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麻烦也正是在这里。
琉球王国搞事了。
这个搞事,更是让朱慈烺印象深刻,为之动容。
事实上,面对油锅的恐惧,就是顾炎武面对,也很难有全然的把握能坚持住。但郑迵坐到了,这更是让大明作为宗主国感觉心中过意不去。
……
“真是复杂啊……”顾炎武忍不住感叹了一下。
这时,顾炎武身旁一名书吏急匆匆走来,道:“顾大人,陛下唤大人前去。”
“陛下?好,我这就出。”顾炎武整理了一下思绪,心中有些着急。他本来还打算重新再完善一下整个计划,但若是朱慈烺急着解决琉球问题,也只能先讲出来了。
不过,让顾炎武感觉意外的是,出的车队一路出城,却是不再京师城内,而是位于石景山下卢沟河的一处河面码头上。
顾炎武一见地面便认出了眼前的地方是哪里:“这是甲午研究所?”
大明军队在战后迎来了和平,但朱慈烺明白,6地上的争雄或许可以暂时收一收。但东西方的碰撞却必定是海洋的争夺。故而,水师的建设朱慈烺一直都在关心。
只可惜,6军可以成,海军却没有办法。大明此前固然是有水师,却实在只是简单的海岸警备队存在,兵源素质也是堪忧。
当然,这一切都会渐渐解决掉。
朱慈烺更加兴致勃勃的,是水师的战斗力提升。
火炮的研,大明还在等待全国各地能够在高价的刺激之下,研出优秀的材料。要不然,眼下就只能使用昂贵的青铜炮。
这就使得水师要扩张,就得面临武器的约束。
火炮的争雄,对于朱慈烺而言固然是很重要的一面。可武器研同样是更加重要的一面。
这一回,位于京城西面石景山脚下的这个甲午研究所就是承担了水师武器研的工作。
伴随着军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原来只是一个部门就搞定的武器研究所现在已经被细化拆分,迅成长。
至于研究所的命名规则,那说起来也颇为简单。水师用的是天干地支,6军用的是地支天干,也就是反过来。
比起6军的强势,水师显然就要弱势许多,以至于研究所6军有三个,水师依旧只有一个。按说,近年也不是甲午年,也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
但朱慈烺十分坚定不容反对地宣布了水师研究所的代号:甲午。
这个时空里没人明白,这是所有中华儿郎心中海上强国梦的执念。
顾炎武匆匆赶到甲午研究所的时候,却见皇帝陛下的车马也是刚刚停下,朱慈烺显然也是刚刚抵达这里不久。
招呼了一下顾炎武,朱慈烺一同径直走入了甲午研究所里。
研究所白墙红瓦,是典型的中式建筑。但伴随着靠近码头,便可以看到一片热火朝天建设场景。
上面,大量的工匠与工人们围绕着一艘尺寸中小的战船敲敲打打。远远看过去,就仿佛是一只巨兽正在被人们披上铠甲。
只不过,比起这支巨兽,工人们的身影显然就要显得狭小许多。
“这是……甲午研究所的蛟龙计划?”顾炎武的保密级别很高,许多机密都有所耳闻。当然,也很多时候只是流于纸面的形式。倒不是不给他看,而是很多都只是一个计划,尚未成形,更是看不到进度。
“顾大人好眼力。没错,这就是我们甲午研究所此前报上去的报告:蛟龙计划。现在,蛟龙一号原型船正在开始铺设龙骨……原本,我们担心这个计划是可能完成做不到。但是,没想到呀。我们的大明,竟然也有强大到这样一天的时候。将战船披上铁甲!”说话的是甲午研究所的所长郑瑜。
不同于不少研究所里都是普通工匠出身,但郑瑜却有举人功名,生平最爱造船,听闻京华报刊文军中招募造船大匠,别的工匠畏畏缩缩担心被坑了,郑瑜却不怕,一举应召,顺利入职。
而同样,郑瑜的本事也不凡。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原本流传于纸面上的铁甲舰竟然真的有希望可以打造出来。
“铁甲舰?将战船身上,包上铁甲的铁甲舰?嘶……真的能做到?”顾炎武好一阵子才平静了心绪:“看来,咱们大明的铁厂又有好消息传出来了。”
朱慈烺明白两人所言是什么。
打造铁甲舰不是朱慈烺的创,其实在数十年前的日本国就有。1578年的日本就出现过铁甲舰进入战场。
“铁甲舰,总的来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外表包裹铁皮的舰船。舰船之上的龙骨,乃至各色用物,基本上都是木质。另一个,是以钢铁作为整个舰船建造所用材料的舰船。严格来说,我们这个还只是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还得继续等大明的工坊主们继续给朕惊喜啊”朱慈烺道。
“万万没想到,我大明的钢铁产量,京师会庞大到如此大的地步。再者,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原本一直担忧的铁皮生效的问题,现在也有了验证有效的防腐技术与材料了。”郑瑜说起来,便是滔滔不绝。
顾炎武闻言,一个劲地跟着不断点头。
战船外面包一层铁皮,其实成本不小,难度不菲。但朱慈烺却是正儿八经地相信,未来有一天连战船的大部分材料都可以用钢铁,那可就真的震惊到他们了。
铁那么沉,竟然能在水上飘着?
“不管如何,铁甲舰一出,我大明的水师战力,便可以大幅度提升了。到时候,朕也可以摆一副天下坤舆图,一旦有事,随手就找来一人问:我大明的铁甲舰在哪里?”朱慈烺笑着,想起了后世美国总统问自己航母在哪里时的景象。
众人闻言,都是欢畅大笑。
他们有理由相信,当铁甲舰成功打造的时候。天下将四海皆有大明军舰往来了。
第八章:首里城的新客人
十二月底的这个年末里,首里城新开了一家书店,名曰绿石书斋,成了城中少见的热闹景象。? 火然?文? ??? ???.?r?a?n ?e?n?‘o?r?g
绿石书斋的书籍大多是从上海启程抵达首里城的,但颇为出人意料的是,书斋的主人却是从日本来的。更加让人感觉意外的也还有……
因为,从日本抵达琉球的,是一名汉人。而且还是大明官员:王夫之。
王夫之的能力不俗,但运气很差。
说他能力不俗是因为绿石书斋在江户城开办得很兴旺,不少日本人都闻讯而来,想要一睹中华儒家学问的文章。尤其是不少人在绿石书斋里发现了诸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桃花扇》乃至《石头记》以后,都痴迷起了中华读物。
尤其是石头记,作为连载自朝鲜朱慈手中的《石头记》其实就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火热出乎意料,更带动了江户城掀起了一股模仿《红楼梦》里衣食住行的风潮。
《红楼梦》里虽然贾母自称自己是中等人家,但这一举一动全然都是上流社会才有的景象。这对于一惯艳羡中国的日本人而言,无疑是一个走上人生巅峰享受的模仿渠道。
至少,这可要比起看《小时代》来了解上流社会要靠谱得多。或者说……拿两者对比,是对《红楼梦》的侮辱。
绿石书斋的开办很顺利,客流量很高,更是迅速就聚成了一个书友会的圈子。在这样的基础之下,绿石书斋不断扩大规模,更是广买屋舍,对外说是以后作为书库。但其实就是大明驻日本大使馆的馆舍。
靠着绿石书斋的突破,又有阿部忠秋帮忙牵线,王夫之很快就结实了不少日本高官重将。只可惜,这个时候倭寇入侵朝鲜与琉球请奏驱逐日本人的事情先后发生,彻底地打乱了王夫之建立大使馆的步骤。
倭寇入侵的事情,王夫之不担心。误会很快就能解除。
但是,琉球王国驱逐日本人的事情,却让王夫之犯了难。
平白而论,王夫之本身的任务是负责重新恢复大明与日本两国持续百年的紧张敌对关系,解除贸易封禁,完成建交,随后力求将日本纳入帝国的控制之中。
但琉球王国的存在展露了一个现实。
那就是大明与日本在利益的诉求上并非完全一致,甚至有着全然冲突的地方。那就是琉球的利益。
大使馆的事情显然是泡汤了。
王夫之留在江户一下子没了意义,他想了想,决定启程前往首里城。
比起王夫之,先期还有陈渐鸿抵达了首里城,将绿石书斋办了起来。
两人虽然都已经解决了官身的待遇问题,但中日重新交恶的现状让两人都大为感叹时运不济。
建交显然是不成了。
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反而就显得颇为宽松。
他们本来的任务是在日本接应皇帝陛下的国事访问,但既然皇帝陛下思乡心切先回了一趟家,在没有明确取消日本之行的前提之下,两人还得继续在外面呆着。只不过,前去了解琉球情况显然也算公务范围之中。
一下首里城,王夫之乎立刻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不比朱慈习惯水性,王夫之有些旱鸭子。前往日本的时候是走的陆路从朝鲜出发,只有离开朝鲜去日本的时候才坐船。
这一回从日本抵达琉球王国,自然也得坐船。
以至于王夫之重新踏上坚实陆地的时候,都感觉双脚有些发软。
发软归发软,王夫之看到陈渐鸿的时候,还是非常高兴。久在异乡为异客,见到故人的心情总是容易激动许多。
两人路上没多寒暄,上了马车就直接开始了正题。
王夫之先是看了一下车内的设施,笑道:“看来书斋在琉球办的不多。”
“还是而农大人的主意正。这书斋在日本办得好,在琉球也一样顺畅。因为我们望来打交道的不是当地显贵,就是往来客商,赚钱不要太容易。”陈渐鸿说起这个,表情轻松欢快。
但王夫之很快就露出了肃容:“赚钱轻松,这当然是好事。不过,正事可别忘了。”
“属下一刻没忘。”陈渐鸿收起笑容,道:“消息,属下都有初步打探。情况很是不妙。”
“毫无缓和余地?”王夫之并非是心向日本,在他看来,小国就是注定被牺牲的存在。若是可以为大明取得更高的利益,牺牲琉球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选择。
但若是牺牲琉球却只能成全日本,那显然也不会干。
他此前来时,就是想化解琉球问题,重新将事情拉回正轨。
但一看陈渐鸿的表情他就明白,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民愤很大。首先就是郑家,就是谢名亲方利山那个郑家。他们一刻未曾忘记当年的仇恨,以他为代表,琉球国内的情势反日派占据了主流。原本,他们也没有那个力量。但现在第二舰队开驻琉球。他们的胆量就壮了很多。”陈渐鸿说。
王夫之缓缓点头:“尚贤的态度是什么?”
“倾向于反日。这也不怪他们,日本人做得的确很过分。更是将朝贡贸易都挪到了萨摩人的手中。日本人还在琉球各地设官收税,俨然日本领土。而且,这些年萨摩藩的压力越来越大。琉球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尚贤反日,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陈渐鸿说。
“最近的日本人是个什么态度?”王夫之又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