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根石布衣-第7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20、人在做,天在看


  古人说的声音其实是两个意思,用现代人的理解解释,声就是出声音的器官或者什么地方响的这个振动,音才是在空气传播中的这个声波震荡,所谓余音绕梁不会说是余声绕梁,声乐的声也强调的是音这个技巧,而不是出来的音。?

  声是过程,音是结果。

  在石涧仁这听音辨人的功夫里,也是要把这两件事给拆开来看,主要在乎前者,因为关注了过程,结果就是必然的,这就好比可能听音乐的观众要的是后者,而真正研究声乐的行内人士也关注的是前面过程。

  因为只有准确把握了对方声的方式,才能揣测出真相来,同样一个好字,自肺腑的全身猛喝,跟轻描淡写漫不经心只是喉头动一下,谁都能听出来其中情绪真假的差别,只不过这是极端的两头,听音辨人得细细分别其中的那一丁点差距。

  石涧仁终于转身过来,其实他没什么声色俱厉,更像是攻心为上的直接划拉到对方最虚弱的地方:“我可以明确的给你交个底,刚才说了,最终是去坐牢,还是公司内部处理,都取决于你告诉我的诚恳程度,我既然能坐到这个位置上,哪怕你收十块钱,我也能把你定性为犯罪,你信不信?”

  传说中神秘莫测的独立董事,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能跟总经理董事长平起平坐的人物,还能在电视上和明星坐在一起,这样的人物在普通主管眼里,那都是手眼通天的牛人,别人敢夸这个海口,那是半点也兴不起试一试的想法,直接跪坐在地上哭丧着脸:“信!我信,求您了……我也确实是没有办法,为了按时完成调试工作,只有不停的催促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今年降水多水面高,始终没法做到按时完成工期,上面不停的催,扣奖金扣补贴,我也就对施工单位抢进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千不该万不该就是收他们这点钱,我以为就是过年过节的一点辛苦费,到时候作为使用部门验收签个字而已!”

  石涧仁点头:“对,说到底还是贪婪,本来他们施工出问题,你就算不说装不知道最后也不会有你什么事儿,毕竟现在都还没到验收的时候,说吧,你知道什么,还有什么补救措施,怎么才能现现在的工程隐患……”

  半小时以后,石涧仁拍拍这位即将失去工作的主管肩膀:“我尽可能保证你不落到被商业犯罪起诉的地步,但这份工作你肯定保不住,施工单位也别想再合作,现在你的态度随时可能影响其他高层是不是非要把你拉出来当替罪羊,汲取教训吧,无论什么借口都无法帮你摆脱收受贿赂的错误,施工单位这么做,就是居心叵测的把你拉下水成为共谋,你拿这钱除了验收要违背职业道德,还要在后面一系列状况下帮他们掩盖,好处费哪里是这么好收的,每一分钱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从私人的角度,我建议你在今天下午下班前主动到公司承认事情经过归还这笔钱并辞职,我在明天早上的高层例会再谈这件事,你就是主动自,也许能免于刑事追究,这是我希望你能铭记终生的一个教训。”

  穿着相貌都还算体面的中青年主管哭丧着脸:“只有两千块!还不到我一个月工资啊,我就这样丢掉工作了?我为水务集团做了八年,公司和集团里面收红包拿好处费的多了去……”

  石涧仁这时候冷酷无情:“没错,这种事很多,但不证明就是正确的,包括你心里也知道这是错的,只要迈出这步就意味着听天由命,而不是你自己能掌控命运了,没出事没被逮着那就算你命好,如果这座取水口生事故停工断水,造成整个片区停水,后果你比我更清楚,如果在生事故的时候还运气很不好的产生人员伤亡,对不起,就算你辞职以后追查责任依旧会找到你头上来,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做过的每件事付出代价,区别只是运气好坏而已,你在这个时候遇见我来捅破窗户纸,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起码还有可能让事故不会生,免了你的牢狱之灾,现在你最好还是做好心理准备,可能多少要进去蹲些日子。”

  这么一说,刚才还纠结工作的主管顿时傻了眼,看石涧仁都要走上取水通道台阶尽头了,才颤抖着声音尽量大:“求您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这世上太多为了一丁点手边的便宜就踩岔道儿的人了,为了区区一丁点根本不会给人生带来变化的利益,就出卖了自己前半生的努力,和后半生的名誉。

  可悲。

  石涧仁果然没有马上返回公司,一直在石沱水厂背着手到处参观,大约在距离下班还有一小时左右时候,呆在几乎是全自动化控制中心的玻璃高塔上,看见那位项目主管如丧考妣的一步几回头出了门。

  独立董事最后再把无人值守车间和水泵电机一步化开停车的先进装备视察一遍,最后在整个供水区域实时监控网络中心呆到了下班时间,从一大堆监控画面中看着那些确实在连夜加班奋战的各级部门,最后一直呆到晚上八点过才驾车直接回家。

  刚到下班时间的时候,这边的各级主管还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敢随便先走,小心翼翼跟在独立董事后面想套近乎,但随着好像不少人都在偷偷摸摸接电话,脸色大变开始,石涧仁也确认那位主管辞职认错的消息已经反馈回来了。

  还好没因为两千块钱就变成逃犯,那才是可能一大堆所有问题都会推到那位主管头上的最惨境地。

  第二天一早,和往日没什么两样的石涧仁走进供水公司大楼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好多人脸上都有变化。

  之前他就感受过,供水公司仿佛有种比较特别的行业危机感,总是处在随时都可能出状况的紧绷状态,今天更加清晰,但把目光特别投到他身上来的不算多,那基本上都是主管级别以上的管理人员,起码能知道昨天独立董事前往新水厂之后就生了什么,这样才能联系起来猜测背后是不是独立董事做了什么手脚。

  对于这样的大企业来说,一名新来的高层,获得话语权最好的方式就是动一场变故。

  真是看不出来这样浓眉大眼又和善的明星董事,搞起职场政治来也是冷酷如斯?

  类似这样的猜测占有了很大市场。

  石涧仁很泰然,到自己办公室换上标准的工作西装和领带,把独立董事的工作铭牌挂在上衣袋口,拿上一贯的笔记本才到高层早间例会的会议室坐下,依旧是他从来都不起眼的边角上。

  但今天其他高层进来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特别看看这位好像以前只有个明星身份的独立董事,石涧仁还是毫不退缩的每个都正面用微笑回应过去,多么难得的观察机会啊,在这种事情生的时候,几乎能一目了然的就看到在场这十余位各部门高管的立场反应。

  眼底带着强烈警惕的明显对职务非常强势,生怕这个不声不响又有背景的独立董事突然难夺权;

  尽可能掩饰自己厌恶情绪的,这多半是觉得石涧仁的做法破坏了规矩;

  还有小心翼翼回避的,更有兴致勃勃看戏的,这些表情变化结合往日的观察,就是平时和特殊时段的对比,石涧仁对在座十二名左右的供水公司高层,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性格、心态、度量的判断,对这些人未来的走势都有了相当清晰的结论。

  包括四位外籍高层,三名有香港和外资背景的华裔,其他五名江州本地水务集团派过来的管理高层,颇为微妙的比例结构,当然最微妙的估计就是第十三人的独立董事。8



1121、打脸么,谁打谁还不一定呢

  公司总裁马克首先发难,直接要求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把那份辞职信拿出来全面通报。

  水务集团是有纪检监察部门的,供水公司作为合资企业没有,但有监察室和保卫部,人力资源部现在是引爆整个事件的。

  石涧仁比较欣慰的是这位中方人力资源总监,没有把事情摁下来,或者说知道跟独立董事有点关联,他也知道摁不住,何必白白把自己搭进去,所以现在比较镇定的翻开文件夹宣读了辞职信,外籍高层有拿到英文翻译稿,但情况肯定昨天就通报过了。

  和石涧仁了解又略有出入,那位主管收取的好处费不是两千,而是五千元,可能意识到问题已经搞大了,索性竹筒倒豆子全都交代出来。

  马克从进来的时候脸上就一片铁青,本来就严肃的德国人,现在更是好像加了钢筋水泥一样板着,但没有什么勃然大怒的狂躁,就是极为严肃的看着每一个中方高层。

  人力资源主管念的过程中,这些中方高层就频频瞄石涧仁,谁叫他一直选择坐在长会议桌远端尽头的角落呢,本来是方便他观察每个人的表情,现在也成了每个人都能看他,好像三方都跟他不沾边,又有点三堂会审的意思,不过石涧仁不佝偻局促,大大方方的坐在那随手记录些要点,还继续观察每个跟他对视的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多难得的机会。

  对的,这些高层之间就是隐隐约分成三方,代表德国集团总公司的马克等人俩德国的、一个比利时人还有个法国人,香港来的仨华裔只有一个海归,另外俩普通话都不利索,是香港公司聘来的职业经理人,五位江州本地管理人员有两位带体制内背景,另外仨也是职业经理人。

  念完之后马克直接要求中方副总裁做解释,不需要翻译都能大概猜出来那种语气下的内容:“我三番五次要求停工加强验收整改,不能以外部确定时间来决定设备运转投产的时间,更不能用行政命令取代工业运转的客观规律,中方管理层一直置若罔闻,现在怎么办?”

  对石涧仁毫不掩饰厌恶表情的副总裁随口应对,却有点出乎石涧仁意料的直接把烫手山芋扔过来:“石董,你来公司已经有一周左右的日子了,一直没在高层通气例会上发过言,对于这件事,说点你的看法?”

  看着那不怎么善意的目光,还有挑衅甚至傲慢的口气,石涧仁有点贱,直接用英语开口:“总裁先生,我想您应该清楚供水公司面临的社会职责,也应该清楚石沱水厂在北部区新开发片区将近二十万人口新城区的迫切需求,假若这件事在德国,你们会怎么处理?”

  马克回答得非常快捷:“工业是需要按部就班的遵循规则,环保工业更是直接关系到民众健康卫生的特殊行业,所以不允许有半点瑕疵!所以在德国……如果有类似的事情的,公共设施配套在城区允许搬迁进入前就会做好,公共事业,水电先行,不可能出现这样新城区等待公共设施配套的情况。”

  石涧仁抓住了其中唯一一次停顿:“那么您见过这么快的城市发展速度么?我指的是北部区新开发片区,只用了短短的五年时间,把这一片曾经还是田地和荒山的区域迅速变成目前这样的城市局面,譬如说两栋崭新的三十层高楼建筑之间,居然还有半座完全荒凉的未开发荒山。”

  马克摊开手:“没有。”德国人还是实诚:“我确实从未见过中国这样发展迅猛的城市化速度,哪怕是在德国,东德跟西德曾经的差距融合以后,也没有得到这样迅猛发展的机会,但这不是允许出错的理由。”

  石涧仁点点头:“因为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