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趴在慕姗姗的桌子上,按照脑海里的记忆开始写起小品的剧本。

    “你在干嘛呢?”慕姗姗忙完,看到林子轩的模样,奇怪道。

    “我在写小品,要上春晚。”林子轩底气十足的说道。

    这么正能量的小品要是不能上春晚,那就太没有天理了。

    再说,每年春晚对部队选送的节目都会照顾有加,轻易不会刷掉,这是个原则问题。

    空政中心属于部队单位,一旦把这个小品送到春晚节目组,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我看看你写的什么?”慕姗姗好奇道。

    拿起林子轩写的稿纸,慕姗姗看了起来,小品的名字很普通,叫做《打电话》。

    整个小品的质量很高,也很感人,通过除夕夜的一通通电话联系到华国的千家万户,也联系起了部队和百姓,展现了军民鱼水情。

    慕姗姗对林子轩写出这样的小品并不惊讶,她惊讶的是下面还有一首歌曲。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么?现在工作很忙么,身体好么?我现在部队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么?管的不严就不要去了,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以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

    简简单单的歌词,竟然让慕姗姗看的想哭。

    这是林子轩准备在小品结束的时候,让表演小品的演员演唱的。

    一个除夕夜给家里打电话的小品,加上这么一首歌,在春晚的舞台上绝对会成为催泪弹,感动全国的观众。
………………………………

第一百九十七章 真唱之年

    在空政中心,林子轩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把写的小品和歌曲递交了上去。

    目前《炊事班的故事》拍摄的进度很快,成本控制的很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不会超出预算,双方合作的非常愉快。

    就算有点小问题,林子轩和冯晓刚还不至于和部队单位闹矛盾。

    空政中心的领导对上春节晚会表示支持,通过春晚能够展现部队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再说,这个小品的立意很好,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同。

    小品的背景是地方政府为了支持守护边疆的战士,特意开通了一条专线让战士们打电话回家拜年,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革命传统。

    演员是现成的,只要抽出时间排练就行了,他们没有拒绝的理由。

    不过空政中心的领导对那首叫做《一封家书》的歌曲有点意见,觉得这首歌曲亲情是有了,可不够阳刚,唱起来不符合战士的身份。

    这时候部队上的歌曲都是那种气势恢宏的调子,充满阳刚之气和战斗精神,即便是女歌手也是采用美声唱法,中气十足。

    《一封家书》属于民谣类歌曲,适合文艺青年自弹自唱,带着点忧郁和感伤。

    这和部队的形象反差很大,放到一起不太合适,他们觉得把小品和歌曲分开最好。

    林子轩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他原本想通过两者的结合达到最大的催泪效果,没有考虑风格搭配的问题,看来混搭不适合这个年代。

    他把歌曲拿走,只留下了小品。

    空政中心有专门的人员对小品进行深加工,组织演员排演,并送交春晚的节目组。

    林子轩回到家里,和慕姗姗说起了这件事。

    “这歌挺不错的,亲情味很浓,适合春晚,不用实在是太可惜了。”慕姗姗惋惜道,“要不我拿给导演看看,找个歌手来唱,你觉得怎么样?”

    “你看着办吧,别忘了和春晚剧组收钱。”林子轩开玩笑道。

    春晚剧组不会付钱给林子轩,不过如果有歌手想唱《一封家书》,就要给林子轩作词作曲的费用,买断这首歌的版权。

    “你认识的人里有没有适合唱这歌的?”慕姗姗询问道。

    林子轩回想了一下,发现他和歌手这个圈子的交集不深。

    京城演艺圈是个总称,包括演员、歌手、说相声的、演杂技的等等,凡是从事文艺方面工作的人员都属于这个圈子,他主要混的是影视圈。

    在他认识的人中,花城的张莹莹是歌手,如今已经成为华国著名歌星,春晚的常客。

    在演员中,江姗倒是会唱歌,只是这首歌不适合她唱,其他的歌手也就是在聚会上见过,互相认识,但都是泛泛之交。

    “还是让春晚节目组操心吧,我和歌星不熟。”林子轩回应道。

    “要不你自己唱好了,唱红了你就成歌星了,”慕姗姗说笑道。

    “我自个知道自个的斤两,平时自娱自乐的唱唱还行,就别去春晚上给人添乱了,走红哪有那么容易,现在要凭本事吃饭了。”林子轩摇头道。

    他这是有感而发,因为今年春晚有了一个重大的改变,那就是杜绝假唱。

    春晚从1983年到1993年,可以说是假唱时代,这是由于有备播带的存在,演员在舞台上一旦出现意外,播出的都是事先录好的备播带。

    这十一年的春晚基本上没有意外发生。

    观众不觉得自己看的不是现场直播,只有那些真正到春晚现场的观众才明白怎么回事。

    春晚毕竟是一场全民盛宴,不出错是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今年春晚的导演提出了“真唱”理念,用真唱代替假唱,让艺术还原到原汁原味的境界,他还取消了伴奏带,使用了现场乐队伴奏。

    这无疑是一个很大胆的决定,相当的冒险,也可以说很有艺术追求。

    如此一来,对歌手的选拔会非常的残酷。

    只要是唱功不佳,或者在选拔的过程中发挥不好的歌手都会被淘汰掉,相比较而言,唱美声的歌手占便宜,人家是真有实力,唱流行歌曲的歌手就非常危险。

    这一届春晚目前的节目名单上几乎没有港台歌手的身影。

    不是春晚节目组没发出邀请,而是人家一听要现场真唱纷纷找理由婉拒,不过来冒险,要是被刷下来太没面子。

    即便不被刷下来,也不能保证除夕夜就有出色的发挥。

    一旦发挥失利,被华国观众看到,被媒体宣传报导,很有可能断送他们的歌唱前途。

    所以说,像林子轩这种业余人员跑过去纯属自找没趣,慕姗姗这么说只是玩笑而已。

    说实话,林子轩很佩服这位充满理想的春晚导演,只是觉得风险太大,划不来。

    这么做不光是歌手有压力,导演组的压力更大。

    如果除夕夜现场直播的效果不好,达不到往年那么的“完美”,不仅会被观众骂,还会被领导批评,更会牵扯出往年春晚使用备播带的事情。

    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老百姓到底是想看一台“完美”的春晚,还是看一台有瑕疵的春晚,是追求真实的艺术性,还是享受完美的娱乐性。

    有人看春晚是图个乐呵,有人更为看重表演的真实性,这是一个说不清的话题。

    慕姗姗参与其中,能感受到春晚节目组那种凝重的氛围,成败在此一举。

    作为主持人,这一届的春晚同样是一个考验,她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

    她把这首《一封家书》交给春晚的总导演,这位导演觉得不错,这首歌虽然不是那种喜庆的歌曲,却充满着浓浓的亲情。

    在华国,过年讲究的是家人团圆,这首歌代表着漂泊在外的游子心声,很有意义。

    不过其中的歌词需要改动,那句“管的不严就不要去了”有点问题,虽然是做儿子的一种关心,说的也很实在,却不能在春晚上这么唱出来。

    在和林子轩商量后,改成“觉的太累就请假好了”,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接下来,春晚导演组需要找一位民谣风格的歌手来唱这首歌。
………………………………

第一百九十八章 困境

    过了元旦,进入了1994年。

    京城的气温降到了零下,《阳光灿烂的日子》还在拍摄之中,原本的拍摄周期继续延迟,估计还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结束。

    冬天拍夏天的戏份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年轻的演员们很有吃苦的精神,穿着单薄的衣衫照样在京城的街头嬉笑玩闹。

    为了不让从嘴里呼出的寒气在镜头里穿帮,拍戏之前演员们要在嘴里含着冰棍,把嘴里的热气吸走,这样说话大笑的时候就不会有寒气了。

    每拍完一组镜头就要穿上军大衣暖和一阵,然后接着拍。

    他们第一次拍戏,这么辛苦倒不是说有演员的敬业精神,而是一种年轻人不服输的劲头。

    几个人暗中较劲,比一比谁更不怕冷,尤其是在宁菁面前,更是不肯认输。

    这和电影里的情节很像,少年们在心仪的少女面前展现着自己最强的一面,在他们这样的年纪,生死是小,面子最大。

    这就是懵懂而冲动的青春,在那个时期,谁没有做过几件傻事呢。

    最要命的还是雨天的戏,京城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几名演员在雨中疯狂的奔跑着,他们演的时候不觉得冷,拍摄结束,都冻得浑身发抖。

    剧组人员赶忙给他们披上毛毯,拿来热水,换上干衣服,以防感冒发烧。

    拍摄到了现在,也就是这些演员身体好,撑得住,没出问题,否则这戏拍的会更为艰难。

    “觉得怎么样?”林子轩关心道。

    “没事,就是冷了点,还能行。”夏宇喝着热茶,挺乐观。

    林子轩和这些演员交流的不多,和演员沟通主要是导演的责任。

    在这个剧组里,他的工作就是联系外景,安排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并不太忙。

    在国内,采用的是导演中心制,拍片的时候导演说了算,闻隽作为监制,掌握着财政大权,对姜闻有一定的约束力。

    没过几天,闻隽返回了香江。

    他去筹集电影后期制作的资金,现在的资金能拍完片子就不错了,后期制作一分钱没有。

    只是闻隽这一走就像是失联了一样,找不到人了。

    然而,剧组不能停,耽误一天都是钱,还是要继续拍摄,只能先四处赊账,等到闻隽过来再付款,就这样又拍摄了一段时间。

    有一天,姜闻正说要开始拍摄,发现头顶上的灯灭了。

    灯倒是没坏,就是灯光师罢工了,剧组还欠着这些人的工资呢,快要过年了,他们担心剧组发不出工资,白干一场。

    虽说都是圈子里的人,平日里有交情,不过交情归交情,总要给个说法。

    “你们说怎么办?闻隽联系不上啊。”姜闻无奈道,“等他来了就发工资,支票本都在他身上呢,就算银行还有点钱咱们也取不出来。”

    “那香江人怕是不会来了,姜导还是给个交待吧。”有人揣测道。

    这种说法在剧组里很有市场。

    大家怀疑闻隽看到这片子太没谱了,就算拍完也做不了后期,就拿着最后一点资金跑路了,否则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消息。

    连林子轩都有这种想法,他无论是发电报还是打电话都找不到闻隽。

    这年头影视圈跑路的人不少,也难怪让人怀疑。

    “我有什么办法,我又不是投资商,咱们先把片子拍好,这样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