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

    陈配斯和朱世茂没有办法,走了法律途径,把华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告上了法庭。

    这相当于告了华国电视台。

    林子轩清楚做这件事的严重性,无论官司的输赢,这两人肯定会被华国电视台冷处理。

    陈配斯和朱世茂以后不仅不能在华国电视台露面,其他和华国电视台有关系的单位恐怕也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这就是说“不”的代价。

    “可惜了,他们俩以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林子轩感叹道。

    如果没有状告华国电视台,以陈配斯和朱世茂的名气,就算不演小品,走其他路子也能过的不错,但是在缺少宣传渠道,受到打压的情况下,就很难说了。

    林子轩对他们这种维权的做法表示敬意。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说明国内的人在逐渐重视版权的问题,只是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

    “就算他们打赢了官司,也很难改变目前的状况。”慕姗姗评价道。

    慕姗姗在华国电视台工作过,非常清楚台里的霸道作风,绝对不会妥协。

    陈配斯和朱世茂敢告状,不代表其他演员也会这么做,大家要靠华国电视台吃饭,或许还有人觉得这两人走了,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没有陈配斯和朱世茂的小品,春晚还是会照常播出。

    老百姓虽说对春晚的满意度逐年降低,可在年三十晚上还是会一家人聚在一起,收看这台晚会,或许会对他们的缺席觉得遗憾,讨论一番。

    也就仅此而已了。

    “你说这两人和导演闹什么别扭,有什么事儿不能好好商量,看不着他们的小品就觉得空落落的。”郑秀莲埋怨道,“明年他们来么?”

    “明年他们也来不了,他们得罪了电视台,要被封杀了。”林晓玲接茬道。

    “封杀?”郑秀莲不明白,询问道。

    “就是不让他们出现在电视上,不能演出,以后你都看不着了。”林晓玲解释道,“这不是还有其他小品么?赵本善的这个小品就不错。”

    电视里,赵本善和崔永原正在演小品,小品的主题是“昨天、今天和明天”。

    明天就是一九九九年了。
………………………………

第五百零三章 拜码头

    二月底,上级部门正式下发文件,对华影集团的重组做出了批复。

    标志着华影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一家大型的国字头企业就此诞生了。

    虽然大家心里早有准备,可面对这种近乎垄断的竞争对手,还是有点不知道如何应对。

    华国电影行业从此有了新格局。

    这只是一个开始,有了华影集团的先例,各地为了增强竞争力,会相继成立类似的大型企业,电影行业的集团化成为一种趋势。

    比如沪城就会成立沪城电影集团。

    把沪城电影制片厂、沪城美术电影制片厂、沪城联合电影院线等多家单位的资源整合。

    这对民营影视公司来说可不是好消息,意味着竞争对手的实力越来越强大。

    林子轩和冯晓刚参加了华影集团的成立仪式,并以好梦公司的名义送了花篮。

    京城的影视公司都来了,这叫做拜码头。

    以后华影集团是龙头老大,其他影视公司只能是小弟,想在这个圈子里混,就要和老大打好关系,遵守老大制定的规矩。

    华影集团后面就是总局,不听话不行。

    韩三评作为华影集团的第三把手,主持了仪式,并和其他两位集团的领导一同剪彩。

    面对电视台的镜头,韩副董事长笑的格外灿烂。

    仪式结束,大家随意的聊了聊。

    “恭喜了,韩董。”林子轩道贺道。

    华影集团实行的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不能再称呼韩厂长了,而是韩副董事长。

    “咱们就别客套了,今天人多,过些天找时间再聊,我现在忙的都没时间睡觉了。”韩三评回应道,“你想想,这么大摊子,千头万绪,光是理顺关系就要一两个月,上面还要出成绩,压力大啊。”

    韩三评虽然用抱怨的口气,却透着一股兴奋劲,有的忙是好事儿,说明不是闲职。

    “有需要我们的地方你尽管说,保证完成任务。”林子轩表态道。

    “林总你我肯定放心,以后少不了麻烦你们。”韩三评大笑道。

    想要和韩三评打招呼的人很多,拉关系,攀交情,大抵如此。

    韩三评在华影集团里负责制片环节,掌握着拍电影的资金,能够决定和哪家公司合拍,以及协调后续影片的发行上映工作。

    手里握有实权,自然大受欢迎。

    林子轩和冯晓刚望着人群中谈笑风生的韩副董事长,颇为感慨。

    想当初,韩三评刚刚调入京城,在张国粒的介绍下,大家一起吃了顿饭。

    那时的韩三评还算低调,不是那么的强势,这才几年的功夫,就成了国内电影行业的领导者,今后还有上升的空间。

    这就是机遇,抓住了就能飞黄腾达。

    “韩董现在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还是权利好啊。”冯晓刚感慨道。

    林子轩倒不羡慕韩三评,每个人有各自的道路,他不适合在体制内发展,那种向上钻营,勾心斗角,想想就觉得心累。

    虽然这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但能生活的自在一些总是好的。

    冯晓刚在徐繁的老家办了一场婚礼,住了半个月就回到了京城。

    他新片的筹备工作要尽快展开,现在已经三月份了,要赶上今年的贺岁档就不能耽搁。

    《大腕的葬礼》这部戏前期投资三千万,后期一千万的宣传费用,总投资接近四千万。

    通过广告招商集资了四千万,不过这个资金厂商不会一次付清,而是分批支付。

    那些大集团和大企业不是傻子,仅凭着冯晓刚和葛尤的招牌还不能让他们完全放心,他们要看到实际的宣传效果才会安心。

    所以,在电影开拍之前只会支付定金。

    影片拍摄完成后,植入广告达到他们的要求才会支付余款。

    如果冯晓刚拍了一部烂片,票房太差,观众不买账,他们不仅不会支付余款,还可能把好梦公司告上法庭。

    这些在合同中都有规定,广告植入的钱可不是白拿的。

    尤其这次还要和好莱坞合作,对冯晓刚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

    《大腕的葬礼》这部电影和冯晓刚前期的贺岁片有着不小的区别。

    前面三部贺岁片情节相当轻松,葛尤扮演的小人物幽默风趣,还会安排一个完美的结局。

    《大腕的葬礼》除了京味的调侃风格外,加入了更多社会热点问题和具有争议的话题。

    比如房地产热、娱乐炒作风气、无孔不入的商业广告和互联网热潮等等。

    将这么多错综复杂的内容和时尚元素浓缩到一起,用一种荒诞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已经不同于以往取悦观众,刻意追求大团圆结局的叙述方式。

    而是带有黑色幽默的一部片子,观众能从中感受到辛辣的讽刺和鞭挞。

    这算是一种转型,虽然转型的不太明显。

    冯晓刚从早期的调侃转向了刻画现实的路子,这种转向能让北方和南方的观众都能接受他的电影,从而改变“北热南冷”的地域局限。

    毕竟电影想要在国内取得高票房,争取南方的观众相当重要。

    离开华影集团,林子轩和冯晓刚聊起了新片的事情。

    《大腕的葬礼》中需要一位好莱坞演员,以影片的投资想要请一位好莱坞大牌明星显然不现实,三千万人民币相当于四百万美金,估计都不够明星的片酬。

    这位好莱坞演员的片酬最好控制在三十万美金以内,和葛尤的片酬相差不多。

    不过三十万美金恐怕只能找好莱坞的底层演员。

    这件事是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在负责,芭芭拉在美国为电影选角。

    芭芭拉想把《大腕的葬礼》推广到北美地区,所以她想找一位在美国有影响力的电影演员,谈妥后会把演员的资料传过来。

    “我看还是别找什么明星了,太难伺候,找一个稍微有表演经验的演员就行,省得麻烦。”冯晓刚提议道。

    这倒是实话,好莱坞明星要求太多,要住五星级酒店,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等等。

    林子轩想找那种以前红过,现在过气的好莱坞演员,最好在华国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

第五百零四章 战略伙伴

    对于《大腕的葬礼》在北美地区的上映前景,林子轩不抱任何期待。

    有了冯晓刚和葛尤,这部片子在国内或许会受到欢迎,在北美就只能看运气了。

    再说,北美的电影市场极为排外,其中美国电影占了百分之九十二,欧洲电影占了百分之六,其他国家的电影竞争剩下的百分之二。

    这些国家包括印度、日本、韩国,以及华国等等。

    就算华语电影能占到百分之二的市场份额,也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何况,北美的院线发行本身就竞争激烈,市场空间狭窄,华语电影更是小众中的小众。

    在北美观众看来,凡是非英语国家的电影都是艺术电影,不应该在主流院线上映,他们对非英语国家的影片没什么兴趣。

    这和国内的情况截然相反,国内观众对国产电影没有兴趣,对好莱坞大片却趋之若鹜。

    《泰坦尼克号》去年的票房成绩占了国内电影市场的四分之一,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今国内的电影市场发展很快,在林子轩看来,像冯晓刚拍的这类娱乐片,与其幻想着在北美赚钱,不如在国内市场迅速掘金。

    这次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合作,更多的是积累海外发行的经验,为以后做准备。

    不能说这部片子在海外要赔钱,咱们就不做了,该尝试还是要尝试,不然永远没有机会。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说是把影片推广到北美地区的院线,实际上根本进入不了北美的主流院线,只能在华人社区的电影院上映。

    甚至是直接进入录像带和影碟市场。

    芭芭拉这么做同样是一种尝试,看看冯晓刚的影片在北美电影市场的反应。

    根据市场调查来判断冯晓刚的商业价值,值不值的继续投资。

    这是好莱坞电影公司在亚洲的一种发展策略,他们在亚洲各个国家寻找有潜力的电影人,把这些人的作品推向北美电影市场。

    十个导演里只要有一个能获得成功,电影公司就稳赚不赔。

    以《大腕的葬礼》为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收购价格很低,只要电影在美国的华人社区受到欢迎,他们就能赚钱。

    即便在美国的票房惨淡,通过录像带和碟片也能捞上一笔。

    在北美,一部电影的票房收益只占总收益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还有更多收回投资的渠道。

    由于盗版很少,美国的录像带和碟片业务非常发达。

    一些好莱坞电影公司拍出来的影片根本就不打算在影院上映,而是直接投到影碟市场。

    在国内,电影的收益主要还是依靠票房。

    《大腕的葬礼》通过植入广告的方式收回投资,开辟了一条新的盈利模式,否则三千万的投资依靠票房收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