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起澳洲-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四百零五章 王余年的新生活

    待南洋的消息,传回大明本土。总统杨崇,立即宣布全国,大假三天。同时对移民法颁布之前,也就是去年九月份之前的移民,给予一定的国籍考试加分权。并且对部分囚犯,进行赦·免。

    按照规定,只要语言、风俗两门考试达到五十分的成绩,就可以自动获得最基本的大明国籍。这让很多得到消息的移民,都喜不自胜。像王余年一家,就高兴得眼泪都要掉出来了。

    其实以王余年之前的身份,他们一家,是完全没必要为国籍一事发愁的。但自从上半年,发生了‘王家’的案子后,所有王家八代以内的亲属,都遭受牵连。

    就算他和王家家主不睦,也很难避开池鱼之殃。不仅连情报司处长的肥差丢了,还差点被流放到安东、安南、安北三大行省。

    要知道,在民间。南北东三大海外省,可是被称为最蛮荒的省份。这里面,以安北省最甚。那里的食人族,到现在都没消停。一不留神,就很可能被捉去吃了。并且当地还经常发生地震、火山喷发,被誉为神·弃之地。

    除了犯事的囚犯,以及受官方强制分派的新移民。其它人,宁愿去热瘴之地的新华省,也不愿去那里待着。

    稍次的是安东省。虽然没有食人族的威胁,但三大珍珠群岛的海域面积,实在太过广阔。各个岛屿之间,隔得又很开。如果移居那里,三五个月,都看不到旁人。

    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基本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要面对的天敌,是更不可捉摸的天数。

    最后就是安南省。这地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种下去的小麦,极容易成活。可惜这里人稀地广,到处都是蛮荒丛林。要从外界得到点什么物资,那是极困难的。

    平时除了大明官方的商船,会定时运送一些物资外。基本没有私人商船,会去安南省采买。

    因此直到现在,安东省都还处在未开发的原始状态。

    王余年一家,能避开这三个条件极差的海外省,也是一种幸运。但留下来的地方,却是本土最落后的新华省。并且因国籍被取消的原因,他们一家在生活上,过得十分拮据和落魄。

    当下王余年正在地里,辛苦的种着甘蔗。虽然天空阴沉沉的,还下着小雨,但他仿佛犹然未觉似的。光着膀子,弯着腰身。两手,就只顾着往土里种甘蔗苗。

    也不怪他这么辛苦!自从丢了差事,搬来这里后。全家七口人,就全指望地里这点庄稼了。好在大明向来地盘大,土地多。每个人所分得的田地,也自然多。

    又因新华省,向来人不多。地方政府,给每户人家的土地,就比上级所指示的,要多上一到两成。像他家,男丁有他和他父亲,每人有二十亩水田,四十亩林地。妇人有他妻子和他母亲,每人有二十亩水田,三十亩林地。三个十六岁以下,未成年的孩子,也各有十亩水田,十亩林地。

    这一加起来,他们家就有一百一十亩水田,一百七十亩林地了。若是放在清国,有这么多地,他们家就吃穿不愁,做梦都能笑醒。可这是大明,基本每户人家,都有很多田地。并且因耕种面积太广的原因,一户人家,很难把土地耕种完。

    再加上很多地方,都是从未耕种的土地。所以初来乍到的情况下,就必须开荒。这可是一个体力活,王余年一家人齐上阵,花了二十三天的工夫,也只开垦出十亩多的水田。

    至于林地,就直接任其长草了。

    幸而地方政府还是通情达理的。虽分派了这么多田地,但也没让他们,马上就种上庄稼。而是留出了一年的时间,让他们慢慢开荒。并且在闲的时候,地方政府和驻守的军队,也会下乡,帮人开荒。

    不过王余年只来了不到三个月,分配的田地,又比较偏远。所以像这种帮忙开荒的好事,却是一次都没碰到。

    对此,他也不在意。反正能留在大明本土,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他就心满意足了。尤其是在经历了流放的事情后,很多东西,他都看开了不少。

    因此对于当下的生活,他倍感珍惜。

    这样的心境,使得他忙活起来,也越有干劲儿。

    正是这时,田埂上,远远跑来一个半大小子。穿着宽松的背心,大喊大叫道:“阿爹!阿爹!娘亲喊你回家吃饭了!”。依照大明官方制定的规范性称呼,孩子称父母应该是‘爸爸、阿爸、阿妈、妈妈’之类。

    但很多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的。且大明只对华人之外的族群,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华人内部,就并没有彻底的执行下去。

    王余年的家里,也依然遵循旧称。

    听到熟悉的声音,他立即抬起头来。咧嘴一笑,大声回应道:“好好好!我把这块地种完,就回家吃饭。”。说着,就继续埋头种起甘蔗来。

    但很快,他身旁就多了一道矮小的身影。也学着他的动作,往地里种着甘蔗。王余年马上心里一暖,但面上,还是强装严肃道:“你在这里干什么?别把手脏了。

    快回去写字,读书才有大用处呗。”。自大明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学历,就成了第一道门槛。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只要会读书写字,薪资水平,就比常人要高。

    所以这使得大明社会,普遍重视教育。

    再加上大明官方,也对教育这一块,下了大力气。不但实行六年义务教育制度,还对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像王余年家的三个孩子,除了最小的只有三岁,达不到入学条件外。其它两个八岁、九岁的孩子,都分别上了三年级和四年级。

    由于先前在新山那边,接受过更好的教育。所以迁到新华省以后,两个孩子的成绩,都非常喜人。并且因家里遭了变故的原因,两个孩子,也十分刻苦认真。

    像那奖学金,就基本没落下。尽管每个人,一个学期只有五十华元。但加起来,也有一百。

    他们一家刚迁来的那会儿,家产基本都被充公了。若不是靠着微不足道的积蓄,以及这点可怜的奖学金,他们还真支撑不过来。

    每每想到这,王余年就非常感慨和愧疚。

    毕竟这奖学金,是给孩子们的。可叹他这做父母的,还要拿孩子的钱来补贴家用。因此平时,他都不让孩子下地。

    这样的话,也好缓解他心中的愧疚之情。

    (稍后还有两更,遵守昨天约定。谢谢静静的书呆、黄薯、愿得一心人、好人好梦、深红色的小熊、秦汉唐明、李毫等书友们的支持与体谅。)
………………………………

第四百零六章 王余年的新生活(二)家人

    像是知道阿爹的心事一样,王余年的大儿子,立即抬起头,认真的说道:“阿爹,老师说过。读书学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所以为人子女的,要把孝敬父母,当成要紧事来看待。”。

    这话听着,王余年心中的暖意,又深了几分。便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后脑勺,惹得黏糊糊的泥土,都粘连在了脖背上。然后笑呵呵的回道:“没事没事!你老爹身体还行,这点农活,也累不到我。倒是你,要好好读书。不然就对不起你老爹在这儿卖力气了。”。

    说着,就往身上擦了擦泥土,跟着动作迅速的往地上插着甘蔗幼苗。

    但他儿子,却满是疑惑的嘟着嘴,反问道:“那阿爹怎么每天晚上,都让娘亲替你揉大腿?并且听你叫的,像是很痛似的。”。

    也是房子太小的缘故,一家人都挤在两个房间里。这大儿子,就和他们夫妻俩睡一个床上。晚上有啥事,也都看得一清二楚。惹得王庆年,一直都没敢和他妻子行·房·事。

    但这揉大腿,都是在儿子睡下后,偷偷进行的。为的是,防止儿子学坏。毕竟每天做那繁重的体力活,实在累得紧。这揉揉大腿,也是适度的放松。只是揉的时候,力道,手法,就有些让人按耐不住。于是总会没边没迹的揉到那啥。

    舒爽至极之下,他就忍不住呻·吟出声。

    没成想,这都被假装熟睡的儿子,瞧在眼里。

    王余年立时面相尴尬,就不好意思再说话了。干笑几声,埋头苦干。

    这样忙活着,王余年的妻子……王李氏,也带着二儿子来了。也是见王余年半天没回,有点担心,就过来看看。惹得王余年,没好气的催他们回去。

    可王李氏,只是笑笑,就带着二儿子,帮着王庆年干活。一家人一起劳作,也是其乐融融。

    但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小雨,陡然大了些许。尽管新华省的气候,是湿热交加。但人长时间被湿衣服浸·着,也容易生病。而这十里八里,也找不到医馆。心疼妻儿们的王庆年,就不好再干活了。便领着一家人,回家吃饭。

    由于田地就在附近,所以他们只转过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山丘,就看到一间低矮的木头房子。高高的烟囱,外边已被熏得漆黑。也是时间久了,被生活的气息熏染。

    这还是他们来时,附近的邻里,帮着一起建的。虽然房子赶不上新山的一半,但这邻里之间的情谊,却很是让人感动。并且因人生地不熟的原因,也没人知道他们一家是被流放的。

    所以邻里们,都把他们家当成新移民看待。平时有啥吃的,也会送一点过来。互相帮衬着,颇为照顾。

    这也是他住得安心的原因。

    当瞧见双亲携着小女儿花花,坐在门槛上等候时。王庆年不自觉的,有些满足。

    有时候,真是不经历不知道。

    以前他忙起来,就很少回家,也更别说陪伴妻儿了。虽然那时候,他心里也有些愧疚。但只要想到,‘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时,他就觉得理所当然。

    直到后来,在‘王家’倒台,八代亲属全都遭到牵连后。他才发现,家人远远比工作重要。像以前那些朝夕相处的朋友,全都有多远跑多远。甚至把他们当成了避之不及的瘟·神!

    世态炎凉至此,让他心寒至极。

    就是赚取的钱财,也都在朝夕之间,沦为一场空。只有家人,才自始至终的陪着自己,不离不弃。

    因此他是幸运的!不像那王家直系,全都是树倒猢狲散!

    尤其是那继任家主王庆年。因家大势大,财力雄厚,讨了九个如花似玉的美·娇娘。不仅有朝鲜、日本、暹罗娘·们儿,还有波斯舞·娘、欧洲大洋马等异族美女。且这还是因为大明规定,每个成年男性国民,最多只能娶九个老婆。

    否则的话,都能组成一个排了。毕竟私下里,王庆年可养了不少小·老·婆。单论拿得上台面的,就不下二十人。再加上一些十天半个月,才见一次面的,估计都接近一百了。

    这齐人之福,都赶上了清国的万岁爷了。

    所以大明的一些民间小报、花边新闻上,总是出现王余年和哪个名·媛有染,或者去了哪家ji院,宠·幸了哪个姑娘。

    且每次,这样的新闻,都很受一些普通人家的欢迎。估计是想钓金龟婿,做发财梦做疯了。

    但王家一倒下,这些美·娇·娘,都跟人跑得七七八八了。且王庆年的正妻,还是第一个跟人跑的。气得沦为阶下囚的王庆年,欲·要在牢里撞柱而死。

    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