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昌发感觉到媳妇的小手搂住了自己的腰,不由得把媳妇抱得更紧了,亲完看着媳妇红红的小脸,真是恨不得把她揉到自己的身体里,想着就用力抱起了媳妇上了炕。
肖月醒来的时候浑身酸疼,这男人昨晚不知道为什么兴奋的不行,硬是缠着她到很晚才放过她,尽管睡的很晚还是在天一亮的时候就醒了。
吃过早饭后,杨昌发在院子里收拾昨天的猎物。他昨天收获了2只野鸡,还有两只野兔,旁边的地上有他剥好兔皮,肖月看了看,问道:“昌发,这个兔皮你都是怎么处理的?”
“那个呀,我都是拿到镇上去卖的,不过那不值钱,一张就15文而已。”
“那这次的别卖了,我想拿来做衣服行吗?”
“行啊,你要做衣服的话,我给你把兔皮硝好。”
“你还会硝皮子呀!”
“当然会了,这个兔皮就放在一边吧,我收拾完了这些就给你硝。”
“嗯,行。”
“二弟,也给我一张呗!”李氏从屋子里出来的时候刚好听到了肖月的话,就想着也要一张,她想着这兔皮到镇上能卖个十几文钱,自己绣好几个荷包才能赚到,就开口要了。
“大嫂,这兔皮本来就小,给你一个月儿就不够了呀!”杨昌发心里暗气,听到媳妇有用他还想着要多给弄些,哪有多余的给她呀!
“不够你再上山上打去呀!”
“这兔子不用到山里面去,你想要的话就让大哥去给你弄吧!”杨昌发不耐烦的说。
“你大哥那个笨蛋哪能弄到呀!二弟你也真是的,就一张兔皮而已,大嫂都开口了,你还推三阻四的这是干嘛呀!”李氏拿眼睛斜瞅着杨昌发,脸上却是一派的不屑。
“大嫂,就一张兔皮你至于这么不依不饶的,昌发是你小叔子你这么咄咄逼人的干嘛呀!”肖月看着李氏脸上的不屑不由地生气了,想要东西还瞧不起人,她转身就把兔皮拿到了自己手里,就不相信李氏敢从自己的手上抢东西。
“肖月,我是你大嫂你就这样跟我说话呀!你们肖家的女儿还真是教的好”
“我们肖家怎样教女儿那是我肖家的事,至少我爹娘给我说过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伸手,伸手就是贼。”肖月也生气了。
“你说谁是贼啊,那兔皮怎么就是你们二房的东西了,没分家所有的东西都是杨家的,我们也是杨家人我要你就得给。”
“吵吵什么呢?都没事干了是吧?肖氏,不敬大嫂想被休了是吧!”吴氏站在堂屋口一开口就冲着肖月去。
李氏看到了吴氏出来了瞬间一脸的得意,“娘,老二打的野兔,老二家的要用来做衣服,我想着给爹娘要一张结果老二家的就说我是贼,娘,你可要给我做主呀!”
肖月看了吴氏和李氏一眼,“娘,这两张兔皮我本来是打算拿来给爹娘的,可是大嫂却想着给她爹娘我这不是想孝顺您才跟大嫂争嘛,而且我根本就没有骂大嫂是贼,是大嫂自己说她是贼的。”肖月看到李氏在撺掇着吴氏,所以干脆把脏水往李氏身上泼。
果然听到李氏要把兔皮给她爹娘吴氏的眼光就像刀子一样往李氏身上射,“你个败家娘们,给你爹娘,你爹娘算老几呀,老娘还没有呢你就想着你爹娘,那是杨家的你就想着往你李家搬东西,这么向着李家你就干脆回李家算了。老娘叫老大休了你这贱人。”
李氏没料到肖月会睁着眼睛说瞎话,又听到吴氏的话顿时满腹的委屈,“娘,我没有,你别听老二家的乱说。”
“大嫂,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没有拿婆家贴补娘家的理。”林氏从屋子里出来不嫌事大的开口。
“就是,老三家的说的有道理,到底是秀才的女儿。”吴氏夸着林氏又转头对着李氏吐了口痰。
“娘,这冬天的时候可冷了,你也知道开春相公就要参加院试了,不如我把这兔皮给相公做衣服吧 ,也好让他好好读书明年给你挣个秀才你说怎么样?”
林氏看到那兔皮也起了心思,她只是觉得自己的相公是读书人,这个家的好东西就该给自己的相公,其他人都是泥腿子穿粗布的衣服就行了。
肖月看到院子里的这三人真是有种说不出话的感觉,就两张兔皮有必要这样吗?
“行,老二家的,兔皮给老三家的。”吴氏拍板连问问杨昌发和肖月的意思都没有。
“娘,你这——”杨昌发刚开口就被肖月拉住了,肖月把兔皮给了老三家的,转身就拉着杨昌发回了屋。
“媳妇,你怎么把兔皮给了老三家的,你不是想要吗?”刚进屋杨昌发就开口问。
“没事,就两张兔皮而已,再在院子里待下去又要吵了烦死了,而且娘向来向着老三,老三媳妇说的那话就已经注定了兔皮归老三家了再吵吵也没意思。”
“对不起,都是因为我。。。。。。”杨昌发一脸的低落。
肖月连忙安慰他,“你说什么呢?这怎么能怪你,算了,你以后再给我打就是了。”
“嗯,我再给你打。”杨昌发点头,暗自决定以后多给媳妇打些野兔,最好打只狐狸,那狐狸皮做的衣服漂亮又暖和。
“嘿嘿,老三家的拿走的兔皮没硝,要是让别人硝还不得花钱。她以为自己能占多大便宜。”看到杨昌发情绪低落了下来肖月转移了话题。
杨昌发才反应过来,看着笑得像只小狐狸似的媳妇说:“是呀,媳妇你太狡猾了。”
“哪有,我是人家对我好我就会对人家好的。”
“媳妇,我会一直对你好的。”杨昌发看着媳妇说。
“嗯。”肖月笑着点点头“你可不许帮她硝。”
“放心,他们都不知道我会硝皮子。所以不会来找我的。”
“那就好。”
“你就在屋里吧,我出去把剩下的弄完。”
“嗯,好。”
杨昌发出去之后,肖月也没有什么事情,昨晚没休息好她就去炕上躺着了。
第十一章 小两口赶集
地里的庄稼可以收了,整个临水村进入了秋收。
杨家的地不少,水田5亩种的是水稻,旱地有6亩小麦、玉米、糜子各种了2亩,还有8亩的沙地种了3亩的红薯,3亩的花生,2亩的黄豆。
所以秋收的时候全家除了吴氏都是要下地包括念书的杨昌富,毕竟这粮食是明年一年的口粮还可以卖一些,肚子填不饱什么都是空的。
这一点肖月觉得杨老爷子做的挺好,以前看小说时书中经常是读书的人不下地,结果弄的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杨昌富是下地不过干的都是轻省些的活。
收水稻的时候杨老爷子和三个儿媳割,他在后面捆,杨昌贵和杨昌发挑到晒谷场,忙活了5天才把所有的水稻收割完弄成了谷粒装在麻袋中弄回了家里,以后吃的时候就只要脱了稻壳就好了。
之后是收麦子,先把麦子割完了,杨老爷子和杨昌富捆,杨昌贵和杨昌发又是把麦子挑到晒场,三个儿媳跟在后面捡着地里落下的麦穗。
麦子收完是玉米,玉米地里不透风,整个人就跟在蒸笼中一样,不一会就满头大汗,而且玉米的叶子刮在脸上,手上又疼又痒的难受死了。之后糜子、红薯、花生、黄豆相继的收了回来。
先把庄稼趁着太阳好的时候赶紧收拾好了,之后才是收拾麦秆、玉米杆等,这些也要收回家里可以烧火。
再把地里收拾干净清理好以便开春之后翻地,还要种一点白菜这可是整个冬天的菜,临水村的冬天又冷时间又长所以庄稼都是一年一熟,等所有的活都做完前前后后差不多半个月秋收才结束。
秋收之后的天气就渐渐变凉了,地里没有活计。家家都开始准备过冬的柴火,腌些萝卜在冬天的时候下饭,人们都开始在为猫冬做准备。
杨昌发收拾东西决定再进一次山,看着天气用不了多久就要下雪了,他带着干粮这次准备去三天看能不能打些值钱的。
他走之后肖月想到自己之前准备给他做棉袄但没有棉花,眼看着就要冬天了,等他回来就要赶紧去镇上了不然他就要受冻了,而且肖月还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赚钱的方法。
这迟早是要分家的,按照自己两人在家中的地位净身出户都有可能,所以要赶紧攒些钱不然到时候就不好办了,所以她想跟杨昌发一起去镇上。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第三天中午的时候杨昌发回来的时候带了3只野鸡,2只野兔,还有一只狐狸和一只鼬。他回来的时候衣服破了,头发散乱,浑身脏兮兮的,肖月心疼极了。
烧了热水让他去洗澡,她去吴氏那里要粮食给杨昌发做饭,吴氏没有说什么拿了粮食给她,因为吴氏知道杨昌发回来带的猎物可以卖好几两银子,看在钱的份上她也不会心疼那点粮食。
吃过饭肖月就把他赶去睡觉了,在山里那么危险的地方困了就只能眯一会儿,他现在肯定累极了。
杨昌发一直睡到了第二天早上才起来,把猎物整理了一下就准备去镇上了,猎物放的时间长了就卖不到好的价钱了。肖月早就跟他说了要一起去,所以吃完饭两个人收拾收拾就准备走了。
吴氏看到肖月也要一起去就怕她花卖猎物的钱,“老二家的,你去干什么?”
“我去镇上买些棉花,昌发只有单衣我想给他做件棉袄。我自己有嫁妆的钱我带了。”肖月看到吴氏就知道她是怕自己花钱,干脆直接告诉她自己带钱了。
肖月这样说了吴氏倒真是不好再说不让她去了,“要不你多买点棉花,再买点布,这我跟你爹也想做件棉袄。老三读书不能受冻,你们做哥嫂的给他也添件棉袄吧。”
肖月的心中默默地翻了个白眼,这人还真是会得寸进尺呀,“娘,我没有那么多的钱,毕竟是我的嫁妆钱这话传出去不好听吧,要不就卖了猎物之后用那个钱给你们买吧。”
吴氏听到她这么说心里气的牙痒痒,单用卖猎物的钱那老二家的不是也要用这钱了,“算了,我们的还可以用,卖猎物的钱全都带回来。”
二人答应了就往镇上去了,临水村的三面都是山,没有山的那一面通往镇上,道路还是比较平坦的,去镇上得半个时辰,平时村里有牛车的人家就会拉人,2文钱一个人,今天他们出来晚了牛车走了所以他们只能走到镇上了。
杨昌发看着自己媳妇有点心疼地说:“媳妇,牛车走了,路上你累了就跟我说。”
肖月倒是不在乎地说:“没事,咱们走吧!对了,娘说让你把卖猎物的钱都带回去,她怎么知道多少钱呀,就不拍你给的少了。”
杨昌发笑着说:“傻媳妇,这些猎物多少钱都是有数的,一只野鸡23文,一只野兔30文,狐狸是5两,鼬是3两,这些都是大家认定的。”
肖月点头,“奥,怪不得娘放心你一个人来卖猎物。”
“对呀,除非有时候碰到有钱人或猎物比较好就会多给点。我那10两银子有5两是卖了大虫办完亲事剩下的,其余就是卖猎物时别人给多了我就自己留了下来。”
肖月心想这男人也不是那么死心眼嘛,“奥,原来是这样啊。”
在肖月走的快累死的时候终于到镇上了,镇子叫清河镇,不算小但也没有多大,茶馆,酒楼,当铺,布庄,粮店,杂货铺等一应俱全,镇上的人手里还是有点钱的,穿着打扮都比村里的好。
在镇子里有条街是专门给这些乡下的人卖东西的,大家都把自己家做的东西拿到这里卖掉。背篓、箩筐,还有家里的菜等等都是些零碎的东西,杨昌发和肖月在这里呆了一个时辰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