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后全传-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情况还不了解,对万氏的举动她并没太在意。

吴皇后和万氏本来并无怨仇,只是由于吴皇后的到来阻碍了万氏梦寐以求的目标。万氏从4岁就来到宫中做官女。长大后就开始侍奉朱见深,她是看着他长大的。眼见着自己成为半老徐娘,却连个名号也没混上,竟让吴皇后这黄毛丫头后来居上,她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她多年来努力的目标就是要当皇后,吴皇后却打破了她的皇后梦,她要夺回应属于她的东西。多年来的不得志和情感的积聚与压抑,使她产生了一种少有的强烈嫉妒心,对阻碍她的目标的人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千刀万剐。万氏十分清醒地知道吴皇后比她年轻、漂亮、有才识,但她也有她的优势:警敏、富有后宫经验、善于迎合宪宗的心意、有一套取媚于男人的手法,更重要的是,凭她十多年对宪宗的侍奉,她对宪宗的性格、爱好等等了如指掌,她有办法控制住宪宗,并让宪宗完全听她的,这些都是吴皇后所远远不及的。因此,她深信自己的目标能够实现。

吴皇后与宪宗举行完大婚不久,就受到了宪宗的冷落。

宪宗由于自幼就与万氏一起生活,他对万氏的爱恋、依附和敬畏的情感加上万氏的挑拨离间,使他一开始就对吴皇后存有偏见,在心理上难以容纳吴皇后。他觉得吴皇后虽然年轻漂亮,却是一个冷美人,他始终无法得到万氏那种热情、温柔、体贴、娇媚以及温馨之感,从而对吴皇后产生了厌倦。这也难怪,吴皇后从小接受的是儒教“笑不露齿”,“窥必藏形”,更何况她是大家闺秀,感情内敛矜持,当上了皇后,更加端庄矜持,这是年仅16岁的宪宗不能理解的。

此后,万氏便利用宪宗对她的专宠,在宪宗面前千方百计地诋毁诬陷吴皇后;同时,她利用中宫受朝的机会,对吴皇后公然不恭,甚至讥讽相加。后来万氏竟致指桑骂槐,一次比一次厉害。吴皇后实在忍不住了,愤怒地斥责了万氏的粗俗和无礼。万氏见报复的时机已到,便跳起来大骂吴皇后。吴皇后愤怒至极,便命令身边的侍女,杖打了万氏。

万氏借着被打的狼狈相,跑到明宪宗那里哭天抢地,大声喊冤。使宪宗手足无措,百般哄劝。宪宗被寻死觅活的万氏吓坏了,再加上看到吴皇后把他心爱的万氏欺凌的如此可怜,就发誓定要借机废掉吴皇后,立万氏为皇后。万氏这才破涕为笑。但废后毕竟是一件大事。明朝历史上自宣宗才开始有过废后,不过那是因为胡皇后无子,并且是以胡皇后主动辞让的形式废后的;代宗时,汪皇后因为坚决反对易储,才被代宗废掉。而吴皇后又有什么大的过失呢?万氏和宪宗都明白,仅凭吴皇后杖责一个嫔妃的罪名是不足以废后的,况且吴皇后是经过两宫太后长时间的观察选定的,刚刚册立仅一个月的时间,不仅两宫太后不会同意,就连廷臣们也通不过。除非从立后本身做文章,才可能达到废后的目的。

万氏很快为宪宗想出了一个阴险毒辣的计谋。宪宗着人逮捕了当时负责选后具体事务的太监牛玉,打入大牢,对他严刑拷打。牛玉被迫作了伪证,说明英宗在世时已确定王氏为太子妃,但由于明英宗驾崩突然,未及正式诏示,而只有牛玉一人知道。在后来的选后过程中,吴氏的父亲吴俊,对牛玉进行了贿赂。故牛玉在对两宫太后启奏情况时,将先帝英宗选定的王氏改为吴氏。

在从牛玉那里逼取了假口供后,宪宗立即奏报两宫太后。他提出废掉吴皇后,请求两宫太后批准。钱太后明确表示不同意。周太后也觉得吴皇后是个贤后,但她总想与钱太后对着干,况且先帝对册王氏已有言在先,不废掉吴皇后怎么能表示对此事的惩戒呢?她于是同意废后。钱太后见宪宗态度坚决、周太后也同意,便不再坚持。

内阁大臣们在对废后进行廷议时,听说这是明英宗的遗愿,尽管将信将疑,却不好多说,况且两宫太后已经同意,便草草过场。

当万氏听到两宫太后同意废后的消息后,喜笑颜开,她和宪宗兴奋得彻夜未眠。万氏怕夜长梦多,急忙催促宪宗发布废后诏书,把生米做成熟饭。宪宗马上传谕礼部,立即颁布废后诏书,连发了三道诏书,第一道诏书发至吴皇后,上面说道:“朕以为作为皇后,应该与朕共同承继祖宗传下来的千秋万代的基业,德行应该成为六宫之表率。不是德行贤慧明达,谙熟礼度的是不能够成为皇后的。而你被册为皇后以后,却行为放肆,言语轻佻,留心曲词,礼度率略,德不称位,怎么能与朕共承这天下大业,更谈不上德行成为六宫的表率。因此,特令你交还皇后册宝,移居别宫。”

第二道诏书发至前廷和后宫,诏书中说:“朕谨遵先帝之命,册立皇后。本来先帝已经确定王氏,知悉底细的太监牛玉却收贿作弊,蒙骗两宫太后,将王氏改为吴氏,以致错将吴氏立为皇后。吴氏举动轻佻,德不称位,朕承继祖宗千秋大业,册立皇后,以为辅佐帝业,表正六宫。怎奈吴氏有负社稷之重托、朕之重望。现已请命两宫太后,废吴氏别宫。望尽知朕的苦心。”

第三道诏书发至全国各地:“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以待婚期。太监牛玉却收受贿赂,蒙骗两宫太后,把已选掉的吴氏又重新推荐复选。吴氏被册立之后,朕见她举动轻佻,毫无礼度,德不称位,经过调查其实,才知道她并非先帝所选定的人、实乃不得已而为之,经请命于两宫太后,决定废掉吴氏退居别宫。”

吴皇后接到诏书后,如雷轰顶,欲哭无泪。但诏书既下,一切都不能挽回,于是只做了一个月零一天的吴氏只得交还皇后册宝,迁居西宫。吴皇后废居西宫之后,过着十分冷清的生活。她才16岁,便被打入冷宫,以后漫长的日子怎么打发?她恨透了万氏。

吴皇后被废,在被废掉吴皇后而制造的假证据里所涉及的一批人及其亲属,也遭受了不白之冤。一个月前,吴皇后的父亲吴俊因其女贵而贵,被封为都督同知。一个月后,则因其女被废而被革职下狱,后来又被贬谪到登州(今山东蓬莱)服役。太监牛玉被贬谪到孝陵(今江苏江宁东北)种菜。牛玉的侄子朱纶被革去太常寺少卿之职。牛玉的外甥吏部员外郎杨琮也被革职为民。此外,牛玉的姻亲怀宁侯孙镗也同时被勒令回家。

文武大臣们更是为了废后的诏书而议论纷纷,在背地里猜测分析,越来越觉得牛玉的证词漏洞百出,吴皇后被废得冤枉,他们对于这次废后的目的也愈加怀疑,但是他们又不能在上疏中直抒其疑,便采取了曲笔的方式。南京给事中王徽、王渊、朱宽、李翱、李钧等在给宪宗联名上疏中说:“太监牛玉隐瞒先帝遗言,收受贿赂,蒙骗两宫太后和陛下,偷梁换柱,易换皇后,把国家大事视同儿戏,屡数牛玉的一系列罪行,实乃十恶不赦,不杀不足以平天下人之愤,其族人也该当治重罪,而今牛玉却仅仅被罚去种菜,族人也仅被免职,这岂不是罪重罚轻了吗?此外,如果牛玉的罪名确实成立的话,不是也应该追究当时主管此事的大学士李贤的责任吗?”明宪宗自知做了亏心事,本来就非常心虚,被王徽等人的联名上疏一下子刺中了要害。他恼羞成怒,为挽回面子,压制大臣们对废后的猜疑,他下令将上疏的王徽、王渊、朱宽、李翱、李钧等人都贬为边远州镇的判官。结果是欲盖弥彰,这件事反而更证明了牛玉易后的罪名是假的,吴皇后则成了万氏觊觎、夺取后位的牺牲品。

尽管宪宗极力想让万氏当皇后,可是万氏的愿望还是没有实现。因为在假造的废后证据中先帝是想让王氏当皇后的,而不是万氏,于是王氏捡了个大便宜,成了一国之后。接下来,万氏就要花心思来对付新皇后王氏和其他的缤妃了,而不是再找吴皇后的麻烦了,这倒使吴皇后不用再被那永不休止的争宠夺利所烦扰了。

后来,吴皇后从宫中的侍女那里经常听到有关万氏的消息。先是万氏为宪宗生了皇长子后被封为贵妃,但不久皇长子便夭折,万氏从此不再复娠。万贵妃为保住自己的专宠地位,不让宪宗去召幸王皇后和其他缤妃,凡是怀孕者一律堕胎。她还毒杀了皇太子。吴氏恨透了她的心狠手毒。

公元1407年,吴氏听说瑶族出身的纪氏遇幸怀胎,不久将要分娩。为了能让纪氏逃过了万贵妃的毒手,吴氏让人找来太监张敏与其商量对策,后来张敏安排纪氏在距西宫不远的安乐堂偷偷生下一皇子。后在吴氏的帮助下把小皇子藏在安乐堂旁边的一间密室里,吴氏还把自己积攒下来的一些粉饵怡蜜之类的食品拿去哺养小皇子。她还每天都亲自照料哺养皇儿。在吴皇后的帮助下,小皇子总算躲过了万氏的毒手,幸运地活了下来。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后,一直念念不忘吴皇后的恩德。他令人把吴皇后迁出西宫,安居到条件很好的仁寿宫。同时,他命令要完全按皇太后的礼遇安排吴皇后的衣食住行。孝宗还封赐吴皇后的侄子为锦衣卫百户之职。

公元1509年,吴皇后病逝,享年61岁。明武宗朱厚照以妃礼葬之。

第三百五十二章 王氏明宪宗朱见深皇后

姓名:王氏

生卒年:公元1449~1518年

籍贯:明上元(今江苏江宁)

婚配:明宪宗朱见深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464年

尊号:慈圣康寿太后

谥号: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

王氏是中军都督王镇的女儿。她自幼嗜书好学,而不喜缝织女红。到13岁时,她已出落成一个修短适中、娇美灵秀的佳人了,并且通晓文墨,可谓才貌双全。

公元1463年,明英宗朱祁镇为太子朱见深选太子妃。

经过严格的层层筛选后,最后只留下三个候选人,以待进一步的观察。在这三个女子中,王氏的年龄最小,她比当时刚刚15岁的太子朱见深还要小两岁。明英宗比较看中三人中的吴氏,吴氏庄重雍容、丰姿绝世。但同时王氏所具的绰约风姿和灵巧韵味使英宗举棋不定,及至英宗于天顺八年正月突然崩逝也未确定下人选。由此,在即位的宪宗大婚后,为使自己所宠爱的万氏取代吴皇后的位置,竟通过逼供的方式编造了明英宗生前已选定王氏为太子妃,经办人却隐瞒真相易换皇后为吴氏的骗局,致使吴皇后被册立一个月即被废。

吴皇后被废后,宪宗便极力推荐万氏为新皇后,却遭到两宫太后的坚决反对。因为万氏并非英宗所定的皇后候选人之列;且万氏要比宪宗大19岁,如若册立万氏为后,恐怕会成为朝廷内外以及后人的笑柄;更重要的是,废掉吴皇后的理由便是明英宗为朱见深选太子妃已定王氏,而被人偷梁换柱易为吴氏,如果新册立的皇后是万氏,这必然会引起廷臣乃至全国的猜疑。尽管宪宗对万氏情有独钟,而万氏也挖空心思地想当皇后,但宪宗只能同意两宫太后立王氏为新皇后的决定。

费尽心机的万氏没料到自己竟然吃了个哑巴亏。她原指望废掉了吴皇后,她必当皇后无疑。谁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让王氏白捡了个皇后,她恨得直咬牙,却又没办法阻止。

公元1464年十月十二日,即在册立吴氏为皇后的81天后,宫廷又为册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