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帝王-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人……
  耶律倍抬起头,看向南方,目光深邃,心中却涌现起一股异样的情绪。
  “扶州虽然被我大军攻占,然而城中钱粮、财货、辎重,却事先就被烧得干干净净,便连城中百姓家中,都无余粮。我等攻下的这座城,近乎是一座空城,这对我大军的补给和休整,几乎没有半分用处。”耶律德光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手指轻轻敲动,接过耶律倍的话,他不无担忧地说道,“大明安将这些事做得井井有条,自然不可能是仓皇而退。那么,他的用意是什么?”
  耶律阿保机花白的胡须在微风中轻动,在众人都将目光聚集在他身上时,他却没有回答诸人关心的问题,而是问起另外一件事,“李从璟到何处了?”
  “唐军攻下辽东之后,我军就失去了对唐军踪迹的掌控,凡是派遣出去的斥候、游骑,要么有去无回,要么打探不到任何消息。”耶律倍犹豫了一下,如实说道。
  这话让不少人面色大变,面面相觑,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觉得不可思议。
  耶律阿保机摆摆手,淡漠道:“雕虫小技而已,唐军数万人的行踪,不是想隐藏就能隐藏的,斥候、游骑用得再好也没用。多遣游骑、护住后方便是。”
  说到这,耶律阿保机转顾众人,“诸位都且说说,李从璟此子何如?”
  除却耶律倍、耶律德光等有数几人,耶律阿保机此问,让诸人很是不解。大敌当前,难道不是应该关注眼下战局,去揣摩大明安主动撤离扶州的用意,布置接下来的大军行动?此时去讨论一个都没有出现过的唐军将领,有什么必要?
  大明安回头望了扶州城的方向一眼,然而山川阻隔,他什么都看不到。身边的渤海军队伍长龙也似,无数将士埋头前行,脸上写满疲惫,辎重车轮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不稳定的声调如同将士们的心境。
  大明安紧锁的眉头怎么都舒展不开,英俊的脸庞略显苍白,胡茬野草一般,参差不齐长在他的脸上,让他阴柔的气质里多了几分粗狂。
  扶州一役,超过两月鏖战,大军早已疲惫不堪,伤亡更是严重,即便这回不主动撤离,大明安也深知,扶州城守不了太久了。初临扶州时,他的确是下定决心,要将契丹挡在扶州城外,在这里与契丹决战。然而随着战事进行,契丹军的军备和将士素质,都让他深深认识到,即便是经过辽东战场洗礼的渤海军精锐,也无法抵挡契丹军。
  “殿下,大王诏书!”
  看过敕书内容的大明安,脸色阴沉了几分,他冷哼一声,对眼露关切之意的李四平道:“父王责问我等为何放弃扶州。”
  李四平没有多言,大明安随手将敕书丢给左右,目光又落在行军队伍中,眼见一批批伤员迈着沉重的步伐赶路,他的心也沉重了几分。
  “李将军到了何处?”大明安问。
  他只问李将军,不曾说明其它,然而此时大明安挂念的李将军只有一人,李四平回答道:“唐军自辽东进入渤海,前日李将军的前锋就已抵达长岭府南部河州,想来不出几日,就能进入扶余,与我等汇合。”
  “扶州落入敌手,仙州在南,亦不可保,大军主力退往双通、九阳一代驻守,沿途多散斥候。契丹精骑多,必有大量追兵尾随而来,路途多设埋伏,不得使其赶上大军。”大明安神色稍松,有条不紊布置着大军行动,随后还是忍不住问道:“李将军的前锋,是哪个部曲,何人领军?”
  “据河州守将所报,是郭威将军率领的君子都。”李四平道。
  大明安不加掩饰的松了口气,“原来是君子都,如此一来,我等不必担心契丹精骑追击了。”说到这,对身旁其他将领笑道:“郭威将军我是见过的,昔年我与李将军相会于西楼,出离契丹国境时,便是郭威将军率领的君子都前来接应,其人与其部一样,骁勇敢战,将耶律德光亲率的追兵杀得丢盔弃甲,是不可多得的真正精锐,素为李将军手中利刃!”
  诸将得他此言宽慰,精神稍振。
  恰在这时,行军队伍前方有斥候打马而回,在大明安身前滚落马鞍,因为太急切了些,斥候落地的时候脚下不稳,差些摔倒。
  大明安面露不快,呵斥道:“何事惊慌至此,成何体统!”
  他治军也是极严的,平日里要是被他如此呵斥,斥候少不得心惊胆战,然而此时,那名斥候脸上丝毫没有畏惧之色,眼中只有狂喜,他迫不及待的道:“殿下,唐军……唐军来了!”
  奔跑的急了,嗓子被冷风吹得有些干涩,这话说出来有些走调,活像鸭叫。
  大明安浑身一震,喜形于色,顾不上去在意斥候声调,重复的问:“唐军已经来了?!”
  斥候使劲点头,大声称是。
  “领头者可是郭威将军?”
  “回禀殿下,正是郭威将军!”
  “好!他们到了何处?”
  “就在前方二十里之外!”
  “好,好!先生,随我去见郭威将军!”
  李四平顿了顿,似是想说对方只是李从璟麾下一名部将,大明安亲迎有些自折身份,但是看到大明安此刻难以掩饰的激动神态,再念及渤海当下处境,心中一叹,“是,殿下。”
  转念一想,既然号称李从璟近卫亲军的君子都已到了,那么李从璟距离此地还会远吗?李四平脑海中浮现出那人的身影,不由自主精神一振。
  他来了,这战局便该改变了吧?


第395章 守得云开终见君,虎踞龙盘战扶余(二)
  幽州军攻占辽东时,与攻占营州一样,都是大军在前,文吏在后,将士修建要塞,巩固防线,文吏接管民政,化敌境为我境。
  辽东之地,之前数易其手,一直在契丹与渤海国手中辗转,而在这一月中,幽州军让辽东的百姓知道了,这片土地,原本是属于谁的,今后又属于谁,谁才是他们的主人!
  稳固营州、辽东之后,李从璟率领幽州军进入渤海国,与大明安合军。
  百战、卢龙及新军,都没有分散军力驻守两地,两地的驻军,从原本卢龙九州的地方边军中抽调。
  如此一来,势必导致其他地方的边军力量被削弱。为此,李从璟下节度使令,令留守幽州的卫道募兵!
  北伐是一场持续性的大战,平雁南、克营州、攻辽东,再与契丹会战,随着战事不断深入,幽州逐渐风起云涌,卢龙九州之地,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成为支撑这场战斗的根本。一切人力、物力、财力,都将从各地源源不断汇集起来,而后运往前线,为战争所用。
  这是真正的一镇之战,卢龙节度使这个藩镇,以一地战一国,所有一切,都彻底投入其中。
  杜千书没有跟随李从璟进入渤海,在大军从营州、辽东开拔之时,他奉命留守营州,为大军镇守后方。杜千书本文人,镇守营州还需要一名武将,营州关系北伐大军命脉,寻常武将难以担当如此重任,奉命与杜千书共镇营州的武将,是皇甫麟。
  皇甫麟起于风云激荡的梁晋之战后期,原本只是梁朝一名普通都指挥使,部曲只有五千控鹤军。然而在戴思远、王彦章等梁朝名将,相继饮恨后,他奋躯而起,不避荣辱,意图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无国士之名,有国士之实。不论成败如何,终不负大丈夫之风流。
  控鹤军残部并入百战军后,皇甫麟受任镇守边关古北口,受严寒之苦、白眼之讥,长久隐忍,一朝破茧,终助李从璟夺下古北口北关。从此,檀州唐军,可睥睨草原,攻守随心。
  此后,皇甫麟被李从璟调回幽州,进入百战军核心将领序列。
  乱世出枭雄,国难见豪杰。
  皇甫麟是前者,杜千书则是后者。国仇家恨集于一身,才能有弱冠之龄孤身入敌国的壮举。他有一颗赤子之心,所以能入虎穴能得虎子,有信仰,所以历经磨难,得见辉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言所绘之景,固然引人入胜,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多少人行走一生,也行不到源头,非是所选道路不对,更非心智不坚,实在是道阻且长。所以能在水穷处看云起的人,都是幸运的,我亦如是。”营州城楼,杜千书轻轻摇头,对皇甫麟温和而真挚地说道,“所以将军方才夸赞之言,实为谬赞了。天下何其之大,才能心性胜过千书者多不可数,然而今日站在这里的之所以是千书,不是其他人,没有别的缘由,只因遇见军帅的是千书。”
  刚对杜千书的人品和才学有过赞美之言的皇甫麟,闻言笑道:“都说杜先生温恭谦让,有君子之风,看来事实果然如此。卢龙民间有传言,论及军帅麾下四才子风采,称之为‘风流名士莫神机,笃行君子有千书,殚精竭虑为子民,更上层楼见文伯’,虽是坊间笑谈,却有几分神韵。”
  杜千书微微一怔,随即有些哭笑不得。
  传言所论及的四才子,自然是莫离、杜千书、卫道、王朴。莫离风流不羁,有古人风采,谋划军机有鬼神莫测之能,说是莫神机不为过,卫道历任掌书记,职责后勤保障之事,的确称得上殚精竭虑,说他杜千书笃行君子可谓恰如其分,不过最后一句“更上层楼见文伯”,到底是调侃王朴只会锦上添花,还是说他有让整个卢龙更进一步的能力,就不得而知了。
  两人在城楼上已经言谈许久,之所以会站在这里,却是因为营州正有军队在进出。
  此时的营州,城防早已不是忽赤也速儿坐镇的那个营州,整个城墙正在修缮,已初见雏形,完成后可加高超过两丈,厚度相应增加,每面城墙上新凿数个城门,皆采用瓮城的形式凸出,城墙后的角楼与城门错落有致,整个城防体系,仅此就已完全立体,更不用说其它。
  不仅营州如此,辽东建安城也是如此。
  每攻掠一座大城,即将其修建为坚固的军事堡垒,作为区域防御中心,支撑起地方防御体系,再以配套防御工事连接各地,形成严密军事防御网,确保攻占一地即真正据有一地。
  这就是李从璟对付契丹的军事策略,这种策略,也叫作蚕食!
  话锋一转,皇甫麟说道:“至今日,辽东方面伤情稳定的重伤员,已经全部转移到营州,破损的甲胄、军械等物也已随之抵达,这些伤员、军械将分为两部,一部营州自行安置、修缮,一部分得护送回卢龙;从幽州运来的粮草、医药和补给军械,第一部分也已抵达,何时转运,还有待与杜先生商议。”
  营州作为连接前方战场与后方的中枢,地位之所以重要,原因便在于此。
  杜千书肃然道:“正待与将军合计。”
  实地看过护送伤员、物资的军队,杜千书和皇甫麟回到官署,商议处理各项事务。这些事项其实都应由杜千书谋划,只不过谋划妥当之后,要军队配合施行,所以杜千书便请了皇甫麟来,在计划制定的时候便做好协调。
  处理完这些事,天色已黑,皇甫麟松了口气,起身向杜千书告辞,杜千书起身相送。
  在离开房门时,皇甫麟眼角瞥到院中角落的石凳上,安静坐着一名恬淡的女子,兴许是两人出门的动静惊动了她,女子转过头来,正好看到出门的皇甫麟和杜千书。
  女子手中握着一支表面被磨平的梆笛,干净的双眸如一汪清潭,她安静的坐在那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