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及其手下的办事效率还真是高。得了汉中后,同年秋天,刘备的手下上表为他请封“汉中王”。然后也不等朝廷批复,就于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在沔阳筑坛举行仪式,进位“汉中王”。刘备还是蛮心急的,连回成都都等不及,直接在沔阳就举行仪式加冕了。这一年刘备58岁。
刘备称王并没有像当初曹操称“魏王”时那样引起广泛的不满。这是因为:一、刘备不管怎么说也姓“刘”,也算是汉氏宗亲,而且当时他确实是民心所向;二、前有车后有辙,三年前曹操称王已经使公众产生了免疫力,对此也见惯不怪了。
刘备称王后,《典略》不忘别有用心地记上一笔:“备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看来《典略》不是为刘备说好话的。刘备都已经称王了,《典略》还称之为“备”,这是对他“汉中王”的不认可。而且不论这段记载是不是史实,在这个时候加上这一句其用意不言自明,就是为了反映刘备的穷人乍富,小人得志。
还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从荆州出发击曹仁。他取襄阳,败曹仁,水淹七军,俘于禁,斩庞德,一路高奏凯歌,威震华夏。可是就在关羽人生最灿烂、最耀眼的巅峰时期,昔日盟友在背后下了黑手,给了他致命一击,关羽被孙权袭杀。应该说关羽的失败主要责任不在他本人,而在以刘备为首的决策集团。隆中对的出发点是联合东吴,占据荆州,以荆州为根据地出兵中原。可是联合东吴这项工作没做好,而没做好的根本原因在于荆州。荆州是借人家东吴的,总赖着不还也不是回事,而且荆州这个问题是孙刘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靠和稀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在荆州后方不稳的情况下,贸然令关羽出兵,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难怪有人说关羽之死是诸葛亮有意为之,这个问题后文会有详细评论。总而言之,关羽之死可以说是决策失误,也可以说是隆中对本身的战略缺陷所致。
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魏王位,随即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称魏文帝,建立大魏,改年号为“黄初”元年。从此以后,三国时期的纪年开始混乱。刘备不承认曹丕的年号,继续用“建安”的年号纪年,后来他称帝又有了自己的年号。不久孙权也称帝,自然也有了自己的年号。用这么多年号纪年,搞得项飞头都大了,也由此可见和平、统一的重要性。
曹丕称帝后把汉献帝封为“山阳公”,安置在涿鹿城。可是当时有谣传,说献帝已经被害。刘备误信谣传,也可能他自己就是造谣者,为自己称帝扫清舆论上的障碍。反正刘备认为汉献帝已经被害,于是为他发丧,并追谥为“孝愍皇帝”。
然后汉中群臣义正词严地请求刘备即皇帝位,以传汉家天下。于是身负重任的刘备就这样称帝了。他在即位诏书中这样说:“………………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祚将湮于地………………”看来刘备认为自己称帝是迫不得已、责无旁贷、众望所归。应该说他称帝的时机选得非常好,既不会让人反感,又顺理成章,而且以延续大汉正统为名确实为他博得不少同情,拉拢了民心——高!反观曹丕称帝,尽管大家都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尽管曹丕像模像样地搞了个受禅仪式,尽管汉献帝被安置得很好,可到头来还是骂声一片。与刘备一比,高下立见。
建安二十六年(历史学家普遍认为以“建安”年号纪年,只到建安二十五年),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即皇帝位,改建安二十六年为章武元年,这一年他60岁。刘备公元219年称“汉中王”,公元221年称帝,三年两大步,进步很快。
《魏书》记载,曹操刚去世,刘备就得到了消息,立刻派军谋掾(官名)韩冉带厚礼去吊丧,同时还带去一封刘备的亲笔信,信中表达了“结好”的意思。但是曹丕对他“因丧求好”的做法很不感冒,下令杀了韩冉并断绝与刘备的来往。《典略》也记载了这件事,但却有些不同。韩冉奉命吊丧,走到上庸的时候“称疾”不走了,住在了那里,不久就病死在上庸。刘备知道这件事后,“遂称制”。
这段记载出现在替曹魏说好话的《魏书》和《典略》中,其真实性值得怀疑。但两书的记载大同小异,连人物的官职和姓名都一样,又让人觉得确有其事。如果这段记载是真的,那刘备为什么要和曹魏结好呢?莫非他改变战略计划,要稳住曹魏,先灭东吴?如果曹操还在,刘备不会同他讲和,当然曹操也不会接受。曹操不在了,刘备就到曹丕这儿来碰碰运气?
既然称帝了,就要有个皇帝的样。刘备在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夏四月大赦天下,还立宗庙,设百官,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就是企图跳墙投奔刘备那位)为司徒。五月立刘禅为太子。
刘备最近最想做的就是讨伐孙权,既是为关羽报仇,也是为夺回荆州。他办完了即位的繁琐手续后,不顾所有人的反对,立即着手准备东征。按照部署,时任车骑将军、西乡侯的张飞应当从阆中起兵,在江洲与刘备回合,但是在队伍开拔前张飞被手下的将领范疆、张达杀害。然后两个人拿着张飞的首级跑到东吴了。这一来更增添了刘备对孙权的仇恨,昔日盟友之间的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三章 刘备 第十一节
(更新时间:2006…12…26 8:50:00 本章字数:2517)
刘备于章武元年四月称帝,七月就东征孙权,可见他是多么的迫不及待。他的目的当然有夺回荆州的意思,但更主要的应该是为关羽、张飞报仇。
《三国演义》和所有的民间传说都说刘关张曾结为异姓兄弟,项飞认为这很可能就是史实,因为在那时“结拜”是拉拢人心、发展势力的最佳方式,古时的人心纯朴,不似今人这么狡诈,“异姓兄弟”在道义上很有号召力和约束力。《三国志》虽没说他们是异姓兄弟,但却说刘备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关张也终日跟随刘备,“不避艰险”。顺便说一句,“寝则同床”是古人关系亲密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古时既很普遍,也很正常。现在有人怀疑包括刘关张在内的有过“寝则同床”经历的古人的性取向,纯是无中生有,这可能是无知且善于以己度人者的恶毒攻击,也可能是急于出名的所谓专家学者的无聊炒作。对于这种人应给与强烈谴责,这种观点更是不值一驳。
在刘备势力弱小时,如果需要分兵,十有八九是自己带一部分,另一部分交给关羽,尤其是在张飞丢失了徐州后。由此可知他对关羽的极度信任。刘备一生最大的长出就是“知人”,能得到他如此信任的人其忠义和才略必不是泛泛之辈。《三国志》文字简练,只用“不避艰险”四个字来说明关张对刘备的忠诚。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刘备初起时,被人打得没有立足之地,满世界乱跑,关张二人始终不离不弃。尤其是关羽,他被曹操俘虏后,曹操对他极好,封他为汉寿亭侯,当时刘备也只是宜城亭侯,两人都是“亭侯”,就是说关羽和刘备在爵位上属于平级,可见曹操对关羽的器重。但关羽还是弃曹操投刘备。要知道那时曹操的势力比刘备大得多,更没人知道刘备日后会当皇帝,关羽的行为堪称是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忠义。这样一个心腹被孙权杀了,刘备能不急吗?
所以盛怒之下的刘备开始出昏招了,他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要讨伐东吴。这严重违背了隆中对的既定方针。即使他夺回了荆州作用也不会太大,因为如果不彻底解决东吴这个后顾之忧就贸然征讨中原的话,难保不出现第二次“白衣渡江”。
当然刘备还保持着最后一丝理智,前文说到的他派人结好曹魏就是明证。他这样做的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腾出手来对付孙权,而且刘备也是在此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才称的帝,此举也是给结好曹魏留出了回旋的余地。可以设想如果曹操还活着,刘备绝不敢就这样征讨东吴。他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因为此时曹魏的统治者是逊其父亲一筹的曹丕。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秋七月,刘备帅数十万大军亲征东吴,连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也带兵参与讨伐。孙权很紧张,他派人向魏文帝曹丕“称藩”。这表示孙权承认了曹丕政权的合法性,并愿意接受曹丕的领导,当然他的真实目的是想让曹丕帮他抵御刘备。曹丕也不傻,才不会上当呢!他很慷慨地封孙权为“吴王”(又一个异姓王),并加“九锡”,但是这些虚的可以给你,发兵嘛,没门!口头上可以答应,但实际一兵一卒都没有的,所谓“口惠而实不至”。其实以孙权目前的实力,加上长江天险,已经雄踞一方了,有没有“吴王”的名号都一样,他最想要的是曹丕派兵援助。可曹丕打定主意坐山观虎斗,坚决不派兵,让孙权很是失望。
孙权也没有完全指望曹丕,他也在组织抵抗。可是连战连败,丢了不少地方。无奈之下,孙权向刘备提出请和。如果刘备此时接受了孙权的请和,那他不但可以得回荆州,还可以挟此战之威在新一轮的孙刘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对他一统天下有极大的帮助。可刘备真的是被仇恨蒙蔽了心灵,他再出昏招,“盛怒,不许”,拒绝了孙权的请和。
这样一来,孙权没有退路了,而且他也看出了刘备必欲置其死地而后快的决心,他只能放手一搏了。刘备做的也是太过了,本来蜀的力量就不如吴,现在又把人家逼到绝路上,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堂堂孙权岂能坐以待毙?!
孙权也认识到靠谁也不如靠自己,要抵御刘备还得从内部挖潜。于是他大胆启用在当时只能算小有名气的少壮派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军五万拒敌刘备。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他当时并不是像《三国演义》说的那样默默无闻,但也不是特别出众,只能算小有名气,在被拜为大都督前他是右护军、镇西将军,爵位是娄侯。后面会详细介绍陆逊。
陆逊在夷陵(也作彝陵,现在的湖北省宜昌附近)与刘备对峙,坚守七八个月不战。直到第二年,即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六月,蜀军疲态已露,陆逊才突然发动反击。他在猇亭(现在湖北省宜都附近)放火,因为当时刘备的指挥部设在那里,火烧连营,大败蜀军。史称彝陵之战,也叫猇亭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一次经典战例,此役将在介绍陆逊时详细介绍。
刘备这次失败有三个原因:一、轻敌冒进。刘备报仇心切,刚开始几仗又都取得了胜利,所以他急于速战速决,导致冒进。而且刘备根本就没看得起陆逊,甚至在惨败之后又惭又怒地说:“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意邪?!”到这时候了,他还不认为是自己的失误,而归咎于“天意”;二、东吴已经被逼到绝路上了,除了击败刘备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所以将士用命、上下一心,无形当中提高了战斗力;三、不得不承认,刘备的军事才能还是差点。虽然前面说过他用兵打仗也算一把好手,但与顶尖高手相比还是略逊一筹。《三国志 魏 文帝纪》记载,曹丕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