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心挺大啊,现在就想着在历史上留名了?就不怕这本书被禁了。”慕姗姗无语道。

    “那当然,不想在历史上留名的作家不是好作家。”林子轩理所当然道,“再说了,书被禁了是好事,事实证明,历史上的**在多年后都能成为畅销书。”

    “那也要你能活那么长时间才行。”慕姗姗挖苦道。

    “我可能等不到了,不还有咱们的孩子么?”林子轩说笑道,“以后他可以说自己是著名文学家的后代,写写回忆录什么的也能混口饭吃。”

    “咱俩就教育出这么没出息的孩子啊,你也太悲观了。”慕姗姗不同意道。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了,有了孩子宠着都来不及呢,还怎么教育?”林子轩反问道,“以后的孩子都不是孩子,而是小祖宗了。”

    “越说越远了,不和你瞎扯了,过几天我拿去给爸看看,我估摸着在京城发表的可能性不大。”慕姗姗断定道。

    “实在不行就先放着,别太担心,社会在发展,以后总有发表的机会。”林子轩劝说道。

    他知道《活着》里有不少不合时宜的地方,目前华国的大环境还比较保守,尤其是在文化领域,发表这篇能会犯错误。

    就好比《编辑部的故事》一样,如果没有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只能是被禁播的下场。

    以后的人或许会感觉很不可思议,不就是一部电视剧么?还需要国家领导人出面,这是不是太夸张,太小题大做了?

    但在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大家心里有点明白,却还明白的不够彻底,不够敞亮。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界限在哪里?要开放到什么程度?

    这些都是藏在华国人心底的问题。

    林子轩能看的清楚,所以他的心态很淡然,不像慕姗姗那么焦虑,他心里明白慕姗姗焦虑是因为关心他的缘故。

    所谓关心则乱,就是如此。

    慕姗姗第二天就把了父亲慕致远。

    她能感觉到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点迫不及待的想让它发表出来。

    没有妻子不为自己丈夫的前途着想,正如林子轩也关心她一样。

    相对于女儿,慕致远更能感受到《活着》这部达的思想。

    慕致远是四十年代末期的人,到了六十年代刚好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他在农村呆了几年,好不容易托人找关系获得了一个回城的指标,等他回到京城的时候整个六十年代快要结束了。

    他返城后在工厂做工,碰到了李虹,结婚生了孩子,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会这样过去。

    1977年,华国恢复高考,给无数青年带来了希望,他和李虹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慕致远毕业后分配到京城文化局,六年后进入华国文化部,负责出版发行工作。

    他们这一代人经历过那个疯狂的年代,更能明白生活的艰难和不易,现在回想起来或许觉得有点伤感和怀旧,但在那个时候却是找不到出路的绝望。

    慕致远学的是文科,大学是中文系汉语言专业毕业,这才能分配到对口单位文化局上班。

    在大学的时候,他就是一位文艺青年。

    八十年代初期大学里流行伤痕文学,这类文学作品以描述上山下乡时期知识青年的生活和对整个时代的反思为主,受到知识青年的追捧。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华国文坛出现了一类先锋文学,这类文学作品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写作方式,力求创新,对传统文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慕致远看到《活着》,就知道这是先锋文学的写作手法。

    他原本以为林子轩会沿着《顽主》的路子走下去,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却没想到林子轩写了一部先锋文学作品。

    无论是先锋文学还是痞子文学都属于非主流,和华国的传统文学存在着矛盾。

    按照慕致远的看法,这部《活着》即便在华国的先锋文学中也属于顶尖的作品。

    这让他对林子轩能走到哪一步产生了好奇,似乎比他预想的还会更高一些。

    只是现在还不是发表这部候,或许明年……

    他想到最近听说的一件事,据说上面一位退休的老领导要到南方视察了,或许会给华国带来一个全新的局面。

    到那时,这部就能发表了。

    PS。 5。15「」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
………………………………

第九十章 筹资

既然慕致远不同意,慕姗姗也不敢打着父亲的旗号乱来。【,。。

    上次慕姗姗给周天涯打电话经过了慕致远的允许,他不好出面,女儿打电话正合适。

    这次情况不同,慕致远特意叮嘱女儿等等看,到明年再说,他怕女儿为了林子轩做出什么事情来,好心办坏事。

    “还把我当小孩子,我有那么不懂事么?”慕姗姗对林子轩抱怨道。

    “在父母面前你永远都是小孩子,这辈子都改不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吧。”林子轩取笑道。

    “你还笑我,真是没良心,我还不是为了你。”慕姗姗不满道。

    “我哪有笑,只是感慨父母不容易罢了。”林子轩不承认道。

    “对了,今年过年咱们怎么办?”慕姗姗突然说道。

    华国电视台的领导已经透露,作为电视台人气最高的主持人之一,慕姗姗将主持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能够主持春节联欢晚会是一种证明,证明你在主持人这个行业已经站在了顶峰。

    而且,主持春晚同样是一个被广大观众熟知的好机会,在华国,或许有观众不看《方大综艺》,但他一定会看春晚。

    只是,如此一来,在除夕夜,慕姗姗还要在电视台上班,不能和家人一起过了。

    这是林子轩和慕姗姗结婚后的第一个新年,他们倒是很好解决,林子轩肯定会在晚会现场等着,春晚结束后俩人再一起回家。

    不过双方的父母就不好安排了。

    “要不让他们都去晚会现场,晚会结束之后咱们两家人一起过初一。”林子轩提议道。

    “晚会结束的太晚,他们能熬夜么?”慕姗姗担心道。

    “现在说这个还太早,先问问他们的意见吧。”林子轩只好说道,“我知道晓玲肯定愿意。”

    生活就是这样,要考虑到家庭中每个人的感受,互相妥协和忍让,才能和气美满。

    林子轩来到艺术中心上班,现在艺术中心的办公环境好多了,基本上是三人一间平房。

    在他对面坐着的是冯晓刚,侧面坐着的是导演赵宝钢。

    像葛尤这些演员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只是关系挂靠在这里,有戏拍的时候才会来。

    在这个没有电脑可以玩游戏的时代,大家基本上要么是趴在桌子上写写画画,装作很忙的样子,要么是喝着茶,闲聊侃大山。

    “咱们的本子送上去好几天了,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啊。”冯晓刚纳闷道。

    “估计早就给毙了,领导看到预算就血压上升,送医就诊了。”赵宝钢说笑道。

    “也可能他觉得咱们是在开玩笑,正发脾气呢。”林子轩调侃道。

    当总局的吴振辉看到《京城人在纽约》的预算时,心里的确有这种想法。

    你们是在开玩笑么?

    吴振辉在华国广播影视总局负责电视剧这一块,林子轩是他向上面推荐的。

    他一方面看重林子轩的创作才能,另一方面觉得林子轩写的剧本都是以小博大的类型。

    像《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都是室内剧,投入的资金少,但产生的效果非常好。

    领导就喜欢这样的下属,最好是不花钱还能办成事的那种。

    这次林子轩给了他一个大惊喜,《京城人在纽约》的预算是150万美金,他刚开始以为是后面的单位写错了,应该不是美金,那样才科学。

    但当他看到电视剧要全程在美国拍摄的时候就意识到没有错,预算的确是150万美金。

    他算了算,折合850万,这笔资金够拍八部《渴望》了,上面还有李虹的签字确认。

    你们电视艺术中心的人疯了吧?

    在这个年代,华国的外汇储备并不富余,不是说没有,而是都要用在刀刃上,比如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购买紧缺的医疗器械,还要大量投入到科研领域。

    用来拍摄一部电视剧,这种想法未免太奢侈了一点。

    他心里这么想着,随手翻看着剧本,他倒要看看什么剧本值得如此高昂的投资。

    吴振辉看完剧本,对这个故事有了初步的认识。

    除掉一些突出资本主义优越性的段落需要修改外,整个本子的质量很高,重点是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华国人在美国受到歧视,辛苦求生,最终梦碎纽约的全过程。

    这个剧本完全达到了他的要求,如果能拍出来的话一定会对国内的人有所触动。

    只是一想到那个150万美金,他就有点血压上升。

    这笔钱电视艺术中心肯定没有,华国电视台估计也不愿意出,总局拨个一两百万没问题,八百多万就说不过去了,就算他愿意拨款,上级领导也不会批下来。

    那么,该怎么筹集这笔资金呢?

    林子轩没有让吴振辉为难,他在筹款一栏中提出了几条建议,比如从银行贷款,或者找赞助商拉赞助,还有民间集资等等。

    这些都需要华国电视台或者总局的配合,要让投资人和银行相信这会是一笔赚钱的买卖。

    如果华国电视台承诺会购买这部电视剧并在电视台播出,就会给投资人信心,如果总局愿意为这部电视剧担保,银行就可能贷款。

    吴振辉想了想,现在的政策尚不明确,还是不要引入民间资本的好。

    银行贷款倒是个好主意,只是这部电视剧能收回成本么?到时候怎么还贷?

    找赞助商拉赞助可以尝试,不过应该没有哪一家厂商会拿出这么多钱赞助,要不然就多找几家赞助商,这样或许就能凑齐拍摄的资金了。

    吴振辉觉得以后的电视剧拍摄都能通过这几种方式来解决资金的问题。

    “咱不是给他写了好几条筹钱的建议么?总有一条管用吧。”冯晓刚期盼道。

    “我觉得咱们以后要向社会找资金,不能再依靠上面拨款了,要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发展得起来。”赵宝钢提议道。

    “说的也是,我有个不好的预感,恐怕咱们是自作自受,到时候筹钱的任务还是会落到咱们身上,跑银行拉赞助都要咱们自己去跑。”林子轩猜想道,“这就是领导动动嘴,下属跑断腿。”

    正在这时,艺术中心的电话响起,正是找林子轩的。

 
………………………………

第九十一章 拉大旗作虎皮

林子轩接到电话,和李虹打声招呼,前往总局开会,讨论《京城人在纽约》的事情。

    他以前只是写剧本,很少参加这类会议,一般都是李虹在负责。

    现在他是这部电视剧的制片人了,就要统筹方方面面的事情,大到剧本的审核和投资的到位,小到剧组里发生的摩擦,他都要参与其中。

    这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