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帝王-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试,而后裁军,上上之法应当是徐徐为之,一次不容裁汰过多,惟其如此,因每次伤害的利益小,方能减小阻力。但眼下的都试,李从璟明显用了另一种方法。这非是他没有耐心,而是形势所迫。裁军、募兵、练兵,再养为精锐,这需要时间,而李从璟知道,他没有多少时间。
  因心知历史走向,李从璟知晓自己在幽州不会停留太多时间,顶多三四年而已。三四年之后,天下大变,李嗣源成为九五至尊,李从璟自然不能继续呆在幽州。作为李嗣源嫡长子,更大的历史使命将等待李从璟去完成。
  要在三四年的时间之内,破契丹累积多年的国势,其任岂不为重。
  这且不言,就说眼下,李从璟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坐视契丹吞并渤海国。而要援助渤海国,就需得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李从璟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渤海国就亡在这几年,但具体是今年,还是明年,李从璟却记不太清楚。而契丹一旦对渤海展开灭国之战,就不可能是三五万人的小打小闹,必是十万乃至数十万人的举国大战,要打赢这样一场战争,或者说要阻止契丹打赢这场战争,非是易事。因此,李从璟必须早做图谋。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李从璟携收复平州、屡败契丹的重威,在他势头正盛的时候大刀阔斧的施行精兵强军之策,也正是时候。
  点将台上,李从璟正与李彦饶在对话。
  李彦饶道:“末将尝闻,‘千金之躯不坐垂堂’,又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其意皆在明哲保身,可见便是古之圣贤,亦推崇中庸之道,以自保自卫为第一要务。今军帅既镇幽州,诸事不作,先行裁汰弱旅之事,此举虽大善,亦必坏人生路,无异于杀父夺妻之举。”
  “此举虽难,若是军帅以百战军为后盾,威慑诸军,则诸位畏惧军帅、百战军之威,不敢稍有乱心。然则眼下军帅先都试君子都、继而都试百战军,但有被裁汰出营者,未尝不会心有怨言,若使百战军因此而军心不稳,稍有离心离德,一旦其他边军因都试生乱,军帅何以止戈?”
  当世军人都是职业军人,上阵厮杀就是他们的工作,除此之外别无谋生长技,且因天下大争,节度使权重,时下军队俸禄不少,也是一件“美差”,虽有阵亡风险,然则乱世之下,军人反而是安全性很高的一群人。可想而知,那些被淘汰出军营的人,必定心怀不满,又因当世礼崩乐坏、道德沦丧,军中多骄兵悍将,脾性差,很难说被迫离营之后不会有二心。这些人,拿起武器就是军人,马上就能成战力,不容小觑,一旦为别有用心的人从中拾掇,则是大患。
  因这些问题,李彦饶固有此一说。
  李从璟素知李彦饶心思缜密,颇有诗书、谋略,是卢龙军中难得文武双全的将领,他和李彦超虽说不上一文一武,却也是配合的相得益彰,之前卢龙军上有李存审作为统帅,下有他和李彦超两兄弟作为领头,因而能担起镇守边疆的大任。
  李彦饶说出这样一番话,已很是交心了,李从璟没有拿官面上的话来敷衍他,先是笑了一笑,“说出‘千金之躯’‘君子’类似之言的先贤,恐怕是没有一个曾为大军将帅,否则断然不会如此!”顿了顿,转为真诚地说道:“这世上有太多地方需要中庸,为官、为商、为民,都可取中庸之道,唯独为将帅者不可,又或者说,乱世为将帅者不可。试想,在征伐频频的当世,为将者不能身先士卒,为帅者不能刚勇果决,如何得军心,如何胜征战?唯敢想敢为者,能建立非凡功勋,若是泯然众人,必被吞没在大争的洪流中。”
  李彦饶露出思索之色,像是似懂非懂。
  李从璟目光深远,他继续道:“至于百战军者,诚然为本帅亲建之军,亦为本帅征战多时之根基,然则昨日百战军为本帅之根,焉知来日幽州诸军便非本帅之根?若是于本帅亲手所建之百战军中,尚且不能推行汰弱选强之事,本帅何以能于幽州诸军中行精兵强军之策?若果真如此,非是他人之过,实本帅无领兵之能。若果真如此,与其坐等契丹来灭,不如自请毁之!”
  李彦饶眼中方有恍然、明亮的色彩,听完李从璟最后一句话,怔了怔,呆看向李从璟。
  两日都试,君子都大测有了结果,达标者十之八九,仅有十分之一的将士,因各种原因未能通过大测。这其中,又有相当大一部分军士,是因为连番征战留下了不小创伤,而影响了战阵能力的。
  若说百战军是精锐,君子都则是精锐中之精锐,是在百战军中择优挑选的,都试合格者有十分之九并非什么意外的事。
  结果出来之后,这两日几乎一直跟随在李从璟身后,观看整场都试的一众将领,都将目光投向了李从璟。
  君子都是李从璟亲军,战功赫赫,早有盛名,李从璟待之极厚,可以说,便是有朝一日李从璟兵败军灭,只要君子都尚在,他就能在短时间内又拉起一支精锐大军来。多次大战以来,李从璟冲锋陷阵,与君子都同生共死,可以说若无君子都,李从璟已死过好几回。而如今,两千余君子都中,却有近两百人因为都试不合格,要被赶出军营。这些人中,可能就有人曾为李从璟挡下过许多明枪暗箭,甚至救过他的性命。
  君子都数千将士,在点将台前列阵肃然而立。两个方阵,一大一小,大者为通过都试者,小者为都试未合格者。
  君子都雪夜建军,自其有军号始,无数次列阵在李从璟身前,接受其检阅、誓师、领命出征。然而,今日,是其第一次分两个方阵列阵。
  李从璟依旧扶刀站在点将台上,他们依然伫立在点将台下,抬头注视着他们的主帅。然而自今往后,他们中的有些人,注定再无机会,如今日这般,如之前无数次做过的那样,去如此注视曾带领他们,拼杀出无数辉煌的主帅。
  那个年轻但钢铁一般的主帅。
  “昔曾并肩作战,浴血同袍,你们中每个人都曾随本帅征战多次,为本帅流过滚烫的英雄血,在今日之前,更有一千五百五十八名将士,战死沙场,君子都因此成为大唐常胜之师中,战损最高的军队。君子都的赫赫威名,君子都之所以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雄师,不因其他,皆因尔等之血!”
  李从璟并脚肃然而立,行军礼,“这一礼,不为其他,本帅谢过尔等!”
  两千余君子都,轰然并脚,行军礼,动作整齐如一,声响同一瞬发出,气势凛然,一如当初。
  随着这一礼,那小方阵中,无数人虎目含泪。
  “而今,都试无情,有亲胜兄弟者,要离营而去,不复再与我等并肩杀敌,此间悲痛,无有胜者!然,青山矗立,不坠凌云之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君子都儿郎,从来只有身前路,没有身后身,君子都的方向,从来只有一个,那就是前方!今为君子都愈强,为百战军愈强,为边军愈强,为大唐愈强,尔等以伤痕累累之身,迈步出营,尔等仍是英雄!”
  李从璟再次行礼,“这一礼,为英雄!”
  两千余人,再次并脚、行礼,动作、声响,皆如出一辙。
  “军帅!我愿从你征战,哪怕只为一小卒,但求不离军营,但求仍能上阵杀敌!”小方阵中,有人嘶声大吼。
  李从璟向那人看去。
  说这话的人他认得,他叫何仲福,是戴思远初次发兵怀州时,为救孟平,战死在河上的何小福的二兄。此番何仲福因平州一役,身受重伤,右手断了小指、伤了食指,虽痊愈,射术一科上却是无法通过都试了,因此在被淘汰之列。
  听说他还有个兄长,名为何大福。三兄弟名字中都有一个福字,只是可惜命运多舛,何大福年少早夭,何小福命丧火海,现在剩下何仲福,也落得一个残疾,连兵都做不成了。
  何仲福带着哭腔和不甘,吼道:“军帅,我何仲福生为君子都的人,死为君子都的鬼!我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离开军营,苟延残喘。请军帅怜悯,许我再征战,让我有战死沙场的机会!……军帅,我不甘呐!”
  孟平也认出了何仲福,他嘴角微动,眼眶发红。
  李从璟走下点将台,来到何仲福身前,将下拜的他扶起,道:“仲福,你之心意,本帅何尝不知。然而,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你身为君子都,既是本帅亲军,当知我军法。本帅固不愿如此,但为幽州大计,为护边击贼,却由不得本帅不如此!”
  何仲福流泪道:“我兄弟三人,大哥早夭,阿爷早亡,是阿娘抚养我与小福多年,及淇门从军帅,家有饭食,母有冬衣,日子方才好过,阿娘却因宿病而去……卑职与小福一路追随军帅征战,小福福薄,不能久侍军帅,早早亡于孟州……如今,如今我被裁汰出营,他日有何面目去见小福……”
  李从璟一时不知该作何言。
  孟平跟在李从璟身侧,何仲福说起何小福,他被勾起回忆,难过道:“当日本该是我死,何小福是为救本将,这才葬身火海,尸骨无存。仲福,本将愧疚不已……”
  何仲福抹了一把泪,再度下拜,“卑职有罪,当受其罚!军帅,孟将军,卑职非为强留军中,拖大伙儿后退,实在是,实在是不愿离开军营……军帅勿忧,卑职既然不能通过都试,自当离营!”他胡乱擦干泪,挺起胸膛,决然道:“君子都没有孬种,老何家也没有孬种!”
  孟平:“……”
  李从璟默然片刻,忽然对何仲福道:“何仲福,你可愿继续为本帅、为大军、为大唐立功?”
  何仲福惊讶不已,眼中喜色爆闪,但随即又暗淡下来,咬牙道:“卑职固愿再从军帅征战,为军帅立功,只是……军法之下,卑职绝不做孬种、拖后腿!”
  李从璟摇摇头,露出一丝笑意,“要立功勋,非只有沙场。”
  见何仲福不解,李从璟继续道:“今本帅欲护边击贼,大军要保家卫国,征战边地,不可无粮、不可无械,你可愿为本帅屯田,种粮以养我等?”
  “啊?”何仲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李从璟肃然道:“粮者,军之命脉,无粮,便纵有十万大军,朝夕便溃,如何胜敌?今本帅欲在幽州屯田,正缺精壮之士,你若愿往,不仅可保留军籍,待遇如初,亦是大功一件,丝毫不让于战场杀敌!”
  听闻可保留军籍,何仲福喜出望外,又听闻李从璟如此看重屯田,不觉意动,当即点头下拜,“回禀军帅,卑职愿往屯田!”
  “善!”
  李从璟回到点将台,注视君子都小方阵,道:“今日未通过都试者,有愿往屯田的,皆可保留军籍,待遇如初,为我大军再立功勋。尔等可愿?”
  被裁汰出营,众将士本已心灰意冷,奈何技不如人,却也无可奈何。如今听闻饭碗并未被夺,虽不能上阵立功,但至少生计不愁,哪还有不乐意的道理?且屯田至少不用面对生死,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在幽州辖下九州屯田,这是李从璟正在施行的民政。要屯田,有三样东西必备,田、人和物,物则包括粮种、农具、耕牛等。田地方面,李从璟令卫行明等人重新算民,恢复因战乱被损坏、遗弃之田,重整良田,开垦荒地,目前不是太大问题,历来屯田,重要的是后两者。其中,屯田之民,可用百姓,也可用军士,百姓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