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活着。
的第二部分中的第四片段,也就是最后一部分,是从“肩吾问于连叔曰”到“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止。这一段是前面的总结、综合解释,延续后文。
这一段文的大概意思是:
肩吾向连叔求教,肩吾从接舆那里听到关于心界的事,不理解、不接受,认为是胡说八道。
连叔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
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么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可信。”
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骸上有聋与瞎吗?思想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的呀。”
然后!连叔就解释说:当一个人的德行达到这个境界后,他已经与万事万物混同一体了。所以!根本不需要人为来治理,人与万物都自觉地遵行这个原则去生活,天下不需要别人来管理,所以!谁还会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
一般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所留下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仁君来,他怎么会把忙着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
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没什么地方用得着帽子。
尧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怅然若失,忘记了自己居于治理天下的地位。
以上段落太长,不是很好理解。
关于“姑射山神人”,那是心界中的人物,不是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是道家修炼心界功法的时候出现的人物,是“心理人物”,是“偶像”,也是修道者想达到的境界、目标。
对于这一种文字,我们要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道家是最早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不是迷信,心理世界是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世界,只是在庄子时期研究的方向不同。庄子等道家研究的是“心理传媒学”,是想通过心理世界去影响别人。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结合上下文理解起来并不难。意思是:别人不需要的东东你去推销是没有结果的!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不戴帽子,你向他推销帽子自然是要失败。
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是:天下不需要治理,天下人都知道怎么生活,天下人又不是傻子,哪里需要治理呢?
天下为什么不需要治理呢?怎么可能不需要治理呢?
这就是要向天下人传播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只要用正确地指导思想去指导人类正常健康生活,人类就不需要别人来管理、治理。
这个正确地指导思想就是道家学说思想。
当我们接受道家的这个观点: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地球上的一个物种。一个适时而生,不适时而亡的物种。也许?我们就会放下许多不必要地追求,不让自己活得那么累,生活就会多一些快乐。
。。。
第6章 如何才能做到《逍遥游》之四
庄子的第三部分,是写庄子与惠施的两段对话。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明显是后世大能在编辑整理时从庄子与惠施的对话文章中摘录过来的。主要是体现他对道家的理解,和他认为庄子的“游世”思想。
如果单单理解为“游世”思想,就有失对庄子思想的正确理解了。庄子的文章更多地是写我们在乱世中如何生存,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没有办法!生逢乱世,命不保夕,想平平安安地生存下去是很难的。
所以!如果我们粗略地去读庄子的文章,就有那种“混时混日子”游世的感觉,消极避世的感觉。
其实不然!庄子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在乱世中生存下去。生存、活着才是目的,才是他要表达的。因为!道家认为:生而为人,难得做一次人,不容易,机会难得,所以要珍惜。
所以!我们要活下去,不受外界的影响,好好地活下去。别人怎么活我无法阻止,就让他们折腾去。我不跟他们折腾,我按照道家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去生活。
所以!庄子哲学思想不是“游世”思想,不是“混时混日子”。
所以!从这个章节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篇“逍遥游”的文章,不是庄子自己写的。而是!后世大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庄子那些散乱地文章编辑整理而成,而命名的。
庄子与惠施两人,经常在一起辩论。惠施在魏国做外相,经常路过母国与庄子相见。在这篇文章里,只是编者摘录了其中的两段。两人的辩论,远远不止这些。
庄子的名气远远大于惠施,他是道家学说传承人。而惠施,虽然有才学,可他最擅长的是辩论。因为逞口舌之能,往往不讨别人喜欢。甚至!很多人都很厌恶他,认为他没有真本事。
惠施虽然被后世称为“名家鼻祖”,在当时并不是一个讨喜的人,可他因为在魏国当官,所以过的生活比庄子的生活优越。
他与庄子辩论,因为他头脑灵活、反应快,常常把庄子难住。有时带点教条,有时转移话题不说重点,有时抓住你的用词错误什么地,把庄子难住。但每次最后!庄子都能据理力争、反败为胜。
当说不过庄子的时候,惠施就嘲笑带讥讽什么地说庄子一顿。
在里,惠施与庄子就大与小、有用与无用辩论了起来。其实!是惠施在讥讽、嘲笑庄子。
庄子经常说道,那些对道家不了解的人听了之后认为他是“胡说八道”。惠施辩论不过庄子,就利用这个来讥讽、嘲笑。那意思是!你就说些没有用的,你看你?你生活得这么苦,你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你要是有那个本事,你把你的生活改善一下!
其实!庄子是真正地大隐,他是隐于野的大隐。他不愿意过那种富裕的生活,他选择了过周围人一样地生活。
选择过富裕生活你就必须去当官,或者去经商,可他不喜欢那种生活。他喜欢做学问、传道。
没有办法,兴趣、爱好决定了他的生活轨迹。
惠施讥讽、嘲笑庄子,说:“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瓠,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翻译成白话文大概就是: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切开它当瓠,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
庄子说:你太不会用大了。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你听好了。
宋国有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这个宋国人召集全家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靠这种药从事漂洗丝絮,一年所得不过数金;现在一旦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可得百金,请大家答应我卖掉它。”
这个客人买到药方,就去游说吴王。
那时正逢越国有难,吴王就命他为将,在冬天跟越国人展开水战,大败越人,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赏他。
同样是一帖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
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可见你的心地过于浅陋狭隘了!
庄子不但反驳了惠施,还反过来嘲笑惠施太不会用“大”。
其实!这一段不只是不会用大。而是!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正确了,我们就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寻找到合适地生存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游刃有余,活得逍遥自在。
其实!庄子并不是讲“游世”,教导别人“混时混日子”。
在第二段对话中,惠施讥讽、嘲笑庄子讲的道学“无用”,对世人和自己都没有用。要是有用的话,庄子的生活就不是那么困苦了,人民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困苦了。
惠施说:“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翻译成白话文大概意思是:“我有一棵大树,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树干上有许多赘瘤,不合绳墨,它那枝权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长在路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现在你说的那段话,大而没有用,大家都不相信。”
庄子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屈身伏在那里,等待捕捉来来往往的小动物;它捉小动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死在网中。
再看那牦牛,它大如天边的云;这可以说够大的了,但是却不能捕鼠。
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没有用处的荒漠之中,那里广阔无边,你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
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这种没有用的大树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生长在这里更是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虽然没有什么用处,可它也没有什么困苦啊?
庄子把惠施的小聪明,东奔西走去各国游说比如成了东蹦西跳的野猫和黄鼠狼。而他自己的“无用”,就跟那棵种在没有用处的荒漠之中的无用之树,至少可以免除了“困苦”,自由自在。
。。。
第7章 如何才能做到《逍遥游》之五
庄子的中心思想不是告诉我们“游世”,庄子的哲学思想不是游世,不是混时混日子。
告诉我们的,是要我们有一个大的境界,站在高远的角度上看待世事、处世。要像鲲鹏那样,而不是蜩与学鸠。
也不是做出点成绩就满足,比如说“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如果以为自己很可以了,那你就跟蜩与学鸠的境界差不多。
自满的人生,自认为自己很成功的人生,都说明你的境界没有提升到那个可以“逍遥游”的境界。
做到宋荣子的那个境界,都不还不算最高境界。
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
而要达到列子的境界!
列子已经达到什么境界了呢?
现实生活中的列子,自从得道后,他就没有出过远门,就在家里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