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修接近尾声,四月底就会开业,慕姗姗和贺姐闲聊着。

    贺姐原本在学校教美术,对绘画有兴趣,经常逛美术馆,她觉得在饭馆里挂上几张水墨画应该很有格调,不能光挂着明星的照片,太俗气了。

    想来她年轻的时候是一位标准的文艺女青年。

    葛尤对此持赞成态度,认为老饭馆和水墨画正般配,平常在家里估计也是这样。

    中午吃了顿饭,贺姐下厨,手艺不错。

    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午后,就这么邀上几位至交好友,喝喝茶,聊聊天,也很不错。

    “晓刚就不行了,他是个大忙人。”葛尤心情愉快道。

    京城大学生电影节这两天开幕,冯晓刚要去参加活动,他是华国电影导演协会的成员,还是里面的一个小干部。

    林子轩和葛尤同样是电影协会的成员,一个是编剧协会,一个是演员协会。

    不过他们两个对于协会的活动不怎么积极,也没想着能够在协会里捞个一官半职。

    冯晓刚就踊跃一点,他喜欢那种热闹的场面,愿意为组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看起来似乎是个热心肠,其实他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他觉得就算自己得不到电影专家和影评人的认可,只要能混到导演协会的高层,照样能在这个行业里出人头地,受人敬仰。

    张亿谋都混到导演协会副会长的级别了,他不能太落后了。

    当然,他一般不承认自己有这种小心思,说起来还是为了华国的电影事业而奋斗。

    尤其是大学生电影节,他更要参与,因为他拍的片子在大学生中最受欢迎,如果他能拿奖的话,那在大学生电影节上的可能性最高。

    “兴许这次的大学生电影节还能给冯哥颁一个最佳导演奖呢。”林子轩调侃道。

    “这个不好说,现在的电影节越办越多,奖项五花八门,没以前纯粹了。”葛尤谨慎道。

    京城大学生电影节创办于九三年,以大学生的喜好作为评判的标准,讲究年轻化和时尚化,更像是一个文化娱乐活动。

    在华国电影行业内部,还是以金牛奖最为正规和专业,大学生电影节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尤哥,你要放松心态,以目前的情况看,以后会进入一个娱乐化的时代,咱们以前拍电影不用跑宣传,现在就要想方设法的宣传,这个圈子没那么纯粹了。”林子轩提醒道。

    “不管怎么娱乐,电影它还是一门艺术,我只要把片子拍好就成,其他的就归你们管了。”葛尤乐呵呵的说道。

    这么想也没错,电影始终还是要看质量,这是最为根本的东西。

    傍晚时分,林子轩和慕姗姗回家,聊起了一件事。

    香江的凤凰卫视在三月底开播了中文台,面向全球华人播出,凤凰卫视知道慕姗姗不会前往香江工作,他们就想和慕姗姗合作制作一档节目。

    这里面有几个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凤凰卫视董事局的主席毕业于京城广播学院。

    他想用广播学院毕业的主持人。

    慕姗姗的职业履历很出彩,在华国电视台主持过颇具影响力的节目,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还有在美国进修的经历。

    她看问题的角度和观点更为开放,适合做一档面对全球华人的节目。

    这些年,电视行业的发展很快,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视。

    老百姓从电视里了解各种资讯,包括国家大事和明天会不会下雨,同时还有无数的广告。

    “他们的意思是和我合作制作一档关于国内的节目,主要是介绍国内百姓的生活状况。”慕姗姗叙述道,“他们会提供资金支持,我负责节目的编导工作。”

    “这是好事啊,他们怎么不和华国电视台合作?”林子轩疑问道。

    “他们想要更为民间的态度,拍摄百姓更为真实的生活状态。”慕姗姗解释道。

    “那可以拍一档旅游节目,让记者到国内四处采访,通过亲身体验来展现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当地的饮食文化。”林子轩提议道,“咱们国家这么大,一个地方来一集,弄个上千集都没问题。”

    随着国内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期的增多,旅游逐渐成了的话题。

    就目前来说,百姓旅游的目的地倾向于大城市,比如京城和沪城。

    但华国幅员辽阔,能够旅游的地方太多了,一档介绍美景和美食的节目能让百姓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在海外的华人也能领略华国的人文和自然之美。

    “他们想要的恐怕是那种纪录片的形式,现在还在谈,我会给他们提供几个节目方案,看那边的意思吧。”慕姗姗淡定道。

    对慕姗姗来说,并不急于制作一档新的节目。

    《姗姗访谈录》刚刚进入正轨,在沪城电视台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正是需要稳固的时候,不过凤凰卫视面向海外播出,在海外的影响力会更大一些。

    如果能和凤凰卫视达成合作,有了资金的支持,多做一档节目也没什么。

    “纪录片不行了,以后的电视节目还是以娱乐为主,什么歌唱比赛啊,选秀节目啊,全民都能参与,这才是电视节目的新潮流。”林子轩如此说道。
………………………………

第三百零六章 小目标

    春天来了,林晓玲的《我们俩》又开机了。

    相比去年的生疏,现在徐晶蕾有种融入的感觉,不仅融入到了故事里,也融入到了林子轩的生活里,她和慕姗姗都混得熟了。

    在影片里,她租了四合院里的一间房子,这间房子的布置是她一手完成的。

    大致上和她在家里的环境差不多,剧组的资金有限,不可能在道具上花费那么多的钱,她就从家里带了一些自己的物品过来装饰。

    正因为如此,她觉得格外的亲切,就好像自个真的住在这儿一样。

    这种情绪有助于她在影片中的发挥,和金亚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得到了郑洞添的表扬。

    郑洞添是这部小成本电影的出品人和艺术指导,《我们俩》属于京城青年电影制片厂投资,剧本通过了总局的审查,获得了拍摄许可,是一部正规的电影。

    郑洞添有丰富的导演和教学经验,对林晓玲做了细致的指导。

    如今林晓玲拍戏的时候从容的多,有些指挥若定的味道了,当然,也是因为这部戏的场景简单,没有大场面,就是两个人的对手戏。

    郑洞添对这部片子有自己的安排。

    这种带着文艺范的小制作一般都是走电影节路线,不然会被埋没在众多的国产电影之中。

    为什么国内的导演热衷于各类电影节,一个是他们想要获奖,从而扬名立万。

    还和国内电影行业的现状有关,在国内主旋律电影有国家支持,不用担心上映和票房的问题,就算是赔本也有国家补贴。

    文艺电影想要出头并不容易,尤其是没有大导演和大明星的影片。

    这类电影只有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才能引起媒体的关注,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院线才愿意发行和放映,才会有出头之日。

    观众往往把得奖作为一部电影好坏的评判标准。

    如果一部电影得了很多奖,大家就觉得这片子的质量有保障,愿意进影院观看。

    以《我们俩》为例,如果不走电影节路线,哪家媒体愿意报道一部投资不到三十万,新手导演执导,不知名演员出演的低成本影片呢。

    所以说,不能怪导演热衷于各大电影节,这就是国内电影行业的现状。

    等到有一天媒体和观众不把奖项看的那么重要的时候,大家也就不再追捧国际电影节了。

    郑洞添准备让《我们俩》参加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

    这个电影节创办于1985年,获得国际电影节联盟承认,属于A类竞赛型国际电影节,也是亚洲最大的国际电影节。

    它的地位没有戛纳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重要,主要面向的是亚洲电影。

    华国国内的电影人一部分像张亿谋这类大导演瞄准的是戛纳、柏林和威尼斯。

    这是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这类电影节的奖项含金量重,也能让影片卖个好价钱。

    稍差一点的电影人看好的是东京国际电影节或者开罗电影节,虽然奖项的分量一般,但在国内还是能拿出来唬唬人的。

    再次一点的电影人参加的是地域性电影节,比如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新加坡电影节等等,这类电影节关注的人不多,可总算是出国了,说出去也有面子。

    剩下的电影人只能争夺国内电影节的奖项了。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在十月下旬开幕,每年都会有华国电影人带着影片参赛。

    《我们俩》这部电影在今年秋天拍完,加上后期制作应该能来得及参赛,以郑洞添的声望,推荐一部影片进入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没什么难度。

    既然是参加电影节,那就要求电影的质量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

    要是第一轮就被刷下来,那就太没有面儿了,也达不到宣传电影的效果。

    郑洞添既是电影学院的教授,又是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本身工作就很忙,不可能一直在拍摄现场指导,还是要看林晓玲自己的努力和悟性。

    他对林晓玲的要求很严格,每拍完一段素材就要给他看看,他会提出意见。

    这就像批改学生作业一样,事实上就是如此,林晓玲还没毕业,还在学习之中。

    拍摄间隙,有空闲的时候林子轩会和徐晶蕾聊一聊。

    他既然想让徐晶蕾出演《卧虎藏龙》电影版的玉娇龙,那在这几年内就要把徐晶蕾的名气给提上去,不说在国际影坛上扬名,至少在亚洲地区要有一定的名气。

    这需要大量资源的堆砌。

    林子轩觉得应该让徐晶蕾心里有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要达到什么目标,有了目标和方向,才好向前努力,让她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徐晶蕾今年会拍一部电视剧,加上《我们俩》这部电影,能积累一定的人气。

    明年还有拍摄电视剧和电影的计划,先做到在国内走红,然后再图谋国际各大电影节。

    “咱们先定个小目标,比如明年拿个国内电影节的影后,后年拿个国际电影节的影后,要一步步的来,不能着急。”林子轩语重心长的说道。

    我不着急,就是有点发懵。

    徐晶蕾颇为无语,我大三还没上完,离毕业还远,现在谈这个“小目标”是不是太早啊。

    别说国际电影节,就是国内的电影节,多少演员想拿奖都拿不着呢,怎么到您这儿像是儿戏一样,想拿就拿啊。

    不过想想葛尤和夏宇,这俩人分别是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帝,他们获奖的影片都和林子轩有关系,更别说那些从林子轩手底下走红的演员了。

    奖项对林子轩来说似乎真的不是事儿。

    徐晶蕾觉得林子轩说的好有道理,她竟无言以对。

    只是想想林子轩设定的“小目标”,她还是有点恍惚,国际电影节的影后对演员来说是极高的荣誉了,两年后她才二十三岁,这可能么?

    她不由得想起了一位影坛前辈,那就是国际影星巩莉,巩莉拿威尼斯影后是九二年,那时候巩莉已经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