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教授,您的课是极好的,我们一直都希望您能够再录几期。”
赵之文解释道。
“赵,算了吧,你们的心意我懂。不过,我又不是不知道你们台里的情况。百家讲坛虽是讲坛,但也是一个电视节目。我不能光在那里自己讲自己的,让你们收视暴跌吧。再者,那几期节目我也看了上不少人的留言,大都人评价都听不懂。”
“所以这一个节目也是我们央视最为头痛的一个。”
熊孟光道:“百家讲坛节目是我们央视重点推广的一个节目,台里以及领导对这个节目很看好,认为这个节目有意义,有深度,有艺术性……不过,也恰恰因为这个节目的学术性,却是让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直做不起来。我们专门调查了一下我们百家讲坛的用户数据,发现喜欢看百家讲坛节目的观众至少都是大学以上学历……而比较喜欢看的甚至是硕士学历。”
“明白了。”
黄一凡点点头:“所以你们是希望我能即讲出学术的深度,又能让普通大众听得懂,而不是只是讲给那一些大学生,那些硕士生听?”
“黄教授慧眼,这也是我们推出百家讲坛的真实目的。”
“这样呀。”
黄一凡想了想,没有一下子答应。
“黄友,怎么,还要考虑呀,我观你在写络的时候,写一些通俗作品的时候,不是很有气势的嘛,要是我,直接就答应,到电视台露一把脸,让大众也能看看你讲课的风彩。”
孔书俊催促黄一凡道。
“孔教授,看你的。通俗作品与严肃文学有很多的不一样,百家讲坛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节目,这个节目面向的是全国观众,甚至很多都是业内的专家。我要这是上得不好,这节目一播放出来,恐怕又要惹起无数争议。再,我这年龄……恐怕也会有不少议论。”
“黄教授,年龄没有任何问题,学术研究与年龄无关。而且,您之前上的公开课一众友反应也非常好,所以我们认为这方面不是问题。”
赵之文争取道。
“上的公开课与电视节目不一样,更何况还是贵视的重点节目,让我先考虑一下吧。”
没有答应,黄一凡也没有留下吃饭,与三人喝了一会儿茶黄一凡便已离开。
“孔教授,你与黄教授比较熟,你觉得黄教授这考虑一会是真的考虑,还是拒绝?”
黄一凡离开之后,熊孟光有些不放心,问起了孔书俊。
“可能是黄友还有一些顾虑。”
“顾虑,您指的是黄教授仍是担心年龄问题?”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别的?”
“还请孔教授指点一二。”
“这么来吧。”
想了想,孔书俊道:“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黄友最近写的一首诗,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孔教授,看你的,当时我还在听课呢,这首诗我们怎么可能不记得呢。”
赵之文抢先道。
“那你们一定记得其中有一句我欲乘风归去。”
“当然也记得,这句写得太美了,写出了仙味,有人甚至还这与秋水先生的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相媲美。”
“是呀,但可惜,你们再想想后一句是什么?”
“后一句?”
我欲乘风归去后一句是什么?
两人都对这首诗很熟悉,只是一想便知道了,后面这一句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赵之文念出了这一句道。
只是,当他念到“高处不胜寒”时,两人都是不再寻问。
他们似乎明白了黄一凡考虑的是什么了。
……
“没想到百家讲坛栏目竟然会邀请我去讲课。”
离开云竹居,黄一凡的念叨了一句。
当然,黄一凡所的考虑并不是并不想去,他只是一时半会没有想好。至于没有想好是因为什么,黄一凡也不太清楚。而且,最近一段时间黄一凡却是没有时间呢。
先不水木一个星期一节的公开课,就东方卫视最近也在不时找黄一凡帮忙。
不对,不是找黄一凡,而是找黄一凡的笔名凡尘。
是的。
一段时间过去,《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部短剧就要开播了。
也不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放到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实话,虽然黄一凡对于这一个流传了千年的故事很是有信心,但是,这则故事毕竟是在前世流传了千年,在这个世界却并没有流传千年。起来,这个故事对于这个世界的人们来,亦是第一次接触。
他们是否能第一时间的就认为这个故事精彩?
他们是否能感受到这一个故事的魅力?
黄一凡都不敢百分之百保证。
不过,当想起《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化蝶时的结局之时,黄一凡却是不再多想。
明天,明天就知道答案了。
看了看东方卫视节目表,黄一凡静静的期待明天的到来。
第六百七十九章被梁山伯气炸了
第二天,还没到晚上黄金电视剧剧场的时间,为了给梁山伯预热,东方卫视已然给梁山伯这部仅仅只有5集的短剧打起了广告。并且,为了增加观众的吸引力,还特别将“凡尘”这个笔名亮出……
不得不,这一招效果很不错。凡尘虽然没有黄一凡知名,但也有一定的名气,特别是最近凡尘有一部电视剧《芈月传》,加之凡尘以前作品也有很深的文学价值。一时之间,凡尘以及凡尘写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倒是吸引了不少观众。
“各位,各位,凡尘先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就要播放了,大家感觉如何?”
有一些知道凡尘名字的电视剧迷在群里闲聊道。
“凡尘先生的才华不下黄一凡,这一部电视剧应该不错。”
“我也觉得,不过,看起来这部电视剧好像只有5集。”
“估计是一部短剧,不过不管怎么样,到点了我一定看。”
“同看,凡尘先生写的言情可是一直比黄一凡高明,这个梁山伯与祝英台一看就是古装言情剧,相信会给我们带来一场不一样的言情故事。”
“呵呵,希望能塑造出另一个牡丹亭少女。”
电视剧还没播放,群里众人就已经讨论的很是热烈。
晚上点,万众期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终于登陆东方卫视,正式播放了第一集:
【祝家庄玉水边有一个祝员外,他生有一女叫做英台。英台长得漂亮大方,也天资聪颖。自幼跟着兄长学习诗文,英台自很仰慕女英杰“班昭”的才华,但恨家里没有良师,一心想去名声在外的“红罗书院”读书。不过,身为女子,祝员外没有答应。英台求心学切,于是假装成为算卦的对祝员外,按卦象所断,还是令你的女儿出去才好。祝员外见女儿乔扮男装自己竟然没有发现,为了不令英台失望,便勉强答应了。不久英台便女扮男装去了绍兴求学。在求学的路上,英台碰上了一位书生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言谈甚欢,便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第一集的故事相对比较简单,黄一凡观看之后,感觉还可以。
“祝英台与梁山伯的扮演者都不错,演技也很好。”
黄一凡评价道:“特别是第一集草桥结拜中的场景让黄一凡看后不免有些激动,这个结拜的经典之处几乎与三国演义里面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差不多。”想到这里,黄一凡不免点了点头:“难怪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流传了千年仍被人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在前世还被称之为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可见这一个故事当中确实有着很多令人为之倾倒的魅力。”
不过,黄一凡这么认为,但对于普通大众来,第一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却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不但这一则故事没有让他们耳目一新,他们甚至还觉得这个故事有些俗套。
“我靠,东方卫视怎么回事,今天晚上播的那个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太烂了吧。”
“还什么找了凡尘先生写的剧本,要我看,这不就是一个女扮男装去读书的故事吗?”
“是呀,乔装的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竟然还不能看出是女的,我也是醉的。”
“今天晚上冲着凡尘先生的名头去看的,但看了之后,不免大是失望。”
“真是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呀。凡尘大,你这样不行呀,你这样搞下去,什么时候才能超过黄一凡呢。”
“切,算了吧,凡尘一直以来就超不过黄一凡。没看黄一凡已经成为水木教授了吗,而且最近黄一凡上的公开课也确实牛叉。之前我还觉得黄一凡是靠关系上位的,现在来看,人家黄一凡靠的是真实的实力。”
不少观众在看完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集之后,纷纷评价道。
而对于这一些观众的批评,黄一凡却无所谓。
这个世界并没有这个故事,刚出来被骂一下也正常。而且,黄一凡研究文学这么久了,其实他也知道,一些所谓经典的故事,他其实都比较俗套。但是,黄一凡想的是。俗套并不代表没人看,俗套并不代表不经典,俗套的故事并不代表不能引起你的共鸣。
正如英雄救美,舍身为国一样,这一些都是俗套的故事。但往往这一些俗套的故事,却是最为震撼人心的佳话。
次日,梁山伯与祝英台继续播放。
与第一集一样,在第二集播放了之后,一系列观众又是一片骂声。
“我靠,越来越烂了,那个马文才真恶心。”
“我倒无视那个马文才,我想的是,同窗读书就一直不知道祝英台是女的吗?”
“是呀,我一直想问的是,祝英台是怎么洗澡,怎么上厕所的?”
“楼上的,这些都不是问题,反正可以是单独去的,最大的问题是祝英台与梁山伯同睡在一张床上,难道梁山伯笨的连祝英台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因为学校读书是通铺,所以一众书生平时睡觉的时候都是睡在一张通铺上。祝兄台靠近墙壁,而梁山伯就在祝英台的边上。所以,一干观众看到这里之时,当真是气得吐血。于是,又是大骂导演,大骂作者将故事写得烂得一塌糊涂。
不过,这些骂声都是儿科,最大的骂声,来自于梁山伯的第三集。
第三集紧接第二集男女主角在红罗书院读书的故事,一直读了三年,祝英台早已经对梁山伯心有所属。只是可惜,梁山伯一直认为祝英台是男的,也一直将他当成自己的贤弟。一次祝英台忍不住向梁山伯暗示自己其实不是男的,是女的……
故事是这样的,红罗书院放假,梁山伯送祝英台回家。
两人赶路回家的时候经过桥边,祝英台:“前面有一条河,我们去那里。”
梁山伯:“好呀,我看到了,河里还有一群鹅呢。”
祝英台看着鹅:“雄的鹅在前面游,雌的鹅在后面叫哥哥。”
梁山伯不解:“这一群鹅都没有话,你怎么知道是雄还是雌?”
祝英台笑着:“你不见雌鹅她对你微笑吗,她笑你梁兄真像呆头鹅。”
走过桥边之后,两人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口井,祝英台:“梁兄,你看这里有一口井。”
梁山伯便道:“一口井有什么好看的,我们还是早点赶路吧。”
祝英台拉着梁山伯:“你看井里面有两个影,一男一女正在笑呢。”
梁山伯再度不解:“愚兄分明是男子汉,贤弟你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