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5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自古忠臣出孝子之门,这只有讲究忠孝的人,才会真正义无反顾地忠于君主。”

  “齐王在天津宣传的公德,不谈忠义,只讲是非和公利。那臣不禁要问一句,若是为人主者违反了是非,损害了公利,那做臣子的是不是就该打起反旗讨伐君主?”

  “如果为人主者能力不出众,不能横扫六合为国家为百姓牟取利益,是不是百姓就要换掉这个君主?推一个更贤能的上来?”

  “试问,如果按照齐王的规矩,这天下还有没有规矩了?”

  听到胡永年的话,朱由检闭上了眼睛,一言不发。

  崔昌武看着天子,暗道不妙。

  和废除士绅免税权不同,废除科举不仅是向儒生动刀,也是对天子的统治根基动刀。

  大明朝绵延几百年,之所以能经历这么多风雨而岿然不倒,说到底就是依靠天下人的忠孝。正是因为万万子民都浸淫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理论中,所以无论大明的皇帝由朱家的哪个子孙做,无论皇帝启用的文吏多么腐败无耻,天下依旧是对皇家和朝廷忠心耿耿。

  这儒家思想虽然不讲公德不讲是非,但对于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是十分有效的。

  君不见秦以严刑峻法治世,北逐匈奴南平蛮越,却二世而亡。而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祚绵延四百年。

  理论上,对于不讲公德是非只讲私德的人来说,天子给了你荣禄官爵,你从此就该抛却一切公德甚至良心,一门心思只维护天子的利益,皇家的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皇家都大为推举儒教,纷纷以儒家治国,乃至以学儒学学得好不好来决定能否当官,也就是以科举取士。

  大明朝的科举制度最后一级考试是殿试,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通过殿试成为进士的读书人都自称天子门生,从此天子成为所有文官的座师。

  也就是说,科举制度不仅要选出学忠孝仁义学得好的儒生,还要保证所有官员的功名身份都由天子亲自决定。这是保证天子得到读书人拥戴的制度设计。

  崔昌武读了十几年圣贤书,当然明白儒教对整个朱明社稷的重要性。

  崔昌武知道的,朱由检也知道。

  崔昌武对齐王的奏章一点把握都没有,他实在不确定天子能不能下决心废除儒学,真正以公德以是非来强国。

  崔昌武上前一步,说道:“圣上,新法之所以在地方上没有建树,正是因为儒学的私德体系仍然统治着地方。虽然有法庭主持公道,但是官员信仰的还是私德,百姓还是受到私德压制,哪里敢论什么是非曲直?敢论什么公德?”

  “没有是非曲直,就不能保证出力者得到回报,百姓就没有勇气开拓进取。”

  “只有采纳齐王的谏议废除科举,以公德取士,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富强的国家。”

  跪在地上的文官们听到崔昌武的话,不敢反驳,都抬头看着天子朱由检。

  朱由检睁开眼睛看了看文官们,也没有回答崔昌武的话,而是深吸了一口气。

  沉默了几秒,他缓缓说道:“朕累了,今日便这样了,退朝吧!”


第一千二十七章 试探

  崇祯二十五年十月十七的乾清宫中,朱由检坐在堆满了奏章的桌子后面,面无表情地将桌子上的一张纸揉成一团,朝一丈外的瓷瓶中扔去。

  废纸团没有命中瓷瓶的口子,砸在瓷器外壁上,弹到了地上。

  王承恩小跑着冲了过去,将那个废纸团捡了起来,又跑回来交到了朱由检的手上。

  朱由检看着那一团“废纸”,突然将“废纸”打开了,开始看那废纸上的字。

  那哪里是废纸?那分明是湖广巡抚给朱由检上的奏章。和桌子上密密麻麻的其他奏章一样,这一封奏章也是痛心疾首劝天子绝不能废除科举的。

  “科举制度攸关社稷安危,动一发而牵全身,天子圣明,绝不能轻易更张。”

  朱由检看着看着,有些无奈起来,啪一声将这张被折得皱巴巴的奏章拍到了桌子上。

  然后朱由检就无声地坐在椅子上,一直都没有说话。

  王承恩站在旁边,也不敢说话。

  乾清宫中就这样沉默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实际上,朱由检已经二十天没有上朝了。自从崔昌武念了李植的奏章后,朱由检就一直躲在乾清宫中,似乎是在忙于处理奏章,又像是在回避崔昌武,像是在等待天下各方面的反应,更像是在逃避现实。

  总之,朱由检这二十天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而这二十天里,整个大明都炸锅了。各地的文武官员,士绅人物得知了李植要求废除科举后,纷纷向天子上奏,各种引经据典说明科举对国家的重要,阐述科举的重要性,说明科举绝不能废除。

  李植的十几个字,在整个大明引起了剧烈的连锁反应。

  奏章太多了,朱由检就连所有奏章看一遍的时间都没有。

  不过那些奏章说来说去也就是那几句话,朱由检即便是不看也知道上面写什么。所以到后面,他也懒得一封一封去翻看奏章了。

  他只是简单看看上奏者的姓名,就把奏章放到了一边去。

  朱由检闭上了眼睛。

  许久,乾清宫的沉默终于被殿外传来的脚步声打破,王德化踩着皂靴跑进了乾清宫。

  “皇爷,京城的两千多文官们全部聚集到了西直门,叩首请愿了。”

  朱由检睁开了眼睛,看着王德化。

  王德化跪在朱由检面前磕了个头,爬了起来。王承恩见天子也不问王德化细节,忍不住问道:“京官们请什么愿?”

  王德化拱手说道:“京官们一致反对齐王的奏章,在西直门前叩首声援科举,极言儒教不可弃,科举不可废。”

  朱由检面无表情地看着乾清宫的大门,没有说话。

  王德化说道:“圣上,文官们说了,齐王虽有十万虎贲,大明也不弱。大明尚有二十万边军,百万卫所军。若齐王以武力逼迫天子,天子大可以破釜沉舟,调集天下大军和齐王一战。”

  王承恩听到这话,看了看朱由检。

  朱由检听到这话冷笑了一声。

  “二十万边军,百万卫所?恐怕在虎贲军面前一刻钟都顶不住。”

  王承恩看到天子这个表情,不由得也尴尬地一笑,附合天子的嘲讽。

  朱由检有些烦躁地抓起桌上的一张奏章,把那封奏章揉成一团,用力朝更远处的一个瓷瓶扔去。

  废纸还是没有命中瓷瓶口。

  王德化看着天子的举动,抬头问道:“皇爷,两千多京官都跪在那里呐!阁老九卿都在,只看到一片黑压压的乌纱帽!皇爷不去看一看?”

  朱由检摇了摇头。

  王德化和王承恩对视了一眼,十分惊讶。

  朱由检站了起来,走到瓷瓶边上,捡起了被自己扔偏的纸团,打开看了看。

  “朕不去西直门也知道他们要说什么…果然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朱由检看完那一纸奏章,恼怒地将奏章揉成一团,将它一把扔进了瓷瓶中。

  王承恩拱手说道:“圣上,齐王的奏章已经呈上来二十天了,无论如何要给个答复了。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朱由检打开了乾清宫的玻璃窗,让窗外的冷风吹了进来。

  在冷风中打了个哆嗦,朱由检说道:“王承恩,你去一趟天津,去试一试齐王的口风。”

  “看看齐王到底是什么意思。是真的下决心要逼朕废除科举,还是随口一说。”

  王承恩拱手说道:“奴婢这就去准备。”

  朱由检又补充到:“势必摸清楚齐王的底牌,齐王现在在天津有多少驻军。搞清楚如果朕不愿意废除科举,齐王会怎么反应,种种事情,都要摸清楚。”

  王承恩恭敬答道:“奴婢接旨。”

  ####

  十月二十一,王承恩坐着马车行在范家庄西郊的沥青地面上,脸上有些掩饰不住的不安。

  王承恩这次到天津,李植没有马上接见他,而是让王承恩去郊外视察虎贲军。然而虎贲军还没看到,他先看到了范家庄的沥青道路。

  这一条黑色的沥青道路给予了王承恩极大的震撼。比起水泥道路,沥青道路更有弹性,让坐在马车上的人感觉更平坦更舒服。

  而如果把沥青道路和石板路比较,那就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沥青道路没有一点凸起和接缝,几十里的道路浑然天成,远比石板路平坦万倍。

  在范家庄之外,王承恩还从未见过这样的路面。

  每一次到天津来,王承恩总是有被震撼到的地方。然而王承恩却还不能将心底的震撼暴露出来,因为他代表的是天子,是大明的皇帝,绝不能表现得大惊小怪丢了颜面。

  不过来范家庄的目的不是来体验这沥青道路的,头等大事是了解齐王的底牌。

  王承恩拱手朝接待他的天津镇代理巡抚高立功问道:“高巡抚,如今虎贲军在天津有多少驻军。”

  高立功拱手说道:“中贵人,如今我虎贲军已经扩大到了二十五万人。其中两万驻扎在朝鲜,三万驻扎在日本,吕宋省的吕宋岛和棉兰老岛上有两万人,南京有两万人,在中南半岛加派了六万人,剩余十万人全部在范家庄驻扎。”

  听到十万这个数字,王承恩眼睛一瞪,一下子竟惊得说不出话来。

  十万虎贲军,这是什么概念?

  当初四万多虎贲军就能对关外的满清犁庭扫穴,十万虎贲军,就是两个朝廷也打不过。

  王承恩身子忍不住一哆嗦。

  高立功看着王承恩的反应,问道:“中贵人脸色不好,如何?”

  王承恩赶紧说道:“巡抚不要担心,这是在紫禁城呆久了,多吹一吹风就好了。”


第一千二十八章 震慑

高立功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马车一路向前,很快就进入了一条支路,王承恩看到了好多驾驶马车的民夫站在马车旁边等待。那些马车上装满了高高鼓起的货物,上面用油布包着,一辆接一辆地停在支路旁边,似乎是在等待前面的军需官检查货物,依次放行。

  王承恩明白这是给部队运送军需的车辆,开始时候还不怎么在意。但随着他所在的车马一路往前,他却发现那等待在道路上的军需车像是没有尽头似的。王承恩也不知道自己看到了多少军需车,但至少有几百辆。

  “怎么…怎么这么多军资?”

  高立功看王承恩一脸的震撼,说道:“中贵人,我虎贲军最近加强了后勤保障,提供了远多于此前的物资清单。我们的虎贲军士兵现在在第一线携带一把津王式步枪,配子弹五十发,瞄准镜一具。背上背着一把霰弹枪,配霰弹子弹十二发。腰佩两把手铳,配手铳子弹四发。另外每名士兵还有钢质头盔一顶,行军水壶一个,拉栓式手榴弹三个。”

  听到高立功的话,王承恩已经是暗自乍舌。

  津王式步枪,霰弹枪,手榴弹或者手铳,这些装备中的任何一个装备给京营士兵,京营士兵都堪称装备精良的精锐了。而在李植这里,这些武器竟全部装备给单个士兵,这单个士兵的战斗力得有多强悍?

  不到虎贲军军营中亲眼观察,哪里能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