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天子朱由检站在乾清宫新建的“洗手间”里,看着洗手间里装的李植进贡的抽水马桶,啧啧称奇。
乾清宫里的洗手间修得很大,很气派。
前些天李植派来天津匠人,在乾清宫后面挖了化粪池。化粪池挖好后被工匠们用水泥封起来了,只留了一个用汉白玉石板制作的烟囱排气。在乾清宫里,工匠们用水泥砌墙,安上抽水马桶做出了一个厕所。
按照李植的说法,这有抽水马桶的厕所干净卫生,该称为“洗手间”。朱由检猜测这是取出恭之后要洗手之意,所以把厕所雅称为洗手间。
乾清宫里本来是没有厕所的。天子使用的马桶叫做“官房”,有专门的太监保管,需要时则传“官房”,平时不放在寝宫中。比起李植的抽水马桶,原先使用的“官房”就显得不卫生,不方便了。
朱由检喜气洋洋地看着乾清宫里的洗手间,笑道:“以后朕就不用再使用令人尴尬的‘官房’了。”
朱由检找来一张废纸,揉成一团扔进了抽水马桶里。他一摁马桶水池上的按钮,就看见井水从水池里涌进马桶中,把纸团裹挟着冲走了。
朱由检笑道:“好,果然有用!有这样一间洗手间,朕的隐私之事不需要别人伺候,其中的尴尬一扫而空,当真是个好东西。”
王承恩眨了眨眼睛,问道:“圣上,这津国公怎么发明这么多新东西?他哪里学来的?便是鲁班再世,恐怕也比不上津国公的能工巧匠。”
朱由检抚须说道:“朕也不知道津国公为何能发明这么多新东西。不过朕知道,津国公是个忠心的。抽水马桶这样的好东西,干净卫生,李植第一个想到为朕安装,其忠心可鉴。”
王承恩拱手说道:“皇爷圣明。”
朱由检抚须说道:“让津国公的工匠不要走,朕就不和津国公客气了,让他给太子、定王、永王和悼王的宫殿也都装上洗手间。还有两位公主那里,都要装上洗手间!”
第五百四十章 旱灾
山东的宁阳县鹤山乡,天空中乌云翻滚。鹤山乡的百姓一个个眼巴巴地看着天空中的乌云,期盼这些乌云能给鹤山乡带来一些雨水。
宁阳县已经三个月没有下雨了。
没有雨水,庄稼就活不成。光靠挑河水、挑井水去灌溉是救不活庄稼的。地里的稻禾因为缺水已经干黄一片。半个月内如果再不下雨,今年的庄稼就没有收成了。
没有收成,明年就没有饭吃,就要去逃荒。崇祯十四年山东便是一场大旱,当时山东几个县饿得人丁大减,甚至有人易子相食。没想到好不容易熬过了那场大旱,这才两年,宁阳县又是一场大旱。
这一次大旱一干就是三个月,旷日持久,这一次宁阳县要饿死多少人?
鹤山乡的农民刘见贵眼巴巴地看着天上的乌云,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现在刘见贵其实很疲惫,他昨天晚上挑水灌田忙了一宿,从大汶河挑水灌溉自己的田地。
大汶河也近乎干涸了,只有河床中的中间还有一点流水,看上去就像是一条小溪。从河堤爬到河床下面挑水十分不容易,刘见贵昨天行走时候就摔了一跤,倒下来时候在地上一擦,手臂上摔了好大一个口子。
然而即便这样辛苦,恐怕也只能缓解稻子的逐渐干枯。大汶河距离他的田地足足有三里路,他一次只能挑两桶水。来回走了二十趟,他勉强给十几亩稻子浇了浅浅一层水。想要获得温饱的收成,这样的灌溉是远远不够的。
刘见贵白天也不敢休息,稍微睡了一个时辰,他又爬起来准备去挑水。
刘见贵的庄稼还算是靠近大汶河,辛苦一些能够搞到水。那些远离河流的田地,又是怎样的情况?
村里有几个汉子喜欢去镇上听,刘见贵听他们说,整个山东都是大旱。不少地方的庄稼已经全部枯了。不仅有旱灾,青州和莱州还闹蝗灾,那些蝗虫铺天盖地,连干枯的庄稼都不放过。
刘见贵眼巴巴地看着天上的乌云,暗道只有老天降下一场雨水,才能救下山东的百姓了。
突然,隔壁黄家的二儿子跑了过来,跑到刘见贵的院子门口喊道:“刘见贵,快去龙王庙。何老爷摆出祭品求雨了!”
何老爷求雨了?
刘见贵听到这话喜出望外,丢下扁担大步跑到了河边的龙王庙外。到了那里一看,刘见贵发现已经有几百百姓聚在了那龙王庙外面。衣衫褴褛的农民们跪在地上,齐齐对着龙王庙里的神像磕头。
鹤山乡最大的地主何员外在龙王庙的神案上摆了一个猪头,鸡鸭祭品,正在给龙王上香。
刘见贵也走了进去,跪在了村民的后面。
何员外一边上香一边大声喊着:“李植祸乱山东摆弄舆论,触怒上苍,终于酿成大旱灾祸。然我等百姓都是赤子,绝非李贼党人。还请龙王体悯鹤山乡的百姓,显灵做法,降下一场瑞雨,让我鹤山乡的百姓来年免受饥荒之苦。”
刘见贵听到何员外的话愣了愣,暗道这大旱和津国公有什么关系?这何员外恨李植入骨,硬是把大旱扯到了津国公身上。
然而百姓们此时求雨心切,对出钱求雨的何员外十分尊敬,没有一个人出来反驳何员外。何员外在神案前念叨了一阵,跪地磕头,把三柱香插在了香炉里。
何员外刚刚擦好香,庙外就传来一片滚滚的雷声。
打雷了?要下雨了?
庙里的百姓激动起来,齐齐看向神案前面的何员外。何员外一个机灵,跪在了神案前大声喊道:“龙王有灵!若是龙王忿恨李贼,大可以降祸于天津。我山东的百姓绝非李贼党人,希望龙王降下甘霖,救活我一方百姓。”
何员外说完这话,就不停地朝龙王神像磕头。跪在龙王庙内外的百姓也跟着何员外,用力地朝神像磕头。
仿佛是对何员外的措辞十分失望,滚滚的雷声突然停了。
无论众人磕得多么虔诚,那雷声却再也没有响起。刘见贵抬头看了看天空,却看到乌云越来越淡,渐渐裂开。一束让人绝望的阳光刺破分散的乌云,落到了干涸的大地上。
刘见贵心中大大地沮丧,一下子无奈地趴在了地上。
今年没有收成,明年要饿死。
说了,河南今年也是大旱,南直隶收成也不好。就是出去逃荒,恐怕也是九死一生,说不得就要死在他乡。
那束阳光打破了许多百姓的幻想,百姓们绝望地看着青天,一个个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就有人抱在一起嚎啕大哭起来。
刘见贵叹了口气,正要爬起来,却突然看到远处跑来一个慌张失措的年轻人。
“不好了!大汶河断流了!大汶河干了!”
完了。
刘见贵仿佛被人一拳打在胸口,好久都反应不过来。他只觉得呼吸有些困难,突然眼前一黑竟昏了过去。
####
“山东大旱三月,赤地千里。百姓的作物已经全部干枯,明年的口粮恐怕已经全部化为乌有。青州、登州和莱州蝗虫遮天,所过之处寸草不留。。。”
皇极殿的早朝上,天子朱由检看着汇报情况的文官,叹了口气。
陕西和河南去年刚刚闹过旱灾,今年山东又闹旱灾和蝗灾,这大明熬到崇祯十六年,越来越举步维艰。虽然说各地的灾荒很大程度是因为水利设施的荒废造成,但这两年的灾荒,也实在太密集了些,让朱由检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
陕西去年大旱后今年饥荒遍地,富家大户虽有积存粮食却不愿意白白拿出来赈灾,小民没有粮食饿殍遍野。李自成抓住这个机会在陕西闹了起来,率领饥民攻打县城打开粮仓,几个月来已经攻下八座县城。
河南的情况也不太平,河南去年同样有旱灾,今年同样是粮食不足。罗汝才、革左四营和李定国等流贼也在河南劫掠。上个月朱由检派曹变蛟和王朴南下剿贼,但是流贼看见官兵来了就跑,曹变蛟和王朴三万多兵马也镇不住整个河南。
如果山东再乱起来,那要饿死多少百姓。又有多少贼人要乘势而起,攻破多少州县?
第五百四十一章 富可敌国
内阁首辅周延儒举牌出列,说道:“圣上,山东巡抚奏请免除山东一年的田赋。”
山东一年田赋二百多万石,这笔钱对于拮据的朝廷来说不是个小数字。不过二百多万石的田赋中大多数都是转运到各地衙门、卫所和兵营。山东不纳田赋,这些地方的花销自然就拖欠一年,所以最后这二百多万石的亏空也不全是由朝廷太仓库承担。
如今山东三月不雨,这田赋是无法不免除了。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准奏!免除山东一年田赋!”
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举牌而出,大声说道:“臣刘宗周为山东百姓请命,愿天子调拨粮食赈灾,让山东百姓免遭饥荒之苦。”
朱由检听到这话,脸上一黑。
刘宗周是大明有名的大儒,道德名声四海皆知。平日里反对李植,这刘宗周也是急先锋之一。刘宗周这句赈灾的奏请,说的是无懈可击。山东灾荒成这样,朝廷当然有责任救助小民。
但实际上,这句话落在朱由检耳里,却是沽名钓誉的话。朝廷穷成这样,拿什么赈灾?刘宗周的话,纯粹是慨他人之慷。
山东人口千万,因为这次干旱,恐怕从今年十月到明年十月整整一年都没有口粮。这可是一千万人,朝廷拿什么赈灾?就算灾荒时候喝粥度日,一个人一天也要消耗五两口粮,一年就是一石粮食,一千万人一年就要消耗一千万石粮食。
按如今的粮价,一千万石就是两、三千万两银子。
打一场锦州大战把朝廷的积存银子打光,朝廷也没有花一千万两银子。虽然去年从太仆寺马政银子那里发了一笔横财,再加上去年杀奸臣抄家获得一笔可观银子,但太仓库存银也只有几百万两,哪里有两千多万两银子去山东赈灾。就算把太仓库搬空,也救不了山东的百姓。
何况朱由检还在练新兵,太仓库的存银数量一直在下降。
这刘宗周的话,纯粹是卖直沽名之举。他这一句话说出来,朱由检一旦拒绝他的建议,反而会落下恋财的话柄。
朱由检看着刘宗周,一时有些恼怒,当真想让锦衣卫把这个老儒轰出去,打他五十廷杖。
然而刘宗周是天下大儒,东林大佬。朱由检再恼怒他,也不敢因为他的一句话定他的罪。而且刘宗周这赈灾的建议冠冕堂皇,朱由检要是因此罚他,恐怕要被天下士人骂上几十年。
朱由检无奈地闭上眼睛,许久才缓缓说道:“朝廷无银子,无法赈灾。。。”
朱由检这话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百官不顾朝堂规矩,交头议论,仿佛是在抗议天子的吝啬。几个胆大的言官甚至走出了文官队列,找到新任户部尚书倪元璐议论,仿佛不相信天子的话,要亲自验证一下才行。
朝堂上,顿时变得毫无秩序。
朱由检看着乱哄哄的朝堂,叹了口气。
朱由检突然想到李植的均平田赋。李植在天津均平田赋后,把田赋增加了两成,结果不但让贫苦小民减轻了负担,还一年多得了四十多万两银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