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数三国豪杰-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主谋是谁就好办了。高顺立即带本部人马,杀奔吕布府前去平叛。这时的郝萌还在带人攻打吕布府,到现在也没攻下来。高顺的人马到了之后,“弓弩并射”,郝萌军一看援兵到了不敢恋战,一哄而散,撤回大营,企图拒收大营抗拒讨伐。
  郝萌率众反叛吕布并不等于他的手下都支持他这样做,吕布经营这支队伍多年,怎么也有几个铁杆追随者。高顺是一个,郝萌手下的将军曹性也是一个。这个曹性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也出现过,一箭射中夏侯惇左目的就是他。曹性本就没打算背叛吕布,现在见高顺大军杀来郝萌大势已去,就提了把刀直接来找郝萌。
  按照《英雄记》的说法两人似乎有过一场单挑。单挑的结果是郝萌刺伤了曹性,而曹性则砍断了郝萌一条胳膊。这时高顺大军也冲了进来,高顺亲手砍了郝萌的人头来见吕布,叛乱至此平息。
  可这件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吕布要查清楚郝萌究竟为什么会背叛自己。于是他升帐,找来手下众将一起研究。作为此次平叛大功臣的曹性同时也是郝萌的部将,他对事情经过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吕布当然要问问他。这一问不打紧,原来幕后的指使者竟然是袁术!吕布随即追问一句:“谋者悉谁?”都有谁参与了这件事?曹性也是个冒失鬼,当着吕布和众将的面脱口而出:“陈宫同谋!”当时陈宫也在座,听了这话立刻满脸通红,连在座的其他人都注意到他的大红脸了。
  可是吕布竟然没再深问,也没追究陈宫是否真的参与了这件事。《英雄记》说吕布认为陈宫是大将,所以“不问”。这大概就是“投鼠忌器”,像陈宫这样的高级干部必然根深蒂固,枝叶繁多,如果要调查他一定会引发一场政治地震,影响内部的安定团结,所以吕布忍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吕布压根没相信陈宫会参与这个阴谋,这可能是敌人的反间计,也可能是曹性出于别的什么目的瞎说的。吕布对陈宫没再追究的做法很难说是对还是错。后来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从他的司令部缴获大量己方人员的通敌信,曹操一概不问当场烧毁,以安众心。吕布与曹操的做法有些类似,但也有不同。曹操是在击败袁绍,并完全掌控了局势的情况下才这样做的;吕布则不同,他的敌人袁术势力正处于巅峰,而且双方在表面上还相处融洽,所以他也不愿深究。
  奇怪的是《英雄记》记载了陈宫当时脸色骤变,却没记载他是否为自己辩解,这就让人很难判断他是不是真的参与了这次反叛。陈宫给吕布出过不少好主意,可是吕布能采纳的却很少,所以可以推断他对吕布的不满是有的,但是否因此而产生反叛的念头就很难说了。不过从陈宫后来的表现看,他背叛吕布的可能性不大。
  曹性还交待了其他一些细节:郝萌决定背叛吕布后曾和曹性商量过这些事,曹性就劝他说,吕布是大将,有神保佑着他,“不可击”,可是郝萌不听劝终于反叛了。这都是曹性的一面之词,有为自己开脱的嫌疑,可行度不高。从这些话来看,他应该早就知道郝萌的阴谋,可是却没能及时报告,在郝萌败局已定的时候他才反戈一击。这种行为未必是出于对吕布的忠诚,更像是墙头草一样的政治投机。但吕布对曹性却大加赞赏,称他为“健儿”,并给他治伤,伤好之后又让他接替郝萌的职位,并统领郝萌原先的人马。
  这次平叛的两个功臣,一个是曹性,另一个就是高顺了。按理说经过这件事吕布对高顺应该更加信任了,可事实不是这样,吕布的心思当真不是常人所能揣度的。这件事之后,他对手下的众将都开始不信任了,当然也包括高顺。
  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收礼、不纳贿,真是个好干部。而且打仗很有一套,他手下有七百人,对外号称千人,这些人训练有素,作战勇敢,“每所攻击无不破者”。这样能力过硬、私生活干净的好部下应该是每个领导都喜欢的,可偏偏吕布就看不上他。这是因为高顺说话太直、太冲,有什么意见当面就提,从不顾及吕布作为主帅的面子和威严,常常让吕布下不来台。他甚至和吕布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历来“破家亡国”的那些人,他们身边不是没有忠臣、智者,只是这些忠臣、智者不被重用。将军你就是“举动不肯详思”,头脑一热就作出决定,这样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您犯的这样的错误已经多得数不过来了!高顺的这话没说错,史书上对吕布的评价是“轻狡反复”,高顺说了半天其实就是这几个字。高顺虽然说的没错,但吕布接受不了,这样的话一般领导都受不了,这大概就是明君难出的原因吧?
  吕布也知道高顺能力出众,更知道他对自己的忠诚,可就是不肯重用他。高顺手下的七百人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被称为“蹈阵营”,高顺不被重用他们也跟着倒霉,几乎所有硬仗都交给他们来打,谁让你能打呢?郝萌叛乱之后,吕布对带兵的将领都加了小心,对高顺也不例外,偏偏对另一个将领魏续青眼有加,可后来偏偏就是这个魏续在关键时候背叛了他。吕布呀吕布,让人怎么说你呢?
  吕布把高顺的“蹈阵营”划给了魏续,可一有硬仗他还是派高顺上,不过带的不是“蹈阵营”,而是魏续的手下了。就算魏续的手下和“蹈阵营”一样英勇善战,那也不能临阵换将啊!士卒和将领之间都不熟,这仗怎么打?连给谁卖命都不知道,谁还会卖命?!
  吕布这样对高顺真是不公平,还不如直接把他撵走呢!可是高顺却毫无怨言,依旧兢兢业业,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大概是上辈子欠吕布的太多了,这辈子来还。 
  我要代表单位参加厅里的一个竞赛,初赛是在周五,所以周五之前不能更新了,请大家理解。如果顺利晋级,还会有复赛,到那时时间会很紧,但我会尽量更新,不影响大家阅读;如果被顺利淘汰,那就没啥说的,老老实实继续更新了。请大家等着我胜利的消息!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章 吕布 第十三节
(更新时间:2007…5…26 17:38:00  本章字数:2656)


  吕布占领徐州后势力日渐雄厚,《后汉书》说袁术在这时向他提出联姻,为自己的儿子向吕布的女儿求婚,吕布很痛快地答应了,但是没有立刻把女儿送到寿春。这段记载与《三国志》不同,按照《三国志》的说法这件事稍后才发生。
  现在袁术觉得吕布是自己的盟友了,于是就派兵攻打刘备。不久前刘备还在和袁术交战,虽然被吕布袭了后方导致大败,但如果不彻底消灭他袁术总觉得不放心。袁术认为刘备现在依附于吕布,实力弱小,是消灭他的好机会,而且吕布刚刚和自己联姻,怎么也不至于帮着刘备和自己作对吧!于是他派大将纪灵领兵三万,杀奔小沛,准备一举干掉刘备。
  刘备闻讯一面组织抵抗,一面向吕布求援,谁让吕布现在是他大哥呢?别看大哥一天到晚带着小弟四处乱逛,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可如果小弟有难,无论他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必须出头。吕布现在就是这样。虽然他收留了刘备,可双方一直面和心不和,彼此各自戒备,这一点就连他的手下都看出来了。他们对劝吕布,说将军您不是也看刘备来气,常想杀掉他吗?现在正好借袁术的手,咱们不管这事就行了。
  吕布在智谋上虽然不及那些成功的诸侯,但他绝对不笨,至少比他手下这些将领要强。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也很想趁这个机会除掉刘备,可是不行啊,同志们!如果袁术打败了刘备,那他就可以向北发展和泰山那里的诸侯联成一片,这样一来我们徐州就正好处于他的势力范围内,像被他包围了一样,这怎么能行?!
  在吕布看来他这时发兵救小沛不是在帮刘备,而是在帮他自己,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吕布没说出来。袁术当初请吕布袭取徐州的时候曾对他许下诸多好处,现在除了那二十万斛军粮已经到位外,其他的一概没有,袁术说的还会“络绎复至”的赞助更是连影子都没有,这让吕布很不爽,感觉自己被当成廉价劳动力了,所以吕布也想借机会报复一下袁术。袁术和吕布这两个人,一个小心眼,一个总想着占便宜,这样的组合岂能长久?当然鉴于袁术强大的实力和双方刚刚联姻的份上,吕布也不愿做的太过分。
  吕布带了一千多人赶往小沛,在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扎下大营,然后请刘备和纪灵到自己营中聚餐。这二位也摸不清吕布来的目的,尤其是刘备,虽然他向吕布求救,但也没敢指望吕布真能来。而且看吕布带的这点人马,怎么看怎么不像来打仗的。《三国志》说吕布带了一千步兵,二百骑兵,凭这点人对抗纪灵的三万人马还真有点难度。纪灵和刘备一样,也搞不懂吕布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现在既然吕布请喝酒那是一定要去的,正好可以看看他是什么来意。
  双方先后来到吕布的大营,三伙人可以说是各怀心腹事,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走到一起来了。《三国演义》对纪灵见到刘备时的反应描写得非常生动、传神。他看见刘备端坐在吕布大帐之中,以为刘备与吕布已经串通好了,这次骗自己来就是要下毒手,于是转身就走。吕布手下“留之不住”,看来真是吓坏了,要不是吕布“如提童稚”一样把他“请”回来,只怕纪灵真要逃席了。
  宾主坐定后,吕布没急着说正事,大家先傻呵呵地干了几杯,然后吕布才说出他此行的目的。他说:“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请注意,吕布在这里又一次称刘备为“弟”,就像他当初被曹操打败投奔刘备时那样,不过这一次刘备并没有像上次那样觉得不爽,这可真是“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的刘备不再以被吕布称作“弟”为耻了!
  吕布又接着说:“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怎样“解斗”呢?吕布让人在营门立下一只戟,然后对刘备、纪灵等人说:“诸君观布谢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如果我能射中戟上的小枝,你们就别打了,都回去吧,该干啥干啥;如果射不中,你们就随便打吧,我也不管了。
  戟的形状我们都知道,它有一个月牙形的小枝,具体尺寸就不清楚了,不过应该不会太大。那么吕布距离这个目标有多远呢?史书中没有特别交待,但似乎不会太近,否则就近乎玩赖了。《三国演义》倒是借纪灵的口说出了这个距离,“戟在一百五十步之外,安能便中”,所以他认定吕布在这个距离上不太可能射中这么小的目标。按照纪灵的想法推断这个距离应该不是很近,可能接近弓箭射程的极限了。
  项飞查了一些资料。在周朝时一步为八尺,秦时一步为五尺,还有人说中国古代长度的计量单位“寻”和“步”是一样的,一寻大约等于现在的1。6米,那也就是说一步是1。6米。如果按照这个概念换算,一百五十步就是二百四十米。对于“步”和“米”的换算关系是否准确项飞不敢肯定,而且二百四十米这个距离似乎太远点了,项飞怀疑它已经超出了古代弓箭的射程。虽然吕布同志骑马善射,能拉硬弓,可也不能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