〔25〕《拉失德史》第11516页。
    〔26〕《拉失德史》第118页。
    〔27〕《拉失德史》第120,12223页。
    〔28〕《拉失德史》第12324,126页。
    〔29〕《拉失德史》第133,325,327页。
    〔30〕赛德汗于1514年5至6月间征服喀什,于1533年7月9日去世。
    〔31〕《拉失德史》第134页。
    〔32〕海达尔·米儿咱是双重的蒙古族人,由于他的母亲,他属成吉思汗系,是羽奴思汗的孙子。
    〔33〕《拉失德史》写于1541至1547年间。参看巴托尔德《伊斯兰百科全书》“Haidar Mirzà”条目,第233页。
    〔34〕《拉失德史》第127页。
    〔35〕埃尼亚斯和罗斯的《中亚蒙兀儿史》第134页。
    〔36〕海达尔·米儿咱在1545年写道:“当时他在吐鲁番和察力失(焉耆)统治。”(第129页)。
    〔37〕Memoires concernaut les Chinois; XIV; 19。
    〔38〕《拉失德史》第143,450页。
    〔39〕Zabdat at…Tavarikh; 在《中亚蒙兀儿史》中,第121页。
    〔40〕《拉失德史》第377页,393页。
    〔41〕Heft Iqlim; 在Quatremére; Notes et extraits XIV; 474。
    〔42〕埃尼亚斯和罗斯《中亚蒙兀儿史》第123页。
    〔43〕《拉失德史》第371页。
    〔44〕《拉失德史》第395页。
    〔45〕考朗特《178世纪的中亚》第50页。
    〔46〕参看马丁·哈特曼的文章(Ein Heiligeustaat im Islam)(Islam。 Orient I; 195)。总的来说,成吉思汗后裔在与中国环境不同的环境下从喀什噶尔消失了,然而,内在的原因不会不同,在14世纪上半叶,忽必烈的孙子们使佛教获得了某些强烈的影响,引起了中国儒家们的敌视。在喀什噶尔,察合台的孙子们成为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被伊斯兰教的“神圣家族”排挤。正如我们下文将要看到的那样,后来在17世纪,西藏喇嘛教对鄂尔多斯人、察哈尔人,甚至喀尔喀蒙古人同样有使之柔弱的影响。昔日的这些野蛮人,当他们改变信仰时,开始以满腔热情信仰伊斯兰教,或佛教;但是,在改宗时,他们可能失去了一些“优点”,或者至少是丧失了好战的本性。我们并不否认佛教和穆斯林神秘性的美德,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事实,即在蒙古地区,喇嘛教使蒙古精神迟钝,正像伊斯兰教使喀什噶尔的最后一批蒙古人失去了独立民族的地位一样,使他们陷入偏执、这为他们的退位铺平了道路,有利于机灵的和卓们。


第一节 1370年后蒙古的混乱
  蒙古大汗忽必烈在中国建立的帝国已经于1368年被中国的起义推翻了。忽必烈后裔妥欢帖睦尔被中国人赶出北京之后,在哀痛这一巨大的灾难中于1370年5月23日在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或开鲁)去世。明朝(1368644年)的中国人在把成吉思汗后裔驱逐出国境之后,立即追随蒙古人进入了蒙古地区。
  妥欢帖睦尔之子爱猷识里达腊获悉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在哈拉和林称汗,并于1370至1378年间统治其地〔1〕,徒劳地盼望着有朝一日重登中国王位。然而,他非但没有实现这一愿望,还面临着深入到蒙古地区的中国人的攻击。1372年,明朝杰出将领徐达向哈拉和林进军,但是,在土拉[土兀剌河]河畔受阻〔2〕。爱猷识里达腊去世后,其子脱古思帖木儿在蒙古帝国都城哈拉和林继位(1378388年),〔3〕现在蒙古帝国已缩小到它最初的规模。1388年,一支由10万人组成的中国军队又进入蒙古地区,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的一场大战中打败了脱古思军,脱古思在这次灾难之后被他的一位亲戚暗杀。〔4〕
  这次再度丢脸的结果是忽必烈家族丧失了信誉,以至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自治。反叛没落的忽必烈后裔的主要部落首领鬼力赤,根据萨囊彻辰的记载,他是克呼古特部王公,〔5〕即蒙古语的乞儿吉斯部王公,乞儿吉斯人〔6〕当时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直到库苏泊一带。鬼力赤否认了忽必烈后裔额勒伯克大汗的宗主权,于1399年打败并杀死了他,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
  中国皇帝,明朝第三个和最杰出的君主永乐皇帝对这次篡位自然很高兴,它增加了蒙古内部的纠纷,由于在蒙古推翻了忽必烈家族,解除了中国人担心的成吉思汗蒙古人报复的噩梦。因此,他承认了鬼力赤。然而,据《明史》记,鬼力赤当时被两个反叛部落的首领,即阿苏特部的阿鲁台(汉译名)和卫拉特部首领马哈木打败。〔7〕阿苏特人是阿兰人(或阿速炫)的蒙古名称。他们属伊朗种(更准确地说,是斯基泰—萨尔马提亚炫),起源于高加索(库班和捷列克),13世纪,在元朝蒙军中有一支由他们组成的大军团,1275年,由阿兰人组成的蒙古军团在镇巢被中国人击溃,为忽必烈家族服务的另一些阿兰族部于1336年从北京写信给教皇。〔8〕1400年的阿苏特人无疑是随同忽必烈后裔从中国撤退到蒙古的阿兰氏族中的一支,他们已经与蒙古人同化,并与他们同舟共济。应该记住,卫拉特部是森林蒙古人中的一个强大部落,在成吉思汗时代定居在贝加尔湖西岸。从17世纪起,卫拉特部似乎已经形成了4个小部落,它们是绰罗斯部、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和土尔扈特部。王室属于绰罗斯部,至少在当时是这样。〔9〕
  阿鲁台和马哈木为了强调他们完全独立于另一些觊觎王位的蒙古人,决心直接向北京朝廷表示效忠,这种正式表态既表明了他们自己的主权,又赢得了明朝的支持。显然,卫拉特部利用这一形势将其霸权扩张到从贝加尔湖西岸到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整个西蒙古,还抱有朝伊犁方向进一步向西南扩张的目的(正像我们在《拉失德史》中不久会看到的那样)。但是,蒙古中部和东部将仍然处于混乱局面,因为,根据萨囊彻辰的记载,鬼力赤之子额色库坚持要与阿鲁台和马哈木争夺最高汗国,直到他于1425年去世时。
  然而,在1403至1404年间,以额勒伯克之子为代表的成吉思汗汗国复辟了。蒙古史家萨囊彻辰称额勒伯克的这个儿子为额勒锥·特穆尔,《明史》仅以其佛教梵文名本雅失里称呼他。〔10〕不久,阿鲁台聚集在这位正统代表者一边。可以理解,北京宫廷为忽必烈家族在中国的再现而深感不安,永乐帝试图要本雅失里作出臣属的明确表态。一经遭到拒绝,永乐帝就进入蒙古,直抵成吉思汗故地,鄂嫩河上游平原,击溃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军队(1410411年)。这次失败对本雅失里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它使他丧失了权威。卫拉特部首领马哈木向他进攻,并击溃他,夺取了霸权(约1412年)。
  直到此时,马哈木一直与明朝永乐皇帝保持着友好关系,因为卫拉特人(或西蒙古炫)寻求北京朝廷的支持以对付忽必烈后裔和东部的其他蒙古首领是很自然的,但是,卫拉特部首领一旦强大起来,相信自己可以把霸权强加于蒙古各部和蒙古王室时,就毫不犹豫地与明朝皇帝断交。永乐帝越过戈壁向他进军,但是,马哈木使中国军队遭到严重损失,然后,他溜走了,到达土拉河以西(1414,1415年)。这些游牧民,直到不久前才因中国式的悠闲和宁静的生活变得松散和温和,随着他们返回草原故乡,又恢复了古老的坚韧。况且,他们是卫拉特人,即来自森林的西部落,〔11〕由于他们比克鲁伦河和鄂尔浑河沿岸的游牧民较少地与成吉思汗征服的成果相联系,无疑保留着更多的民族活力。不过,马哈木的威信由于中国人的入侵暂时受损,因为他也未能阻止明朝军队进入蒙古草原。
  据《明史》记,阿鲁台后来又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拥立本雅失里即额勒锥·特穆尔为大汗(约1422年)。他洗劫甘肃边境,直抵宁夏,后来,当永乐皇帝匆忙赶来回击时,他又穿过戈壁向北撤走,逃之夭夭。《明史》接着说,其后不久,阿鲁台处死了额勒锥·特穆尔,自称大汗。永乐皇帝不止一次地(1424,1425年)发动对他的战争,但是,毫无结果,尽管还得到了有利的牵制力量,即卫拉特部首领、马哈木之子和继承人脱欢帖木儿反对阿鲁台的霸权,并打败了他。
  以上是中国史书《明史》的记载。然而,恐怕《明史》的作者在阿鲁台一名之下混淆了蒙古史家萨囊彻辰明确区分的两个人,即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他的活动我们已经叙述到1414年(1414年前,两部史书的记载多少有些一致),另一位名叫阿台的王公,在萨囊彻辰书中是科尔沁人的首领。〔12〕科尔沁人是一支东蒙古部落,居住在兴安岭以东、满洲边境的嫩江附近。科尔沁人的首领是成吉思汗弟弟铁穆耳斡赤斤,或者哈撒儿的后裔。据萨囊彻辰记述,科尔沁首领阿台于1425年占领汗国(至少是在蒙古东部),阿台得到了阿鲁台的支持。这就清楚地证明了此处涉及的是两个人,而不像《明史》所指的是一个人。阿台及其属臣阿鲁台一起发动了对卫拉特人和中国的战争,而卫拉特人又采取惯用的“钟摆的运动”,再次接近永乐皇帝。永乐皇帝在蒙古进行的反阿台的最后一些战役中(1422425年),支持这些卫拉特反对派反对孛儿只斤部人的合法汗国。


第二节 第一个卫拉特帝国:脱欢
  明朝伟大的永乐皇帝所贯彻的政策,即为了打倒忽必烈家族而扶持年轻的发展中的卫拉特势力,是在他死后才见效的。在1434至1438年间,卫拉特首领、马哈木之子和继承人脱欢杀阿台。这是萨囊彻辰的记载。《明史》记述,他杀阿鲁台。无论如何,脱欢为自己夺取了对蒙古各部落的霸权。然而,忽必烈家族的一个王子、额勒伯克之子、额勒锥·特穆尔的兄弟阿占在此时被正统王权的拥护者们宣布为大汗(1434或1439年)。事实上,蒙古的帝国已经转到了卫拉特人手中。
  中国宫廷必定因此革命而暗自庆贺,这次革命使仍然具有威胁性的成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