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就行,要夸咱们的电影好。”

    这种活动一般由当地的电影公司来安排。

    好梦公司会派人先去联系,弄好活动流程,各地的大环境不同,安排的活动会差别很大。

    比如到东北三省,主办方可能会安排冯晓刚和演员们慰问下岗职工,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到了南方的城市,娱乐性会更强一些。

    说实话,《不见不散》这部戏没有多少话题可以炒作。

    你要是炒作男女主角的绯闻吧,葛尤肯定不同意,那是破坏人家家庭的和谐稳定。

    所以只能是从电影入手,说一些演戏时候的趣事和在美国经历等等。

    这一拨宣传活动会从12月17日开始,自北向南,用掉大半个月的时间,争取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能引起反响,把声势造起来。

    “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市场需要什么咱们就要做什么,以后电影行业的玩法要变了。”冯晓刚感慨道,“会做事的不如会闹事的,这种宣传炒作要是流行起来,那圈子里就热闹了,整天净忙着打嘴仗了。”

    冯晓刚刚忙完《不见不散》的后期,在内部小范围的放映一遍,大家普遍认为不错。

    电影把故事背景放到洛杉矶,一下子就把片子的档次提上去了,这不是说洛杉矶就比京城好,但能给国内的观众带来新鲜感。

    国产电影在国外拍摄这还属于首次,是一个不错的宣传噱头。

    《不见不散》的故事虽然以调侃为主,不过这一回调侃的对象大多是美国人,还带着点海外游子思乡的情怀,两人在美国兜兜转转,最后感觉还是家乡好。

    主题积极向上,内容轻松幽默,在拍摄手法上比《甲方乙方》更为成熟。

    当然,上映后肯定会有影评人批评电影俗气,没有内涵等等,冯晓刚都习惯了。

    第一次成功是运气,第二次成功是实力,只要《不见不散》取得了高票房,冯晓刚在国内电影导演的圈子里也算是一个人物了。

    有的导演用奖项证明自己,有的导演用票房证明自己。

    “以后宣传炒作是潮流,现在的观众不是以前了,你拍什么他就只能看什么,那些文艺片导演就是这么被惯坏的,以为观众只能看他们拍的片子。”林子轩沉声道,“观众的选择多了,要是觉得不好看,就不会花钱买票。”

    国内的观众从被动的看电影到主动的选择电影,这就是市场的变化。

    如果导演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拍不出观众喜欢看的电影,就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林晓玲的剧本经过几番删改,终于获得了郑洞添的认可,可以进入影片的筹备阶段了。

    事实上,郑洞添帮她做了不少修改,林晓玲年纪还轻,对于剧本中老太太的角色还不能很好的把握,这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行。

    接下来,晓玲同学在学校的学生中选择了自己的拍摄团队。

    摄影师、灯光师、录音师、美工师、道具师、化妆师,一个都不能少,总共选了十个人,组成了一个简单的摄制组。

    作为导演,林晓玲第一步就是勘察外景,也就是林子轩所在的四合院。

    在四合院里选出两间房子很容易,反正空着也是空着。

    在林晓玲的指挥下,一帮人开始了工作,虽然都是学生,可毕竟在电影学院学习过,受过系统的教育,做起事情来倒是有模有样。

    他们给小院增添了不少的生气。

    徐晶蕾拍戏之余也会过来帮忙,在《卧虎藏龙》的剧组里,拍摄不算顺利,一旦演不好,还会遭到陈导明的责备。

    这时候,俞菲鸿就会过来安慰她,还告诉她哪里演的不好,需要怎么改进。

    陈导明和俞菲鸿一个严厉,一个温柔,倒是配合的很默契。

    这一天,徐晶蕾坐在四合院的一间房子里,这间房子就是剧本中女孩租的屋子,整体的布置还没有完成,不过倒是有一套用来作画的工具。

    透过窗户,她看到林子轩抱着女儿坐在外边,夕阳的余晖正照在林子轩的身上。

    徐晶蕾拿起身边的画笔,在一张白纸上作起画来。

    不一会,一幅素描就完成了。

    她看了看,觉得挺满意,就在素描的右下角签了“老徐”两个字。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先河

    徐晶蕾想把素描送给林子轩,林子轩送给她一本书,她回送一幅素描,算得上礼尚往来。

    她随即又觉得不妥当,有点像学校里青年男女互相赠送礼物的感觉,感觉怪怪的。

    就这么思前想后,直到林子轩离开也没有想好,只能把素描小心的折叠起来,放在身上。

    《我们俩》这部电影看名字就知道需要两名演员,林晓玲还要找到扮演老太太的人选。

    这位老太太可不能随便找人来演,要找一位懂得演戏的老戏骨才行。

    在京城演艺圈,这种老演员要么在京城电影制片厂,要么在京城话剧院,都是业内的老前辈,不是林晓玲这种还没毕业的学生能请得动的,要托人才行。

    再说了,这就是一部学生作品,给不起人家太高的片酬。

    林子轩就在琢磨这个事儿,陈晓艺和徐繁都在京城话剧院工作,让她们帮着看看有哪些老演员的性格好,愿意支持年轻人的电影事业。

    找到合适的人后,把《我们俩》的剧本递过去,说明情况。

    毕竟这部片子的拍摄周期太长,要一两年的时间,一般的电影也就几个月,而且,这位老太太的片酬不能超过三万块。

    林晓玲他们做了预算,拍摄《我们俩》至少要30万才行,他们自己都不拿工资,如果演员的片酬过高,可能会超支。

    相对于贾章柯,林晓玲的剧组已经算是幸福了。

    在布置完外景后,晓玲同学的下一个工作就是和那些有意向的老演员交流,说服他们加入剧组,这是一项很锻炼人的差事。

    老演员一般比较有原则,或者说是固执。

    在这个过程中,林晓玲会学会如何和演员沟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别人。

    她通过拍这部戏,就能学会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导演,这是每个导演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与此同时,慕姗姗制作的第一期《姗姗访谈录》录制完成。

    整个录制过程很轻松,她和姜闻很熟悉了,不用太多准备,就像是朋友间的闲聊一样。

    这和慕姗姗在华国电视台主持节目不同,没有了体制内的限制,可以聊一些相对大胆和敏感的话题,当然不会超越总局设置的尺度。

    做了这么多年的主持人,慕姗姗能够掌握其中的分寸。

    如此一来,节目会显得新颖和有趣,更有深度,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

    录制完节目,慕姗姗把节目的录像带寄给各家电视台和相熟的厂商,接下来就看有没有电视台愿意购买节目的播放权了。

    至于寄给各大厂商,是为了节目的冠名。

    厂商一旦出资冠名《姗姗访谈录》,以后每一期节目都会出现这家厂商的广告。

    这些厂商大都和林子轩有过合作,实力雄厚,适合《姗姗访谈录》这档节目,基本上从事医药和食品行业。

    这类企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本不差钱。

    林子轩选择的很谨慎,对那些有可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企业,他都排除在外。

    “现在就找冠名商是不是早了点,等这档节目在电视台播出后再冠名不是更好?到时候冠名的价格说不定会更高。”慕姗姗不解道。

    “先把风声放出去,看看他们的反应再说。”林子轩淡定道。

    在华国,电视节目的制播分离起始于八十年代,不过由于国内制度的限制,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各大电视台都在摸索之中。

    首先被分离出去的是电视剧制作单位,其次才是综艺娱乐节目。

    电视台对于引进电视节目并不排斥,只要节目收视率高,就能吸引广告商的关注。

    如果《姗姗访谈录》已经有了冠名商,会给电视台信心,认为这档节目能带来广告收入。

    录像带寄出去后,慕姗姗接到不少咨询的电话,都是询问节目的价格,大多数电视台只是问一问,并没有太大的诚意。

    只有几家电视台有意向,香江的凤凰卫视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这家电视台提出了一些要求,他们提议慕姗姗在以后的节目中最好能谈及更多香江观众感兴趣的话题。

    在话题的选择上可以更富有前瞻性和争议性,更为大胆。

    这是因为香江媒体的播放尺度较大,越是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观众越有兴趣,收视率越高。

    然而,慕姗姗的这档节目并不是专门给香江观众定制的,内地有八亿的电视观众,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当然要以内地的市场为主。

    在慕姗姗拒绝了凤凰卫视的要求后,这家电视台就没有了消息。

    南方的花城电视台和沪城电视台同样有兴趣,愿意试播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如果节目达不到预期的收视率,就会停播。

    在试播阶段,只能付给慕姗姗一半的价钱。

    浙省卫视和京城电视台在咨询一番后放弃了引进节目。

    前者觉得慕姗姗的这档节目可能不适合南方的观众,过于北方化,后者就在京城,如果节目的话题太过敏感,他们不方便播出。

    还有一家电视台让林子轩觉得意外,那就是湘南经济电视台。

    这家电视台的台长和林子轩认识,叫做欧阳林,以前主管的是电视剧制作,今年刚成为经济台的台长,大家算是老朋友了。

    他倒是愿意购买慕姗姗的节目,不过他手里没有钱,要等到节目播出后,收到广告商的广告费用后再付款给慕姗姗。

    欧阳林这人较为精明。

    他看起来没有提出任何附加的条件,以朋友的身份购买电视节目,显得很仗义,实际上他不花一分钱为湘南经济电视台带来了一档高质量的节目。

    由此可以看出,各家电视台的反应不一。

    无论是愿意试播的,还是先播出后付款的,都说明《姗姗访谈录》已经获得了成功。

    这和慕姗姗在主持人行业的名气分不开,大家相信她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慕姗姗的这档节目可以说开启了华国综艺节目制播分离的先河,本身就很具有话题性,在电视行业内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

第二百八十九章 纪录

    十一月中旬,《阳光灿烂的日子》从影院下线,票房突破五千万,创造了一个纪录。

    报纸上出现大量乐观的文章,认为国产电影已经走出了低谷,和好莱坞大片虽然还有差距,但迎头赶上并不是难事,国产电影的春天来了。

    看起来似乎真的是那么回事。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在1995年,票房上千万的国产电影不超过五部,这几部电影的火爆不能掩盖大多数国产电影赔本的事实。

    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国产电影行业整体并没有好转,反而呈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作为票房纪录的创造者,姜闻在京城饭店请客,邀请圈里的好友前来庆祝,来捧场的人不少,林子轩和慕姗姗就在其中。

    这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