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在长达三年的时间内,就那么静静的等待着敌人一天天的壮大自己,他们会不断的进攻,不停的进攻,在对手没有完成准备的时候,彻底粉碎对方,这才是战争的本意。
“陛下,如果现在中国人的舰队出现在英国,英国用什么去阻挡他们呢?”
“出现在英国?是进攻英国本土吗?中国人疯了是吗?”
“疯了?当然不是,他们当然不需要那么做,他们只需要出现在那里,然后和法国人一起封锁英国就行了,就像当年英国封锁法国一样,只不过相比于对法国的封锁,封锁英国更为简单,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
外交大臣的回答,让亚历山大二世的眉头猛然一挑。
“法国?戈尔恰科夫,你是说法国人已经准备加入进来了吗?”
尽管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但是亚历山大二世却清楚的认识到,应该与法国一起去制衡英国,只有如此,才不至于成为英国的根班。
“法国人现在有没有加入到中国的行列还不清楚,但谁知道呢?现在中国的大使是巴黎最受欢迎的外交官,拿破仑三世更是多次表示对局势的关心,但是整个巴黎都知道,现在拿破仑三世和法国之所以在表示中立,是在等待着双方的开价,但是我们必须要相信一点——他人之慷永远比从自己口袋里掏东西更容易,毕竟,东西是别人的就永远不会心疼,不是吗?”
慷他人之慨更容易!、
即便是白痴都知道这是真理,因为谁都不会为别人的东西感到可惜,而这意味着什么呢?
“所以,中国人会在接下来的谈判之中,不断的给法国人开出报价,当然,所有的报价都是从英国人殖民地中开出,他们是要同法国人一起瓜分英国的殖民地,陛下,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可以开出什么样的条件呢?中国的本土?在中国的本土,需要面对什么?需要面对的数百万军队,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那都是恶梦,至于非洲的殖民地,陛下,如果那里真的适合生存,英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他们就不会等到现在,就不会那么痛快的把殖民地卖给中国人,就像我们把东西伯利亚卖给中国人一样,因为那里根本就是一片不毛之地……”
三个月前,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谈判,俄罗斯不仅将阿拉斯加卖给了中国,还将东西伯利亚卖给了中国,当然,为了照顾两国的“面子”,中国人的付款是以购买贝加尔湖以东的“中西伯利亚”土地付款,但是在实际谈判中,双方却就贝加尔湖以东的全部土地为基础进行的谈判,中国人出了一大笔钱,付款总额多达一亿华元!
“在中国人的殖民地不值一提的情况下,英国人还能开出什么筹码?用他们保护殖民地作为筹码?去吸引法国人成为他们的盟友吗?我的陛下,即便是英国的外交官这么做,伦敦的那些政治家们也不会同意的,毕竟,对于英国来说,他们不可能为了保卫殖民地,进而把殖民地让给另一个潜在的敌人,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忌,因为对他们而言,他们现在所需要考虑的就是,击败英国人,至于英国庞大的殖民地——”
脸上带着讥讽的笑容,戈尔恰科夫公爵用嘲弄的语气说道。
“不过就是中国人用来游说其它国家加入他们,成为他们的盟友,与他们一起去瓦解不列颠这个“日不落帝国”的筹码罢了,就像他们给我们开出的筹码一样,整个中东还有印度……”
在戈尔恰科夫公爵提及中国人开出的筹码时,作为无论是是沙皇,亦或是其它人都是一副怦然心动的模样,他们每个人都很清楚,那些土地对于俄罗斯的意义。
“或许中东除了幼拉底河还有值得一提的农业,波斯还可能放牧,那里除了沙漠就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东西,但是印度,印度却是英国王冠上最灿烂的一个宝石,陛下,现在温暖的南方已经向我们敞开了大门,我们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是进入那道大门,还是拒绝它?陛下!”
在一声反问之后,戈尔恰科夫公爵向沙皇陛下微微垂,而后他便选择了沉默,现在他已经不需要再浪费自己的口舌了,他所说的话已经远远出了中国人的1oo万卢布的“礼金”,现在,是沙皇陛下去权衡的时候了!
————————————————————————————————————————————
现在正是双倍月票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支持铁血宏图!再次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8
第564章 印度(求支持)
第564章
在很多时候,一个伟大的事业,有时可能以极其平凡的原因开始。? ? 二百五十二年前,由于五个微不足道的先令,英国开始投身于大规模的殖民冒险活动,从而开辟英国的殖民事业。当时,荷兰商人垄断世界香料市场,断然决定每磅胡椒粉的售价提高五个先令。而胡椒粉则是几乎每个人英国人都离不开的极为重要的调味品。
对于这一挑衅,伦敦城的八十位香料商无不是心怀不满,他们立即做出了一个决定,于1599年9月24日下午在利丹霍尔大街聚会,会议地点设在一幢楼房内。会议旨在建立一家小型贸易公司,初期资金定为七万二千英镑,由一百二十五家股东赞助。这家商会名为“东印度公司”,其唯一目的在于开辟对印度的贸易,打破荷兰人对香料的垄断,以获得足够的利润。
在十六世纪最后一天,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证书,正式批准“东印度公司”营业,允许它与好望角外其他各国独家通商,第一阶段期限定为十五年。艘五百吨位“咆哮号”大帆船在孟买北部苏拉特港,英国人终于来到了印度。
初抵印度的第一次登上了充满神奇色彩的海岸英国人显得小心翼翼的。当年,克里斯托夫?哥伦布现美洲大6时,曾误以为航行到了印度。“咆哮号”班长威廉?霍金斯是位经验丰富的水手,同时也是一位见多识广的海盗和探险家。在五十名帕坦人雇用兵的护卫下,他深入内地,来到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国梦寐以求的幻想国度,一心想找到大如鸽蛋的红宝石、取之不尽的胡椒、生姜、靛青和桂皮,可容纳一户人家的巨叶奇树,以及用象牙炮制的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
在通往亚格拉的探险路上,霍金斯船长未能如愿以偿。但是和莫卧儿王的会见,却使他不虚此行。与莫卧儿帝王相比,伊丽莎白女王犹如一个小采邑的“庄园主”。当时,杰汉吉尔统治着七千万臣民,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四代即最后一代皇帝,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王。在那里他受到王朝宫廷热烈而隆重的款待,“东印度公司”那些窘相毕露的股东们,大概也会为之愧色满面,无所适从。莫卧儿王任命这位英国人为宫廷官员,并从宫女中挑选一位亚美尼亚基督教绝色女郎,奉献给他,以示欢迎。
勇敢无畏的霍金斯船长抵达亚格拉后,通过香料贸易他攫取巨额利润,让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杰汉吉尔签署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孟买北部沿海一带开设商行。
从那一天起,东印度公司就迅迹,聚敛无数财富。尔后不久,每月有两艘巨轮抵达泰晤士河,在码头上卸下堆集如山的胡椒、树胶、白糖、生蚕丝和棉花,随后满载工业制成品离开码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获得了巨额的利润,投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他们一生中最明智的,也是回报最丰厚的投资。
次年,东印度公司的其他船只相继在马德拉斯海岸和孟加拉湾出现。一些胆大妄为的探险者,甚至涉足瘟疫肆虐的恒河三角洲地带,在那里设立商会,这就是今天加尔各答城的前身。一般说来,英国人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君王和居民的友好接待,因为他们到处喋喋不休地宣称:“我们经商而不推行殖民化政策。”
随着商业不断扩大繁荣,“东印度公司”的经纪人不得不采取措施保护其贸易活动,从而不可避免地干预当地的政治冲突。这样一来,英国不可逆转地卷了进去,最后导致全面征服印度。印度的丰富资源同样吸引着法国,它的出现加了英国对印度的征掠过程。三十年来,英法两国将欧洲战场上的争斗转移到印度的热带丛林里和平原上,双方明争暗斗,企图赢得印度显赫有势的王公们的支持和青睐。在出类拔萃的董事长约瑟夫?弗朗索瓦兹?迪普莱克斯的怂恿下,法国蠢蠢欲动,妄想在印度建立一个庞大帝国,法国的野心曾经一度几乎就要实现。但是“东印度公司”立即起兵难,维护其利益,最后终于战败法国人,使其建立帝国的美梦化为乌有。
1757年,罗伯特?克莱夫将军冒着滂沱大雨,率领第三十九步兵团的九百名英国士兵和两千名印度土著士兵,在距普拉西不远的孟加拉邦一村庄的稻田里,一举歼灭了一位滋生事端的苏丹全部武装力量。克莱夫的胜利为伦敦商人打开了印度北部地区的大门,揭开了英国下个世纪名副其实地征服印度的序幕。从此,商人由帝国的创建者所代替。
伦敦布诏令,禁止在印度推行任何“征略和扩张领土计划”。尽管如此,一批批野心勃勃的总督接踵而来,疯狂推行帝国主义政策。总督理查德?韦尔斯利公然声称:“唯有扩大英国统治,才能给印度当地居民带来巨大利益。”他把英国统治扩大至迈索尔、特拉凡哥尔、巴罗达、海得拉巴和爪利奥尔各邦,肢解了强悍骁勇的马拉塔王国,征略了德干、孟加拉邦和恒河谷地的大片土地。韦尔斯利的继承者荡平了拉其普特各邦,吞并了西信德省及卡拉奇港口,对锡克人进行两次残酷战争,最后占领了旁遮普省,完成了对整个印度的征服。
这样,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由一群商贾组成的商会,一跃展成为强大的君主,商会的经纪人和财会人员变成权势显赫的将军和总督,贮存货物的货栈变成金碧辉煌的宫殿,从追求钱财的竞赛转变为贪婪地掠夺领土。英国人取代了莫卧儿皇帝,然而后者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印度次大6的门户。
不过英国人的贪婪,却不断的遭到反抗,而最激烈的反抗就生在几年前,四年前,由于英国人对印度在政治、经济、宗教和军事上的统治,引起印度各阶层不满,德里附近的英国土著雇佣兵先生大规模的哗变。印度中部各地英人统率的印兵群起响应,数月内席卷了恒河上游的广大地区。英印殖民地军队由于一些忠诚于英国的土邦王公相助,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才幸免于难,随后纠集土邦的武装力量,以牙还牙地野蛮镇压哗变的士兵和土邦。这次兵变产生的直接影响是,英国人从此彻底改变了对印度的统治方式。经过二百五十八年卓有成效的经营活动,名噪一时的“东印度公司”遵照女王颁布的敕令,以它开张营业时的同样方式,于1858年停止在印度的活动。根据新的诏令,三亿印度人的命运置入维多利亚女王的手中。这个二十九岁的女人,面部表情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